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肝炎經方辨治
病毒性肝炎因病毒類型不同而有甲、乙、丙、丁、戊等型,有急性、慢性之分,其發病原理、病理變化、臨床經過和轉歸各不相同,病機複雜,治療棘手。筆者跟隨傷寒學家,著名肝病專家李昌源教授多年,根據李老的學術觀點和治療經驗,運用仲最方辨證治療急慢性肝炎,毎可得心應手,茲述於下。
―、急性無黃疸型肝炎
本病多屬急性乙型肝炎,臨床表現常不夠明顯,或僅為乙肝病毒攜帶者,臨證多見為肝膽鬱熱和肝鬱睥虛兩型。
(一)肝膽鬱熱型:
證見胸脅悶痛,腹脹不適,發熱嘔吐,心煩易怒,口苦咽干,尿黃 便秘。舌質稍紅,苔黃少津,脈弦或滑.尤以左關或兩關為著。多因肝膽疏泄失司,氣鬱化熱所致,治宜和解少陽,解郁泄熱,擬用小柴胡湯加白花蛇舌草、板藍根、大青葉。
本型辨證要點在脈弦、胸脅悶痛,口苦咽干、嘔而發熱,或寒熱往來。方中柴胡用量宜重於黃芩,否則療效將受影響。
驗案:張某,男,28歲?協痛一月,伴發熱,嘔惡腹脹,飲食不化,口苦咽干,心煩失眠。谷丙轉氨酶200單位,黃疸指數5單位, HB-sAg、HBeAg抗HBc-IgM均為陽性?診見舌質稍紅,苔左半側黃燥稍厚而右半側淡黃稍薄,脈兩關弦勁而左寸不足。肝肋下1.5cm,質中, 邊稍鈍,壓痛明顯。脾未捫及,證屬肝膽鬱熱,予小柴胡湯加味:
柴胡15克,黃芩10克,蛇舌草20克,板藍根15克,大青葉15克,法夏10克,党參15克,丹參20克,鬱金15克,生山楂20克,生麥芽15克,生薑10克,大棗五枚,炙甘蓽5克。
連服15劑而諸證盡除,肝脾均未能捫及,肝功能、兩對半均正常。追訪1年,未見複發。
(二)肝鬱脾虛型
證見脅腹脹滿,鬱悶心煩,嘔惡厭食,便溏不爽。舌胖淡或有齒痕,苔少,脈左關弦盛而右關不足。多因氣鬱不舒、肝木乘脾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健脾和胄,擬四逆散與四君子湯合方,苒加板藍根、山豆根。
本型辨證要點在左關弦而右關不足或弦細、脅腹脹滿,鬱悶心煩,便溏不爽。方中柴胡、枳實、白芍、炙甘草用量大致相當,若便溏而無下重墜脹,則枳實減半且用麩炒,或換用麩炒枳殼。
驗案:吳某,女,32歲,右脅脹痛20天,伴納谷不香,煩悶太息, 大便稀塘,常有解之不盡感,谷丙轉氨酶150單位,黃疸指數8單位, HBsAg、HBeAg、坑HBc三項檢査陽性。診見舌胖質淡,苔薄,脈左關弦勁,右寸、關細弱。肝脾未捫及。證屬肝鬱陴虛,予四逆散合四君子湯加味:
柴胡10克,炒枳實5克,赤白芍各10克,鬱金15克,丹參、党參各20克,白朮12克,茯苓10克,板籃根20克,山豆根10克,谷、麥芽各12克,炙甘草5克。
連服5劑,諸證盡除,肝功能正常,乙肝抗原檢査抗HBsAg(+),余皆陰轉,4年來多次健康檢査結果均正常。
請關注傷寒雜病論微信公眾號:shanghan01
本人微信號:hsl706409699
二、急性黃疸型肝炎
此型多屬急性甲型肝炎,學齡兒童多見。臨床表現以濕熱黃疸(陽黃)為主,根據濕與熱各佔比重的多寡,可分為熱重濕輕、濕重熱輕和濕熱並重三種類型。
(一)熱重濕輕型
證見目、身鮮黃,發熱煩燥,脅腹脹痛,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多因熱蒸濕郁,肝膽失疏所致。治宜清熱泄火,利濕退黃,擬用梔子柏皮湯加茵陳、板藍根、天肯地白、車前草。
