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誠法師|[精進佛七開示]佛七方丈開示(二)

「佛說阿彌陀經」,第二個字是「說」。「說」,講經說法,靠的是舌根,這部經從頭至尾都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這是我們對這個字的第一重的理解,其實這個字也是通假字,通什麼字呢?通「悅」字,喜悅的悅。釋迦牟尼佛說完這部經以後,很多的弟子聽了這一個難信之法,信受奉行,往生極樂世界,非常的高興,所以這個字從字面的意義來講,言說名為說,從他裡面究竟的含義來講就包含有喜悅,眾生得到利益,佛陀就非常高興。眾生的利益是因為佛陀說法信受奉行而來。釋迦牟尼佛多生多劫修證念佛三昧,所以他知道這個法門的殊勝可貴。娑婆世界的眾生有了這樣子的機緣,佛陀就把這一個難信之法開導給眾生。釋迦牟尼佛,常常把他尊為本師,根本的老師;阿彌陀佛,常常尊他為導師,西方接引導師阿彌陀佛;因為阿彌陀佛以四十八願引導眾生往生彼國,讓我們在娑婆世界修行有一個更加明確的方向和目標,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用了種種的方法來開導眾生,種種弘法利生的途徑和內容,都是從他的智慧慈悲的本懷裡面流露出來。

在佛法裡面有一個術語叫四辯,別名四無礙解,四無礙智。四無礙解,第一種法無礙解,佛陀說法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能夠破除眾生的疑惑,破除眾生的煩惱,內心得清明開朗,這些叫做法無礙。第二種義無礙解,不僅僅語言文字方面表達的優美流暢,在義理上也是究竟圓滿。第三種詞無礙解,「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他能夠根據眾生所能夠理解的程度來開導,你會聽什麼語言,佛陀就給你說什麼話,也就是說釋迦牟尼佛精通各種語言,各種地方的方言。在古印度一共有十六個國家,在各個地方又有許許多多不同的語言,就這樣在福建來講至今還是有很多的方言,就像莆田一帶說的語言,福清就聽不懂,惠安、泉州也聽不懂,這樣子很小的一個範圍當中我們就聽不懂,好幾種不同的語言。如果一個法師不懂地方的語言,他到另我一個地方去弘法,面對不會聽普通話的人,就會造成很大困難,就會束手無策。那佛陀就有辦法,不管你識字也好,不識字也好,他都能夠講,只要你那種根基成熟,佛陀就能夠度化。在2500多年以前,文化也不會像現在這樣子的發達,尤其印度四種姓,非常的森嚴,有最下層的首陀羅,他根本命都是非常苦,那有機會、條件去讀書,就是這樣的人佛陀也能夠給他說法。第四種辯無礙解,釋迦牟尼佛針對不同人的程度契理契機,猶如高級的知識分子和普通的基本群眾佛陀都能夠度化,上根中根下根。所以釋迦牟尼佛是三界裡面四生裡面胎、卵、濕、化都能夠為他們說法,也就是不僅僅對人類,對其他的畜生、對天人、對龍都會因為釋迦釋迦牟尼佛的說法而得到利益,這四無礙解,包括在「說」裡面。

我們普通的人要說起話來往往詞不達意,要說出來這些語言的意思不是自己心裏面所要表達的意思。其次,我們聽話也聽不清楚,別人給我們講了半天不能領會對方說話的意思,這樣子的話,造成很大誤解、偏差,產生種種的是非、糾紛、矛盾,這方面也是很大的因素。佛陀就不如此,他說的法字字句句,都能夠在理,並且有意義有價值,眾生也能夠喜歡聽、聽得懂,聽了以後得到利益。做為一個佛教徒修行,身語意三業,語業也是很重要,我們一天要說老多的話,從早到晚,可以說不停的在說,這就非常需要去檢查、反醒,我們說的這些話有多大的意義,哪些話有意義,哪些話沒有意義;哪此話有價值,哪些話沒有價值;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我們說出哪些話以後,對自己對別人到底是有利還是有害,如果我們說的這些話對別人沒有好處就不要去說,假如說出來以後,不僅給對方造成了傷害,反過來也傷害了自己,如果我們說出來的話對眾生有幫助、有利益,我們才可以去說。所以身口意十業,語業就佔了四種,在日常生活當中不知不覺造了很多的口業,所以我們所要說的話應該根據佛言祖語,佛菩薩祖師大德的這些法語,我們要表達的應該是佛法的內涵,告訴眾生的應該是佛法,從早到晚心裡所想的、口裡所說的、身上所行的都是佛法的表現和體現,這樣子才是一個修行的人。

