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毛澤東的N個最後一次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翟華9月9日是毛澤東的忌日,我把過去搜集的資料整理了一下,回顧毛澤東的10個最後一次作為紀念。(1)最後一次出國 毛澤東這一輩子只出國兩次,而且都是去蘇聯,所以毛澤東第二次出國也就是最後一次出國。那是1957年11月2日至21日,參加了蘇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40周年的慶祝活動。就是在這次訪蘇期間,毛澤東對中國留蘇學生髮表了「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著名講話。在這次講話中毛澤東還披露了大躍進的雄心,表示要用「三個五年計劃或者再多一點的時間,我們要在鋼產量上超過英國」,而且自曝他「也有個五年計劃,再工作五年;如果能再活15年那我就心滿意足了。」此話一出,台下學生們趕緊喊「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笑著說:「如果能夠超額完成任務,當然更好。可是還要估計到: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這也是自然辯證法。」 結果毛澤東19年之後去世,「超額」了4年走完生命旅途。(2)最後一次坐飛機 算上1957年最後一次出國去蘇聯訪問的那次往返飛行(第一次訪蘇毛澤東是乘坐的火車),毛澤東一生坐飛機大概只有60次左右,1945年去重慶參加國共和談是毛澤東第一次坐飛機。1956年5月3日毛澤東乘飛機去外地視察,6月4日從武漢返回北京的飛行中毛澤東的專機遭遇了一次意外。當飛到河北上空時,由於氣候惡劣和強大雷電的干擾,使飛機上無線電通訊完全失靈,毛澤東的專機與地面失去了聯繫。半個多小時以後,專機才從厚厚的雲層穿出來降落地面。據說當時的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跑下塔台,沒等毛澤東走下飛機,就站在才打開的機艙門前,沖著裡面大聲說:「主席啊,我的腦袋可都掖到褲腰裡了!」自從這次毛澤東空中歷險之後,中央政治局決定嚴格控制毛澤東乘坐飛機,有報道說從此毛澤東不再乘坐飛機。但是實際上毛澤東此後依然多次乘飛機去外地視察。1967年7月,毛澤東在武漢期間,由於當地兩派武鬥局勢近乎失控,於是在周恩來的安排下於7月21日乘飛機離開武漢前往上海。在毛澤東走下飛機,很高興地對身邊的楊成武等人說:「坐飛機不是很快嗎!今後你們還讓不讓我坐呀?」 然而,這卻是毛澤東最後一次乘坐飛機。(3)最後一次登上天安門 毛澤東每逢五一、十一會登上天安門參加節日慶典,再加上文革中接見紅衛兵、大型集會,這樣統計下來,毛澤東一共是45次登上天安門城樓。毛澤東的外孫女孔東梅在《改變世界的日子——與王海容談毛澤東外交往事》提到1970年10月1日,斯諾應邀登上天安門城樓,「在那裡,他見到了我的外公毛澤東。」「沒有人想到,這是外公最後一次登上天安門」。孔東梅雖然是毛澤東的孫女,但是對外公還不算了解。眾所周知,毛澤東在1971年五一國際勞動節登上了天安門。就是在那一次林彪與毛澤東不辭而別,當時的官方攝影師杜修賢在他的回憶文章中有生動的描述。林彪在勉強接受周恩來的安排,到天安門城樓與毛澤東等人坐到了同一桌旁,然而,他卻不同毛澤東講一句話,一言不發,敷衍默坐了數分鐘便拂袖而去。但這一次並非毛澤東和林彪的最後一次照面,在一個月之後的1971年6月3日,毛澤東和林彪共同會見了羅馬尼亞總統齊奧塞斯庫。這一次,林彪依然沒有等到會見的結束就提前離開了會見大廳。本來毛澤東在1971年的10月1日還要登上天安門觀看禮花,但是國慶活動卻因為林彪在1971年9月13日出逃折戟沉沙而取消。此後毛澤東再也沒有登上過天安門城樓。(4)最後一次出席追悼會 1944年9月8日,毛澤東參加了一名普通戰士張思德的追悼會,他不僅親筆寫了輓詞,而且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在講話中說:「今後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裡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託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自從毛澤東這次講話之後,追悼會的制度的確建立了起來,可是毛澤東本人在建國以後卻僅僅參加過三次戰友的追悼會。