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收和完善手太陰肺經的穴位 郭原著
1、少商
1)傳統位置
拇指橈側指甲角旁1分許。
2)經絡感傳
(1)在拇指橈側指甲角旁2mm 處刺激,可以誘發出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絡感傳。感傳經拇指橈側小動脈上方,過掌指關節後沿第一掌骨橈側背側緣,繞過第一掌骨近端,經陽池穴通手陽明大腸經;(2)在拇指橈側指甲角旁4mm處刺激,可誘發出肺經的經絡感傳。感傳經拇指橈側動脈下方行走;(3)在拇指橈側指甲角旁3mm處針刺,沒有經絡感傳,但痛覺明顯,拔針後有動脈血流出。
3)縱向指壓刺激
在該穴的近端和遠端共2cm 的範圍內,每隔2mm 給於一個指甲壓迫刺激。發現只有在指甲角旁處才對觸壓敏感,其餘皆為不敏感。
4)穴名小議
傳統穴名少商。其中少指五弦古琴的第五弦(最細的弦又稱少弦);商指樂音。少商是五弦古琴第五弦上的商音音名。當用左手拇指指甲角處按壓五弦琴的第五弦少商音位並撥弦時,會發生商音從少商穴沿肺經的傳導,故命名此穴為少商。
5)定穴理由
(1)肺經的止穴;(2)對刺激敏感;(3)療效顯著。
6)穴位評議
鑒於少商穴有三個不同效果的刺激點。建議改動如下:(1)少商1,在拇指橈側指甲角旁2mm 處,用於針刺治療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2)少商2,在拇指橈側指甲角旁3mm處,用於針刺放血治療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3)少商3,在拇指橈側指甲角旁4mm 處,用於針刺治療手太陰肺經的疾病。如果使用艾灸、按摩、磁療等方法無法將少商穴分成三點,用於治療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
2、老商
1)傳統位置
拇指尺側指甲角旁1分許。
2)經絡感傳
(1)在拇指尺側指甲角旁2mm 處刺激,可以誘發出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絡感傳。感傳經拇指尺側小動脈上方,過掌指關節後沿第一掌骨橈側背側緣,經陽池穴併入手陽明大腸經;(2)在拇指尺側指甲角旁4mm處刺激,可誘發出肺經的經絡感傳。感傳經拇指尺側動脈下方行走;(3)在拇指尺側指甲角旁3mm處針刺,沒有經絡感傳,但痛覺明顯,拔針後有動脈血流出。
3)縱向指壓刺激
在該穴的近端和遠端共2cm 的範圍內,每隔2mm 給於一個指甲壓迫刺激。發現只有在指甲角旁處才對觸壓敏感,其餘皆為不敏感。
4)穴名小議
傳統穴名老商。取此穴名是因為該穴位位置與少商相對應,故亦取老來對應少。
5)定穴理由
(1)肺經的另一個止穴;(2)對刺激敏感;(3)有治療效果。
6)改進建議
老商穴原屬於經外奇穴,因為有通經絡的感傳故改為經穴。又因為老商穴位於拇指與少商穴的情況相近,故歸入於肺經。鑒於老商穴有三個不同效果的刺激點。建議改動如下:(1)老商1,在拇指尺側指甲角旁2mm 處,用於針刺治療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2)老商2,在拇指尺側指甲角旁3mm處,用於針刺放血治療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3)老商3,在拇指尺側指甲角旁4mm 處,用於針刺治療手太陰肺經的疾病。如果使用艾灸、按摩、磁療等方法無法將老商穴分成三點,用於治療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
3、商後穴
1)穴位位置
