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守信,孩子越自信

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佔43.6%,排在第一位。

有位父親,曾在某論壇發帖求網友分析到底是誰的過錯。他曾答應孩子:如果籃球比賽得獎,就買一雙AJ。然後孩子得獎了,父親以家庭困難為由,買了一雙國產喬丹,兒子發怒了,將國產喬丹剪開扔至父親面前。

大部分網友認為是父親失信於兒子,應負主要責任。可父親說:難道孩子不應該體貼父親家庭離異、生意失敗、經濟困難嗎?為什麼不說是孩子要求不合理、太任性呢?

許多時候,我們就像這位父親一樣,對孩子許諾的時候,不會去考慮諾言的可行性。等到孩子辛辛苦苦地達成目標,才發現承擔不起自己的承諾,就開始說:你要體諒家裡的難處,我是大人,小孩子要聽我的。當孩子因為我們的失信而生氣發怒時,我們就反過來責備他:你這孩子為什麼如此任性。

社會學家林·扎克說:父母是子女最親近的人,也是最值得信任的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所有的小孩都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卑感。他們需要藉助外界的力量來增加信心。父母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唯一能依靠的山,是這世間最值得信任的人,是讓他們接觸這個世界的第一媒介。

我們在不經意中許下的每一個承諾,都盛滿了孩子的全部期待。當我們毀掉在自己的承諾時,其實是毀掉自己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每一次的失信,對我們而言是無足輕重的,但對孩子而言,卻是一點點地失去對這個世界的信心與信任。

在兒童心理發展歷程里,孩子自2歲開始,在心理上就開始尋求成人的認可,從成人那裡得到的回應來感受成就感、羞恥感,或內疚感。而在此時,有模仿父母的強烈慾望。自3歲開始,他們就依賴成人對他的評價,也非常在意這個評價。此時他們的行為主要是被外在的反饋而控制的,不是內在的動機。

所以,當我們對孩子失信時,即使是小到一粒棒棒糖的承諾沒有實現,也會導致孩子的嚎啕大哭、滿地打滾,那不是孩子任性,而是因為他們的期望落空,感覺自己被否定,被忽視。

在心理學當中,每個個體都用有心理順應力,這指的是每個人在面對心理壓力時的處理能力。成年人因為心理順應力較強,在遭受委屈時可以迅速調整恢復,或者依靠別的人事物來轉移注意力,很快就能消化心中的不愉快。

但孩子的心理順應力還並不成熟,他們並不懂得如何轉移注意力,很多時候他們不能快速地消化委屈,所以他們常常會因為我們的失信而變得不可理喻、嚎啕大哭,甚至怒火衝天,不聽解釋。這其實是因為他們對我們的期待落空,感覺自己被忽視,對我們的信任被破壞而產生的心理反應。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在全國調查中發現:中小學生最不滿意父母的12種行為中,「說話不算數」佔43.6%,排在第一位。可見在孩子心中,父母的言而無信是讓他們最為厭惡的行為。父母的失信會給孩子帶來四個明顯的消極影響:

1.父母的威信在他們心中大打折扣。父母的威信是教育的基礎,這對於以後的家庭教育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難處;

2.反覆的失信將失去孩子的信任,他自然而然地不願意與你產生更多的聯結與溝通,帶來彼此之間的隔閡,會漸行漸遠,日漸緊張,稍不留意就會引發矛盾,正如上文中孩子因為父親沒有履行承諾而做出的過激反應;

3.對家人的不信任,將失去安全感。太多的失望,將失去了對自己的自信,加重內心焦慮,漸漸地形成內向、懦弱、不自信的性格;

4.父母的失信行為給孩子樹立了消極榜樣。你說話不算數,很難要求和指望孩子說話算數,只要你無法完全監控,孩子隨時存在失信的可能。

兒童心理學家哈維.阿姆斯特朗說:每個孩子總是在試圖了解行為的界限。

當他們一次又一次被父母失信時,他們極易心生困惑,起先是試探性懷疑、不信任父母的權威,如果累積太多的懷疑與不信任,那麼最終就是完全失去信任,與父母無法交流,青春期就極易叛逆,甚至產生抑鬱心理。

解鈴還須繫鈴人,是我們讓孩子失去信任,就需要我們來幫助他們重建信任,恢復美好的親子關係。承諾了,就一定要做到心理的基本規律其實是不分國界、不分男女老幼的。我們不願意被人失信,孩子更不願意。當我們對孩子許諾之後,就一定要信守承諾,說到做到,獲得孩子對我們的信任,重塑孩子心中的權威性。

曾參的教子故事值得我們回味:曾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一天妻子要去買東西,孩子鬧著也要去。他妻子便說:「你留在家,我回來殺豬給你吃。」等到妻子回來後,曾參便要殺豬。他妻子制止:「我不過和孩子說著玩,你怎麼當真?」曾參說:「孩子是不能騙的。他年幼無知,只會學父母的樣子,聽父母的教誨。如今你說話不算數,哄騙孩子,實際上是在教孩子說謊,當媽媽的欺騙了孩子,孩子便會覺得母親的話不可信,以後媽媽再對他進行教育就不會有效果了。」最後曾參還是把豬殺了。

我們在潛意識裡覺得對自己的孩子很講「信用」。可實際上,我們並不是那麼的講信用。萬一失信了怎麼辦?一定不要忘記道歉。身而為人,總有各種的艱難,也會有想辦而辦不到的時候,當我們有意或無意失信時,一定要向孩子耐心說明情況,鄭重地向孩子道歉,先取得孩子的諒解,並儘可能擇日兌現或替代法。

英國作家薩克雷說過,播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

播種習慣,可以收穫性格;

播種性格,可以收穫命運。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命運。願孩子的一生都能得蒙命運的垂青。

作者:筱泓


推薦閱讀:

《有時你的孩子氣》藝言藝語
談談孩子獨立的真實意義
女人到了一定年紀都想當媽媽嗎?
孩子離家出走的心理分析  培訓 其它培訓
孩子性格內向,千萬別錯過的幾個專業,不僅高薪而且適合孩子!

TAG:孩子 | 父母 | 自信 | 守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