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眾籌:虛火與轉型

域名城(domain.cn)7月14日消息,最近,張毅的不少IT界朋友都想創業做眾籌網站,但他往往是給對方澆上一盆冷水:「如果你此前沒有相關的資源或圈子,最好別碰這個行業。」 張毅是廣東一家眾籌網站「VCHello」的投資人。在他眼裡,眾籌是一個「混圈子」的行業,哪個平台能吸引到優質項目與富有經驗的投資人,哪個平台就能夠脫穎而出。而這一切,與創始人長期的線下積累分不開。換言之,如果沒有足夠資源而貿然進入這個行業,很可能鎩羽而歸。 張毅的擔心不無道理。眼下,這個起源於美國的模式在進入中國三年後,正潛藏著巨大的市場風險。 據了解,國內眼下已經出現了數十家眾籌網站,從最初的實物眾籌演化為股權眾籌、債務眾籌等多種形式。小項目、小資金、高風險、高回報是它的主要特點。但另一廂,股權和債務眾籌尚處於法律的灰色地帶,此外,不斷降低的融資門檻、項目實施的風險與眾籌模式本身的不完善,一一考驗著這個稚嫩的行業。 在喧囂的行業表象下,眾籌模式如何才能更加規範和井然有序,是當下所有參與者心中的疑問。 如火如荼 最近,李群林忙著為股權眾籌網站「大家投」上線2.0版本的頁面。這家2012年底才成立的初創公司,一兩周後會推出更加完整的「投後管理」模塊。 眼下,在「大家投」上完成融資目標的創業團隊,會與項目投資人建立一個微信群,隨時溝通項目進展。新版上線後,「大家投」打算推出更加規範的跟蹤機制,包括季報、年報的披露,財務狀況的審計,以及網路會議的溝通等。「假使項目發起人在創業過程中遇到困難,我們將來也會派專人進行對接協調,幫助其克服困難。」李群林稱。 據悉,大家投的業務模式,是初創企業將需要融資項目發布在網站上,若能吸引一定數量的投資人並募得所需資金,投資人就按照各自出資比例成立有限合夥公司(領投人任普通合伙人,跟投人任有限合伙人),再以該有限合夥公司法人身份入股項目發起公司,持有該公司出讓的股份。 「由於我們網站上的都是早期項目,平均單筆投資額大約在5萬。」李群林透露。網站上線以來,有20%的項目融資成功。在成功募得資金的項目中,「大家投」可抽取項目融資額的5%作為傭金。 李群林還在「大家投」平台上為「大家投」本身進行眾籌。到目前為止,他已成功籌得兩筆天使投資,分別為100萬和200萬元人民幣。深圳創新谷是第一個投資者,也是唯一一個機構投資人。之後,「大家投」又成功吸引了11個跟投人。據了解,加上創新谷,12位投資人分別來自全國八個城市,其中有4個人甚至在完全沒有接觸項目的情況下,決定投資。 「『大家投』平台上的投資人大多還是以小老闆和職業經理人居多。」李群林告訴記者,由於項目大多在種子期,目前還沒有成功退出的案例。「這原本就是個高風險、高回報的行業,大家還在慢慢摸索。」 李群林只是國內眾籌創業大潮中的一員。在他之前,國內第一家眾籌網站「點名時間」於2011年5月上線。緊接著,包括「大家投」在內,眾籌網、天使匯、追夢網、淘夢網等一批眾籌網站崛起。 進入2014年後,這個炙手可熱的模式開始進入大型互聯網公司的視野。今年7月1日,京東金融眾籌業務「湊份子」上線,宣稱用戶可以參與眾籌項目的生產和定價環節。在京東首批上線的12個項目中,有7個智能硬體項目,5個流行文化項目,這些項目瞄準的是熱衷於3C與IT產業的消費者。 海外玩家同樣對中國的眾籌市場虎視眈眈。如今,澳洲眾籌網站Pozible已推出中文版,想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眾籌業明星KickStarter也已成為不少中國創業團隊的首選——不難理解,如果能在KickStarter上走紅,創業者完全可以滿足傳播營銷、獲取忠實用戶的需求,還能為將來開啟海外市場做準備。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2013年全球眾籌融資平台達到889個,較2012年增長38.7%。