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和清末的統治者,誰更昏庸無能?
明末崇禎帝內憂外患下既沒割地賠款亦沒當逃跑天子,最後以身殉國,清末宣統帝溥儀亡國後全身而退,亂世中不濟世天下也不當安享太平的富家翁,偏偏跑到東北當傀儡皇帝助紂為虐,這樣比,不是對明朝恥辱嗎?
明末,內有小冰河時期的天災人禍,農民起義軍不絕,外有新興的滿清不斷擾邊,明在最初失利後,仍以垂垂老矣的末日王朝之態,將滿清抵拒在關外,耗死滿清太祖太宗兩代君王,最後亡於自己的內患李自成之手後滿清才趁機入關得了天下,同樣面對西方侵略,崇禎時期的料羅灣海戰,面對當時的海上強國荷蘭,內憂外患的明依然將其打敗。今天網上好多人還說明朝勝之不武利用人數優勢贏的種種詭辯,那麼對比一下後世的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清舉全國之力打不過英國人一兩千人的軍隊,明贏了真的只是靠人數優勢?
清末,內有太平天國起義,雖然最終鎮壓,卻大傷元氣,對外自1840年鴉片戰爭起,割地賠款無數,咸豐帝更是面臨外敵時不想辦法禦敵,直接棄都而逃,後面的慈禧光緒更是一口氣逃到西安,偌大一個帝國,天子棄國門,君王萬里遁。清帝之無能真是說之不盡。
晚明最後五十年里,暮氣沉沉的明朝與剛剛統一日本的百戰之兵,在朝鮮半島上來了一場抗倭援朝,勝利告終。
晚清最後的幾十年里,經過所謂的洋務運動,自誇為同光中興,結果碰上晚幾年開始明治維新的日本,一敗塗地,奇恥大辱。
同樣王朝末年,面對各種內憂外患,明朝皇帝不會變通的始終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這句話,其他地方變通的很好,對於外來文明很歡迎包容,萬曆帝時就在傳教士的幫助下繪製成世界地圖,雖然不完善,卻也有歐洲等國,明末更是仿製荷蘭火炮造成紅夷大炮,為當時最先進的火炮;而清朝皇帝始終變通不了的就是固步自封,能變通的就是,只要可以維持統治,割地也好,賠款也罷,都給,日本一次美國入侵簽下不平等條約,馬上警醒,最後開始明治維新,走上強國之路,而清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和沒發生戰爭一般,無動於衷,直到二十年後打進帝都,皇帝棄都而逃後才痛心疾首,開始洋務運動,可惜洋務運動也只是學標不學本。
評價一個朝代的皇帝,不能以表面上的勤政與否來以偏概全,明朝皇帝怠政也好,缺點很多也好,人家有內閣分擔政務,大事不糊塗就好,終明一朝,你可以說他有著太多太多不是的地方,但有一點你否定不了,再糊塗再懶的皇帝都沒有割地賠款過。
清朝皇帝成立軍機處,高度集中皇權,為了自己家族萬萬世世千秋萬代的傳下去,勤勞一些,就被一些人吹噓為不世出的明君,吹噓為整體素質歷朝最高,世人的認知,真是可悲可笑可嘆。
推薦閱讀:
※明末流傳著什麼樣的讖語?李自成和張獻忠政權都起名叫大順!
※明末清初風雲,從努爾哈赤到順治,崇禎到南明,從李自成到張獻忠
※明末十大猛人
※明末清初被遺忘的悲壯
※老家綏中(117 ):明末遼東悲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