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通:你能夠看懂《道德經》么?

《道德經》據說是在全球發行量僅次於《聖經》的一本書,這是一本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書。不過我可以很不留情面的說,都是:

1、瞎註解:N多個註解版本,錯誤百出,誤人子弟。2、瞎講解:N多個大濕亂講,都把道德經當語文了。3、瞎學習:頭昏腦漲裝模作樣,看的發暈,學的更暈,然後暈了一輩子還到處吹噓:道德經太高深了,我學習了一輩子還沒悟透…

我家裡也放了好多個版本放在書櫃裡面裝門面。說實在的,俺之前是根本看不進去,更別說看懂了。

不過在上周四,我認真的聽了一下南山空同的講解,豁然開朗,這裡分享一部分精華給大家:

1、老子到底是誰?

2、道德經的真正作者是誰?

3、天下的李姓到底是怎麼來的?

4、孔子從道德經中得到了那些啟發?

5、如何才能通俗易懂明了的學習道德經?

一:道德經背後的故事

要想研究道德經,需要先了解老子,因為世人對老子的理解都是錯誤的,為什麼呢?故事一、老子是誰? 老子並不是一個人,如果是一個人的話,按照歷史書中的記載,他應該活老幾百歲,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因為在周朝,「老「是姓,「子」 在古代是一個爵位,而爵位是世襲制的。

就像你父親是黃局長,世襲給你,你也叫黃局長,你在傳給你兒子,你兒子也叫黃局長一樣。 史書中一共記載有三個老子,三個人都姓老分別是:

1、預言西周要滅亡的: 被稱為伯陽甫,伯陽就是最出名的那個老耳,甫是尊稱,也是父親的意思。

2、道德經內容的提供者: 姓老,名耳,字伯陽,道德經一書就是他的思想。

3、孔子兩次見到的老子:姓老,名聃,是老耳的遠房侄兒

故事二、道德經是誰寫的?《史記》中關於老子那段開頭講:老子出周至關

後來所有的歷史學家都斷錯句子了,斷成了「老子出周,至關」,意思就是老子離開周朝,到了函谷關。其實,這是嚴重錯誤的。

真實的情況是:周至關是一個地名,就是在終南山下樓觀台就在周至關,那個地方現在叫周至縣。樓觀台是幹嘛的呢?觀星望氣的天文台。尹喜就在周至關這個地方當官。

這句話的意思是,老子出周至關。當初老子看到西周要滅亡,不像當官了,於是就離開了。這時候尹喜就受人之託去接老子,然後和老子一起到樓觀台觀星望氣,後來就一起離開了周至關,去了尹喜的老家,就是今天甘肅天水的伯陽鄉興仁村。他們在那裡,一起生活了許多年,當時他們還一起和當地百姓修水利,受到當地百姓尊敬,所以那條渠到今天還叫伯陽渠,當地的地名也叫伯陽鄉。《道德經》這本書其實是尹喜整理的筆記,當時尹喜想老耳請教,老耳就答覆他,從這本書中,大家可以看到,只有答案,沒有問題。這本書最初的名字叫《老子》

故事三、天下李姓的由來? 老耳和尹喜在興仁村生活了十幾年後,西周滅亡,東周建立,於是周朝的人就找到了尹喜家裡,讓尹喜重新去當官。他們在尹喜家裡見到了老耳,就問他是誰。老耳不想再去當官,就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剛巧看到院子中有一棵李子樹,就順口說自己姓李,之後為了避免麻煩,讓的後來也開始姓李,這就是天下李姓的由來。

李家的宗廟,今天都還在那裡。尹喜到了樓觀台,就把他的筆記整理之後,刻到了石壁上,後來去了楚國當官,在那裡又修改了一點細節,產生了一個新的版本。都是一些細微的區別,例如把「道常道」改成了「道恆道」,因為「恆」比「常」表達的更準確點。不過這些都是小細節,整體上都差不多。

唐朝的時候,李家打下了江山,因為是靠野蠻奪權的,他需要給自己找一個好的說法,於是就在歷史上找姓李的名人,最初找得是李廣,宣傳了一段感覺不行。李廣名氣太小了,只是一個將軍罷了。於是李世民就安排史官,篡改《史記》,把「老子,姓老、名耳、字伯陽」 這句話改成了「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然後歷史從此之後就混淆了。其實,李世民確實是老耳的後代,因為天下李姓,來自老耳。故事四、孔子和老聃談了什麼?老耳不出現,周朝就找了一個老耳的遠房侄兒來繼續當周朝的史官,這個人就是老聃。孔子來找老聃了兩次,幹嘛事呢?第一件事:孔子想恢復周禮

孔子找到老聃,然後就鼓吹了一番自己對周公的崇拜,然後說當今社會,世道混亂,我們把周公的思想發揚廣大就好了。

老聃一聽,孔子只是太迂腐了。然後對孔子說:周公生活的年代是什麼年代,幾百年前的社會環境一樣么?社會環境都完全變了,過去的思想能夠推廣開么?