預計到2025年,全球眾籌規模將達到960億美元;其中,中國眾籌規模將達到460億美元-500億美元。 創新與風險 從表面上看,眾籌模式的進入門檻極低,風險不大,充滿了社會化創新的理想色彩。眾籌網站似乎只是一個介於出資人和創業團隊間的撮合者,但真實情況卻並非如此。 事實上,眾籌模式進入中國後,面臨著一系列「水土不服」的狀況。首當其衝的便是創新力的不足。眼下,許多國內創業者做出的產品是模仿和追隨國外的,其本身的思維靈活性和創造力還未被完全釋放。而國外眾籌項目的發起人往往有了完整的創新想法和執行方案,只是缺乏資金。如此一來,國內那些拷貝的產品自然難以獲得足夠支持。 更為重要的是,在眾籌領域,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還是一片空白。自誕生起,它便與非法集資糾纏不清,許多公眾至今還沒弄清楚,眾籌與P2P的區別在哪裡。 「其實,相關的法律法規已經在醞釀中,只是目前還沒有出台。」李群林表示,「管理部門原則上是鼓勵和支持這種創新的。」 除了交易的合法性外,投資者權益保護是左右眾籌行業的另一個難題。眼下,國內的信用體系還未完全建立起來,陌生人之間的信任度較低,人們對眾籌平台本身的信任度也不高。更多人依然願意相信大企業和權威人士,不願在早期項目上冒風險。 「應該說,這一點與中外的收入水平差異不無關係。」眾籌網市場部總監馬偉強告訴記者,「一些發達地區的人們願意支持一些公益類項目,或是具有創意的點子。但國內的大眾仍然希望投出去的錢能夠有所回報。」

在他眼裡,這種信任關係與商業模式還需要時間去培育,「現階段的眾籌有點像早期的阿里巴巴」。 事實上,眾籌項目的完成情況確實也不理想。即便在Kickstarter上,很多項目籌資成功後依然難以完成,相比之下,國內創業團隊的經驗積累就更少了。 「有時候,項目發起人本身存在欺詐行為,將資金挪作他用。另一種情況是,創業團隊的能力和資金實力不強,通過眾籌網站募集到的款項也不多,使得產品最終沒有做出來。」張毅指出。這些因素都會導致國內願意支持眾籌的用戶較少,很多項目無法實現融資目標。 從這個角度看,從普通用戶那裡籌集資金、集腋成裘只是眾籌網站要做的第一步。如何篩選項目,並跟蹤、監督、扶持項目的進展,是眾籌平台接下來面臨的重要挑戰。 就「大家投」而言,公司在融資項目上線前會綜合考察項目的各個方面,包括團隊簡歷、產品、財務狀況、融資額等。據李群林稱,審批通過上線的項目不超過創業者提交的項目的10%。 而眾籌網目前扮演的更多仍是「信息中介平台」的角色。假使項目發起人募集到資金後「跑路」,眾籌網會協助投資人督促項目發起人,讓其返回資金。但這種協助和督促究竟能起多大作用,眾籌網本身也沒有把握。因為就目前來看,平台上還沒有出現過這種案例。 在張毅看來,眾籌說到底是一個拼資源的行業。以股權眾籌為例,它的本質就是「合投」,這在VC領域並不新鮮。關鍵是,當網站上的各種項目令人眼花繚亂之時,由誰來把關、篩選和過濾項目?誰來後續跟進項目,給創業者提供支持,使項目保持一定的成長性? 「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股權眾籌平台上將投資人分為領投和跟投者。」張毅稱,「目前的融資項目非常多,但好項目非常非常少。如果擁有好的投資人和項目庫,眾籌網站就不愁沒有生命力。」 這一點在兩個月前上線的股權眾籌網站「天使客」上得到了充分體現。目前,天使客上一共有5個項目,4個已經募集成功,還有一個尚在募資過程中。 「現在網站上的5個項目,全都是我自己找來的。」天使客創始人石俊表示,「其他主動在網站上提交的項目,我們一個都沒有通過。」她直言,眼下的好項目實在太少了,天使客傾向於接納那些大公司高管的創業項目。 在已經成功融到資的四個項目中,每個項目都有領投人和跟投人。