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中期現實主義綜論
07-09
十九世紀中期現實主義綜論
|文化與思想背景 科學精神的推廣以上只能回答為什麼批判現實主義是「批判的」,卻不能回答它為什麼是「現實主義的」。對於後一個特徵,我們就要將其歸結於科學精神的普遍推行了。十九世紀的歐洲的自然科學精神,直接催生了現實主義文學思潮的寫實追求。對理性的推崇進一步增長,甚至於到了「理性崇拜」的地步,以至於對科學的追求已經不再局限於自然科學本身,而是要把科學應用到其他知識領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文化風氣熏陶出了一批寫實主義傾向的作家,他們接納和借用自然科學的精神和方法進行創作,樹立了普遍的「真實」和「寫實」原則。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玖爺的哲學筆記
我們現在已經總結完的門類有十九世紀的浪漫主義文學和二十世紀的文學理論,接下來,讓我們進入十九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就像我之前在二十世紀文學理論總結中說的那樣,我會先把我認為最肥的肉挑出來吃掉,然後再去做哪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東西,對於文學史來說,我認為其中最肥美的部分就是十九世紀的敘事文學。
浪漫主義會涉及一些敘事文學,但是它的氣質畢竟還是詩的,而在現實主義的階段,小說作為一種敘事文體終於成熟,並且在文學內部獲得了統治性的地位——現在我們說到文學的時候,大抵已經指的是小說了。我對十九世紀現實主義文學的偏愛主要在於其基本氣質上,它是全面而平衡的。就作品內部的各個層次來看,現實主義的小說都有涉及,並無嚴重的偏好,而就作品外部的各個要素來看,現實主義的創作也都會涉及到,就這種藝術體裁來看,它的成就是非常全面的。而且在作品獨立性和外向的關涉上,以及各種其他更為具體的追求上,現實主義也很難得地保持了平衡。而且現實主義文學產生於那個高雅和大眾尚未分化的時候,小說是一種雅俗共賞的體裁,高的上去也低的下來,兼容度很強,我個人最為推重這個優點。當代通俗小說如果想要提高上限,將自己匯入文學史以達到成熟形態,我認為十九世紀敘事文學,尤其是現實主義文學,應當是最適合引以為師的。
等到現代主義興起,現代意義的高雅和大眾被區分開來,那就很糟糕了……唔……我是說,現代主義大部分超出了我個人的欣賞區間,我知道它很好,藝術成就很高,從理性上也能分析它為啥好,但是,感性上不喜歡看,覺得它不好好說話,思想成就也不高,被各種理論牽著跑,那我為啥不直接去讀哲學理論呢……總之,總結與整理還是老樣子,清晰簡明易懂是我的最高追求,下面就開始吧。|社會歷史背景 資本主義社會確立
現實主義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資產階級統治地位得到確立,整個歐洲各國的社會制度紛紛完成,而現實主義就是這種歷史背景下的產物。經濟上是資本主義的市場逐漸鋪開,社會化進程通過商品制度推行,這種新秩序很快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金錢成為衡量萬物的可行尺度,這毀滅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舊道德,原來成熟封建社會內的脈脈溫情不復存在,轉而形成了商品拜物教這樣一個屬於資產階級的新道德。而經濟剝削也逐漸顯現出自己猙獰的爪牙,使得政治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對立逐漸建立起來。再加上舊封建貴族階級和因為壟斷而內部日漸分化的資產階級本身,這一時期的社會矛盾極度激化,階級鬥爭日趨複雜,社會不滿情緒爆棚。資產階級社會激化的矛盾使得啟蒙主義者承諾的理性王國變為了失信的空談,這使得人們需要文學承擔起對現存秩序進行鮮明地揭露和批判的社會意識形態任務。憤怒的揭露下滿足的是深沉的悲觀和失望,這就是社會以及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中瀰漫的氣質。另外,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精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文學史傳承與發展
