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的理念已經發生變化了嗎?
現在HIFI發燒友似乎已經分成了兩種人,一些人仍然以追求「高保真」或「高度還原」為目的,而另一些人則熱衷於給聲音加上各種渲染或者「味道」,而後一種人的數量似乎在不斷增加中,目前甚至連"HIFI耳機「都是以各種味道為賣點,追求高度還原的耳機通常被界定為」監聽耳機「了,是否將來發燒友普遍都會成為追求味道而不是還原的一群人?
這個概念就發生了變化。
最早這個概念所需要的指標,現在大多不差的設備都能達到。
現在,當然是追求更高的指標。當然也有人只追求更喜歡的味道,那就是另一回事。這個概念現在本來就模糊了。現代的技術,要高保真撐死了花2000塊。
要染色只需在軟體上調整,不用花一點錢。
燒友追求的是B格,是群體,是差異化。
利益相關:做音響的。
從清朝起就已經是這樣了。再不濟也是在民國時期
膽機興起有多少年了?膽機就是音色渲染的代表,無論是前膽後石,還是純單機。
所謂的監聽,那是給特別需求的人用的,比如錄播室,比如演出調音師監聽等等。
每種喇叭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而正是這種風格的多樣化,才有音響市場的蓬勃發展,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個人喜歡的音樂都不一樣,聽流行的要中頻低頻,聽交響的有要大喇叭,大聲場,你拿丹拿小證據去聽1912放炮就是蛋疼,聽蔡琴要用膽機,醇厚感,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HiFi理念本來就不是你想的那樣
在多個HiFi群認識了一群所謂發燒友,要理論沒理論,要經驗沒經驗,要邏輯沒邏輯,你給他們科譜,還被懟,被嘲,被鄙視……都退群了,一群的傻子,不想智商被拉低。
先說調音。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隻相同的耳朵。聽感本身就是偏主觀的東西,同一個人不同心境下的偏好尚且不同,大家玩玩EQ,調調頻響,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並不奇怪。
再談「高保真」。
天價的設備,也不如去聽一次現場「高保真」。Hi-Fi的精髓應該是音樂本身和它帶給你的快樂,而設備和EQ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工具和手段,很多燒友都捨本逐末了。
那些天天單曲循環《渡口》和《加州旅館》還能聽到淚目的,對,我說的就是你。
打碟之類的才需要監聽耳機。平時欣賞音樂還是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選擇不同風格的耳機。
我接觸的不久,從接觸到現在我認為理念是沒有變的。自始至終就是...錢錢錢!
謝邀,題主沒必要太在意這些事,玩著玩著還是在原路繞圈,幾十年了…
反映真實聲音沒那麼容易的。無論是耳機還是音響,只靠一個震動單元是不可能完成的,哪怕好幾個震動單元都不可能。
現在耳機最新技術是靜電耳機,結果怎麼樣?幾十萬的設備,也不是完美的,要麼低音差一點,要麼人聲差一點。所以說完全模擬真實聲音,或者說至少是欺騙人耳,播放以假亂真的聲音,完全模擬人耳無法分辨的聲場、聲音的分離度、聲音的解析度和聲音的音色,目前為止是不可能做到的。
既然做不到播放真實的聲音,hifi廠家就退而求其次,追求好聽的聲音,進行人為的調音,也就是大家說的耳機的特點(記住是微調!連k701這種著名的,低頻缺失的耳機,都不存在其他答主說的音染嚴重的問題)
至於很多人說的音染嚴重,為了好聽過分調音的現象是不存在的,至少在台式hifi這一塊是不存在的。音染嚴重那是便攜設備的鍋,便攜耳機的素質不夠,音染來湊。至於台式設備和開放式大耳,以及無源式音箱,有一個算一個,沒有音染重的(歌德等以音染著稱的耳機除外)
玩hifi的不可能都是傻子,不可能一個一個的掏錢去聽夾雜著大量音染的假聲音,高級的hifi設備的聲音肯定是真實的(但不是完全真實的,前面說過,目前的技術做不到完全真實),其次才是好聽的。
最後強調一遍!!不要以為便攜耳機音染重就diss整個hifi圈,便攜設備就是在外面聽個響用的而已。
推薦閱讀:
※冷知識:男性也有「內分泌失調」
※冷知識丨十二生肖的性格分析(下)
※地球史上最大的樹:3200歲的「總統級」紅杉樹。
※我知道的一些有趣但無用的冷知識(第3彈)
※好玩又有用的「控制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