據悉,天使客要求領投人的出資額必須佔到項目融資額的20%以上,並且能夠為項目提供相應資源。舉例來說,項目前期的溝通、路演,以及後期的信息披露,都需要領投人去跟進和對接,並且發布在網站上。以天使客上的「百味聯盟」項目來說,其領投人就是北京的一位營養學博士。 去眾籌化 和其他新生事物一樣,眾籌模式在風行了一段時間後,給人們帶來的新鮮感和吸引力也逐漸減退。儘管一些網站曾經為某個項目融到很高的金額,但這種亮眼的成績實際難以為繼。 另一方面,由於眾籌項目獲得的資金有限,眾籌網站從籌資額里獲得的分成也很有限。這種情況下,項目發起者不願意再給平台分成,不少眾籌平台難以獲得可觀收入。無奈,早期的眾籌網站開始紛紛轉型。 今年以來,「點名時間」正在慢慢淡化眾籌的概念,將自己定義為「智能硬體首發平台」。在該公司CEO張佑看來,相比眾籌,首發平台更「接地氣」。 具體說來,創業團隊在點名時間官網上提交項目內容,經後者審核通過後,項目將在點名時間上首發亮相。產品上線後,點名時間將協助硬體團隊對接渠道、媒體、投資人及供應鏈等多方資源。在項目首發前,點名時間嚴禁創業者向其他媒體曝光,以確保平台的效果。 「點名時間」表示,公司並不會把眾籌的模式剔除掉,但它現在只是公司眾多鏈條上的一個環節。 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細節是,點名時間的盈利模式也隨之改變。此前,如果有項目在點名時間上發布成功,點名時間會抽取10%左右的服務費用。但從去年8月起,這筆費用不再收取。對此,點名時間創始人張佑對媒體稱,「盈利模式不是公司目前關注的重點,不論是哪種互聯網公司,在形成規模之前都不能談盈利模式。」 在張毅看來,那些實物類眾籌網站之所以轉型,是因為其資源、能力和服務對象間「並不是很吻合」。過去的一種常見情形是,創業團隊幾乎在每個眾籌網站上都發布了簡歷及項目介紹,因為單個平台對他們來說,並不具備足夠吸引力。創業者將資源分散後,每個平台的優勢相應減弱,加上好項目的稀缺,網站的融資能力普遍不高。換言之,「眾籌網站轉型的根本原因是項目源不夠好。」 對於免費模式,張毅也不敢苟同。經常和投資人聊天的他發現,投資人注資這類網站,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在這個平台上獲取更多的優質項目,對於眾籌網站本身,他們並不會進行大規模的燒錢。「因此,如何把服務做精,儘快形成盈利模式很重要。」 在另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眾籌網站的轉型,和當下智能硬體的創業環境息息相關。通常,眾籌解決的是閑置資金與緊急需求間的匹配問題,但如今,國內外的資本大量湧入智能硬體領域,好項目倒十分稀缺。這種情況下,一旦創業團隊有好的產品、技術和人才,要想獲取投資並不難,眾籌的意義也就沒那麼大了。因此,眾籌網站的功能會更多地集中於品牌傳播、團購預售等。 不難發現,一些先知先覺的眾籌網站已開始轉換角色,走向泛眾籌、涉服務的道路。它們正試圖成為用戶、創業者、渠道、投資者、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紐帶。這種轉型能否成功,目前還不得而知。但需要指出的是,國內的大部分實物眾籌網站都將重心放在智能硬體領域。這意味著,假使智能硬體的創業熱潮退去,眾籌網站也很有可能面臨發展的瓶頸。


推薦閱讀:

2018,傳統廣告可向平台化靠攏實現數字化轉型
社會轉型時期如何確立「法律信仰」
歐洲危機與中國發展道路轉型
社會轉型期群體性事件的成因及特點
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TAG:中國 | 中國式 | 眾籌 | 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