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控制總結:第四章、頻率響應分析法

自動控制總結:第四章、頻率響應分析法

頻率響應的特點:

物理意義明確, 系統或元件的頻率特性可以用分析法、實驗法確定,用圖解法分析;

②對於一階系統、二階系統,頻域指標和時域指標有固定的對應關係;對於高階系統,兩者存在近似關係;

③頻域穩定性是根據開環特性研究閉環系統的穩定性,不必求閉環特徵方程式;

④頻域設計可兼顧動態響應和雜訊抑制兩方面的要求;

⑤頻率分析法不僅適用於線性定常系統,還可以應用於某些非線性系統

4.1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1、頻率特性的定義

先看一個RC網路引出頻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其微分方程為T frac{du_{2}}{dt} + u_{2} = u_{1}

令T=RC,則網路的傳遞函數為G(S)= frac{U_{2}(s)}{U_{1}(s)} = frac{1}{Ts+1}

設輸入為 u_{1} =Asinwt ,那麼其拉氏變換 U_{1} (s)= frac{Aw}{s^2+w^2}

所以U_{2} (s)=frac{1}{Ts+1}*U_{1} (s),

拉氏反變換為 u_{2 } = frac{AwT}{1+w^2T^2}e^{-t/T} + frac{A}{sqrt{1+w^2T^2}} sin(wt-arctanwT)

從式中可以看到,第一項是瞬態分量,第二項是穩態分量,當t→∞,第一項趨於0

所以t趨向於無窮大時,只剩下第二項

u_{2}=frac{A}{sqrt{1+w^2T^2}} sin(wt-arctanwT)=A| frac{1}{1+jwT} |sin(wt+∠frac{1}{1+jwT})

由此可以知道,網路對正弦輸入的穩態響應仍是一個同頻率正弦信號,但幅值和相角發生了變化,其變化取決於頻率w。

用複數表示其G(jw)= frac{1}{1+jwT} =A(w) e^{jφ(w)}

式中 A(w)=frac{1}{sqrt{1+w^2T^2}}=|frac{1}{1+jwT}|

φ(w)=-arctanwT=∠frac{1}{1+jwT}

(幅值大家應該都能很好理解,那麼φ角,其實是根據向量的相除關係得到的,可以看成1除以1+jwT,那麼對應化成複數的指數形式之後,角度關係就是相減,前面的相角減去後面的相角,1的角度為0,而1+jwT為arctanwT,所以最後結果為-arctanwT)

G(jw)完整地描述了,忘了在正弦信號的輸入下,穩態輸出電壓幅值和相角隨正弦輸入電壓w的變化規律,稱為網路的頻率特性。

頻率特性的定義為:對於穩定的線性定常系統,在正弦信號的作用下,系統輸出的穩態分量為同頻率的正弦信號,其振幅與輸入正弦信號的振幅相比A(w)稱為幅頻特性,其相應與輸入信號正弦信號的相角之差φ(w)稱為相頻特性。系統的頻率響應與輸入正弦信號的複數比稱為系統的頻率特性,可表示為:G(jw)= frac{C(jw)}{R(jw)} =A(w) e^{jφ(w)}

頻率特性的物理意義

①5頻率特性表徵了系統或元件對不同頻率正弦輸入的響應特性

②φ(ω)大於零時稱相角超前,小於零時稱相角滯後。

③頻率特性反映了系統的內在性質,與外界因素無關!!

2、頻率特性的幾何表示

(1)幅相頻率特性曲線:簡稱幅相曲線(奈氏曲線、極坐標圖)

是以w為變數,將頻率特性的幅頻特性和相頻特性同時表示在複數平面上,當w從0→∞變化時,向量的端點在複平面上的運動軌跡即為G(jw)的幅相特性曲線。

繪製幅相特性曲線有兩種方法:

①對每一個w值計算幅值A(w)和相角φ(w),然後將這些點連成光滑曲線;

②對每一個w值計算U(w)、V(w),然後連接成光滑曲線。

例子:

圖示是慣性環節的幅相曲線,為半圓。正實軸方向相角為零度線,逆時針方向正角度,順時針方向負角度。曲線上標註w增大的方向。

(2)對數頻率特性曲線:(對數坐標圖或伯德圖)