第一次是在1950年10月,年僅46歲的中共中央五大書記之一任弼時逝世,毛澤東參加了弔唁和追悼活動。1960年5月中共黨內「五老」之一的林伯渠逝世,毛澤東沒有參加追悼會,據說與林老在廬山會議上「右傾」的表現有關。 毛澤東第二次參加追悼會是在1963年12月參加十大元帥中第一個離世的羅榮桓追悼會,而且還寫下了「君今不幸離人世,國有疑難可問誰?」的輓詩。在羅榮桓逝世之後,毛澤東曾同他身邊的醫護工作者吳旭君談過他自己的死和他的生死觀問題。他說:「我設想過,我的死法不外乎有五種。兩年前在武漢見蒙哥馬利時我也對他講過。第一,有人開槍把我打死。第二,外出乘火車翻車、撞車難免。第三,我每年都游泳,可能會被水淹死。第四,就是讓小小的細菌把我鑽死。可不能輕視這些眼睛看不見的小東西。第五,飛機掉下來摔死。」 1972年1月陳毅元帥逝世。1月10日的中午,照例要午睡的毛澤東忽然對工作人員說,調車,我要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毛澤東簡單地在睡衣上套了件大衣,就冒著嚴寒趕往八寶山。在八寶山休息室里,毛澤東接見了陳毅夫人張茜,並說: 「我也來悼念陳毅同志,陳毅同志是一個好同志」,「陳毅是個好人。要是林彪的陰謀搞成了,是要把我們這些老人都搞掉的」。談話快結束時,張茜請毛澤東早點回去。毛澤東說,「不,我也要參加追悼會,給我一個黑紗」。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參加追悼會。 此後,在黨內地位高於陳毅的董必武、康生、周恩來、朱德等在1975年-1976年間相繼去世時,毛澤東都沒有參加追悼會。據張玉鳳回憶, 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後,「中央擬好了有關周總理追悼會的規格、參加追悼會的政治局及黨、政、軍負責人的人數和悼詞,一併送主席審閱。中央考慮到主席病重,便沒有安排他參加有關周總理逝世後的一切活動。毛主席審閱這個報告時,我一直守候在側。不知道為什麼,在我這個普通人的心裡,一直存有一線希望:或許會有4年前參加陳毅同志追悼會那樣的突然決定,主席也能去參加周總理的追悼會。一句憋在心裡許久的話,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我冒昧地問主席:『去參加總理的追悼會嗎?』一直處於傷感中的主席,這時,一隻手舉著還沒來得及放下的文件,另一隻手拍拍略微翹起的腿,痛苦而又吃力地說:『我也走不動了。』聽到這裡,再看看眼前病榻上痛苦萬狀的毛主席,我無法抑制自己的淚水……真後悔不該這樣問已經無力行動的毛主席。」(5)最後一次寫詩 毛澤東一生創作過的詩詞有近百首,而經他本人生前審定正式發表的卻只有39首。數量雖然不多,但是毛澤東作為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詩人的地位卻是被公認的。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 毛澤東由延安飛抵重慶和蔣介石進行和平談判。在這期間,民主人士柳亞子向毛澤東「索句」,毛澤東便把9年前創作的《沁園春?雪》書贈給柳亞子:「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柳亞子在讀了《沁園春?雪》之後讚歎道:「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曾與毛澤東多次賦詩唱和的郭沫若也盛讚毛澤東的詩詞:「經綸外,詩詞餘事,泰山北斗」。然而,毛澤東生前所作的最後一首詩就是批評郭沫若的。 進入70年代以後,毛澤東很少有作詩的興緻。據毛澤東的機要秘書張玉鳳回憶:「 1973年9月初,我上班後在主席會客廳里放文件的桌子上,看到擺著一首詩,是鉛印的,不是手稿。當時主席也在場。我問他:『您最近又作詩了?』主席點點頭,笑了,說:『是的。』我拿起桌子上的詩稿念給主席聽。他在每句讀完了的時候都點點頭,很高興的樣子。」 