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育產業化,最後坑了誰

現在的學校教育越來越注重金錢的交易,雖說國家推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校方還是會以各種理由來收取費用。就算是在政策下還是有一部分家庭,因為貧窮只能站在學校門口看著校園內愉快奔跑的孩童。

教育不能形成一種產業化,因為它是文化傳承的橋樑,是關乎中國每一個人民的事業。中國人民價值觀是通過學習教育產生的,而不是在高昂價格下被逼出來的。

— --- 教育產業化,懲誰人之口 --- —

孩子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最多的就是服從與潛規則。需要無條件的服從地位比自己高,權力比自己大的人,哪怕是學校中最不起眼的班長,也是每一個人奮鬥的目標。受到這些教育的人,會認為成為官本是天經地義,並且會一直想成為那個最大的官。

何為潛規則?

每個學校、企業都有屬於自己的規矩,但是每一個人都是明知故犯,可以將一句話任意程度放大、空話、大話,厚顏無恥的去做違法的事情,沒有一點底線可言。潛規則不可違背,聽話聽音,要善於體會言外之意。至於教育大躍進,大學的擴招、高收費,學校體制的衙門化和行政主導下的市場化,幾乎無處不在的「教育腐敗」和「學術腐敗」,種種亂像,於今為盛。

產業化一度成為國內一些中小學亂收費的擋箭牌,成為某些地方官員減少基礎教育投入的「理論依據」,某地有一位市長曾表示,對高中階段教育,今後政府不僅要「斷奶」,而且要讓學校創收,向財政上交。如此看來,產業化大有毀掉中國教育的趨勢。

教育產業化,應先放過基礎教育。

如果把教育看作一個金字塔,那麼基礎教育就是塔基,如果教育根基不實,那麼質量和水準都將受到影響。在中國,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擁有一流的基礎教育,但在偏遠地區和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尚未普及,孩子們難以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這不僅有失公平,而且最終會影響中國高等教育的整體素質和水準。

在一些學校對外宣傳的過程中,為了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加大知名度。很多培訓機構在招生宣傳資料上面誇大其詞,使用「一對一名師輔導」、「市縣級特級教師授課」、「退休特級教師權威授課」等字眼吸引家長與學生眼球。當學生來到學校裡面發現根本不是原來的那樣,大多數教師只是進修過,甚至存在只聽過課的老師,給人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

我們只看到當前學術腐敗中頻頻出現的抄襲剽竊現象,卻往往忽視了佔用大量科研經費產出一些千人一面、空洞無物的「成果」是更為普遍的腐敗。從行政官員的眼光看來,得不了諾貝爾獎不要緊,要緊的是不要「出格」、「出事」。只要在大學中為官一任不出事,則烏紗可保,升遷有望。

— ---教育豈能「渾水摸魚」--- —

曾經就有人預言,就算是放開手允許教育亂收費,也滿足不了學校獅子大張口和家長們望子成龍的盼望,永遠也不能滿足人民對高品質教育日益增長的需要。

看著那壯觀的「留學潮」部分學科的博士後、博士和本科生的出國留學當然需要,但許多中小學生遠離父母、跨洋「留學」,相當一部分中等收入人家寧願忍痛支付比國內「亂收費」還要高的代價,也要把孩子送出去。可見,在國內無論怎樣「亂交費」,也還是買不到一些家長和學子們中意的教育服務。

教育最主要的是學習的對象,從一個自然的、生物學意義上的中國人,變成一個自覺、文化意義上的中國人成為一個既有知識、又有文化的現代中國人,成為一個有良好文化素養的「君子」;低俗化和功利化的國學教育反其道而行,為了個人的私利無所不用其極。只為現實的利益所驅動,沒有起碼的社會責任感。如果不能將教育真正的發揮到實處,就會讓人們越來越遠離。

鼓勵私塾、書院等教育機構建立行業組織,加強引導和自我約束。現在,已經有不少區域性的私塾、書院聯盟,如廣東私塾聯誼會、江西私塾教育聯合會、湖南私塾聯誼會、廣西私塾聯誼會、海南私塾聯誼會等等。

它們是現今國學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不僅起步早,而且歷經坎坷,在激烈的競爭和種種風浪中旋生旋滅,而又旋滅旋生,對於探索國學教育的模式、使人們認識國學價值並提高國學素養,都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不加約束、任其亂象叢生不行,關停並轉、徹底取締更不是辦法。

現在,中國教育學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與推廣中心即將成立,籌建伊始,中心即計劃將有代表性的人物安排在中心的理事會,以促進相互的聯繫和交流,強化相互之間的監督和約束,引導其向著良性方面發展。

「錢」似乎成了中國教育改革的萬能良藥。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錢」並沒有給大學教育帶來任何希望,反而導致了無窮的消極後果。把創收作為目標,自然帶來教育質量的大大下降。現在的很多大學教授把賺錢當作正業,而把教學和科研當作副業。當然,連教學和科研也是以「錢」為目標的。

一個普遍的現象是,大學向有錢階層屈服,教授向有錢學生屈服。大量有錢階層的人士,如商界和政界的人湧入大學。他們中間儘管有很多好的學生,但不可避免的是存在著大量的文憑、權、錢之間的交易。這樣做對大家都有好處,教授、政治人物、商界人物都是「同學」,結成一體,對各自的未來都是增值的,惟一受損的就是教育制度。

為了地方利益,地方官員都希望自己的地盤裡有大學的存在。不管怎麼說,這也是地方領導的政績之一。地方領導喜歡,學校的領導更喜歡。隨著專科升為本科,學校領導的行政級別也自然跟著往上升。沒有什麼不好,皆大歡喜。這樣做受損的也還是國家和學生。

現在一方面是大學生大量積壓,找不到工作而成為一大社會問題,另一方面是公司找不到有用的技術技能工人。在很大程度上,大學把大量的本來是非常優秀的學生「培養」成了學無所用的廢料。

學校應該是成長的平台,而不是賺錢的工具。每一個孩子都有學習的權力,讓中國後繼有人才是教育之根本。不要讓那些貧窮的孩子為了高昂的學費而止步於校門前,學習的大門應該對每一個人敞開。

(以上圖片均為劉曄本人拍攝)

— 劉曄 —

行走在城市產業頂端的思想踐行者


推薦閱讀:

一位母親的教育夢 譜寫西部教育新篇章——記瑞美森國際教育
哲學教育的理念與危機
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和全日制學術型碩士、在職研究生有什麼區別?
福祿培爾與蒙台梭利之教育在我國現時之價值
男生最好學什麼技術賺錢?

TAG:教育 | 產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