對數頻率特性曲線包括:a、對數幅頻特性b、對數相頻特性 兩條曲線

設系統的頻率特性為G(jw)=|G(jw)| ∠G(jw)

定義: L(w)=20lg| G(jw)| 對數幅頻特性

φ(w)= ∠G(jw) 對數相頻特性

對數頻率特性曲線的橫坐標是頻率w,採用對數分度,單位是rad/s

對數幅頻特性曲線的縱坐標表示對數幅頻特性的函數值,採用均勻分度,單位是dB

對數相頻特性曲線的縱坐標表示相頻特性的函數值,採用均勻分度,單位是(°)

W每變化十倍,稱為一個十倍頻程,w變化一倍,稱為一倍頻程,圖中可知,十倍頻程在w軸的間距為一個單位長度。一個倍頻程的間隔距離為0.301個單位長度

(這裡就注意一下這個特點,比如φ(w)=-50τw,式子中我們可以知道是線性的,但是,在畫相頻特性曲線時,它不是一條直線,那是因為橫坐標是採用對數分度,而不是均勻分度)

對數頻率特性曲線特點:幅值乘除變為相加減,簡化作圖

(3)對數幅相特性曲線:尼科爾斯

它是將對數幅頻特性和對數相頻特性合起來繪製成一條曲線,橫坐標為∠G(jω),縱坐標為20 lg |G(jω)|,頻率ω為參變數

4.2 典型環節的頻率特性

(1) 比例環節

①幅相頻率特性

傳遞函數: G(s)=K 頻率特性: G(jw)=K

幅頻特性: A(w)=K 相頻特性: φ(w)=0°

其曲線為實軸上一點。

②對數頻率特性

L(w)=20lgK φ(w)=0°

改變K:幅頻曲線升高或降低相頻曲線不變

(2)積分環節

①幅相頻率特性

傳遞函數: G(S)= frac{1}{s} 頻率特性:G(jw)= frac{1}{jw}

幅頻特性: A(w)= frac{1}{w} 相頻特性:-90°

矢量的模隨著ω的增大而減小

②對數頻率特性

L(w)=20lg frac{1}{w} =-20lgw φ(w)=-90°

對數幅頻特性是一條直線,斜率為-20dB/dec

橫坐標lgw每增加單位長度,即w每增加十倍時,縱坐標減少20dB

對數相頻特性是一條平行於橫坐標的直線

對數曲線求斜率方法

斜率= frac{對邊}{領邊} = frac{L_{a}-L_{b}}{lgw_{a}-lgw_{b}}

求截止頻率,令|G(j)|=1

(3)微分環節

①幅相頻率特性

傳遞函數:G(S)=S 頻率特性:G(jw)=jw

幅頻特性:A(w)=w 相頻特性:φ(w)=90°

矢量的模隨著ω的增大而增大,G(jw)相量的端點從原點沿正虛軸趨向無窮遠處

②對數頻率特性

L(w)=20lgw φ(w)=90°

(4)慣性環節

①幅相頻率特性

傳遞函數:G(S)= frac{1}{Ts+1} , 頻率特性:G(jw)= frac{1}{Tjw+1}

幅頻特性:A(w)= frac{1}{sqrt{(TW)^{2}+1}} , 相頻特性:φ(w)=-arctanTw

w=0時,A(0)=1,φ(0)=0°

w=1/T時, A(1/T)= frac{1}{sqrt{2}} , φ()=-45°

w=∞時,A(∞)=0,φ(∞)=-90°

證明 慣性環節的幅相特性曲線為半圓:

首先頻率特性分解為實部和虛部

G(jω)=U(ω)+jV(ω), 其中U(w)= frac{1}{(Tw)^2+1} ,V(w)=frac{-Tw}{(Tw)^2+1}frac{V(w)}{U(w)} =-Tw

即U(w)= frac{1}{(Tw)^2+1} + frac{1}{(-V/U)^2+1} = 所以有 U^2-U+V^2=0

配方後, (U- frac{1}{2} )^2 + V^2 = (frac{1}{2})^2

②對數頻率特性

L(w)=20lgfrac{1}{sqrt{(TW)^{2}+1}},wT<<1時,L(w)≈20lg1=0,wT>>1時,L(w)≈20lg frac{1}{Tw}