這首詩就是寫於1973年8月5日的《七律?讀〈封建論〉呈郭老》:「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秦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讀唐人封建論,莫從子厚返文王」。雖然有學者認為這首詩「十分明顯地與毛澤東作律詩的一貫作風相違背,不僅在內容上全是標語口號式的概念堆砌,缺乏最起碼的形象思維和詩的意境,而且在格律上簡直錯得一塌糊塗」(2002年1月7日《北京日報》鄧遂夫文《〈呈郭老〉詩二首的真偽》),但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研究組卻根據確鑿的檔案資料證明,這首詩的確是毛澤東所作,並且收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事實上,無奈的郭沫若還為毛澤東的批評寫了和詩:「讀書卅載探龍穴,雲海茫茫未得珠。知有仙方醫俗骨,難排蠱毒出窮隅。豈甘樗棟悲繩墨,願竭駑駘效策驅。猶幸春雷驚大地,寸心初覺視歸趨。」(6)最後一次到人民大會堂1959年9月北京人民大會堂落成後,毛澤東便在經常在這裡開會、接見外賓,甚至在夏天住到這裡來避暑。1971年11月22日,毛澤東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越南總理范文同,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在人民大會堂會見外賓。從1972年2月1日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總統布托起,毛澤東在北京會見外賓都在中南海游泳池書房。毛澤東最後一次進入人民大會堂是在1973年10月24日中共十大的開幕式。1973年8月24日,中共十大在人民大會堂開幕。開幕式由毛澤東主持,上來就說了四個字,「會——議——開——始」,周恩來先問:「主席講幾句不講?」毛澤東沒有講話,只是說請周恩來作報告和請王洪文講話。當周恩來讀到政治報告中的「時代沒有變,列寧主義的基本原則沒有過時,仍然是我們今天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時,毛澤東插話:「哎,不錯。」當周恩來讀到「應當強調指出:有不少黨委,埋頭日常的具體的小事,而不注意大事,這是非常危險的」時,毛澤東說:「對。」周、王講完後,毛澤東宣布:「報告完畢,今天就到此為止,散會!」 雖然宣布散會,毛澤東卻坐著不動。散會時的情況,護士長吳旭君作了這樣的回憶:「宣布散會了,我看到主席兩隻手扶著椅子使勁往下壓,他想讓自己的身體能夠支撐著站起來。於是我馬上叫人過去攙扶他,並把椅子往後挪,好讓他站穩。這時,台上台下長時間地鼓掌歡呼,持續了十分鐘之久。我估計是總理髮現主席的腿在顫抖,他讓主席坐下,主席也就毫無顧忌地一下重重地坐到椅子上,一動也不動。而台下的代表仍一個勁地向毛主席歡呼。儘管總理打手勢要大家趕快退場,代表們還是不肯離去。在這種情況下,毛主席只得向代表們說:「你們不走,我也不好走。」根據我的判斷,再讓主席站起來是很困難了,但這時又不能讓代表們知道主席身體的真實情況。於是我建議總理當場宣布:毛主席目送各位代表退場。總理採納了我的建議。」這一招果然有效,事後陳永貴在昔陽縣傳達十大精神的時候是這樣描述開幕式的情況的: 「二十四日下午的大會開完後,毛主席宣布散會。這時,有的代表立起來了,有的代表還坐著,有的往出走,有的走出去又返回來坐下,一直鼓掌,戀戀不捨。毛主席也一直坐著看大家。毛主席說,你們不走,我也不走。意思是先讓大家走。等代表們走完啦,毛主席才往回走。毛主席相信群眾,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有了這樣的經歷,毛澤東再也不參加大會,也再沒有回到國人民大會堂。8月28日十大閉幕式時,毛澤東沒有參加,周恩來宣布:「今天大會,毛主席請假,委託王洪文同志代表他投票」。(7)最後一次游泳毛澤東酷愛游泳,他在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的大字本毛澤東詩詞十九首的書眉上有這樣的批註:「水擊:游泳。那時初學,盛夏水漲,幾死者數。一群人終於堅持,直到隆冬,猶在江中。