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聯平台明年6月30日全面啟動,銀行與支付機構都有些「小驚慌」

網聯平台在經歷了近4個月的試運行後,央行近日對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接入網聯平台正式設置了最後「通牒」。根據安排,各銀行和支付機構要在今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的網路支付業務必須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8月4日,央行支付結算司發布《關於將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由直連模式遷移至網聯平台處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各銀行和支付機構應於2017年10月15日前完成接入網聯平台和業務遷移相關準備工作。網聯平台運營機構應制定實施計劃,組織各銀行和支付機構妥善做好接入工作,包括聯調測試、生產驗證、壓力測試和存量遷移等,並提供相關業務、技術支持;並指定專人負責工作對接,並於8月15日前將聯繫人名單反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

一個容易忽視的問題是,《通知》中圈定的需要進行模式遷移的業務是「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不少支付圈人士對此則向券商中國記者表達了同樣的困惑——不涉及銀行卡的直付型的交易(如只利用虛擬賬戶餘額支付)未來是否也要接入網聯?以及由於此前銀聯也承擔了大部分第三方支付的線上轉接清算職能,但《通知》明確要求各銀行和支付機構都要接入網聯,這是否意味著,線上轉接清算這塊「大蛋糕」,只能由網聯獨享,銀聯要拱手相讓?

何為"網聯"?對各方有何影響?

所謂的「網聯」平台,全稱叫「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清算平台」。其平台由「網聯」公司(全稱為「網聯清算有限公司)在運營。網聯的主要職能是為類似於支付寶、財付通等非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搭建一個共有的轉接清算平台。

通俗講,以前是支付機構直接與各家銀行對接,進行線上支付業務;有了網聯後,則要求支付機構必須通過與網聯對接,才能在線上接入各家銀行。

易觀支付分析師王蓬博介紹,網聯相當於是第三方支付和銀行間豎起的一堵「牆」。原則上講,任何第三方支付機構想要接入銀行,用戶進行跨行轉賬,未來只有兩種方式,一種走銀聯的清算渠道,一種通過網聯平台。作為一個典型的第四方金融服務平台,網聯本身不直接對消費者提供任何金融服務,不碰觸資金,通過統籌銀行和第三方金融機構,間接地為市場和消費者提供服務。

因此,網聯的設立將對監管部門、支付機構、銀行、用戶都產生不同的影響:

1、對監管部門來說,網聯的這堵「牆」其實是一道「防火牆」。在沒有網聯這堵「牆」之前,一些第三方支付機構與銀行是直連模式,但這種模式繞開了央行的清算系統,信息流、資金流都掌握在支付機構手中,使銀行、央行無法掌握具體交易信息,無法掌握準確的資金流向。

去年8月,公安部相關負責人曾指出,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公司因存在賬戶審核把關不嚴等管理漏洞,被詐騙分子用虛假信息註冊賬戶,繼而綁定非實名銀行卡轉移贓款、套現獲利。

有了網聯之後,所有通過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的線上支付的相關數據都在網聯,央行通過網聯就可以掌握資金交易數據,這將更易於對反洗錢、防範信用卡套現等方面的監測。

2、對支付機構來說,網聯的出現可以使得支付接入更快捷,過去的「直連」模式下,支付機構要一家一家銀行進行對接,現在只要對接一家網聯就可以。匯付天下高級副總裁穆海潔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網聯的成立打通了所有支付公司和銀行之間的連接,可為支付公司及社會節省大量成本。

不過,不少分析人士認為,網聯的出現,對不同的支付機構影響也不同,總的來說,對大型支付機構的衝擊要大於小型支付機構。

北京一第三方支付機構的高管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此前大型支付機構因為有海量的客戶和資金優勢,其在與銀行進行合作時擁有更多議價能力,這個優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線上支付費率的「價格戰」上。由於線上支付市場一直沒有清晰的收費規則,「直連」階段基本都是由各家支付機構與銀行單獨協商,平均費率在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五左右,大機構往往可以獲得更低的費率和更優的條件。

「但網聯的出現打破了第三方支付機構單獨議價的空間,大型支付機構原本在銀行端的優勢地位將產生動搖;相對來說,小型支付機構受此影響較小。」該支付機構高管稱。

平安壹錢包總經理諸寅嘉也認為,網聯對於中小支付機構帶來的影響更為正面。在他看來,網聯的橫空出世會推動支付機構業務更為專業性的發展。說得直白一點,目前不少第三方支付機構比較注重建立自身的商業生態和閉環,而網聯將會更加要求小機構在主營的收單業務上做得更優化。

此外,上述上海支付機構高管還表示,由於接通網聯後,也意味著此前支付機構分散在各家銀行的備付金將由網聯統一管理,這雖然利於更加規範管理備付金,但對支付機構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可能是不再有備付金的利息收益。

