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澍:首先是個文人,碰巧會做建築
人物簡介
1963年生於新疆烏魯木齊
1985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建築系建築學專業
1988年,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
1997年,在杭州創辦「業餘建築工作室」
2000年,獲上海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建築學博士
現任杭州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並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系主任及中國美術學院建築營造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王澍獲得2012年普利茲克建築獎,成為獲得這項殊榮的第一個中國公民。
叛逆的人生底色
評價王澍是個狂人一點不為過,碩士的時候,他寫了一篇引起轟動的論文:從梁思成開始,一直評到他的導師,所有中國近現代建築史上的著名的大師一個一個地都評論一遍。
說是評論,實際上是從頭到尾的批判,這篇文章在修改後成了他的碩士論文《死屋手記》。
有個老師忍不住當面說他:你讀過太多不該讀的書,想過太多不該想的,也做過太多不該做的事。可他卻立即回應道:你給過我們太多不應該給的評價。結果很顯然,他的碩士論文被斃掉了。但他卻依然特立獨行,"狂妄"無比,思考自己的思考,選擇自己的選擇,不被學校的條條框框所束縛。
濃厚的文人氣味
「我一向認為我首先是個文人,碰巧會做建築,學了建築這一行。」在一篇名為《素樸為家》的文章里,王澍這樣寫到。很難想像,這位現在蜚聲國際的建築師,業餘時間從不上網,也很少看電視,他的興趣僅是寫寫文章,練練書法,喝喝茶。不上網怎麼知曉時事和了解別人的評價?「對我來說,保持內心平靜是最重要的,無論世界是否颳風下雨。」
王澍熱愛書法,刻印章,尤其喜歡臨摹字帖,他說自己現在的建築風格跟十幾年來修習書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大學時期,午夜宿舍里其他同學都睡了,只有他一個人在寫字,看上去是個「很孤獨的身影」。
王澍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會成為書法家,但他卻數十年如一日地臨摹一本字帖,從不停歇。他自稱只有很笨很笨的人才會這樣做,所以他認為自己智商不夠高。
「現在的中國,還能跟傳統文化保持密切關係的學者,大多已經去世或者到了高齡。」這位熱愛書法和中國山水畫的建築師想做的,是留住文化。「如果不做建築師,我應該會選擇做一個文人吧。」王澍說。
王澍的建築思想
「我有個基本的建築觀念,就是所有的建築類型都是從『家』開始出現的。家園不光是指住宅,學校也是一樣。」王澍說。
王澍與現代建築
「我曾經談過「建築」與「房子」的區別,不談建築,只造房子,既是為了建造一個寧靜而溫暖的世界,也是為了超越建築本身。現代建築最無能之處在於,它們首先是一些自足的作品,它們經常找不到返回真實的生活世界的道路。」
雖然王澍和許多中國建築師一樣,是從學習西方現代主義建築設計的方法論開始自己的建築生涯,可是他很快的置換了設計思想的核心部分,或許在其他建築師的眼裡,他的風格屬於地域主義的,可是他對現代建築的反叛絕對是一把鋒利的劍。
「我曾經談過「建築」與「房子」的區別,不談建築,只造房子,既是為了建造一個寧靜而溫暖的世界,也是為了超越建築本身。現代建築最無能之處在於,它們首先是一些自足的作品,它們經常找不到返回真實的生活世界的道路。」
那麼否定現代建築的人結果卻得到了頒給對現代建築做出傑出貢獻的普里茲克建築獎,這其實也體現了王澍的建築藝術思想的複雜性和深刻性。
王澍與中國園林
王澍的建築思想的另一種解讀方式則是「中國園林」。王澍一直是這樣解讀自己的身份,「我首先是個文人,碰巧會做建築」。
他想討論一個和生活最有關係的建築:中國園林。不管表面上像園林的還是外表八竿子打不著的,「園林」已經用各種形態進入到他的建築了。
破碎的土瓦、綿延曲折的建築曲線、不規則的開窗設計、太湖石形狀的隔斷都成為他的設計符號、也是他堅持自我,選擇自由,從中國園林中探索建造現代中國建築的藝術標誌。
作品分享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
20年,他堅持做自己的建築。
在傳統與現代中掙扎。
批判的人不少,苦與樂,喜與悲,
「他卻能做到心無旁騖,專註如昨。
原創內容,轉載請聯繫。
推薦閱讀:
※18經驗談15 | 以景觀之名續行代爾夫特:張穎潔
※這是我見過的最美新中式-國內別墅設計系列之二
※AR與數字藝術強勢崛起,Behance大神總結2018設計潮流趨勢
※讓光變得有形
※【經典設計】Harri Koskinen 冰塊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