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爆雷,信用風險將成為誰的噩夢?
01
2018年,債市成了投資者的噩夢。
光是今年上半年,就爆出了8起債市違約事件,涉及近百億金額。2017年全年,也不過只有6起違約事件。
而且,僅5月以來,就有中安消、盛運環保、神霧環保、凱迪生態等多家上市公司出現債務違約,違約節奏在明顯加快。
(2018年以來信用債違約事件一覽表)
這只是地震前的第一波徵兆。
這麼多上市公司發債卻還不出,自然會帶來市場情緒的波動,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不論你公司做得多好,大家就是不敢你發的債了。
比如最近的東方園林發債,就遭遇了史上最凄慘的失敗。
作為明星PPP企業、上市公司的龍頭,東方園林發行了10億元的債,但最後只有0.5億元的認購,用慘敗二字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你以為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別著急,再看看東方園林最近的股價走勢圖。
有沒有一瀉千里的感覺?東方園林自5月21日公告發債失敗以來,4個交易日累計下跌超過20%,堪稱「韭菜收割機」。這邊要注意哦,這僅僅是發債失敗而不是信用違約哦!可想而知那些真正信用違約的公司有什麼樣的結果了吧?
不敢買債也還只是小事,更令人擔心的是:投資者可能會要求企業提前償付。大家都怕違約事件,寧可少拿點利息,也不想擔驚受怕地等待債券到期,這是一個理性的投資者都會去做的事。
這可能真的會逼死企業。本來就是因為缺錢想到了發債,現在又要我提前償還,而且新的債還發不出去了,哪裡來的錢還債?哪裡來的錢繼續發展業務?
走投無路之下,要麼直接兩手一攤,選擇違約不還錢了,要麼就直接破產倒閉,徹底玩完。
所以,債市違約並不僅僅是幾家企業不還錢的問題,也不僅僅只關乎債市投資者,這意味著大潮即將褪去,裸泳的人將無處藏身。
02
仔細分析背後的原因,其實一切都早有徵兆。
這次債市違約也並不是空穴來風,是三個原因的多重作用導致。
原因一
去槓桿導致貨幣收縮
我們一直在說去槓桿,那什麼是槓桿?對於實體企業而言,槓桿就是借錢來進行投資運營。
而所謂去槓桿,就是不允許你借這麼多錢做投資,而且,你之前借了多少錢,還得趕緊還回去。(我以前也專門寫過一篇去槓桿的深度長文:高槓桿的好日子到頭了。)
所以這就帶來問題了,除了退錢,你還得退利息啊。一方面讓你退錢退利息,一方面又縮小了融資金額,新增的融資都不夠償還現有的債務利息,那債務違約風險當然就出來了。
原因二
銀行的縮表
資管新規下,今年以來影子銀行監管趨嚴,信用收縮明顯。
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銀行放貸得更正規了,不能再放水了。
一般來說,銀行貸款給企業的時候,會進行非常嚴格的審批。你貸給企業多少錢,企業的資信如何,這些通通都標得清清楚楚。一般給符合資信標準的企業貸款利率是在正常範圍內的,額度也是有限制的。
但這就帶來了一個問題:都這麼「老老實實」地來,銀行基本賺不到錢。於是,它就要去想些法子增加收益,比如那些資信不合格的企業,銀行會聯合信託等機構,拐彎抹角地給它貸款,貸款利率高一點,收益也高一點。這個就叫做「表外資產」,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雖然是給銀行帶來了一些額外的收入,但也潛在加高了風險。於是,國家就出手了,頒布資管新規,不允許銀行這麼玩了。之前通過「影子銀行」貸出去的款得收回來,問題就來了:會向「影子銀行」借錢的企業,本身資質就不太好,現金流不充沛,突然讓還款付息,當然一下子拿不出來,只好違約了。
原因三
股市再融資收緊
17年以前,很多公司通過定向增發募集了大量的資金,緩和了債券兌付的壓力。但17年2月份頒布了《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實施細則》,又收緊了再融資政策,定向增發也不允許亂髮了,上市公司的融資能力直接減半。這麼一來,後期的兌付壓力就大了,債務違約風險也開始增加。
其實,說白了,也就是政府把「遮羞布」收回去了。那些本身現金流比較差的企業,本來還能找點路子,多募點錢粉飾太平。但現在,遊戲規則變了,市場當然就得陣痛一下,跟不上的企業就會非常痛苦。
03
浪潮退去,究竟誰在裸泳?