3、對銀行來說,網聯的存在衝擊也不小,而且是直接體現在收入方面。在「直連」模式下,銀行可以通過與支付機構合作賺取支付機構跨行轉賬的的手續費,網聯的存在,就意味著這部分收入的消失。更要命的是,「直連」模式下,支付機構在各家銀行都存有一定規模的備付金,這對銀行來說,是優質的存款來源;而今後支付機構的備付金將統一有網聯集中管理,對本就「負債荒」的銀行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此外,國泰君安證券銀行團隊分析師王劍曾指出,「直連」模式下,銀行遺失了用戶的交易信息,不利於數據的二次應用和開發。現在交易信息可由網聯獲取,但銀行能不能與網聯合作得到數據,尚不得而知。由於網聯由央行主管,這種可能性是存在的。若此,則支付公司帶給銀行的一大心病(交易信息遺失)將得到解決。

4、對用戶來說,影響則不那麼明顯。王劍稱,網聯的設立,是背後清算體系的變革,對支付業務的前端使用沒有影響,不會改變用戶對第三方支付服務的使用方法。若系統設計得當,性能良好,則也不會影響用戶體驗。

然而,網聯的系統設計究竟如何,實則正是外界最為關心的一大焦點,因為這直接影響著用戶線上支付效率的體驗。例如,天貓每年「雙十一」購物節的即時支付交易處理量巨大,這背後需要依靠強大的數據處理技術做支撐,支付機構接入網聯後,網聯能否經得住某一時段海量的支付交易處理的考驗,讓人打個問號。

不過,上海一支付機構的技術管理人員對券商中國記者透露,網聯平台的底層技術架構是由阿里巴巴和騰訊一起設計的,這兩家互聯網巨頭的技術研發能力都很強大,因此網聯平台的技術水平應該沒大問題

留白與矛盾

被冠以「第三方支付直連模式的遷移大限」的通知里,央行支付結算司是這麼規定的:自2018年6月30日起,支付機構受理的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業務全部通過網聯平台處理。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央行目前框定的是「涉及銀行賬戶的網路支付」。那麼問題和想像空間都隨之而來。有專業人士指出,交易類型有很多種,除了銀行卡交易,也有不涉及銀行卡的直付型虛擬賬戶模式、虛擬賬戶餘額的二維碼支付模式、預付卡業務等。

舉個例子,我們現在每個人的微信錢包零錢里幾乎都有一定的餘額,用以日常小額支付、收發紅包等。想像幾個場景:我用「零錢」里的錢發紅包給你,你將其接收在你的「零錢」並且不提現;你去商店買東西,打開二維碼用「零錢」支付,商家收到後不體現至銀行卡;過年你去商場刷預付卡屯年貨;你用零錢給你的手機話費充值·····這些交易都不通過銀行卡,但幾乎都是我們日常生活的高頻支付場景。

這些支付業務為什麼現在不做遷移要求?或者說,什麼時候做遷移要求?目前通知留白的背後,決策層和網聯在考慮什麼?這是一連串待解的疑問,或者很快會有答案。

總之,央行和旗下子單位(支付清算協會等)共持有一家公司37%的股份,這在平安付拳頭產品壹錢包的負責人徐達看來,這在混合所有制裡面是極其少有的,反映了國家的意志。

「所以網聯能做的肯定遠遠不止我們現在看到的。我目前的疑問是,不涉及銀行卡、但涉及多機構的交易,以及連接到銀聯卡組織的交易,是否都需要經過網聯,又是否需認定誰是交易的最終處理方。」 諸寅嘉說。

諸寅嘉的疑問很大程度上也代表著眾多第三方支付機構的困惑。根據央行去年印發的《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簡稱112號文,其中明確提及「支付機構開展跨行清算業務,必須通過人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

也就是說,如果央行要求跨行清算也要全部遷移至網聯,那麼,第三方支付機構似乎就要同時接入銀聯和網聯。「我注意到《財新》此前的報道里,一位央行支付司人士的說法是』不允許接入銀聯』,那麼,這就可能出現政策打架了。我兩邊都惹不起。」一位第三方支付高管如此表態。

百萬用戶都在看

券商中國是證券市場權威媒體《證券時報》旗下新媒體,券商中國對該平台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

ID:quanshangcn

Tips:在券商中國微信號頁面輸入證券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個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輸入基金代碼、簡稱即可查看基金凈值。


推薦閱讀:

婚前一方申請、婚後另一方支付首付款所購兩限房,能否認定為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支付行業中那些扎心的話
條碼支付納入監管,央行對第三方支付改革進入深水區(17.12.30)
我第一次遭到賣菜大媽的拒絕,竟是因為一張二維碼!
網站想嵌入的各銀行網銀介面,該如何做?

TAG:銀行 | 支付 | 平台 | 網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