本型辨證要點在身黃脅捕、發熱口苦、小便短赤,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方中天青地白為菊科植物日本鼠麴草的全草,甘淡微寒,入肝、脾、肺、小腸四經,清熱解毒,利尿袪濕,與車前草均以鮮品為佳。
驗案:張某,14歲。全身發黃、右脅脹痛1周,伴發熱口苦。嘔惡厭油,尿少如濃茶,谷丙轉氨酶180單位,黃疸指數20單位,麝香草酚濁度16單位。診見鞏膜、皮膚黃如橘子色,舌紅苔黃微膩,脈弦數有力。肝肋下2厘米,質尚軟,邊鈍,有壓痛,脾末捫及,證屬濕熱蘊蒸而以熱偏重,予梔子柏皮湯加味:
梔子、黃柏各10克。茵陳、板藍根各20克,鮮天青地白、鮮車前草各30克,生谷芽、生麥芽各10克,生甘草5克。
5劑而黃疸消退,脅痛解除,小便量多,飲食大增。肝肋下剛可觸及,質軟邊銳,無壓痛。遂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湯加茵陳,板藍根各10克以善其後。服20劑後復査,精神、試食均佳,肝脾均未捫及,肝功能各項檢驗結果正常。隨訪3年,未見複發。
(二)濕重熱輕型
證見身目微黃,小便不利,脅痛腹脹,嘔惡厭食,倦怠乏力,口淡不渴。舌苔厚膩微黃,脈弦細濡。多因濕郁化熱、困阻脾胃聽致。治宜利濕清熱,醒脾疏肝。當遵《金匱要略》「諸病黃家,但利其小便」之說,用茵陳五苓散(即五苓散加茵陳)加佩蘭、白蔻、厚朴、陳皮。
本型辨證要點在身黃不甚、小便不利、脅痛腹脹,嘔惡厭食、苔膩脈濡。方中擇瀉與白朮、茯苓、豬芩以及桂枝二組藥物用量之比以5:3:2為佳。桂枝雖有辛溫助熱之虞,但為通陽化氣行水的關鍵藥物,雖有熱象亦不可輕易捨棄,佐黃芩以制之即可。
驗案:李某,男,8歲。面目發黃、右脅脹痛10天,伴嘔惡厭食, 小便黃少,大便溏瀉。谷丙轉氨酶160單位,黃疸指數18單位,麝香草酚濁度10單位,HBsAg ( + )。診見鞏膜黃染,舌淡有齒痕,苔膩微黃,脈細濡,兩關有弦象。肝脅下1.5cm,質軟,邊稍鈍,有輕壓痛。證屬濕熱郁遏而以濕偏重,予菌陳五苓散加味:
茵陳15克,澤瀉10克,蒼朮、白木、茯苓、豬苓、佩蘭(後下)、厚朴、陳皮各6克,掛枝4克、生山楂、生谷芽、生麥芽各10克,炙甘草4克。
5劑而小便通暢,黃疸盡退,脅痛、嘔惡解除,食慾旺盛,肝未能觸及。遂以香砂六君子湯加茵陳、板藍根、川楝子各6克以善其後。連服15劑後複查,肝功能各項檢驗結杲正常,HBsAg (—)。隨訪2年余,未見複發。
(三)濕熱並重型
證見一身盡黃,其色鮮明,發熱口渴,心煩懊儂,脅痛腹滿,嘔惡厭食,小便黃少,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厚膩,脈弦數或滑數。皆因濕遏熱伏,蘊蒸肝膽所致。治宜泄熱解毒,利濕通便,用茵陳蒿湯加鮮車前草、鮮酢漿萆,鮮天青地白、鬱金。
本型辨證要點在身黃、發熱均重,懊惱腹脹,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膩,脈弦數或滑數,方屮茵陳、鮮車前草、鮮酢漿草、鮮天青地白均宜重用,以奏泄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若熱入血分、舌絳衄血者,可加丹皮、赤芍以涼血止血。值得注意的是:濕為陰邪,遇寒則凝,得熱則化,最易損傷脾陽,阻遏氣機;故一待熱勢減退,就要及時減用苦寒清泄藥物,加用徤脾理氣之品。若過用苦寒,再損脾陽,勢必從陰化寒,衍成慢性遷延性病變,過莫大焉。