現實主義的創作傾向古已有之,但是一直和敘事文學的發展交織在一起。古希臘亞里士多德的「模仿說」已經可以看成是對現實主義的樸素論證。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作家發展了這種原始形態的現實主義,著眼於現實和生活,比如莎士比亞強調的「舉起鏡子照自然」。十八世紀的啟蒙文學在人文主義的基礎上加強了社會分析的功能,而浪漫主義也為一門成熟的敘事體裁奠定了各方面的藝術基礎——其中特別是英國的歷史小說和早期現實主義小說對批判現實主義小說有直接影響。而這些匯合到十九世紀中後期,就形成了小說這一集前代大成的敘事體裁,完善了景物描寫、肖像描寫、性格化語言等具體的表現手法。現實主義創作以敘事文學為主,小說創作,尤其是長篇小說走向了成熟和發展(但是篇幅體量總是相對的,網文動輒三四百萬字的體量就很難被稱為一般意義上的長篇了)。這種體裁將龐雜豐富的社會生活,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熔鑄在完整的情節結構中,在各個方面都達到了不俗的成就。在戲劇和中短篇小說方面,批判現實主義也有可貴的探索。|批判現實主義的文類特點
思想性上有兩點:①對社會生活的認知性表達,試圖提供完整細緻真實的社會生活圖景,甚至於有的小說可稱為「xx時代的百科全書」,反映記錄了那個資本主義上升期的種種境況,具有很強的歷史認知價值;②批判精神和人道主義思想,他們用人道主義去揭露和批判已經顯露出來的社會矛盾,人道主義一方面提倡樸素的自由博愛等精神,另一方面也觸及了抽象的人的存在境況,這使得思想深度較之前有所提高。形象上的特點是現實主義突出的特色,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塑造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恩格斯語)。這個典型怎麼解呢,就是要真實。這種真實,就是要以嚴肅的態度力求精確地表現細節的藝術真實,一方面作者要從作品中隱退,然作品在具體的情節人物中自然流露出來,另一方面摳細節,通過考察和事實材料的收集來達到細節的真實可靠。然後形象上的特點還有對環境和人物的描寫,通過對環境中性格生成過程的描寫,一方面反映時代生活的整體面貌,另一方面塑造鮮活的人物。由此,小說形象的三要素,情節、人物和環境都確立下來,在其中現實主義尤其強調人物這個形象結構的中樞環節,創造了一系列不朽的人物形象。手法上的特點並不是現實主義特彆強調的,長篇小說靠的是形象結構的呈現的推動,相比起來語言文字並不是小說家所重視的。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大概總結一下他們普遍的語言風格,什麼不動聲色,什麼嚴肅沉痛,還有盡量少加入作者的議論等等,理解下精神就好,小說的語言文筆和敘述這兩個層次要到二十世紀才得到直接的重視。p.s.二十世紀的現實主義大都不是那麼出名,我個人了解得不多,興趣也不大。二十世紀一般分為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兩個派別,我兩個都沒啥興趣,那讀者朋友們可能就要問了,我到底喜歡啥呢?當然是二十世紀的通俗小說啦,偵探、科幻、奇幻、武俠、恐怖等等,由於現代主義的雅俗分裂,這波潮流實際上是被忽略了的。我個人認為這些其實很有列入文學史的價值,藝術成就的上限也不低,娛樂性和消遣性都很不錯。不知道以後會不會有研究者來搞「通俗文學入史」這件聽上去很有搞頭的事情……附錄:補一個自然主義
自然主義在思想上受到孔德實證主義和丹納《藝術哲學》的直接影響,強調極端的真實和客觀,認為人是生理性的。它們將現實主義那種冷靜的傾向發展到極致。
法國自然主義的特點當然就是強調真實和客觀性啦,要求給人一種實錄的印象,甚至會刻意淡化情節的波折,因為「生活的本來面目沒有波折」。另外一個特點就是機械地套用流行的自然科學去理解人,強調對於人的生理性認識,對於病態性格和群眾場面的描寫很有一套。
推薦閱讀:
※什麼是文學?什麼又是文論?——理論對常識的回歸
※日本「無賴派」的兩個極端
※有哪些經典的迴文詩?
※拿什麼拯救你,我的中文表達
※歡迎來到冒著鬼火的墓地看19Gucci早春大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