φ(w)=-arctanTw

在w=1/T時,低頻漸近線和高頻漸近線相交,稱為交接頻率

用漸近線表示對數幅頻特性必然存在誤差,越靠近交接頻率誤差越大,因此最大誤差為:L(1/T)=-20lg sqrt{2} ≈-3dB(其實這裡就是本來w=1/T時,分母應該等於sqrt{2}但是我們在話漸近線的時候,是直接看成1,因此產生了誤差)

漸進線誤差

(5)一階微分環節

①幅相頻率特性

傳遞函數:G(S)=Ts+1 頻率特性:G(jw)=Tjw+1

幅頻特性:A(w)= sqrt{(Tw)^2+1} 相頻特性:φ(w)=arctanTw

②對數頻率特性

L(w)=20lg

φ(w)=arctanTw

(6)振蕩環節

①幅相頻率特性

傳遞函數:G(S)= frac{w_{n}^2}{s^2+2ζw_{n}s+w_{n}^2} = frac{1}{T^2s^2+2ζTs+1} (式中T= frac{1}{w_{n}} , 0<ζ<1)

頻率特性:G(jw)= frac{1}{1-T^2w^2+2ζTjw}

幅頻特性:A(jw)== frac{1}{sqrt{(1-T^2w^2)^2+(2ζTw)^2}}

相頻特性:φ(w)=-arctan frac{2ζTw}{1-T^2w^2}

其特徵點有:

w=0時,A(0)=1,φ(0)=0°

w=1/T時,A(1/T)= frac{1}{2ζ} ,φ(1/T)=-90°

w=∞時,A(∞)=0,φ(∞)=-180°

圖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A(w)存在最小值

所以我們對A(w)求導,令 frac{dA(w)}{dw} =0

則可以得到諧振頻率 w_{r} = w_{n}sqrt{1-2ζ^2}諧振峰值: M_{r} =A( w_{r} )= frac{1}{2ζsqrt{1-ζ^2}}

從兩個式子可以看出,諧振頻率與諧振峰值都與阻尼比有關

ζ越小,wr越接近wn,諧振峰值M_{r}越大,

而當ζ大於 frac{sqrt{2}}{2} 時,將不發生諧振,即A(w)隨著w增大而單調減小

如果換一個坐標軸分析

②對數頻率特性

L(w)=20lg frac{1}{sqrt{(1-T^2w^2)^2+(2ζTw)^2}} =-20lg sqrt{(1-T^2w^2)^2+(2ζTw)^2}

φ(w)=-arctanfrac{2ζTw}{1-T^2w^2}

漸進線分析:

當w<<1/T時,L(w)=0

當w>>1/T時,L(w)=-20lg (Tw)^{2}

(圖中高上來的那一點就是取20lg諧振峰值)

比較不同的ζ:

漸進線誤差:

(7)二階微分環節

(和振蕩環節類似,也有諧振頻率,諧振峰值)

①幅相頻率特性

傳遞函數:G(S)= T^2s^2+2ζTs+1 (0<ζ<1)

頻率特性:G(jw)= 1-T^2w^2+2ζTjw

幅頻特性:A(w)= sqrt{(1-T^2w^2)^2+(2ζTw)^2}

相頻特性:φ(w)=arctanfrac{2ζTw}{1-T^2w^2}

w=0時,A(0)=1,φ(0)=0°

w=1/T,A(1/T)=2ζ,φ(1/T)=90°

w=∞,A(∞)=∞,φ(∞)=180°

②對數頻率特性:

L(w)=20lgsqrt{(1-T^2w^2)^2+(2ζTw)^2}

φ(w)=arctanfrac{2ζTw}{1-T^2w^2}

(都與慣性環節相差一個負號)

(8)延時環節

①幅相頻率特性:

傳遞函數:G(S)= e^{-τs}

頻率特性:G(jw)=e^{-τjw}

幅頻特性:A(w)=1

相頻特性:φ(w)=-57.3τw

②對數頻率特性:

L(w)=0

φ(w)=-57.3w

(注意這裡,前面說過了 其對數相頻特性曲線不是一條直線)

坐標圖對比:

