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的後退步法

這種多方面後退步法的練習,可以從大角度的鈍角開始,而不拘泥於直線後退。足掌轉動以後,即化為定足,則移動的另一足,以不轉動的定足為據後退,即構成大鈍角之後退步。如果踩定地面的足掌,向左或向右轉動不同的角度以後,以此立足地面的單足為根據的「不丁不八」步的直線方向,為另一隻移動的單足的動向,即可構成不同角度的後退步。最大的可動、可變角度,是三百六十度,即原地轉體一周,雖然皆取後退步法,練拳者都在原地不動,只反覆旋轉、反覆後退。這一種極端的練習方法,可以向一個方向不斷旋轉,也可以擺動式地一左一右反方向旋轉,也可以綜合兩者,相互交替,以意為之,不拘一格。

太極拳之步法至難、至重,無論前進步、後退步、橫向步、單足站立、變步,都可以、也應該朝向四面八方,無可無不可,無為無不為。其起點與關節,首在於自己定足的足掌之任意角度之轉動。如此,則太極拳之動,無論邁步、出掌、揮拳、撞肘、靠體,皆有四面八方之勢。無論是24式、88式還是103式的太極拳練習,都可以在一間兩米見方的斗室中進行,首尾貫穿,一氣呵成。師承王其和之已故太極名家劉仁海曾經說過:「要學會擠時間練拳。練太極拳不論時間多少,地方大小,有幾分鐘、一米見方的地方就可以練。可練整趟,也可練半趟,也可以單練一勢,還可以站一會兒樁步,揉一揉腿。」即此之謂。

在一米多或兩米見方之地練習全趟(即全套)太極拳,即是求得真功夫。太極拳勢之陰陽相生,目光隨之,於可能遭遇的實際技擊中,未必是一對一,而更可能是一對二或一對三;發勁於先者,理應是對方二、三、四人中之首者,繼之以另外方向的次焉者,因為二、三以上之對手,必成圍困之態勢,而不可能都擠站在單獨一個方向者也。

在太極拳的散手練習或實際技擊過程中,拳式之間的連接,根本不拘一格,決非在「肘底看錘」或「金雞獨立」之後才能接「倒攆猴」之後退步。換一句話說,任何定步、前進步,都可以下接後退步。而拳之名為「太極」,也在於拳勢之千變萬化,不離陰陽交替、虛實互易之理。步法、拳法皆循太極之理而變,則為整體拳勢之根基。

後退步法練熟、練柔、練活以後,繼之以掌,即順理成章,自然天成。其法乃以腰之升降旋轉,帶動肩肘,再帶動雙掌一前一後、一虛一實,其力之根,出自於足,而且掌之前推,另一掌之後揮,略遲於腳步之後退及粘地。這個時間差,極微極短,無論於前於後,皆為主攻之式。後退步之移動、立足,乃立其基,成其勢;其步伐之大小,取向之左右,甚至接近對手之雙足間或胯下,均非攻點而是出掌之基、之助。「倒攆猴」之拳勢,不可妄用,因此勢可能具有穿透力,足以傷人之內臟之故。

太極拳之後退步法,可以單練,更可以多練。即使不求技擊之功,練之日久,對練者的健康、長壽,大有裨益。其人之全部臟腑經絡氣血,都能夠藉此倒退步法之練習,得到充分的鍛煉,其能量之積蓄,其氣血之充盈,非言語文字所能盡述者也。

太極拳的後退步法

楊澄甫著《太極拳體用全書》釋「倒攆猴」式曰:「設有敵人用右手,緊握我手左腕或小臂間,倘又以左手托住我肘底拳,則我先受其制,不得施展時,即翻仰左掌,用沉勁松腰胯,向左後縮回,左腳亦退後一步、屈膝坐實,右腳變虛,則敵之握力頓失。右手同時向後分開,至其失卻握力時,急向前按去。此式雖然倒退一步,仍可攆去敵勁,故謂之倒攆猴,其要求在松肩沉氣也。」

這段話,設對手為一人,在我之正前方,且已握我之「左腕或小臂間」,脫身後退,同時以右掌「急向前按去」,是寓攻於守,退步進掌之基本拳勢。沉左臂並帶有纏絲旋轉之力,而且後沉旋動之力,宜取向於對手握臂的右手虎口處,脫臂腕之際,還可能帶動對手上身前傾;因此,對手隨時可能出自本能,自然向其後上方拔動身軀。在此瞬間,我之右掌已粘接對手之左前胸或左上臂,即可接其上拔之勢,借其後退之力發勁,可使對手立足不穩,轉跌於地。如對手上身仍處於前傾之勢,則我之右掌及其身,恐有傷害其臟腑之虞,不如擊其左臂。

尤有進者,是我之左腕臂脫開敵握之後,借腰脊旋轉下沉勁向後方或側方揮出,以左手手背擊出,即左掌變實、右掌變虛而兼顧前後或前側兩敵。或者,對手雖然沒有「緊握我手左碗」,卻以其右手握拳或持刀,攻我右側,則我可以用左手反握其手腕(此為常規),或搭其小臂或腕部,用粘勁化其攻勢(此為高手),以沉勁松腰胯,向左後回縮,帶動對方上身向其前方傾倒;如對方立即用力後退,則我轉腰出右手,順其勢向其左肩推去。這兩種情況,乃是楊澄甫的《太極拳體用全書》所未述及者。


推薦閱讀:

【陳雄聊太極拳 48】沉肩墜肘與「臂如棉裹鐵」
太極拳中的對拉弓勁與八面支撐
轉身推掌怎樣掌握練好該式的要領?-世界太極拳網
內功養身心——太極拳內功心法秘要
陳正雷太極拳北京總館|陳氏太極拳老架一路陳斌老師教學第四十五式:野馬分鬃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