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穿衣吃飯、嬉笑怒罵皆修行

佛法里有很多名相概念,都是用來表法的,不可以單純從字面意思去理解。所以古德講「依文解義,三世佛冤「,三世諸佛會大喊冤枉吶。所以,今天會結合一些名相說說,如何做到穿衣吃飯、嬉笑怒罵皆修行。

佛陀釋迦牟尼,在《法華經》,給他兒子---羅睺羅授記成佛,佛號"蹈七寶華如來"。並且這樣講,「羅睺羅密行,唯我能知之,現為我長子,以示諸眾生。」眾所周之,羅睺羅是個遊手好閒之人,誰也沒見他如何修,如何證,他怎麼就能成佛呢??什麼是密行?

其實,在他的佛號里,佛已經告訴我們了。「蹈七寶華」,「蹈」實踐之義;「七」,表圓融、圓滿;[寶華],即「妙法蓮華」。這就是諸佛菩薩、祖師大德異口同音:「如來藏心地法門全性起修,一步登天,一修一切修。」羅睺羅明白了「如來藏」的道理,不用刻意修行,他只念念提起觀照,一切萬法都是「我」,始終保持這個念。這是最好的修行!

唐朝龐居士,也是我們熟悉的,他把萬貫家產,換成金銀扔到水裡,靠打草鞋為生。他們一家三口都是修行人,統統成就。龐居士見道的偈頌是,「難,難,難,十擔芝麻樹上攤」。他用加法修行,屬於加法修行見到了道,見道不深。他夫人呢,開悟偈是這樣,「易,易,易,百草頭上祖師意」。百草表無量萬法。祖師意,無量萬法,無非廣舌色,都在講妙法。她時刻修觀照,念念在道。但他女兒,跟他們不一樣。「也不難也不易,飢來吃飯困時眠」。她修的是羅睺羅,什麼也不修,明白這個道理,坦坦蕩蕩,修行人就是如此。怎麼樣都是自在,怎麼樣都是修行。

所以,羅睺羅之所以那樣做,他就是幫助我們,正信聽經聞法,當下自利。發了這個心,比怎麼苦修、怎麼苦證的功德還要大。他用心不一樣。如果你說:哦,既然這樣,那我就不用行了。你這不是「羅睺羅」,你是「阿修羅」!即使往生極樂世界,你品位很低。

佛在《佛說阿彌陀經》還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就是講華開蓮現(蓮華開的時候,蓮子當下現前,表即因即果),講即因即果,講即念即佛。用佛法第一義諦解釋,我們這張嘴巴,吃一口巧克力是不是甜嘴巴?吃一塊朝天椒就辣嘴巴,吃一塊鹹菜就咸嘴巴,吃一塊臭豆腐,是不是臭嘴巴?這就是表華開蓮現。佛以吃飯打比喻,你吃了甜食,你嘴巴就是甜的;吃到了鹹食,嘴巴就是鹹的;你這個妄想心懂得了天,你就是天;懂得了人,你就是人;懂得了佛,你就是佛(分真即佛,法身菩薩位)。是不是?

我們的妄想心明白了萬法都是我一個念,就是明白了阿彌陀佛,你當下就是阿彌陀佛,叫「還到本國」。「本國」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妄想心明白了真心,妄想心當下就是真心。小孩子不上學不念書,你不能講,「小孩子啊,你將來想當醫生嗎?好,在家南無醫生、南無醫生……」,能不能當醫生?連世間人都有的智慧,在修行界反而迷惑顛倒,道理何在?怎麼不求開悟,光靠念佛、拜佛就能成佛?

所以,這裡就在示現大乘菩薩的下手功夫,至簡至易。「飯」是表法,「食」是錶行,連吃飯都是一個法門,那麼有沒有哪一個法門,不是成佛之法門?連吃飯都是成佛之道,有沒有哪一筆哪一划不是成佛之道?圓頓大法是不是非常樸素,非常真切,非常自在?!難怪《楞嚴經》講,"決定成佛,譬如以塵揚於順風。"但是你要明心見性,否則你把喉嚨唸破了都是白念。

佛在《法華經》序品裡面講:

寶塔高妙,五千由旬。縱廣正等,二千由旬。 一一塔廟,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寶鈴和鳴。諸天龍神,人及非人, 香華伎樂,常以供養。文殊師利,諸佛子等,為供舍利,嚴飾塔廟。

塔稱為寶,它這裡隱藏著真實義----你懂了如來藏,你的心就是「寶塔」,它就是你的法身舍利,你就是在供養舍利。高就是深,無上甚深,這一定是指明心見性。下面五千由旬、二千由旬、縱廣正等、無數恆沙是表數量,比喻我們的心量無比寬宏。

一一塔廟,各千幢幡:「幢幡」表膽量。過去軍隊上陣,那大旗一豎,名將出征,他起威震敵膽、鼓舞士氣的作用。所以,明心見性之人,如佛在《法華經》所講:我獨無所畏。這叫「各千幢幡」。士兵打仗,只要自己的軍旗在,軍心就是穩的。如果軍旗沒有了,這個軍隊大敗而逃。也就是說有了「幢幡」,是比喻我們修行人明白了真理以後,心裡有了方向,有了主心骨。

珠交露幔:「珠」是表「圓融、圓通、圓滿」;露幔,表護持、覆護。明白「如來藏」道理以後,就是「珠交露幔」。對一切的人事環境、社會環境、自然環境,能夠圓融,時時、事事、處處把自己置於安全地帶,破除了恐懼心,這叫「露幔」。寶鈴和鳴:是講菩薩利他。風吹鈴鐺發出的聲音,是表傳法教化眾生。和鳴,指所傳之法與學生道交感應,就如上面講「天人散華」一樣。

諸天龍神,人及非人,香華伎樂,常以供養:「香」是表講經說法,香氣表你開了智慧。香燒成了灰,表你破除了一個迷惑顛倒,這叫「燒香」。「華」特解為「妙蓮華」,也就是《妙法蓮華經》華開蓮現、即因即果,你聽經聞法,明白了佛你即是佛。伎樂,「伎」一般說為載歌載舞、種種技藝;「樂」是樂曲、歌聲,表無量的法門。

「常以供養」的「常」解釋為時時事事處處。前面有了「舍利」,有了「塔廟」,又有種種的「幢幡露幔」,這是表明白「如來藏」道理的人,時時事事處處,念念在道。也是《阿彌陀經》所講,飯食經行,以「飯」和「食」來代表無量法。就是說,真正懂了「如來藏」,你吃飯、穿衣,嬉笑,怒罵一切的行持都是「如來藏」,都是修行。

推薦閱讀:

能為你做到這幾件事的男人, 你才應該更珍惜!
女人想要留住男人的心,只需要做到這3點
邁克爾傑克遜45%傾斜怎麼做到啊?
做到四點成為一個好婆婆

TAG:修行 | 吃飯 | 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