驗案:周某,女,38歲。面目鮮黃、右脅脹痛5天,伴身熱煩躁, 口苦咽干,腹脹便秘,聞食則欲嘔,小便黃少,谷丙轉氨酶380單位, 黃疸指數32單位,麝香草酚濁度20單位,HBsAg(-)。診見舌質紅,苔黃膩少律,脈弦數,尤以兩關為盛。肝肋下3cm,質中,邊鈍,壓痛明顯。脾未捫及,證屬濕熱交蒸,肝膽失疏,予茵陳蒿湯加味:
茵陳、鮮車前草、鮮酢漿草、鮮天青地白各30克,梔子、大黃 (後下)、柴胡、枳實、竹茹各10克,鬱金12克,滑石18克,生甘草3克。
3劑而大便通調,小便量多,黃疽漸退,脅痛、腹脹、嘔惡減輕, 飲食增加。上方大黃、枳實減半,加白朮、茯苓各10克,再進10劑而黃疸退盡,諸證皆除,肝大平復,惟谷丙轉氨酶120單位,黃疸指數8單位,麋香草酚濁度10單位。改以四逆散合四君子湯加虎杖20克,茵陳、板藍根各15克,生山楂20克,生谷芽、生麥芽各12克,連服10劑後複查,肝功能各項檢驗結果正常。隨訪5年,未見複發。
三、慢性肝炎
本病由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臨床表現不一,複雜多變。
現代醫學主要分之為饅性遷延性肝炎和饅性活動性肝炎,兩者的相互鑒別,以及它們與早期肝硬化的相互鑒別,臨床上有時相當困難,常須根據肝穿刺活組織檢査才能確診。中醫臨證常見者可分為瘀熱留滯、肝腎虧虛、脾虛肝乘、睥腎陽虛、寒熱錯雜、氣血瘀阻六種類型。
(一)瘀熱留滯型
證見脅痛較重,持續不止,心煩失眠,口苦咽干,時有衄血,或長期低熱,或日哺潮熱,舌尖紅赤,苔黃少津,脈弦細數。多因正虛邪戀, 菸熱留滯所致。治宜清熱解毒,涼血育陰,用黃連阿膠湯加青蒿、板藍根、大青葉。
本型多屬慢性活動性肝炎患者,病情持久不愈或反覆發作。其辨證要點在於熱象明顯、心煩失眠、舌紅苔黃、脈弦細數,黃連阿膠湯乃仲景專為少陰病陰虛火旺證而設,吳鞠通《溫病條辨》謂之「真陰欲竭, 壯火復熾」,可見仍以瘀熱內盛為主,正虛陰傷為次,凡邪少虛多者不宜採用,可於下述肝腎陰虛型中求之。
驗案:黃某,男,32歲。脅痛時輕時重3年。心煩易怒,輾轉難眠,口苦咽干,刷牙則齒衄。谷丙轉氨酶250單位,黃疸指數12單位, 麝香草酚濁度18單位,硫酸鋅濁度20單位,HBsAg、HBeAt、抗HBc 三項陽性。診見舌尖紅,舌底周邊絳,紅絲明顯,苔黃少。脈兩寸細滑, 兩關、兩尺弦細滑。肝脅下1.5cm,質中,邊尚銳,有壓痛。脾未捫及。 證屬瘀熱傷肝,心腎不交,予黃連阿晈湯加味:
黃連5克,阿膠4克(烊),黃芩10克,赤芍12克,白芍12 克, 雞子黃(沖)一枚*。青蒿、板藍拫、大青葉、鬱金各20克,丹參30克, 丹皮10克。
服5劑後脅痛、心煩緩解,夜能安睡,咽干口苦減輕,齒衄停止。 上方去雞子黃,加生三七粉吞服,每日5克,連進15劑後復査,谷丙轉氨酶60單位,黃疸指數5單位,麝香草酚濁度6單位,硫酸鋅濁度12單位,HBeAg轉陰而抗HBe出現,HBsAg、抗HBc仍為陽性。肝、脾未及。至今仍在繼續服藥治療。
(二)肝腎虧虛型