周公思想的核心就是:敬德保民

這個思想的目的是為了防止當時的王公貴族亂用權利,要讓他們盡量遵守道德,保護老百姓,這樣江山才能持久。

但是到了東周,諸侯割據,混戰不到,周天子就是一個擺設,誰都不聽他的,他已經沒啥實力了,現在還講那些過去的大道理是很不適宜的。孔子撞了一鼻子灰就回去了,然後對大家說,天上的鳥我可以射下來,水的魚我可以紗網捕,老子這傢伙啊,我搞不定他,他就像龍一樣。第二件事:孔子見老聃的真實目的 孔子回去之後,特別鬱悶,因為他在老聃面前鼓吹周公只是為了和老聃套近乎,只是沒套成功。鬱悶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老聃太厲害了,自己不能在他面前裝,因為直接把自己的目的講出來。

於是,孔子第二次去找老聃,直接告訴老聃,想讓自己的著作放進周朝的圖書館。老聃又一次拒絕了孔子,因為周朝圖書館和檔案室的內容是供天子和貴族學習的,而孔子這人的水平,還不夠資格,同時孔子的私心,老聃一眼就看出來了。老聃是如何拒絕孔子的呢?

並且是如何把孔子啟發成了「聖人」呢?

老聃說:我們先來說說你的兩個偶像,周公和老耳,周公創了周易和周朝的制度,人家並沒有寫書,《老子》這一本書也不是老耳寫的,只是尹喜的筆記,記錄了老耳思想的精華,因為確實好,才放進了周朝圖書館。你要知道,聖人從來不會去釣名沽譽,今天我告訴你一句話:聖人述而不作!

孔子一聽,有道理,順後大喜,自言道:「聖人述而不作,從今天起,俺不寫了,俺回去只講,讓俺的弟子來記錄,哈哈!」不管怎麼說,孔子還是非常努力的,最後經過不懈的努力,孔子狠狠的講,弟子狠狠的記,後人再狠狠的整理。於是,孔子靠成了孔聖人了! 二、《道德經》改如何看?

普通人看學習道德經都是把內容逐句逐字的認真看,然後再努力的揣摩和分析每一句話以及每一個詞的意思,哲都是在瞎解、瞎講、瞎學。這一種學習方法簡直和「盲人摸象」一模一樣。

南山空同是如何看道德經呢?

完全不一樣!

他先看這本經典的內容邏輯結構,然後對其做了一個梳理: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講道、下篇講德。

每篇開頭是導引內容,然後分別用兩9部分內容來闡述,每部分內容又分若干個小節來細談。

每一部分到下一部分都有一個嚴密的哲學邏輯結構;

每一節到下一節中間也有一個嚴密的哲學邏輯結構。

這裡只列舉上篇《道經》的邏輯結構給大家分享:《道經》

前五小節是全文導引,分別闡述了:

1、名與實2、天然道德3、社會道德4、二者關係5、守中之道接下來一共9章32節用來講道經的內容,分別是: 1、萬物之理:生、長、收、藏 2、認知障礙:無、有、障、礙 3、聰明:聰、明 4、虛實:虛、實、表、里、分、辨 5、言行:言、行 6、生化:源、一、二、三 7、天地人法:天、地、人、法 8、智慧:知、慧 9、易理:道、隱下篇一樣,先寫導引,然後分九部分來闡述德的內容,回頭以文檔的形式分享給大家,感興趣可以加我的微信:ufoerwang

道德經的通篇邏輯結構搞明白了,然後在入手學習內容,一切就變的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了。例如上篇導引的部分:

1、關於「道」「 道可道,非恆道「,道理可以講出來,但是道理並不是不變的,隨著時間空間環境的改變,道也會變,因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名可名,非恆名」,道理可以用文字或者名詞來描述,但是一個詞的含義並不是恆久不變的,例如太多辭彙其含義都在改變,例如小姐同志這樣的詞,才過來幾十年,含義就改變了。許多辭彙過了幾千年,含義也早都改變了。所以不能單純的從字面去理解,要從當時的含義、時代背景、以及作者的思維角度去理解。什麼是道?要從三方面來講:

1、天然道德:就是自然規律,可以稱為:天道2、社會道德:就是社會規律,可以稱為:地脈3、人性道德:就是人性規律,可以稱為:人倫道不能單純的從一個角度來講,要從三個方面來入手,其實就是人、社會、自然三者之間的關係,搞明白之後,你就可以真正的做到順勢而為了。

無論是國家和企業,其實創造的都是一個社會道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不同國家,不同道德規則。

眾多社會道德,違背了天然道德,就像今天只講發展,不管地球一樣,是違背天道的。還有許多社會道德,違背了人性規律,例如古代的婦女纏小腳,一些宗教的對婦女的割禮等等。

我們無論是做國家、企業、還是做人、如果能夠做到符合天道、地脈、人倫的規律的事情,處理好三者之間的關係,必然會得到非常好的發展。

2、關於「德」

什麼是德呢?

德行,德行,德就是行動,是遵循道德規律來行動,就是德!


推薦閱讀:

道德水平和收入或者財富相關嗎?有相關的學術研究嗎?
我總覺得周圍的人都素質太低,怎麼辦?
道德經古本唐傅奕 - 聽風閣養生網站
「神舟升天、道德同飛」必將取代「神舟升天、道德墜地」
親戚拿媽媽開黃段子怎麼辦?

TAG:道德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