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只記得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 1961年9月24日,毛澤東遊長江上岸之後與在船上觀看的英國蒙哥馬利元帥談到了游泳這個話題。蒙哥馬利問毛澤東:「為什麼不去游泳池裡游?」毛澤東說:「哪裡能修那麼多游泳池,要利用江水河水。長江就等於幾萬個游泳池,多游幾次膽子就放大了。」然後又問蒙哥馬利,英吉利海峽有多少公里寬?水有沒有長江這麼急?他還說,密西西比河是世界第一大河,想去游一次,還有亞馬遜河,不過恐怕不好游,太熱。」毛澤東特別喜歡到大江大河大海中去游泳。全國幾條著名的大江,長江、湘江、珠江、邕江、錢塘江都游過了;黃河想游而沒有游成。從1956年毛澤東第一次如願游長江,到1966年最後一次暢遊,11年間,毛澤東實際橫渡長江40多次。毛澤東生命的最後幾年住在中南海的「游泳池」,但是最後一次游泳卻不是在中南海。從1960年到1974年的14年間,毛澤東每到武漢,必定住在東湖賓館內的梅嶺1號,下榻44次之多。東湖賓館由此被稱為「湖北的中南海」,而且也有一個市內的恆溫游泳池。毛澤東最後一次游泳就是在這裡。1974年10月13日毛澤東乘專列抵達長沙休息養病。據身邊工作人員回憶,那時的毛澤東已經81歲高齡,步履蹣跚,沒有人攙扶就走不了路,但是他在11月29日到12月4日間在室內游泳池內有了四次泳。12月5日,毛澤東再次下水游泳,但是動作很勉強,對陪同他游泳的警衛隊長陳長江說:「我渾身沒勁,手和腿也發軟,看來游泳也困難了。」這就是毛澤東一生最最後一次游泳。(8)最後一次坐火車1974年年10月13日凌晨,毛澤東由汪東興陪同,乘火車抵達長沙,在那裡住了近4個月。2月8日,毛澤東乘專列從湖南乘專車抵達杭州。當時國內處於文革後期的混亂之中,浙江省委向造反派下了死命令:2月8日將有重要「外賓」專列途經金華,無論哪派有人開一槍,都要拿派頭頭試問! 當毛澤東的專列抵達時,浙江省委兩位領導譚啟龍、鐵瑛在站台迎候。當他們走進專列車箱里,原本坐在沙發上的毛澤東,身體向前一傾,擱在沙發扶手上的雙臂一用力,沒要人攙扶自己站起身。毛澤東先握住曾受造反派衝擊的鐵瑛的手問:「你們不是挨打了嗎?」 毛澤東在車上前後談了二十多分鐘,由工作人員攙扶著,下到站台上,驅車穿過市區前往西湖的南岸汪庄。毛澤東住在汪庄一號樓,此次杭州之行,主要是醫治眼睛,前後在杭州住了兩個月零五天。1975年4月13日晚上,省委正開會,突然接到中辦領導同志的電話:主席今晚要走,譚、鐵兩位書記快來! 兩位書記急忙向警衛處要車(那時警衛制度甚嚴,只有警衛處的車才准進汪庄),結果足足等了四十分鐘汽車才到。當他們趕到汪庄時,中辦領導同志迎過來說:你們怎麼才來,毛主席想跟你們再談一談,現在來不及了,趕快去吧。我們快步來到一號樓,毛主席已在工作人員攙扶下走進汽車,隔著玻璃窗,毛主席看見了我們,他神情安祥地向我們揮了揮手。當晚毛澤東乘火車回京,這是他最後一次乘坐火車。(9)最後一次接見外賓1976年5月底巴基斯坦總理布托來訪,由新任總理華國鋒負責接待。布托已經來幾天了,一直等待毛澤東會見。因為毛澤東在兩周前的5月12日會見了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所以也希望能夠見到毛澤東。但由於毛澤東身體狀況不允許,所以中方一直沒有安排。當布托馬上要離開中國,又一次提出見毛澤東時,秘書便不得不把這種要求向主席報告,毛澤東毫不猶豫地點頭同意。當時毛澤東剛吃了安眠藥,正犯心臟病,但主席依舊同意安排。5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游泳池書房會見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原地費力地站起,與走進書房的客人握手以示歡迎。毛澤東問布托:你好嗎?布托回答說:我很好,謝謝你。毛澤東說:我不大好,腿不大好,講話也不好。布托說:主席創造了偉大的歷史,你高舉著人民革命的鬥爭旗幟。毛澤東謙虛地說:沒有做出多少成績。這是毛澤東最後一次會見外賓,此後中央通知毛澤東不再會見來訪外賓,改由相當於國家元首的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會見。