①積分與微分環節

②一階微分和慣性

③二階微分和振蕩環節

以上都是典型相角環節

下面的是最小相角小結

4.3 系統開環頻率特性的繪製

1、開環幅相曲線的繪製

因此

幅頻特性=各典型環節的幅頻特性乘積

相頻特性=各典型環節的相頻特性代數和

其中K為開環增益,v為積分環節個數

①開環幅相曲線的起點

令w→0,則

lim_{w 
ightarrow 0}{G(jw)H(jw)} = lim_{w 
ightarrow 0}{frac{K}{(jw)^v}} = lim_{w 
ightarrow 0}{frac{K}{w^v}e^{j(-v90°)}}

0型系統(v=0):曲線始於實軸(K,j0)的點

Ⅰ型系統(v=1):曲線始於相角為-90°的無窮遠處,當w趨於0+時,曲線是一套與虛軸平行的直線

Ⅱ型系統(v=2):系統始於相角為-180°的無窮遠處,當w趨向於0+時,曲線漸進與負實軸平行

總結:開環系統含有ν個積分環節系統,幅相曲線起自幅角為-v90°的無窮遠處。

②開環幅相曲線的終點

由於系統一般有n>m(意思是Ⅰ型系統及Ⅰ型系統以上),w趨向於∞時,

lim_{w 
ightarrow ∞}{G(jw)H(jw)} =0 e^{-j(n-m)90°}

③開環幅相曲線與實軸的交點

令Im[G(jw)H(jw)]=0,求出交點頻率w1,代入Re[G(jw1)H(jw1)]

就可以得到幅相曲線與實軸的交點為(Re[G(jw1)H(jw1)],0)

④開環幅相曲線的變化範圍(象限、單調性)

無一階微分環節:相角單調減小,曲線平滑變化

有一階微分環節:相角可能不是單調變化,曲線會出現凹凸現象

提醒,在這一節裡面,一定要學好向量的變換,即從a+bi的形式如何變化到複數的指數形式。

遇到除法記得相減:如(a+bi)/(c+di)一定要把a+bi先變換成複數的指數形式,再把c+di變換成複數的指數形式,然後幅角就可以直接相減。

2、開環對數頻率特性曲線的繪製

在這一節裡面,其實很簡單,根據典型環節就可以方便地繪製出開環對數頻率特性曲線

n個典型環節組成開環傳遞函數

G(S)H(S)= G_{1} (S) G_{2} (s)---- G_{n} (s)

頻率特性:

G(jw)H(jw)=G_{1} (jw) G_{2} (jw)---- G_{n} (jw)= prod_{i=1}^{n}A_{i}(w)e^{jsum_{i=1}^{n}{φ_{i}(w)}} =A(w) e^{jφ(w)}

開環對數幅頻特性:

L(w)=20lgA(w)= sum_{i=1}^{n}{A_{i}(w)}

開環對數相頻特性:

φ(w)= sum_{i=1}^{n}{φ_{i}(w)}

這兩個式子表明,若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由n個典型環節串聯起來,那麼他們的對數頻率特性曲線就可以通過線性疊加而成(即直接相加)

繪製對數幅頻特性曲線的步驟:(例子說明)

繪製 G(s)H(s)= frac{40(0.5s+1)}{s(2s+1)(s/30+1)} 的L(w)曲線

首先我們先得出各個部分的轉折頻率:

0.5+1的為2, 2s+1的為0.5,s/30+1的為30

所以w排序為0.5、2、30

接著,我們要明白一個思想,就是在粗略繪製對數頻率特性曲線時,每一個部分,我們只需要考慮大的那一項,也就是說

W<0.5時,0.5s+1看作1,(忽略了0.5s)同理2s+1看作1,s/30看作1,因此此時G(S)H(S)就剩下40/s,所以在低頻段,我們只需要畫一個斜率為-20dB(因為積分環節為-20dB的曲線)而選畫的那個點的話,我們隨便選w<0.5的一個點和w=0.5的點,在這裡w=0.5的時候,2s+1這一項把它看成1來處理。接著我們來描繪0.5~2這一部分的曲線,

由於0.5<w<2,所以和前面一樣G(S)H(S)=40/s(2s+1),因為2s+1在轉折頻率後也是一個斜率為-20dB的曲線,因此與積分環節疊加,這一部分的斜率為-40,一直到w=2的那個點。

然後同理在2<w<30這部分,G(S)H(S)=40(0.5s+1)/s(2s+1),因此看成在原來基礎上加一個一階微分環節,因此斜率增加20dB,但由於原來是-40dB,所以最終斜率為-20dB,後面同理畫出

