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的基本注意事項
07-10
坐月子的基本注意事項 1.保證吃好、休息好 由於分娩會給產婦的身心造成極度勞累,所以分娩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讓產婦美美地睡一覺,家屬不要輕易去打擾她。睡足之後,應吃些營養高且易消化的食物,同時要多喝水。「月子」里和哺乳期都應吃高營養、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以促使身體迅速恢復及保證乳量充足。 2.儘早下床活動 一般情況下,經陰道正常分娩的產婦在產生第二天就應當下床走動。但應注意不要受涼並避免冷風直吹。也可以在醫護人員指導下,每天做一些簡單的鍛煉或產後體操,有利於恢復,並保持良好的體形。 產後1個星期,產婦可以做些輕微的家務活,如擦桌子、掃地等,但持續時間不宜過長,更不可干較重的體力活,否則易誘發子宮出血及子宮脫垂。 3.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月子」里產婦的會陰部分泌物較多,每天應用溫開水或1:5000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外陰部。勤換會陰墊並保持會陰部清潔和乾燥。 產後由於出汗多,要經常洗頭、洗腳、勤換內衣褲,保持體膚的清潔。洗澡以淋浴為宜,以免髒水流入陰道內發生感染。 產婦「坐月子」期間,進食次數較多,吃的東西也較多,如不注意漱口刷牙,容易使口腔內細菌繁殖,發生口腔疾病。過去,有不少婦女盲目信奉「老規矩」--坐月子里不能刷牙,結果「坐」一次「月子」毀了一口牙。產婦每天應刷牙一兩次,可選用軟毛牙刷輕柔地刷動。每次吃過東西後,應當用溫開水漱漱口。 居室內經常通風,室內溫度不可太高,也不可忽高忽低。過去常有將門窗緊閉,不論何時產婦都要蓋厚被的說法,這是十分危險的,尤其是在夏季,極易造成產婦中暑。 4.儘早喂寶寶母乳 分娩後乳房充血膨脹明顯,儘早哺乳有利於刺激乳汗的分泌,使以後的母乳餵養有個良好的開端;還要促進子宮收縮、復原。哺乳前後,產婦十分注意保持雙手的清潔以及乳頭、乳房的清潔衛生,防止發生乳腺感染和新生兒腸道感染。 5.合理安排產後性生活 惡露未乾凈或產後62天以內,由於子宮內的創面尚未完全修復,所以要絕對禁止性生活。如果為了一時之歡而忘了「戒嚴令「,很容易造成產褥期感染,甚至造成慢性盆腔炎等不良後果。 惡露乾淨較早的產婦,在恢復性生活時一定要採取可靠的避孕措施,因為產褥期受孕也是常見的事,應引起重視。 6.按時產後檢查 產後42天左右,產褥期將結束,產婦應到醫院作一次產後檢查,以了解身體的恢復狀況。萬一有異常情況,可以及時得到醫生的指導和治療。 7.不要吹風、受涼 如果室內溫度過高,產婦可以適當使用空調,室溫一般以25-28℃為宜,但應注意空調的風不可以直接吹到產婦。產婦應穿長袖衣和長褲,最好還穿上一雙薄襪子。產婦坐月子期間不可碰冷水,以防受涼或產生酸痛的現象。產褥期的注意事項 (1)按摩子宮:目的是幫助子宮的復原及惡露的排出,亦可預防因收縮不良,而引起產後出血。方法:先找出子宮的應置,對於正常分娩的產婦,可以輕易在肚臍下,觸摸到一個硬塊,即子宮的應置。當子宮變軟時,用手掌稍施力量於子宮位置環行按摩,使子宮硬起,則表示收縮良好;當子宮收縮疼痛厲害,則暫時停止按摩,可采俯卧姿勢以減輕疼痛,若仍疼痛不舒服,影響休息及睡眠,可通知護理人員。 (2)惡露的觀察:惡露是指由子宮所排出的分泌物,產後1一3天,量多、顏色較 紅,以後顏色減淡,量少,10天後呈淡黃色,一般在4~6星期會完生消失;若惡露有大血塊、惡臭或鮮血流出等異常現象,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3)小便:由於會陰傷口疼痛及生產時膀胱和尿道受損及壓迫,可能在產 後有解小便或解不幹凈的感覺,產婦應於產後2小時開始解小便,若解小便不通暢,請通知護理人員協助。 (4)大便:產後由於腹壓消失、飲食中缺少纖維素、產婦的卧床都可促成腸蠕動減弱,排空時間延長,會陰切口的疼痛使得產婦不願意作排便的動作,產褥期出汗又多,以上原因均易導致便秘。故產婦在產褥期應以易消化的半流質食物為主,特別注意多吃含纖維素多的新鮮水果和蔬菜,適當下床活動,並養成每日按時排便的良好習慣。必要時可以口服蜂蜜、香蕉等,以促進腸蠕動;肛門內開塞露也可以使用,緩解大便秘結。 (5)母乳餵養:母乳是嬰兒必須的和理想的食品,其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最適合嬰兒的消化吸收,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產後6個月實施純母乳餵養。