證見脅痛隱隱,鬱鬱寡歡,頭暈目眩,夜卧不安,目澀耳鳴,腰膝虛軟,多為新病,多屬實證,治宜疏肝解郁佐以健脾;脾虛肝乘是因,睥氣本虛,肝氣相對偏旺而乘睥,即《素問.五運行大論》所謂「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陴虛是因,肝乘是果,多為久病,多屬虛證,治宜健脾益氣佐以疏肝。其辨證要點在脅痛不甚、食少便溏、泛吐 淸涎、口淡不渴,舌胖淡、苔薄膩,脈左關弦細而右關細弱。方中柴胡配枳實,功能疏肝理脾、升清降濁,但枳實沉降破氣,不利脾虛之本, 故當以麩炒枳殼5克代之,方可無虞。若有黃疸,可加茵陳;若水谷不化,可加生麥芽、生神曲、土山楂,既可健脾開胃,又能舒肝行氣。
驗案:李某,女,31歲,右脅隱痛不適2年余,每於心惰舒暢時緩解,鬱悶不樂時加重,伴食欲不振,飲食不化,長期便溏,稍食油膩則腹瀉腹痛,口淡,時泛淸涎,谷丙轉氨酶120單位,黃痕指數6單位, 麝香草酚濁度10單位,硫酸鋅濁度14單位。HBsAg、抗HBe、抗HBc三項陽性,診見面色萎黃,舌胖淡嫩,苔薄膩水滑,脈左關弦細而右關沉細無力,余脈細緩。肝脾均未捫及。證屬聛陽不振,土虛木乘,予理中湯合四逆散加味:
党參20克,蒼朮、白木、茯苓各12克,乾薑、柴胡、白芍各10克,炒枳殼5克,生三仙各12克,虎杖20克,炙甘草5克。
連服10劑後脅痛、泛惡解除,大便轉實,飲食、精神好轉。遂以上方加白花蛇舌草、板籃根、鬱金、丹參、益智仁,蜜和為丸,續服1月後復査,面色紅潤,精力充沛,飲食、睡眠均佳,各項檢驗結果正常。追訪1年余,未見複發。
(四)脾腎陽虛型
證見脅癰隱隱,喜溫喜按,形寒肢冷,倦怠乏力,泛惡少食,腹脹便溏,或五更泄瀉,小便清長,舌胖淡或淡紫,苔白膩,脈沉細緩,尤以右關尺為弱。多因病久不愈,窮必歸腎,釜底無薪,陰寒內盛所致。 治宜扶陽抑陰,溫腎健聛,用附子理中湯化裁。
本型辨證要點在脅痛喜溫喜按,形寒肢冷,泛惡少食、便溏尿清, 舌胖淡、苔白膩,脈沉細緩。若陽虛不能溫化,寒濕中阻而發黃者,其黃晦暗如煙薫(陰黃),苔厚膩或水滑,脈沉遲或濡緩,則當溫陽化濕退黃。其中,睥腎皆虛而以脾陽虛為主者,用茵陳附子理中湯;以腎陽虛為主者,用四逆湯加茵陳、白朮、肉桂。
驗案:謝某,女,26歲,脅痛、發黃1年,伴納谷不香,腹脹便溏,萎靡嗜睡,畏寒肢冷,腰膝酸軟,小便清長,夜尿多。谷丙轉氨酶280單位,黃疸指數30單位,麝香草酚濁度20單位,硫酸鋅濁度32單位,白蛋白2.8克%,球蛋白5.2克%,白球倒置,HBsAg、HBeAg、坑HBc三項陽性。診見面色晦暗轉黃,舌淡紫暗,苔厚膩灰黃,脈沉細緩弱,右關尺尤為無力。證屬脾腎陽虛,寒濕發黃,予菌陳附子理中湯加味:
菌陳、党參、茯苓各20克,制附片(先煎),乾薑、烏葯各1G克, 蒼朮、白朮、陳皮、香櫞片、佛手片、鬱金各12克,炙甘草5克。
服10劑後,黃疸減退,脅痛、腹脹緩解,精神、食慾漸好,四肢轉溫,夜尿減少、上方加丹參、五味子、益智_仁、虎杖、焦山楂、焦麥芽、神曲,蜜和為丸,續服1月後複查,氣色頗佳,精神飽滿,食慾旺盛,二便正常,各項檢驗結果無異常。追訪2年,未見複發。
(五)寒熱錯雜型
證見胃脘痞滿連脅,口苦心煩,嘔逆食少,甚則食入即吐,腸鳴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舌質稍紅,苔黃白相間,脈滑數。多因睥胃素虛、邪陷於屮,寒熱錯雜、升降失常所致。冶宜辛開苦降,溫中清熱,擬用半夏瀉心湯類方加減。