拇指第一指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
2)經絡感傳
(1)在拇指第一指骨橈側中點赤白肉際手背方2mm處刺激,可以誘發出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絡感傳。感傳經拇指橈側小動脈上方,過掌指關節後,沿第一掌骨橈側背側,過第一掌骨近端,斜向陽池穴併入手陽明大腸經;(2)在拇指第一指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掌側2mm處刺激,可誘發出肺經的經絡感傳。感傳經拇指橈側動脈下方行走;(3)在拇指第一指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針刺,沒有經絡感傳,但痛覺明顯,拔針後有動脈血流出。
3)縱向指壓刺激
在該穴的近端和遠端共2cm 的範圍內,每隔2mm 給於一個指甲壓迫刺激。發現只有在拇指第一指骨中點橈側處才對觸壓敏感,其餘皆為不敏感。
4)穴名小議
原無此穴。只是在檢查中發現有此敏感點。因為在少商穴之後,故定名為商後穴。
5)定穴理由
(1)肺經的經線上;(2)對刺激敏感;(3)解剖位置明顯;(4)容易操作。
6)穴位評議
由於商後穴有三個不同效果的刺激點。建議定名位如下:(1)商後1,在拇指第一指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手背側2mm 處,用於針刺治療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2)商後2,在拇指第一指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處,用於治療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3)商後3,在拇指第一指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手掌側2mm 處,用於針刺治療手太陰肺經的疾病。如果使用艾灸、按摩、磁療等方法無法將商後穴分成三點,用於治療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
4、魚際穴
1)傳統位置
位於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赤白肉際。
2)經絡感傳
(1)在第一掌骨中點橈側第一掌骨掌側緣刺激,感傳沿第一掌骨橈側,過第一掌骨近端經陽池穴通向手陽明大腸經;(2)在第一掌骨中點橈側,距上述刺激點(1)掌側5mm 處刺激,感傳通向手太陰肺經。
3)縱向指壓刺激
在該穴的第一掌骨橈側3cm 的範圍內,每隔2mm給與指甲壓迫刺激,可以發現只有在第一掌骨橈側中點處對觸壓最為敏感,其餘地點為不敏感。
4)穴名小議
傳統穴名魚際中的魚指該處肌肉類似魚型,際指赤白肉際。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對刺激敏感;(3)解剖位置明顯;(4)操作簡單安全;(5)有療效。
6)穴位評議
針刺魚際穴比較疼痛,主要原因是血管較多,容易刺中血管而使血管壁神經高度興奮所致。該穴位可以有兩個刺激點:(1)魚際1,位於第一掌骨橈側中點第一掌骨掌側緣,用於治療手陽明大腸經的疾病;(2)魚際2,位於第一掌骨橈側中點,魚際1穴位掌側5mm 處,用於治療手太陰肺經的疾病。
5、太淵穴
1)傳統位置
太淵穴位於腕橫紋橈側陷中。
2)經絡感傳
(1)在腕橫紋橈動脈橈側處刺激,可以誘發出手陽明大腸經的經絡感傳;(2)在腕橫紋橈動脈尺側處刺激,可誘發出肺經的經絡感傳。
3)縱向指壓刺激
在該穴的近端和遠端共2cm 的範圍內,每隔2mm 給於一個刺激。均沒有發現對觸壓的敏感區域。
