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SC 02:MDS動作結構系統

HRSC 02:MDS動作結構系統

來自專欄虎柔體能

這是整個體系的第二篇文字,寫作於2017年8月9日。

是我自己那時相當滿意的動作分類。

如果說,動作是肢體語言的話,那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MDS讓我了有迅速解讀動作的語言能力。

下面是原文:

作者按:

我在2006年於廣體入學,當時是大一,上麥教授的解剖課程。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教授,講課生動有趣,風格鮮明,他的課程,是為數不多大家願意放棄寶貴的睡眠時間認真聽講的課程之一。當時麥老師講了股四頭肌的功能,然後我在下課時詢問麥老師,股四頭肌與肱三頭肌的功能很相似,在解剖上它們有什麼區別?麥老師看著我,說兩者的功能一個是伸膝一個是伸肘,又有什麼相似之處??

在我還是健身菜鳥的時候,我在廣體旁的力美健健身房辦了張年卡,然後那時候的私人教練跟我說,想要練壯,必須買他的課。我窮啊當時,所以我謝絕了他的好意,然後買了《健與美》自己看。我發現書上面都是一周五分化,胸背肩臂腿。我不明白,為什麼上肢要練四次,下肢要練一次??

我帶著思考,一路探索,oh no,探索了快十年,才解決了這些疑問。

2014我在知乎上發過一篇專欄文章《人體基本運動模式:拉、推、旋轉、側屈》zhuanlan.zhihu.com/p/19

當時寫這篇文章,是我對關節活動進行歸納後總結出的不成熟的想法。

在隨後的三年中,我不斷摸索與思考,總結出MDS的五種發力模型。

第二部分:動作結構系統(Movement Structure System)

簡稱 MDS(M Double S)

在HRSC中,身體的動作與發力模式(MDS),劃分為五種,它們之間沒有從屬關係,但有「簡單到複雜」的狀態。

人類動作發展學告訴我們,人類從出生到死亡的動作模式,是不斷發展,不斷改變的。

最重要的一點規律是,我們學習動作,是從簡單的動作,再到複雜的動作。

這也意味著,它們有先後的學習順序,有先後的練習順序。

這五種動作與發力模式,分別是:

  • 穩定(Stabilize)
  • 推(Push)
  • 拉(Pull)
  • 旋轉(Rotate)
  • 不對稱發力(Asymmetric Power)

2.1 MDS的理論來源:

解剖學

  1. 運動解剖學中關節活動有三種形式:屈與伸、外展與內收、外旋與內旋。
  2. 關節活動分為三級,末梢(腕、踝)可以完成屈伸與外展內收,中節(肘、膝)可以完成屈伸與旋轉,根節(肩、髖)可以完成屈伸、外展內收、外旋內旋,同時還可以完成水平外展與水平內收。
  3. 肩胛骨的活動與其他關節有區別。它有大幅度的額狀面活動範圍,同時它在矢狀面的活動影響肩關節的穩定性。
  4. 將屈與伸的動作,與上肢推拉動作進行對比,發現上肢推拉中的關節活動,有特定規律。肩屈+肘伸=推(推舉、俯卧撐、下推),肩伸+肘屈=拉(划船、引體向上)
  5. 將身體雙側安排單側推+單側拉,為不對稱發力,同時身體需要額外的穩定性。
  6. 脊柱的活動存在屈伸、側屈、側旋。
  7. 骨盆有幅度不大的水平面活動範圍。

人類動作發展概論

嬰兒出生後,0~12個月經曆數個動作技能的自發性學習階段:

依次為——

  • 呼吸模式的學習
  • 四肢活動
  • 翻轉身體
  • 俯卧位支撐
  • 蠕動
  • 四足支撐
  • 箭步蹲與站立
  • 行走
  • 直腿貓爬
  • 深蹲