結果朱德卻因一次會見外賓感冒,早毛澤東兩個月在1976年7月6日逝世。(10)最後一次與周恩來握手1974年5月28日,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來訪。次日,周恩來陪同拉扎克接受毛澤東的接見。據在場的攝影記者杜修賢回憶,他拍完了會見的鏡頭,站在書房門外靜候著賓主相送的一刻的到來。深夜裡,毛澤東書房的門悄然打開,短暫而簡單的告別之後,鄧小平、喬冠華陪同拉扎克走出了毛澤東的書房,但一同進去的周恩來並沒有同他們一起與毛澤東告別。杜修賢本能地向門裡多看了一眼。只見送走了客人的毛澤東一臉的倦容,當他的目光與守候在門邊的周恩來的目光相遇的一剎那,杜修賢似乎預感到了什麼,他嫻熟地端起照相機。這時,周恩來伸出了手,毛澤東不由自主地也伸出了手,而且目光也隨之從周恩來的臉上滑落到他的手上。杜修賢沒有錯過時機,留下了鏡頭前兩位巨人的握手。據杜修賢回憶說:「在我拍攝他們握手的瞬間片刻,腦袋裡卻有著許多說不清的感覺,似乎總理一反尋常立等門口和主席握手有著不可言傳的不祥之兆?平時總理在主席書房並不拘禮,常常會談一結束起身就走,害得我們都『捉』不著他的鏡頭,可這次?」這一次握手,被一些媒體稱為是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最後一次握手,而且認為這也是周恩來最後一次走進毛澤東的書房。對於這段歷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1974年5月29日以後,毛澤東與周恩來還有數次見面。根據已經公開的資料,1974年12月23日周恩來、王洪文前往長沙,向毛澤東彙報四屆人大籌備工作及人事安排。周恩來在長沙住了四天到12月27日,與毛澤東進行了四次談話(三次與有王洪文參加),12月26日毛澤東81歲生日那天,毛澤東讓王洪文到韶山參觀,單獨與周恩來談話。就是這次周恩來長沙之行期間,毛澤東在談到鄧小平時,在紙上寫了「人材難」三字和「強」一字,並指指腦袋,說小平是難得人材,政治思想強。毛澤東在四天內與周恩來四次談話,每次見面必定握手,所以杜修閑1974年5月29日見證的毛周握手絕非兩位領袖最後一次握手。人民網上的一篇文章「1974年的周恩來——與毛澤東的最後一次握手」提到了這次毛周見面,但因為「沒有帶記者同往,也就再沒有留下他們握手的照片」。不過,廣西電影製片廠1991年拍攝的故事片《周恩來》(丁蔭楠導演,王鐵成主演)再現了周恩來的長沙之行。這部電影以每一個細節都力求尊重歷史而著稱。電影中當周恩來、王洪文進入毛澤東的書房時,坐在沙發中的毛澤東想起身迎接,周恩來知道毛澤東腿不好,就快步走過去與毛澤東握手致意,導演以一個遠鏡頭再現了兩位領袖之間的這次握手。 那麼,1974年12月26日毛周的見面是否就是兩人最後一次握手呢?也不是,因為在1975年5月毛澤東從南方返回北京,在3日深夜在中南海住所召開了一次政治局會議。在京的政治局委員都來參加了,身患癌症的周恩來也從醫院趕來參加了。當時,毛澤東緊緊握住周恩來的手,問:「怎麼樣,還好嗎?」 周恩來說:「開了三次刀,消化還可以。」 散會後,毛澤東和到會的政治局委員又一一握手道別,這時已經是5月4日凌晨了。周恩來說:今天就到這裡結束吧,主席休息一下。於是,到會人員一一同毛澤東握別。毛澤東與周恩來握手時又說:還是三句話(即「要馬列不要修正,要團結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陰謀詭計」)(參見1975年鄧小平與四人幫圍繞「反經驗主義」的較量)。1975年5月4日凌晨毛澤東與周恩來的握手是兩位偉人之間的最後一次握手。但是,這次卻不是周恩來最後一次來到中南海毛澤東的住所。1975年7月23日晚上11點半,毛澤東在中南海書房改造成的手術室接受了唐由之大夫做白內障摘除手術。手術過程中,從醫院趕來的周恩來一直等在門外。手術結束後,唐由之大夫出來的時候看見周恩來、鄧小平,要過去向彙報。周恩來說:你先要看好主席,你不要過來(央視《人物》採訪唐由之記錄)。這一次是周恩來最後一次走進中南海毛澤東的住所,但兩人並沒有見面握手。
推薦閱讀:

七大前後毛澤東如何破除山頭主義?
毛澤東品讀謝靈運詩
那些曾陪伴過毛澤東的女人們
毛澤東會解決江青嗎?
黨史人物故事:毛澤東的眼淚

TAG: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