4)穴名小議
傳統穴名太淵。此穴名為太淵是說此處的經氣如深潭那樣深不可測,或者說很難找到穴位的敏感點。
5)定穴理由
肺經所過。
6)穴位評議
由於此穴具有如下問題,故建議取消此穴:(1)該穴定位不清楚(橈動脈橈側、尺側或在橈動脈上?);(2)該穴下面是橈動脈,針刺有一定的危險性;(3)該穴不是敏感點;(4)該穴不常使用,療效不確定;(5)該穴不易施用針灸手法。
6、經渠穴
1)傳統位置
經渠穴位於腕橫紋近端一寸處,橈骨莖突與橈動脈之間。
2)經絡感傳
經渠穴的經絡感傳左右不同:左側通肝經;右側通胃經。
3)縱向指壓刺激
在此穴遠端和近端3cm 範圍內,每隔3mm 給與指甲壓迫刺激,沒有發現對觸壓敏感的位點。
4)穴名小議
經渠穴中經指經絡,渠指水溝。經渠指經氣流通的通道,即經絡所過之處。
5)定穴的理由
經絡所通過的地方。
6)穴位評議
由於此穴具有如下問題,故建議取消此穴:(1)該穴的經絡感傳不通肺經;(2)該穴對刺激不敏感;(3)該穴尺側是橈動脈,針刺有一定的危險性。
7、列缺穴
1)傳統位置
列缺穴位於前臂下段,橈骨莖突的上方,腕橫紋上1.5 寸處。
2)經絡感傳
列缺穴的經絡感傳比較複雜。一支到拇指橈側,再轉手陽明大腸經;一支到拇指尺側,再轉手陽明大腸經;一支到食指橈側,再轉手陽明大腸經;一支走肺經近端,經雲門穴到天突穴,再轉入任脈。
3)縱向指壓刺激
在列缺穴遠端和近端2cm 範圍內每隔2mm給與指甲壓迫刺激,只有該穴點對指壓敏感。
4)穴名小議
列缺穴中,列指裂開,缺指缺口。列缺指經絡在此發出分支。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經絡的分支點;(3)局部對指壓敏感;(4)通向手陽明大腸經和任脈。
6)穴位評價
列缺穴被定為穴位的最大理由是經絡的分支,但是該處骨多肉少不易施針,只好點到為止。可用,但不適於施用補瀉重手法。列缺穴的感傳通達任脈和手陽明大腸經。
8、孔最穴
1)傳統位置
孔最穴位於前臂掌側面橈側,尺澤穴與經渠穴連線中點上一寸處。
2)經絡感傳
刺激孔最穴可以誘發出手太陰肺經的經絡感傳。
3)縱向指壓刺激
在孔最穴遠端和近端5cm 範圍內,每個3mm 給與指壓刺激,只有在該穴處對觸壓敏感。
4)穴名小議
孔最穴名中,孔指孔穴;最指最重要。孔最即指此穴為該經中最重要的穴位。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局部對觸壓敏感;(3)取穴方便,安全,便於施針;(4)療效顯著。
6)穴位評價
孔最穴是肺經中比較好的實用穴位。
9、尺澤穴
1)傳統位置
尺澤穴位於肘部掌側面,肘橫紋上橈側端。
2)經絡感傳
尺澤穴的經絡感傳為肺經。
3)縱向指壓刺激
在尺澤穴遠端和近端5cm 範圍內,每隔3mm 給與指壓刺激,只有在尺澤穴處敏感。
4)穴名小議
尺澤穴穴名中尺為前臂肘關節的代名詞,澤為沼澤。尺澤即為肘部的低洼部位。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解剖位置明顯;(3)局部指壓敏感;(4)取穴方便、安全、便於施針。
6)穴位評議
該穴是肺經中比較常用的穴位,安全、有效、便於操作。
10、俠白穴
1)傳統位置
俠白穴位於前臂外側中部,當上肢下垂時,在腋前紋頭下四寸。
2)經絡感傳
俠白穴的經絡感傳主要為肺經,其次為心包經和心經。
3)縱向指壓刺激
在俠白穴遠端和近端3cm 範圍內,每隔3mm 給與指壓刺激,只有在俠白穴處對指壓敏感。
4)穴名小議
俠白穴名中,俠是夾的通假字,白為白色的乳房。當上肢屈肘並下垂時,上臂與乳房的夾角處即為該穴的位置(穴位在上臂)。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局部指壓敏感;(3)取穴方便安全;(4)通向心經和心包經。