特點:翻轉早於支撐出現,箭步蹲早於深蹲出現。

綜合上述兩大體系內容的特點,我將旋轉與不對稱發力作為MDS的訓練模式,將它們的訓練比重,上升至與推拉並重的重視程度。

某些運動的訓練體系,更關注矢狀面的訓練,或者說,推與拉的訓練。

2.2 MDS的作用與目的:

MDS的樹狀結構:學習理解動作的方法

穩定為樹根,推拉為樹榦,旋側為樹冠

作為學習與練習動作的工具時:

第一步,先學習穩定身體的方法與動作模式,如平板支撐、死蟲子、鳥狗勢等等。

第二步,在穩定身體的前提下,練習推與拉的動作,如深蹲、硬拉、推舉、引體向上等。

第三步,在推拉動作中,可以保持肩胛骨、肩關節、髖關節、足底等部位的穩定性之後,加入旋轉與單側發力或雙側不對稱發力的動作進行練習。

2.MDS五邊形結構:分析動作的方法

邏輯基點:

穩定是其他四種動作結構能力的基石。同時在動作中維持動態穩定性,也是除了穩定之外其他四種動作結構能力的體現。

作為動作分析與測量工具時:

第一步:分析各個關節的活動狀態,並描述出動作所呈現的動力鏈。

第二步:依據MBSC的「關節相鄰理論」進行分析評估,並簡化動力鏈,轉化為動作結構系統的語言。

第三步:使用動作結構系統的語言,提出改進方案,進行模擬試驗。

第四步:採樣實驗數據,排除噪點,找出動作短板與問題根源。

例圖:

圖片來源:騰訊體育 8月9日訊 皇馬2-1力克曼聯奪得歐洲超級盃冠軍。

身穿紅色球衣者,為曼徹斯特聯隊的維克托·林德洛夫。

身穿黑色球衣者,為皇家馬德里隊的加雷斯·貝爾。

林德洛夫被貝爾卡住身位,導致未能完全變向,隨之動作代償。

右側支撐腿足外翻,膝關節外旋,無法有效蹬伸發力。已不能有效的阻止貝爾突破了。

MDS語言:考慮改進足部穩定性、整體旋轉能力、不對稱發力。

MDS實驗與訓練:量化測量運動表現,進行傳統方法訓練,MDS方法訓練,其他優秀體能體系方法訓練,隨後進行對比。

找出最適合該運動員的訓練方法。而非讓運動員向某個體系靠攏。

2.3 MDS在日常健身與體能訓練中的使用方法:

訓練思路:

先穩定,再發力。

推拉為先,旋側為後。

從慢到快,再從少到多。

MDS的「先穩定,再發力」理念,與FMS的關節「先靈活,再穩定」是不矛盾的。

FMS的「先靈活再穩定」,強調的是關節的Mobility活動度與Stability穩定性。

而MDS的「先穩定,再發力」,強調的是整體動作模式的穩定,尤其是肩胛骨與髖關節區域的穩定性,英語術語為Stabilization,與FMS的Stability區分。

訓練的重點:

  • 改善呼吸模式
  • 通過FMS篩查疼痛與不對稱動作限制
  • 通過DNS完善基礎動作模式
  • 提高肩胛穩定性
  • 提高髖關節穩定性
  • 改善雙側肌力不平衡

本文完。

本文為虎柔體能HRSC系列文章第二篇,MDS動作結構系統。

此系列並非科普文,僅作為個人體系梳理與技術傳播。

如有意見或建議,敬請在文章下面評論區留言。

您的轉發與評論,是我們共同進步的重要基石。

感謝您的支持。


推薦閱讀:

人人都需要這項隨意支配身體的能力
體能訓練提高孩子自制力,專註力,解決孩子玩手機問題
道理我都懂,為什麼練完「小燕飛」我的腰更疼?
孩子,你是在被同齡人拋棄,還是正在拋棄同齡人?
動作與能量代謝 —— 人體運動的本質(下)

TAG:健身 | 體能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