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的真實生活
07-10
前幾天出去休假了,去了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寺廟。大家和我一樣,對寺院並不陌生。前些年我還在五台山住了半個月,但那只是作為一名遊客,是旁觀者,這次卻是住在廟裡,和出家人一同吃飯,一同上殿念經(當然我不會念,我是聽經),親身體驗出家人的生活。下面和大家聊聊我這段經歷和感受。 國慶節前,和好友商量找個地方玩幾天,這個地方要具備野外,清凈,安全這三點,然後大家就開始各自尋找合適的地方。(此刻有點感慨了,是什麼時候開始出去玩首先要想到安全了?以前出去好象從不需要考慮這兩個字,可見年紀漸長後身體和內心的力量都不再那樣強大了。想曾經、恰同學年少時、5個女孩騎單車130里路,再爬山,雨夜住在山洞裡,守一堆篝火過夜。嗚呼!青春無敵的歲月!) 很多提議商量後都擔心人多而沒能定下來,直到放假那天,一個很久沒聯繫的同學打來電話,說她想去新興的山上的一個寺廟裡住兩天,她認識廟裡的師傅,問我有沒有興趣,為了說服我,還描述說那裡很適合寫生,半山腰有村子,石頭房子,石頭路,還有山泉水嘩啦啦,,,。其實剛一聽到去山上的寺院里住,我就已經決定了。對於晨鐘暮鼓、青燈古佛、從小就有無限的遐想,這情素不知源於唐詩宋詞里的幽深寂靜,還是源於《紅樓夢》中妙玉、惜春的孤寒清冷,或者更有其他因緣。 新興是六祖慧能的老家,六祖鎮里有個國恩寺很有名氣。 我們去的地方廟不大,有班車坐到山下,下車就爬山,要爬一個多小時,一路風景略去,在這裡只和大家聊和寺廟有關的事。 爬到山頂,首先看到寺廟的山門,灰白的石牌坊,雖然很高,但是氣勢不足,視覺上很單薄,同樣地,裡面的殿堂也是這種感覺。在我看來不僅是這裡,在全國幾乎所有的仿古建築,包括石獅子等雕塑和古時候的東西相比都顯得單薄小氣,缺少那種渾然厚重的體量感和張力。 到了廟裡已經快5點了,意外地,看到很多人,原來這裡正在開楞嚴法會,來了很多各地的信眾,剛好下殿。我跟著同來的兩個朋友見了當家的兩個師傅,一個50歲左右的和尚和一個40歲左右的尼姑。男師傅目光鋒利,青黃的麵皮,偏瘦,想像著如果他怒目張口,擺個架勢就是一尊活脫的羅漢像。女師傅個子不高,笑眉笑眼的很漂亮。 朋友介紹,我趕忙打個問訊,恭敬地說「阿彌陀佛」 師傅們同樣回禮,同學詫異地望了我一眼,我知道她沒想到我這麼內行。 在此向不懂的姐妹介紹一下,和出家人打招呼時,不說『你好』 而是雙手合起來說「阿彌陀佛」 當然說你好也行,但是他更喜歡說阿彌陀佛。 第一次在廟裡吃飯,很興奮。飯堂當中供著一尊佛像,前面一個功德箱(後來知道,凡來廟裡的都可以在此領飯,吃完後隨便你放多少錢在功德箱里就可以了,沒人找你要錢的。有人一餐放一百,也有人吃完就走,一分不舍。)兩旁是原木的長條桌子,長條板凳,出家眾在一邊,在家眾在一邊,中間擱著玻璃拉門,可以相通。飯菜從廚房裡端過來,擺放整齊,卻不裝飯,我覺得奇怪,四周觀望,大家都無聲地站著。忽然隔壁傳來木魚,引磬的敲擊聲,師傅們開始念經,我們這邊的人雙手合十敬立,我也趕快見樣學樣合上雙手。這個議事應該是出家人感謝大眾供養,並為供養人祈福吧。念經結束,大家坐下,沒人說話,廚房的人把飯菜盛好,送到每個人面前。我拿到飯,是一個不鏽鋼的飯盆,下面是米飯,上面三個菜;炒菜心,節瓜燉腐竹,炒蓮藕。這是我吃過的最香的素菜,難以想像不放肉,沒蔥沒蒜的菜做得這麼好吃,邊吃邊想,回去的時候一定買這裡的腐竹帶回去。 五四十人吃飯卻安靜的沒有一點聲音,我吃完了,還沒飽,可是不知道能不能加飯,又不敢問,坐在那,發了一會呆,站起來去外面的水龍頭洗碗.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討厭自己的老爸,覺得他自私自利沒有作為,好吃懶做,整個家裡都是媽媽硬撐,什麼都要等媽媽做和提醒。?
※冬養生:多吃素三寶,冬天不感冒!(轉給家人)
※唐廢帝家人傳第四
※基因太過於強大,導致全家人都長一個樣,網友直呼受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