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十字韌帶修復術後本體感覺康復訓練

上一節我們講到有關於運動系統的本體感覺恢復,這次我們來說說醫療系統方面本體感覺恢復的方法。通常,在關節和韌帶修復手術後,我們一般都會注意進行肌力和關節活動度的訓練,而忽略早期本體感覺的恢復。但是恰恰是被我們忽略的本體感覺會影響到我們後期整個身體運動功能的恢復,這個原因和影響在上一節我們講過了。以膝關節十字韌帶修復手術為例,我們就來說說膝關節術後早期是如何恢複本體感覺的。

膝關節內有前、後十字韌帶(又稱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能防止脛骨向前移位,後交叉韌帶能防止腿骨向後移位外,還可限制膝關節的過伸、過屈及旋轉活動。膝關節十字韌帶損傷是運動創傷和骨科領域常見的創傷之一,是膝關節損傷中較為嚴重、治療難度較大的損傷。交叉韌帶損傷常與脛側副韌帶或半月板損傷同時發生。

對於膝關節術後本體感覺的恢復一般有以下方法:

關節角度回歸訓練:術後0~2周即可開始[1]。患者平躺於床上,治療師將其膝關節被動屈曲至一個隨機角度,停留5s,然後伸直下肢,隨後囑患者閉眼,並主動慢速屈曲膝關節,告知患者自我感覺到達原停留位置後即停止。治療師對其角度進行糾正。一個角度重複3次為一組,每天5至10組。膝關節角度回歸訓練通過對關節特定角度進行重置的準確性訓練來提高關節位置覺,活動同時也可以刺激到肌腱和肌梭,激發關節的力學感受器。

如果能借用設備來進行訓練,會更加精確。Active-K智能下肢康復系統,在主被動訓練之外增加協調訓練模式,幫助患者恢復對力量和空間位置的感知能力,從而幫助患者恢複本體感覺。

平衡墊訓練:術後3周開始,先在膝關節0°位進行訓練,6周後在0~30°膝屈曲位進行平衡墊訓練[2]。動作1:平衡墊站立練習:患者膝關節保持微屈位,雙足站立於平衡墊上,努力保持平衡,儘力不使身體晃動。如果中途失去平衡,跨出平衡墊,應立刻回到平衡墊上,繼續完成訓練。計時40s為一組,共完成8組。動作2:上下平衡墊練習:受試者面對平衡墊站立,距其約50cm,患膝弓步向前,足底踏在平衡墊上。儘力控制身體晃動,待平穩後收回下肢。5次為一組,共完成4組。組間給予適當休息。

固定自行車練習:術後3周開始,健側與患側交替用力,逐漸增加阻力和速度。每天練習2次,每次15~30 min。

半蹲訓練:術後6周開始,雙腿半蹲和單腿半蹲(膝關節屈曲30°~40°),並用手拋球以分散注意力。每天訓練2次,每次20 min[2]。

步行靈活性訓練:術後10周後開始,向前走、後退步、側向活動,Z形跳等練習,每次20~30min[3]。初次運動量應限制在最小限度,然後根據運動後及次日的身體反應,如全身狀態、疲勞、局部腫脹、疼痛等,進行訓練強度調整。以上練習每天1次,每周練習6d,共持續8周。練習時,由治療師負責指導其動作,並負責患者安全。

本體感覺功能對關節的穩定性,協調性和平衡感覺有重要意義,本體感覺的減退可導致關節運動控制能力、姿勢矯正及平衡維持能力均下降。大量研究表明,在傳統康復療法的基礎上,增加本體感覺訓練,對患者的整體功能康復效果大有裨益。

總之,我們在膝關節術後進行肌力訓練和關節活動度訓練的同時,不要忽視對本體感覺的訓練。本體感覺功能恢復,可以促進對患者整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出院後跌倒風險也會減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促進全面康復。

[1]【美】賽奧帕莫斯卡等.陸芸等譯.骨科術後康復指南[M].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2009: 418-420.

[2]毛傑,劉敏娟.膝關節十字韌帶損傷後膝關節屈伸力量及本體感覺的重建[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8,12(37):7330-7333.

[3]張哲,馬輝等.本體感覺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後康復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關節外科雜誌,2016,10(4): 376-379.

推薦閱讀:

為什麼我感覺《百年孤獨》和《白鹿原》相似度非常高?
眾人對冒名頂替感覺不足為奇 只因桑玉柱有"前科"
被男人「滋潤」的九種感覺
這個小程序,能讓你找回戀愛的感覺
戀家的感覺

TAG:感覺 | 訓練 | 關節 | 韌帶 | 修復 | 膝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