「阿彌陀」這三個字也是印度的語言——梵語,翻譯成漢語名為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從時間上來講壽命無量。無量光是指光明,從空間上面來講,從智慧上面來講。首先壽命要長遠,無有限量,世間上面一個人的福報再大,七十年、八十年就要死亡,現代有一個漫畫家方世凱先生他談到:「財產始終都是身外之物,學術文藝都是暫時的美景,連自己的身體都是虛幻的存在。」世間上面這些虛假的東西,常人非常容易被它迷惑住,我們壽命本來就很有限,又被這些虛假的東西迷住,整天圍繞著虛假東西生活,圍繞著虛假的東西在轉動,那是很不應該的。反過來說,我們要修行的話,這個壽命也只有幾十年,壽命對一個人來講是非常的重要,其次是智慧也是非常重要,假如一個人光有壽命光有時間,但是缺乏智慧不懂得去用功,這樣子幾十年也是在空過,並且不斷在造業。阿彌陀佛他悟到了眾生生命的痛苦和短暫,這樣子的一個生命的本質,所以他就發願自己成就佛道以後,不僅僅自己無量壽,同時也讓眾生無量壽;不僅僅自己有無量的光明,無量的智慧,也要讓眾生得到無量光明和智慧。「阿彌陀」這三個字具有無量義,簡單來說阿彌陀佛的功德無量、智慧無量、神通無量、威力無量、依報正報清凈莊嚴無量。說無量的佛法度無量的眾生,這三個字可以說是說不完道不盡的。

我們每一天念佛,念佛最重要的要專心。專,專心致志,是一個目的,心不旁騖;精是精進,勇猛精進。唐朝白居易說:「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終繞滿世界,不離阿彌陀」。我們打佛七的時候要專心念佛,平時也要專心念佛,在佛堂裡面專心念佛,出了佛堂也一樣要專心念佛,讓這句佛號歷歷分明、清清楚楚,永不忘失。佛陀滅度以後,佛像就是代表佛,經典代表法,出家比丘比丘尼代表僧。我們看到佛像,視同看到佛,而不應該看到佛像只看到像沒有看到佛,那問題就大。我們到一座寺廟看到佛像很容易覺得這尊佛像非常高大非常莊嚴,佛像是泥塑的、木雕的、石頭刻的、銅塑的,一直在那邊評論讚歎分別。這樣子的話,內心裏面,眼睛所看到的僅僅是像而不是佛,其實這一尊佛像,它所代表的是佛,所以我們要看到佛才對,這是從眼根來說,我們看到佛像就是看到佛。那麼念佛是從耳根來說,聽到佛號就猶如聽到佛一樣,聽到佛的音聲。雖然這些音聲是自己發出來的,或且說別人發出來的,錄音機播放出來的,我們聽到佛號不能只分別這句佛號好聽不好聽,這句佛號聲音大聲音小,是一個人念的還是眾人念的,這樣子的話,你僅僅在那邊分別聲音、分別名號,而不是在那邊念佛,而不是在那裡用自己的心同阿彌陀佛進行交流。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到佛像,聽到佛號,內心裏面就應該提起、樹立這樣子一個佛菩薩的形象。唯有如此,久而久之念佛功夫才會上路,否則的話,你去念的時候有聲音有佛號,你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在念佛,念的時間長了,念辛苦了,或且說念的沒有感受到佛法的味道,念佛的功德,你就會疲倦、厭煩,接下去就是離念佛功夫越來越遠,離佛菩薩越來越遠,我們念佛就是在這方面去努力,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丈六比丘的相,他這個相是一個五蘊和合的身體,也是一個標相而已。我們信佛學佛最重要的就是要學佛的功德、智慧、神通、道行、忍辱、六度、四攝、十八功德等等,那麼也就是要把內心裏面那些貪嗔痴無明煩惱去掉,靠佛菩薩感應的力量慢慢把這些煩惱斷除掉,靠這些正法的力量把染污法去掉,我們內心才會清凈。這句佛號本身就是一個清凈的、殊勝的功德法。我們念就要念到心裏面,念一句內心裏面就要把他保持住,把他鞏固住。我們常常說執持名號,所謂執持,執著的執,持就是守持的持,就是說對這一句佛號要牢牢記住於心,永不離念,就要養成這樣一種功夫,我們在這七天當中,就是要練成這種功夫,通過這樣子密集的念佛來達到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

阿彌陀佛!

【責任編輯:董銀生】

標籤:舌根 信受奉行 念佛三昧 四無礙解 四無礙智

  • 讚歎

    3
  • 隨喜

    3
  • 推薦閱讀:

    法師開示 | 勸導他人念佛,就是對他人的大慈大悲。
    修行與生活座談會文字版  定弘法師主講  (第一九一集)
    凈空法師談布施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一二0集)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華嚴經講記1-30集

    TAG:法師 | 方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