6)穴位評議
俠白穴是肺經中的普通穴位,可治療肺經、心經和心包經的疾病。
11、天府穴
1)傳統位置
天府穴位於前臂外側上部,當上肢下垂時,在腋前紋頭下三寸。
2)經絡感傳
天府穴的經絡感傳主要通肺經,其次通心經。主要感傳通向胃和大腸。
3)縱向指壓刺激
在天府穴遠端和近端3cm 範圍內,每隔3mm 給與指壓刺激,只有天府穴對指壓敏感。
4)穴名小議
天府穴名中,天為上,天指手臂的上部;府指中醫的六府。天府穴意為在肺經手臂上端的這個穴位可以通達肺經經過的六府(胃和大腸)。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局部指壓敏感;(3)取穴方便安全;(4)通向心經。
6)穴位評議
天府穴是肺經穴位中的普通穴位,可治療肺經和心經的疾病。
12、肩前穴
1)傳統位置
肩前穴位於肩髃穴與腋前紋頭連線中點,肱二頭肌短頭腱與三角肌前上緣之間。
2)經絡感傳
肩前穴的經絡感傳線很多,除遠端的肺經感傳外尚有:(1)橫行支經雲門穴,斜過鎖骨中點到天突穴;(2)上行支向內後方,經過鎖骨外三分之一與內三分之二的交點過鎖骨,在沿崗上肌前緣和斜方肌的外緣上行到風池穴;(3)後行支過鎖骨後,向內後方沿崗上肌前緣到達大椎穴;(4)下行支過鎖骨後,斜過崗上肌內三分之一處,向內下方到達肺俞穴。
3)穴周圍的指壓刺激
在以肩前穴為中心,半徑為2cm 的範圍內以,每隔5mm 的距離給與指壓刺激,以肩前穴最為敏感,在肩前穴下方肱二頭肌腱和胸大肌之間有一個稍敏感的壓痛點。
4)穴名小議
肩前穴命名的根據很簡單,就是在肩前面的穴位。
5)定穴理由
肩前穴的定穴理由很充分,主要如下:
(1)在經絡上;(2)經絡的分支點;(3)局部指壓敏感;(4)取穴方便,安全;(5)臨床療效顯著。
6)穴位評議
肩前穴原屬經外奇穴,但是因其是肺經重要的分支點,指壓高度敏感,故將其歸入肺經穴位。
13、雲門穴
1)傳統位置
雲門穴位於胸上部,前正中線旁開6 寸,鎖骨下緣處。
2)經絡感傳
雲門穴的經絡感傳線有三支:手太陰肺經的遠端線;到中府穴後經前胸壁內側下行到胃和大腸的下行線;過鎖骨後到天突穴的內橫行線。
3)橫豎兩向指壓刺激
以雲門穴為中心,在2cm 範圍內,每隔3mm橫豎兩個方向給與指壓刺激。橫豎兩向均有輕度指壓敏感,但以雲門穴為最敏感。
4)穴名小議
雲門穴名中,雲指肺呼出的氣,門指此穴是肺經調控肺氣的穴門。雲門穴內橫向的經絡感傳通過天突穴到達氣管和肺,此穴是調控肺的最近穴位之一。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指壓敏感;(3)經絡分支;(4)是肺經距臟和腑最近和較近的位點。
6)穴位評議
雲門穴是肺經比較重要的穴位,因為它是通達肺、大腸和胃的最近和較近穴位之一。用於治療肺、胃和大腸的疾病。
14、中府穴
1)傳統位置
中府穴位於前胸上部,第二肋骨的外緣,前正中線旁開6 寸,雲門穴下方一寸處。
2)經絡感傳
中府穴的經絡感傳通肺經,但是主要的感傳線是下行通大腸和胃。
3)豎向的指壓刺激
在中府穴上方2cm 的範圍內,每隔3mm 的距離給與指壓刺激,以中府穴最為敏感。其他範圍不敏感。
4)穴名小議
中府穴名中,中指內;府指六腑。中府即指此穴可通內腑。
5)定穴理由
(1)在經絡線上;(2)距肺經所聯繫的腑最近;(3)有較好的療效。
6)穴位評議
中府穴是肺經中重要的穴位之一,主要用於治療大腸和胃的疾病。以前的針灸書中都用此穴治療肺的疾病,主要原因是誤以為此穴是通向肺的穴位(實際上肺經不可能在中府穴穿過胸膜腔到達肺)。
原手太陰肺經中有穴位11 對,現增加3 對(老商、商後和肩前),建議裁去兩對(太淵和經渠),還有12 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