而有振蕩環節和二階微分環節的題目稍微有點複雜。

例子:繪製 G(s)= frac{2000(frac{s}{5}+1)^2}{s(s+1)(s^2+4s+100)} 的對數曲線。

我們先把這個傳遞函數化成標準形式

G(s)=frac{20(frac{s}{5}+1)^2}{s(s+1)(frac{s^2}{100}+frac{1}{25}s+1)}

然後,我們就可以得到了轉折頻率1,5,10(10是由二階微分環節過程決定的)

所以得到區域段的斜率:

0<w<1時候,斜率為-20

1<w<5時候,斜率為-40

5<w<10時候,斜率為0

10<w時候,斜率為-40

接著我們先求那個二階微分環節的一些參數:

T=0.1(對比標準形式),ζ=0.2,wn=1/T=10,wr=wn sqrt{1-2ζ^2} =9.59, L_{m} =8.14dB (把wr帶入)

對數相頻:相頻特性的畫法為:起點,終點,轉折點。

  1. 最小相位系統和非最小相位系統

最小相位系統:傳遞函數在S右半平面上沒有零、極點。

非最小相位系統:傳遞函數在S右半平面上有零、極點。

最小相位系統的相角變化範圍最小。

非最小相位系統的相角變化範圍大於最小相位系統。

最小相位系統:對數幅頻特性曲線的變化趨勢和對數相頻特性曲線的變化趨勢一致。

例子:

G_{1}(s)=frac{1+T_{2}s}{1+T_{1}s}G_{2}(s)=frac{1-T_{2}s}{1+T_{1}s}

從傳遞函數可以得到兩個的幅值都是A(w)= frac{sqrt{1+w^2T_{2}^2}}{1+w^2T_{1}^2}

G1(S)的相角: φ_{1}(w)=arctan wT_{2}-arctanwT_{1}

G2(S)的相角: φ_{2}(w)=-arctan wT_{2}-arctanwT_{1}

方法:檢查控制系統在w→∞時的相角是否等於-90°(n-m),便可以判斷系統是否為最小相位系統。

4.4頻率域穩定判據

應用頻域穩定判據不需要求取閉環系統的特徵根,而是由開環系統的頻率特性繪製開環系統的頻率特性曲線,也可以利用實驗的方法獲得開系統的頻率特性曲線,進而分析閉環系統的穩定性。

這個方法的優越性在於

(1)、系統的微分方程或者傳遞函數未知的情況下,就無法使用勞斯穩定判據或者根軌跡法判斷閉環系統的穩定性,這時候,利用實驗方法測出其系統的開環頻率特性曲線,應用頻域穩定判據就可以分析系統的穩定性。

(2)、還可以指出系統的穩定儲備—穩定裕度,以及提高與改善系統動態性能

1、數學基礎

複變函數中的幅角原理是奈奎斯特穩定判據的基礎

下面我來為大家講講其推導過程

(1)輔助函數F(S)

我們知道,一個傳遞函數,可以看成是m個多項式和n個多項式之比,並且n≥m

因此設G(S)=M1(S)/N1(S),H(S)=M2(S)/N2(S)

那麼根據反饋公式,我們可以得到傳遞函數為

Φ(S)= frac{G(s)}{1+G(s)H(s)} = frac{M_{1}(s)N_{2}(s)}{N_{1}(s)N_{2}(s)+M_{1}(s)M_{2}(s)}

我們令F(S)= frac{N_{1}(s)N_{2}(s)+M_{1}(s)M_{2}(s)}{N_{1}(s)N_{2}(s)} =1+G(S)H(S)

由於開環傳遞函數分母的階次n大於或等於其分子的階次m,因此F(S)的分子分母的階次均等於n。因此可以把F(S)寫成以下形式:

其中K為常數,zi和pi分別為F(S)的零點和極點

特點:

  1. F(S)的零點zi為閉環傳遞函數的極點,F(S)的極點pi為開環傳遞函數的極點
  2. F(S)的零點和極點數目相同
  3. F(S)和G(S)H(S)相差1

(2)幅角原理

在s平面(就是橫軸為實軸,縱軸為虛軸的平面)上任選一點s,通過複變函數的映射關係,我們可以在F(S)平面上(即橫軸為Re[F(s)],縱軸為Im[F(S)]平面上)找到一個對應的點。