本型以慢性遷延性肝炎所佔比例較大,病情雖紛繁不一,卻多以長期消化道功能紊亂為共同表現。其中,以脘脅脹滿、嘔逆腸鳴為主者, 可用半夏瀉心湯化裁;以食入即吐、瀉利不爽為主者,可用千薑黃芩黃連人蔘湯化裁;以食少腹脹,瀉利粘液便或腹瀉與便秘交替者,可用連理湯(即理中湯加黃連、茯芩)化裁。要在憑證以辨,審因而治,依其寒熱虛實之輕重,定其溫清補泄之主次,方能隨機應變,施治得宜。
驗案:髙某,女,40歲,脘脹連脅、腸鳴腹痛2年,伴食難消化, 時欲嘔惡,便溏不爽,時帶粘液。谷丙轉氨酶120單位,黃疸指數8單位,麝香草酚濁度12單位,硫酸鋅濁度14單位,HBsAg、抗tlBe、抗 HBc三項陽性。診見舌稍紅,苔右半黃厚而左半白少,脈細滑稍數,左關微帶弦象。肝睥均未捫及。證屬睥虛邪陷,寒熱夾雜,於連理湯合四逆散加味:
黃連5克,黃芩10克,乾薑5克,党參15克,白朮,茯苓、赤芍、 白芍各I2克,柴胡、炒枳殼各10克,鬱金15克,生三仙各12克,炙甘萆5克。
連服10劑,腹脹、腸鳴、腹痛、嘔惡明顯緩解,飲食增加,大便轉實,再以上方為基礎,熱偏重時加茵陳、板藍根各20克,寒偏重時加乾薑10克,或再加制附片5?10克(先煎),續服20劑後復査,諸證背除,精神、食慾旺盛,大便正常,肝功能各項指標正常,HBsAg轉陰,吭HBs出現。隨訪1年,未見複發,
(六)氣血瘀阻型
證覓脅痛如剌,固定不移,晝輕夜重,心煩失眠,腹脹納減,舌質紫暗,舌下紅絲或舌邊瘀斑,脈細澀,或沉細弦。多因久病入絡,氣血瘀滯所致。治宜疏通經絡,運行氣血。
本型辨證要點在脅痛不移、夜間加重,病程較長,舌有紅絲或瘀斑, 脈細澀。治療關鍵在理氣以行血。同屬氣血瘀阻,其因氣滯而血凝者, 多伴脹悶不適,時作太息,宜行氣活血,用四逆散與桃紅四物湯合方化裁;其因氣虛而血停者,多伴倦怠乏力,少氣懶言,宜補氣行血,用旋覆花湯與當歸補血湯合方化裁;其因血虛寒凝而致瘀者,多伴手足不溫,脈細欲絕,宜養血溫經,用當歸四逆湯化裁。
驗案:劉某,男,43歲。脅下硬滿剌痛5年,伴煩躁易怒,失眠多夢,食欲不振,腹脹時痛,不能堅持工作,半休已1年。谷丙轉氨酶180單位,黃疽指數12單位,麝香草酚濁度20單位,硫酸鋅濁度26單位,白蛋白3.2g%.球蛋白4.6g%,白球倒置,HfeAft、HBeAg,抗 HBc均為陽性。診見形體消瘦,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紫暗有瘀斑, 苔粘膩而不厚,脈沉細澀、兩關有弦象。肝劍下3. 5cm,肋下2cm,質中,邊稍純,有壓痛,脾肋下有飽滿緊張感。證屬肝鬱氣滯, 瘀血內停,予四逆散合桃紅四物湯加味:
柴胡、炒枳殼、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旋覆花(包煎)各10克,絲瓜絡、川芎各12克,鬱金、生地各20克,丹參、生山楂各30克,炙甘草5克。
連進15劑後,脅痛、腹脹解除,飲食大增,睡眠安穩,心侑舒暢。 上方去桃仁、紅花,加生三七粉5克:(吞服),雞血藤、党參各20克, 白朮、茯苓各15克,再進30劑後復査,精神、食慾旺盛,肝功能恢復正常。追訪2年,未見複發.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