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屢試屢效方
痛經——溫經止痛方(蔡小蓀方)
【組成】當歸10g,大生地10g,川芎6g,白芍10g,制香附10g,小茴香3g,淡吳茱萸2.5g,桂枝3g,延胡索12g,煨姜2片,艾葉3g。
【功效主治】溫宮逐寒,調經止痛。症見經來偏少,小腹冷痛,畏寒肢清,大便欠實,腹部喜按喜暖。大都在經期受寒引起,如淋雨涉水或過飲生冷。舌苔薄白,脈細弦或緊。
【方解】本方以四物湯為主,加溫宮調經、理氣止痛劑。桂枝、煨姜辛溫通散;吳茱萸溫中散寒;艾葉溫中逐寒,調經止痛;香附理氣調經止痛;小茴香祛寒理氣止痛;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氣止痛;四物養血調經,生地黃雖然滋陰養血,但全方大多溫燥理氣,配白芍斂陰以為約制。
【加減】腹脹者加烏葯;無畏寒肢清者桂枝易肉桂;背冷者加鹿角霜;腹瀉者煨姜易炮姜;脘腹脹滿者香附易木香;經量偏少者加牛膝、紅花,或桃仁、丹參等擇用。
【方源】《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蔡小蓀》
痛經——化瘀定痛方(蔡小蓀方)
【組成】炒當歸10g,丹參12g,川牛膝10g,制香附10g,川芎6g,赤芍10g,制沒藥6g,延胡索12g,生蒲黃12g,五靈脂10g,血竭3g。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調經止痛。主治由瘀滯引起經行腹痛,翻滾不安,甚至痛劇拒按,不能忍受,以致暈厥;或經量不暢或過多,有下瘀塊後腹痛稍減者,也有經量愈多愈痛者。本症多見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因宿瘀內結,積久不化。苔薄微膩,邊有紫斑,脈沉弦或緊。
【方解】本方以四物湯加減。當歸、川芎辛香走散,養血調經止痛;赤芍清瘀活血止痛;丹參祛瘀生新;川牛膝引血下行,逐瘀破結;香附理氣調經止痛;延胡索、沒藥活血散瘀,理氣止痛;生蒲黃、五靈脂通利血脈,行瘀止痛;血竭散瘀生新,活血止痛。
【加減】經量過少、排出困難者可加紅花、三棱;腹痛脹甚者加乳香、蘇木;痛甚嘔吐者加淡吳萸;痛甚畏冷肢清者加桂枝;每次經行伴有發熱者,可加牡丹皮,與赤芍配合同用;口乾者加天花粉;便秘者加生大黃。
【方源】《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蔡小蓀》
痛經——調經止痛方(孟景春方)
【組成】當歸10g,白芍12g,炙甘草6g,制香附10g,延胡索10g。
【用法】在經前1~2日服用,至經凈時停止,並要連續服用3~4個周期。
【功效主治】調經緩急,理氣活血。主治痛經。
【方解】方中用當歸、芍藥,是基於《金匱要略》「婦人懷娠,腹中痛」以當歸芍藥散主之為依據;而芍藥配甘草為芍藥甘草湯,源出於《傷寒論》,本為治腓腸肌痙攣的效方,原方有「作芍藥甘草湯與之,其腳即伸」,其後應用更為廣泛。如《醫學心悟》以之治療腹痛,並說「芍藥甘草湯治腹痛如神」。再配香附理氣止痛,延胡索活血止痛。現代研究證實,延胡索的止痛效果大致與哌替啶(杜冷丁)相當。本方用藥雖只有五味,而卻具有多種止痛功能,現將其匯聚一方,止痛效果較著。
【加減】若屬寒凝者加炮姜、艾葉,甚者加附子、肉桂;若屬氣滯脹痛者,加木香、沉香或青皮、柴胡;若屬氣虛加人蔘、黃芪、陳皮、大棗等;若屬血瘀者則加失笑散、三七、紅花、山楂;若屬血虛者則加熟地、阿膠、龍眼肉等。
【體會】痛經是婦女的常見病,其致痛的因素雖有不同,但都可以此為基本方,而後在辨證的前提下,隨證加味,都能取得較好效果。
【方源】孟景春.調經止痛方.江蘇中醫藥,2007,39(1):16
痛經——清瘀止痛方(蔡小蓀方)
【組成】炒當歸10g,大生地10g,川芎6g,赤芍10g,牡丹皮10g,懷牛膝10g,敗醬草30g,雞血藤20g,桂枝3g,川楝子10g,延胡索12g。
【功效主治】清熱化瘀,調經止痛。經行色紫暗,少腹脹痛或刺痛,甚則拒按。或兼有腰酸。平素帶下色黃,氣穢,少腹隱痛或刺痛或掣痛。本症大都因瘀熱內蘊,並有濕熱。經行期間,腹痛較甚,多見於盆腔炎等症。苔黃膩,質偏紅紫,脈弦略數,或細弦。
【方解】本方為四物湯加味。白芍易赤芍,配牡丹皮以涼血化瘀;懷牛膝引血下行,引諸葯下達病所;敗醬草、雞血藤清熱解毒,破瘀活血,排膿止痛;川楝子、延胡索除濕熱,活血散瘀,理氣止痛;桂枝辛溫宣散,通絡祛瘀,配合當歸、川芎辛香走竄,以制約涼性藥物,以杜寒凝瘀滯之弊,而更增清瘀調經止痛之效。
【方源】《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蔡小蓀》
痛經——逐瘀化膜方(蔡小蓀方)
【組成】當歸尾10g,川芎6g,土牛膝10g,桂枝3g,赤芍10g,延胡索12g,花蕊石15g,制香附10g,制沒藥6g,桃仁10g,失笑散12g。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化膜定痛。主要用於膜樣痛經。在經行期間,子宮內膜成管形或三角形,在未排出之前小腹劇痛,不亞於子宮內膜異位症,一般膜塊排出後痛勢即減。舌苔薄微膩、或邊偏紫,脈弦或緊、或澀。
【方解】本方為四物湯加減。用歸尾、赤芍以化瘀調經,存川芎以辛散通調;去地黃,增土牛膝以下行逐瘀;花蕊石化瘀下膜;桂枝辛溫通散以助行血作用;桃仁活血化瘀;失笑散活血化瘀定痛;制香附為氣中血葯,理氣調經止痛,以助血行;延胡索、制沒藥化瘀止痛。務使瘀化膜碎,經血暢行,腹痛自然輕減或消失。
【加減】如兼氣虛少力者可加党參、白朮;有氣滯腹脹者加烏葯;脹痛較甚者增乳香;腹冷者可加艾葉;經量尚暢者,當歸尾可易全當歸,以養血調經;經血極不暢者可增三棱;如下膜仍如塊狀而不碎者,可增益母草。以上諸葯可酌情增減。
【方源】《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蔡小蓀》
推薦閱讀:
※5款食譜幫你調理宮寒痛經
※細談女人「痛經」那點事
※治療女性痛經的六大方法
※女人為啥要有大姨媽?痛經怎麼緩解?原來大姨媽還有這些假設
※痛經妙方治一個好一個!
TAG: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