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脊嶺島鹽田蝦,「鮮」從何來?

脊嶺島鹽田蝦,「鮮」從何來?

不斷增長的消費水平改變了我們的生活質量,也升級了我們的消費理念。最明顯的要屬飲食習慣——從多而粗到少而精,從痴迷排場到追求營養。中國人的餐桌上現在已經不只是華麗鋪張的大魚大肉,相反,一個「鮮」字才是高品質、上檔次的新標籤。綠色、有機、原生態……小小「鮮」味,大有來頭。就拿脊嶺島鹽田蝦來說,從海域到餐桌能夠始終保鮮,可不是想像中那麼輕鬆簡單。

產地優勢,贏得鮮味資本

如果說原產地是鮮味的起跑線,那麼脊嶺島鹽田蝦已經將其他選手遠遠甩在背後——從總體面積上說,脊嶺島近30萬畝的生態鹽田在全國位列第一,這是什麼概念?大小相當於28000個標準足球場。從海水鹽度上說,亞熱帶季風氣候帶來充足的日照和適宜的溫度,使脊嶺島在自然打磨下形成了海水鹽度為3倍左右的純天然日晒鹽場。

手握優越的產地資源,脊嶺島鹽田蝦卻並沒有向其他海產一樣一味的擴增產量,而是始終將每平方米的鹽田蝦數量控制在3到5隻。少而精的原則讓這裡出產的鹽田蝦充分吸收了自然賦予的鮮味資本,讓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嚴苛選拔,把控鮮度標準

對於海產品來說,鮮味不僅要養出來,更要選出來。脊嶺島鹽田蝦從培育到成熟,經捕撈加工最後進入千家萬戶,這一過程中的層層篩選不亞於「過五關斬六將」般的複雜。投放前,每一隻蝦苗都要在國家級蝦苗培育基地接受科學的培育和嚴苛的選拔;投放後,蝦苗面臨的也不是「溫室」而是「嚴冬」——高鹽度的海水、獨立尋覓食物、天敵與競爭者的鬥爭……優勝劣汰後,存活下來的鹽田蝦生命力更強,營養價值更高,口感也越發鮮美。在最後的加工環節,鹽田蝦還要經歷終極考驗,只有各項指標均合格,才能包裝為成品。正是一道道不容鬆懈的關卡,讓脊嶺島鹽田蝦的鮮度標準在同業中遙遙領先。

專業處理,嚴鎖生鮮活力

海產自出水後,就進入爭分奪秒的處理環節。這時候我們最為關注的無非是鮮力是否流失?加工過程是否健康安全?在這一方面,脊嶺島鹽田蝦表現的尤為出色。專業的捕撈人員採用物理方法,依靠風向水文天然作業,在不破壞水體環境的同時,保證蝦的活力與健康;一經出水,鹽田蝦將立即登上特質的打氧車,在2小時內到達現代化生產車間;在加工中,採用0添加的-42℃活體急凍技術進行超低溫殺菌和急速冷凍,嚴格執行HACCP標準,整個冷凍過程不超過30分鐘。及時、專業的處理,牢牢鎖住鮮活之力。

優質產地、嚴格篩選、科學處理,脊嶺島鹽田蝦這一波三管齊下的操作可以說「鮮」力十足,也贏得了更多消費者的認可與青睞。


推薦閱讀:

地圖上亂山子村北邊這些巨大的圓圈是什麼?
人民日報匯總100條你應該知道的地理常識
新加坡為什麼要採取東八區的區時,而韓國屬於東八區的但要採用東九區的?
巒頭精要,地理琢玉斧巒頭歌,撥砂歌,獻給喜歡堪輿的朋友
(417)地理小補自序

TAG:地理 | 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