姚景源教你讀懂經濟數據
2010-06-27 15:48:03|分類: 默認分類 |標籤: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投資者報中國宏觀經濟在經歷了一季度的迷茫和二季度的尋找之後,來到了一個關鍵點上。通貨膨脹預期蔓延,物價走勢將如何演繹?經濟開始爬坡,復甦之路能否順風順水?樂觀情緒初現,宏觀政策面臨怎樣的調整?
關於經濟的種種疑惑需要解答,我們日後的生活決策需要依據。8月3日,主持人李南邀請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做客北京電視台財經頻道推出的大型財經電視論壇《點擊年關鍵》2009第二季的錄製現場,從生活小事看經濟大勢,為我們勾勒出2009中國經濟下半年的走勢圖。
統計抽樣就像嘗餃子
就像「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總有一群女人」,在姚景源身後,也有很多無名英雄的幫助,這就包括統計局的記賬戶們,他們是統計局在全國隨機抽取的數萬個家庭的樣本戶,他們每天都要把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詳細地記錄下來,像掙了多少錢、買了幾斤菜又花了多少錢等等。統計局就是在這個記賬樣本的基礎上加以分析,得出我們經常聽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出」這些統計數據。
這個抽樣的方法統計出的數據就能代表我們所有人的生活狀況么?姚景源解釋說:「我們舉個例子,就像我們家裡吃餃子一樣。餃子怎麼煮呢?就是水開了把餃子放到鍋裡面,然後開了一會兒之後,要撈一個嘗嘗熟沒熟,撈出的這個餃子就是隨機的。撈出來嘗一嘗的過程,在我們統計學上就叫『抽樣』,這一個熟了全鍋都熟,它有代表性,所以抽樣是一種科學。」
看統計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連續五個月在零以下,說明物價一直在下降。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對物價的感覺卻大相徑庭。有人說便宜了,因為「菜肉水果便宜了,衣服也便宜了,總打折,家電、車都在降價」;有人說貴了,因為「糧食貴了、汽油貴了、房子更貴了」。
為什麼大家的感受跟消費者物價指數如此不同?
國家統計局姚景源解釋說:「市場上的價格,的確是有的商品在漲,有的商品在降。但統計局公布的是整個社會的價格水平,就是CPI,也叫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它是表明全社會總體商品價格水平的。但是每個具體的消費者,面對的卻不是社會總體水平,我們每天每日每時面對的都是一個個具體的商品,這個具體商品的價格和整個社會價格總水平之間是有差異的。」
其實,CPI數據一共涉及了八大類商品價格,分別是:食品、居住、衣著、交通通訊、文化教育、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衛生保健。這八大類在整個CPI的構成當中,各自所佔的權重不一樣。具體權重不是主觀決定的,是按照數萬個樣本家庭的消費狀況計算出來的。
而這八大類價格有漲有降,往往個人感覺明顯的只是這八大類商品價格中的幾種,所以跟代表總體價格走勢的CPI指數有些差別。
據姚景源介紹,現在的CPI八大類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是「五降三漲」,食品、居住、衣著、交通通訊、文化教育價格都是下降的,而煙酒及用品、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醫療衛生保健都是上漲的。因為降的當中以食品為主,又因為它佔了30%的比重,因此,CPI是降的。
通脹預期就像離婚預期
當通脹的聲音整日縈繞耳邊,當周圍的人都熱衷於買房炒股,我們要不要有所行動?通脹到底離我們有多遠?姚景源給我們吃了顆定心丸:「今年不會出現通貨膨脹」。根據他的預測,今年第四季度CPI可能為正,全年CPI將是正數,但還是處於低位。
他說:「現在的價格,比如糧食價格,在這兩個月有所上漲,但我把這種上漲叫做『回升』,因為即使漲到現在,價格也還是低於去年和前年的最高水平,有些甚至比最高水平還要低,這種回升我認為是合理的,是應該的,也不會導致今年發生通貨膨脹。」
姚景源並不贊同因為通脹預期而影響日常生活,他解釋說:「首先,我們有物價穩定的基礎,就是糧食連續六年增產。糧食價格是基礎價格,糧價穩,百價穩。因為它標誌著食品價格會穩,食品在CPI八大類中佔30%,食品穩了,CPI中的30%就穩了。而現在的產能過剩的狀態也會制約價格上漲。即使出現了通貨膨脹,政府宏觀調控治理通脹的能力特彆強,改革開放以來的幾次通貨膨脹,也都解決了。」
與此同時,姚景源認為,當一個國家處在發展中階段時,溫和的通貨膨脹是難以避免的,對整個經濟來說,是可以承受的,因此中國有適度的通脹是正常的。
姚景源說:「打個比方,就像兩個小青年結婚一樣。如果我們在婚禮上搞個預測,說這小兩口三年以後肯定得吵架。吵架當然是有可能的,但是人家正結婚呢,還是研究怎麼過好日子更有意義。如果每天在想著要吵架、要離婚,這個日子肯定過不好。」
讀懂CPI與PPI
姚景源認為,中國經濟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出現下行趨勢,最低點出現在2008年11、12月和2009年1月、2月,這四個月是中國經濟最困難時期。隨後,中國經濟企穩回升。
「現在我們可以肯定地講,中國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了,整個經濟處在企穩回升的狀態。下一步會是什麼趨勢呢?我覺得還是要講三句話,第一個就是不穩固,第二個是不平衡,第三個不確定。」
姚景源進一步解釋說,中國經濟回升的基礎不穩固,回升的格局不平衡,回升主要還是靠投資拉動。中國經濟的困難還是需求不足,要擴大消費,讓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力量。黨中央國務院一攬子方針是「保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所以下一階段應當更多地考慮調結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把握經濟形勢?有沒有哪些關鍵指標,比較簡單地讓普通百姓能夠容易理解呢?姚景源給出了兩個指標:PPI與CPI。
PPI,就是工業品出廠價格。姚景源解釋說:「工業品出廠價格表明企業的生產經營形式,它是個先行指標。當PPI在下降的時候,它告訴我們工業企業的出廠品價格在下降,說明市場形勢不好。」
關注PPI不僅要看同比,更要看環比,短期更多的是看環比。「同比就是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上半年相比。環比就是六月比五月,五月比四月,四月比三月,這叫環比。」姚景源說,比如現在的PPI同比是負,環比卻連續三個月出現正。「所以說中長期要看同比,短期趨勢要看環比。
姚景源提示的另外一個指標是CPI,他同時指出,CPI也要既看同比又看環比,然後再判斷基本走勢。
「當然就整個宏觀經濟來說,還有兩個很重要指標,一個就是GDP,因為它表示整個國民經濟的基本走勢,另外一個就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這代表了整個工業的月度增長狀況。因為我們國家經濟中工業的分量最大。當然工業當中很重要的是要看重工業。看了重工業走勢就能把握住工業走勢,把握了工業走勢就能把握整個經濟走勢。」
推薦閱讀:
※山東城市的經濟數據有多少是真實的?
※中國八月的經濟數據讓世界恐慌
※上半年經濟數據今日將公布 GDP增速或降至7.6%
※皓月譽金:5.18在缺乏經濟數據下預計黃金本周將以震蕩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