那麼現在,我們在s平面上,選擇一條不穿過F(S)的任意零點和極點的封閉曲線Γs,則在F(S)平面上也必然有一條封閉曲線ΓF(這裡為什麼要不穿過其零點和極點,是因為我們要確保每一個s,在其對應的F(S)都可以有一個值,那麼s平面上通過一周時,F(S)平面上必然也會通過一周),我們感興趣的不是ΓF的具體形狀,而是其包圍F平面坐標原點的次數和運動方向。

F(S)的相角為:

當s沿Γs變化時,F(S)的相角變化為

(變成複數的指數形式去理解會更容易想通,並且記著這兩個個公式)

然後假設現在s平面上的封閉曲線Γs包圍了F(S)的一個零點z1,而其他的零極點都位於Γs之外,那麼當s在s平面上圍繞著這條曲線,順時針走一圈的時候,只有z1的相角變化了-2π,其他的點都沒有變化,因此△∠F(S)就剩下等於△∠(s-z1),因此F(S)的相角變化為-2π,說明F(S)在F平面上順時針繞原點走了一周(這裡為什麼會繞原點而不是其他點呢,是因為F(S)的零點都成為zi,極點為pi,而Γs曲線是不經過zi與pi的,因此它永遠不會等於0)

同理,當有Z個零點時,對應F(S)就順時針走Z周,

當有P個極點時,對應F(S)就逆時針走P周(之前那個公式,有pi的加了個負號)

所以,幅角原理:s平面上的封閉曲線Γs包圍了F(S)的Z個零點和P個極點,則s沿Γs順時針運動一周時,在F(S)平面上,F(S)沿ΓF曲線按逆時針方向包圍坐標原點的周數R滿足:

R=P-Z

2、奈奎斯特穩定判據

現在就可以來使用幅角原理了

為了讓s平面上包含右半平面上F(S)的零點數,因此選擇封閉曲線Γs按順時針方向包圍了s平面的整個右半平面,即封閉曲線Γs是由虛軸和半徑無窮大的半圓組成

所以在F(S)平面上,我們可以看到F(S)繞原點的周數

但是我們其實主要研究G(S)H(S)其與F(S)相差1,因此在G(S)H(S)平面上,我們看曲線包圍(-1,j0)就相當於F(S)包圍原點的情況

我們再來看看這個Γs,其有三部分組成

  1. 正虛軸,即s=jw,w從0到∞
  2. 半徑為無窮大的右半圓
  3. 負虛軸,即s=jw,w從-∞到0

S沿Γs正虛軸變化,通過G(S)H(S)映射到G(S)H(S)平面,正好是開環頻率特性的極坐標圖

S沿Γs無窮大半圓變化,因為n≥m,當|s|→∞時,所以|G(S)H(S)|→0,映射G(S)H(S)平面上即坐標原點

S沿Γs負虛軸變化,在G(S)H(S)平面映射是極坐標圖關於實軸的鏡像

R--奈氏曲線[即s沿虛軸-j∞到j∞取值,頻率特性的幅相曲線] 逆時針包圍臨界點(-1,j0)的周數

P--輔助函數右半s平面極點數

Z--輔助函數右半s平面零點數。

回憶一下 輔助函數的零點數閉環傳遞函數的極點

因此閉環系統穩定的充分必要條件為Z=0,即R=P

若閉環系統臨界穩定,此時奈氏曲線穿過臨界點,這時奈氏曲線逆時針包圍臨界點的周數不定。

最後,奈氏判據可表述為:

系統穩定的充要條件:奈氏曲線逆時針包圍 (-1,j0)的周數R等於開環傳遞函數右半S平面極點數P,即R=P;否則閉環系統不穩定。閉環正實部特徵根個數Z按下式確定

R=P-Z

(判斷R的數值要看那個極坐標圖,看P則看G(S)H(S)的極點數)

對於普通的開環傳遞函數來說,只要你畫出它的幅相曲線就ok了

開環系統含有積分環節時奈氏判據的應用(即s=0是一個極點)

