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看懂率」的角度,看「思維漩渦」、「思維支腳」、「思維鉤子」的區別
來自專欄辛雷的專欄
本文源自《辛雷思維內部版》
「思維漩渦」對看懂率的要求遠低于思維支腳
一般的,「看懂率」超過70%到80%以上,才可以進行「思維支腳」;而只要「看懂率」達到30%到40%以上,就可以進行「思維漩渦」了。
什麼意思?就是說,使用傳統學習方法,如果某本書你能看懂70%到80%以上,你才可以持續學習下去,否則,如果看懂率低,你就沒法繼續學下去了。
但掌握了「辛雷思維」之後,尤其是掌握了「思維漩渦」之後,一本書只要你能看懂30%到40%以上,你就可以繼續學習下去了。無疑的,你可看書的數量,就比其他人多幾倍、幾十倍、幾百倍了。因為一般人看「能看懂的書」(例如能看懂70%到80%以上),才能進步,而你不但可以看「能看懂的書」,還可以看「看不懂的書」(例如只能看懂看懂30%到40%),也能進步。
實例之「跨年級『看題』」
「跨年級『看題』」,不但適合學習好的同學,也適合學習差的同學,尤其是「解題思路」少的同學。
比如,初二學生看高中習題集,從「思維支腳」的角度,不行,但從「思維漩渦」的角度,就可能可以。
讀初二的你,如果碰到難題你往往沒有思路,你就可以採用「跨年級『看題』」的學習策略:幾個月內看完幾十本有詳細解題過程的數學參考書,此過程中,你主要是看詳細解題過程,一般的,你腦子裡始終要「帶」著問題,同時「帶」一個或多個問題,每看一道題目,你就有意無意的想下,是否能解決你腦子裡「帶」的這些問題。
一般的,你看題過程中腦中「帶」的問題的數量越多、難度越大,你以後形成的「思維漩渦」越強大,「漩渦」能力越強。每天數個小時,經過數天到數月不等,你就有可能形成第一個「思維漩渦」。一旦形成了一個「思維漩渦」,以後再形成新的「思維漩渦」就容易多了。這之後,你再碰到數學難題,雖然還是做不對,但「解題思路」比以前多很多。
傳統教育下的「預習」和「提前學」都是很愚蠢的學習方法
傳統教育下的「預習」和「提前學」,比如上課前一天先看看課本,初中畢業還沒上高一就先在假期提前學,等等,這些方法,都是很愚蠢的方法。實際上,傳統教育是建立在粗大的「思維支腳」基礎之上的,每每學習,必須要「明白」,也就是必須要有很高的「看懂聽懂率」,否則,就放棄。這種情況下,早學晚學,有啥區別?
只看聯繫,形成「思維鉤子」
「思維鉤子」,你只要能找到「鉤子」(「聯繫」、「鏈條」、「體系」等),就算成功了,不管這個「鉤子」是否正確,不管你是否理解這個「鉤子」。
例如傳統教育下,面對「A知識」和「B知識」,你必須把「A知識」弄明白,然後,再弄明白「B知識」。但對於「思維鉤子」,你就不必弄明白「A知識」或「B知識」,你只要找出「A知識」或「B知識」的聯繫,就可以了!
推薦閱讀:
※從思維方式的差異看創建和諧世界的歷史意義
※事物的發展&突破發展-「Model Thinking」
※【思維模型】查理·芒格113個思維模型之1-5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你的結局
※如何培養你的創造性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