這一次,這2類企業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處於資金鏈末端的民企
從18年到現在,新增的8位違約發行人中,有6位是民營企業。
為什麼這一次國企沒有受到非常大的衝擊?
這還要歸功於供給側改革。
很多國有企業主要做原材料和資源類生意。17年,由於供給側改革,煤炭、鋼鐵等原材料漲上了天,帶動了這一批國有企業的盈利改善,無疑是「雪中送炭」。
這些國有企業一邊把錢賺了,一邊把債還了, 一邊還把槓桿降了下來。那經營壓力小了,那違約的概率就降低了。
而對於民營企業可算是吃了大虧了。國有企業霸佔的是上游,一般的民營企業都是中下游,他們得問國有企業買原材料。現在上游成本高了,中下游企業只好悶聲接著,有苦說不出。這樣一來,民營企業利潤降了,經營壓力就大了,違約的風險就當然增加了。
另外,國有企業的優勢還在於融資端。相較於民營企業而言,國有企業獲得銀行貸款更容易一些,畢竟身後有棵「大樹」,存活的概率還是大一些。
高槓桿行業非常危險。
根據上市公司17年年報數據來看,非金融企業槓桿率仍處於高位,房地產、建築、綜合行業的槓桿水平最高。
槓桿率居高不下的電力及公用事業也是近期違約事件的重災區,環保、PPP板塊都屬於這個行業。所以,以上高槓桿行業都是信用違約的潛伏區,需要密切關注,謹防踩雷。
(非金融企業所處行業資產負債率)
近期的違約事件中,城投公司的債務壓力明顯上升,或將是下一信用違約高發區。城投公司隸屬於房地產和綜合行業,而近期天津兩個城投公司(天津市建設集團和天房集團)爆出債務風險,其主營業務都是房地產。
現在的房地產政策仍處於收緊狀態,包括限售、限貸政策,這對城投公司非常不利。限售政策導致城投公司的房地產業務出現銷量下滑,帶來的後果是現金流的不充裕;而限貸政策又限制了城投公司的融資能力。
(近期城投平颱風險信息)
其它槓桿率較高的行業有家電、汽車、交通運輸、商貿零售。同樣建議密切關注。
總結來看,越是高槓桿的行業,信用違約的概率就越大。
04
我們該如何應對這次風波呢?
對於各位股市投資者,我建議大家仍然保持冷靜,客觀分析。在市場動蕩的時候,更需要仔細分析,躲開前面提到的重災行業。
你可以更多關注一些現金流充沛、槓桿率較低、償付能力比較強的行業。比如說,食品飲料、傳媒、計算機、醫藥行業,這些行業的資產負債較低,整體風險更為可控。
而對於債市投資者來說,現在的確一段「困難時期」,如果仍然打算堅守陣地,那請你務必選擇AAA評級公司發債。
最後,還是那句話,所有的果都一定有因。國家其實早就放出了去槓桿的信號,只是總有人不知出於什麼目的,有意在那模糊重點,盲目樂觀。
道理還是那個道理:不論你故事講得多好聽,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借錢是要還的,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吹出去的牛皮要是沒法實現,就得付出點代價。
希望我的這些思考,可以幫助你在這個關鍵時刻,重新釐清思路,避免用自己的錢袋子為某些上市公司的牛皮埋單。
PS /
VIP課程限免福利來了,跟我一起學習《如何找到被低估的好公司》!現在抓緊時間報名吧。推薦閱讀:
※信用風險專業術語
※大數據信用風險管理操作手冊(上)
※金融風險管理之十五 小而美的KMV模型
※白送錢給我也不要
※真的假流水與假的真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