來奶需幾天時間,母親一定要耐心等待;護理人應富有高度責任性和愛心,多給她們鼓勵和支持,並儘早地向乳母講解早期母乳餵養的一些常遇問題,消除她們的緊張心理,使母乳餵養取得成功有一良好開端。 (6)活動:產婦第一次下床,可能因姿勢性低血壓、貧血或空腹造成血糖下降而頭暈,宜有家屬或護理人員協助及陪伴。下床動作要慢,先坐於床緣,無頭暈再下床。剖腹產與手術後24小時,宜下床活動,可以幫助腸蠕動,減輕腹脹,及預防血管栓塞,下床時,可以使用腹帶或用手支托傷口,以減輕傷口疼痛。 (7)情緒調整:大多是初次生寶寶,沒經驗,對於寶寶不了解而產生一種自覺沒用之感覺,如餵奶、換尿片、哭啼等,如缺少了家人和醫護人員的安慰、幫助,易引起極度緊張, 感到孤立無援,再加上嚴重睡眠不足,會影響產婦產後的情緒,嚴重的會在產褥期內出現抑鬱癥狀。 決定分娩的三要素 分娩是指從臨產發動至胎兒及其附屬物從母體全部娩出的過程。決定分娩有三個因素,即產力、產道及胎兒。如果三因素均正常並能相互適應,胎兒順利經陰道自然娩出,為正常分娩。 第一:產力將胎兒及其附屬物從子宮內逼出的力量,稱為產力。產力包括子宮收縮力腹肌及膈肌收縮力和肛提肌收縮力。 子宮收縮力:臨產後的子宮反覆收縮(宮縮),使裝有胎兒和羊水的袋子(胎膜)中的壓力逐漸增強,迫使宮頸管短縮直至消失、宮口擴張、胎先露部下降。與用手壓氣球是相同的原理。隨著壓力的增強,胎膜從子宮壁脫落,整個袋子把子宮口撐開,這叫做胎胞。在子宮口開全的前後,胎胞不能承受壓力而破裂,引起破水,胎兒就可順利通過產道。子宮收縮力是具有規律性的。正常宮縮是子宮體不隨意、有節律的陣發性收縮。每次陣縮總是由弱漸強,維持一定時間,隨後由強漸弱,直至消失進入間歇期。臨產開始時,宮縮持續約30秒,間歇期約5~6分鐘。隨著產程進展,宮縮持續時間逐漸延長,間歇期逐漸縮短。腹肌及膈肌收縮力:腹肌及膈肌收縮力(腹壓)是第二產程時娩出胎兒的重要輔助力量。當宮口開全後,胎先露部已下降至陰道。每當宮縮時,前羊水囊或胎先露部壓迫骨盆底組織及直腸反射性的引起排便動作,產婦主動屏氣。此時,產婦喉頭緊閉向下用力,腹肌及膈肌強有力的收縮使腹內壓增高,促使胎兒娩出。腹壓在第二產程,特別是第二產程末期配以宮縮時運用最有效,否則不但無益,反而容易使產婦疲勞和造成宮頸水腫,致使產程延長。腹壓在第三產程還可促使胎盤娩出。 肛提肌收縮力:有協助胎先露部在骨盆腔進行內旋轉的作用。當胎頭枕部露於恥骨弓下時,還能協助胎頭仰伸及娩出。胎兒娩出後,胎盤降至陰道時,肛提肌收縮力有助於胎盤娩出。 第二:產道胎兒娩出的通道叫做產道,分為骨產道與軟產道兩部分。骨產道指真骨盆,是產道的重要部分。骨產道的大小、形狀與分娩關係密切。軟產道是由子宮下段、宮頸、陰道及骨盆底軟組織構成的管道。平時無論哪兒都沒有胎兒可以通過的縫隙。可是一旦產期臨近,軟產道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就會變軟伸開。而且,骨盆的恥骨結合處也會鬆弛,並稍微張開。這是由於激素的作用。這樣的變化,是為了在懷孕晚期胎兒可以順利地通過。 第三:胎兒胎兒能否順利通過產道,除產力和產道因素外,還取決於胎兒大小、胎位、有無畸形。 胎兒大小合適:通過產道時,幾塊顱骨輕度重疊使頭部變小或變長,這叫做變形機能。為適應產道的曲線,胎兒自然地進行旋轉,叫做迴旋。最後嬰兒順利地降生。 胎兒過大:致使胎頭徑線大,儘管骨盆正常大,因顱骨較硬,胎頭不易變形,也可引起相對性頭盆不程造成難產,這是因為胎頭是胎體的最大部分,也是胎兒通過產道最困難的部分。 胎位:產道為一縱行管道。如果胎兒為縱產式(頭位或臀位),胎體縱軸與骨盆軸相一致,容易通過產道。注意,頭位難產與臀位難產也是經常見到。橫位時,妊娠足月的活胎不能經過產道。 臨產的徵兆有哪些?
入院待產的徵兆是見紅、破水、肚子痛,但這些只說明你此時應該到醫院檢查。
宮縮:子宮收縮,開始是不規則的,強度較弱,逐漸變得有規律,強度越來越強,持續時間延長,間隔時間縮短,如間隔時間在5~10分鐘,持續20秒,必須到醫院看醫生。 破水(陰道突然流出水來):是羊膜破裂而使羊水從陰道流出。羊水是無色略帶魚腥味的液體,媽媽用力憋尿也不能控制。
見紅:當子宮頸慢慢張開時,陰道會排出少量帶血的黏液。  
另外,若懷孕超過40周未生產,就可以做胎心監護,如果超過預產期5~7天未生產,就必須到醫院待產這時有可能出現胎盤老化。
推薦閱讀:
※ 【家居風水】注意這6招家居旺財風水,如果擺放不當,小心破財!
※注意:指甲上出現這癥狀,是大病徵兆!
※注意!這五類雞蛋不要吃!
※喝綠豆湯也要注意啦 不是誰都能喝的
※腰痛的跑友請注意,你需要多做這些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