而對於具有積分環節的系統,由於有積分環節,使得s在s平面上不能夠穿越原點。所以我們必須對Γs進行必要處理。

令Γs在坐標原點附近以半徑為ε趨於0的半圓從右側逆時針繞過開環幾點所在的坐標原點,而其他地方方向不變如下圖

小圓的表達式為:s= lim_{ε 
ightarrow 0}{εe^{jθ}}

w從0-變到o+時,θ從-90°變到+90°,這時在G(S)H(S)平面上映射的曲線將沿著半徑為無窮大的圓弧按順時針從v90°經過0°轉到-v90°,不過這裡我們需要想到的是,順時針從v90°經過0°轉到-v90°對應的是w從0-到0+,而我們知道我們只需要畫正一半的就好,因為負的那部分總是與之鏡像。因此我們從0°畫到-v90°對應二分之一半圓。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出補畫的虛線都是從0開始,那麼其實這不是最通用的,最通用的應該是先求出w趨於0+時,所對應的角度,然後在逆時針補畫v90°(不過補畫出來的箭頭是指向順時針)

因此通用步驟為:

①求出G(j0+),得出其幅值和相角

②然後在那個點逆時針補畫v90°的虛線

同時,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只需要畫w從0~∞就好,公式變為Z=P-2N,其中N為包圍 (-1,j0)的周數(逆時針N為正,順時針N為負)但是有時,其逆時針和順時針同時存在時,會給我們計算帶來困難,因此我們可以通過確定開環幅相曲線在(-1,j0)點左側負實軸上穿越次數而獲得N的方法。

w增大時,曲線自上而下通過(-1,j0)點左側的負實軸,為正穿越,如圖的2點

w增大時,曲線自下而上穿過(-1,j0)點左側的負實軸,為負穿越,如圖的1點

4點在(-1,j0)點的右側,不算穿越

而如果G(jω)H (jω)起於-1之左實軸,為半次穿越,班次穿越記為?

用N+表示正穿越次數與班次正穿越次數的和,用N-表示負穿越次數與班次負穿越次數的和,所以有N=(N+)-(N-)

有一個較難例子

已知單位反饋系統的開環幅相曲線(K=10,P=0,v=1),確定系統的K值範圍

三個交點頻率為ω1,ω2,ω3,且ω3>ω2>ω1,

 開環傳遞函數的形式 G(S)=frac{K}{s^v}G_{0}(s) (這是通用形式)

從這個形式上看,我們知道 lim_{s 
ightarrow 0}{G_{0}(s)}=1 和G( jw_{i} )= frac{1}{jw_{i}}G_{0}(jw_{i}) i=1,2,3

並且從題目知道,v=1

所以當K等於10的時,

K變化時,曲線與負實軸的交點頻率ω1、ω2、ω3不變,僅幅相曲線與負實軸的交點沿負實軸移動。(這是因為w1、w2、w3都是由G0(S)決定的)

假設K=K1、K2和K3時,幅相曲線與負實軸的交點[(G(jω1),j0],[(G(jω2),j0],[G(jω3),j0)]位於(-1,j0)點。(這樣我們就可以求出對應的臨界K值)

因此有

由於w1、w2、w3不變,所以可以求出

然後討論分別取

得到圖(虛線為逆時針補畫90°角)

對應的圖①N=0,Z=0 所以穩定 ②(N+)-(N-)=1,Z=2,所以不穩定

③N=0,Z=0 所以穩定④N=-1,Z=2,所以不穩定

所以閉環穩定K值範圍: 0<K<5, 20/3<K<20

對數頻率穩定判據

這個由於開環對數頻率特性曲線又可以通過實驗獲得,因此在工程上得到廣泛應用。

我們先看看幅相頻率特性曲線和其對應對數頻率特性曲線的關係

  1. 單位圓對應0分貝線,單位圓之外對應0分貝線以上(L(w)>0),單位圓之內對應0分貝線以下(L(w)<0)
  2. 幅相頻率特性曲線上負實軸對應於對數相頻特性曲線上的-180°線

按照這兩個對應關係,我們可以利用L(w)>0的區間內,φ(w)曲線對-180°線的穿越次數來計算,在L(w)>0中,從上向下為負穿越,從下向上為正穿越

若存在積分環節,在對數相頻特性曲線 w=0+處,由下向上補畫一條虛線,該虛線通過的相角為v90°,

4.5穩定裕度

我們先看幾個例子:

以下四圖都是對於P=0的系統來說

幅相曲線距 (-1,j0)點越遠。相對穩定性越好

因此我們可以把系統的相對穩定性即穩定裕度用幅值裕度Kg相位裕度γ來度量

臨界穩定的概念:最小相角系統G(jω)過(-1,j0)點時,閉環系統臨界穩定。

1、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1)幅值裕度Kg:相頻特性為-180°時,其幅值的倒數定義為幅值裕度,對應的頻率ωg為相位穿越頻率,即幅值裕度: K_{g}=frac{1}{|G(jw_{g})H(jw_{g})|}

用分貝表示: K_{g}(dB)=-20lg|G(jw_{g})H(jw_{g})|

物理意義:閉環系統的開環增益再放大Kg倍,系統臨界穩定

當Kg>1,即Kg(dB)>0,幅值裕度為正系統穩定

當Kg<1,即Kg(dB)<0,幅值裕度為負,系統不穩定

一般選擇幅值裕度Kg(dB)為(6~20)dB

(2)相位裕度γ:開環頻率特性的幅值為1時,其相角與180°之和定義為相位裕度,對應的頻率ωc為截止頻率。即有 γ=180°+ ∠G( jw_{c} )H( jw_{c} )

γ從負實軸算起,逆時針為正,順時針為負;

物理意義:閉環穩定系統的開環相頻特性再滯後γ度,則系統處於臨界穩定狀態。

穩定系統相位裕度為正,即γ>0

不穩定系統,相位裕度為負,即γ<0

γ越大,穩定性越好。但過大會影響系統其他性能,一般γ為30°~60°

穩定性方面,要綜合考慮幅值裕度和相位裕度

伯德圖對應的Kg和γ

(3)Kg的計算:

法1:令開環頻率特性虛部等於零,求得ωg,將ωg代入實部求與實軸的交點,可求解Kg 。

法2:根據φ(ωg)=-180°,用試探法求ωg,可求解Kg

(4)截止頻率wc的計算:

求取ωc是重點和難點,一般利用典型環節漸近特性,因此步驟:

  1. 分段寫對數幅頻特性曲線的漸近方程表達式,即

(和之前說的一樣,把一個環節中小的那一部分忽略掉)

②求Ai(ω)=1的解ω,考查ωi-1≤ω<ωi是否成立。若成立,ωc=ω,停止計算;否則,令i=i+1,重新計算Ai(ω)=1。

4.6頻率性能指標和時域指標的關係

相位裕度:

式中可以看出γ和ζ存在嚴格的對應關係

γ-ζ曲線:

γ=(30°~60°),由γ-ζ曲線確定ζ,再由ζ計算σ%和ts(計算方法在前一章)。

(1)典型二階系統

開環傳遞函數:G(s)= frac{w_{n}^2}{s(s+2ζw_{n})} (0<ζ<1)

開環頻率特性:G(jw)=frac{w_{n}^2}{jw(jw+2ζw_{n})}=frac{w_{n}^2}{wsqrt{w^2+4ζ^2w_{n}^2}}∠-90°-arctan frac{w}{2ζw_{n}} (角度計算:0°-90°-arctanfrac{w}{2ζw_{n}}(90°是jw那部分))

從wc的定義:得出A(wc)=frac{w_{n}^2}{w_{c}sqrt{w_{c}^2+4ζ^2w_{n}^2}}=1,

因此可以求出截止頻率: w_{c}=w_{n}sqrt{sqrt{4ζ^4+1}-2ζ^2}

典型二階系統的閉環傳遞函數: Φ(s)=frac{w_{n}^2}{s^2+2ζw_{n}s+w_{n}^2}

閉環系統的幅頻特性M(w)= frac{1}{sqrt{[(1-frac{w^2}{w_{n}^2})^2+4ζ^2frac{w^2}{w_{n}^2}]}}

根據帶寬頻率ωb的定義,令M(ω)=0.707,得帶寬頻率

w_{b}=w_{n}sqrt{1-2ζ^2+sqrt{2-4ζ^2+4ζ^4}}

諧振頻率: w_{r}=w_{n}sqrt{1-2ζ^2} (0<ζ≤ frac{sqrt{2}}{2}

諧振峰值: M_{r}=frac{1}{2ζsqrt{1-ζ^2}} (0<ζ≤ frac{sqrt{2}}{2}

典型二階系統的幅值裕度無窮大(因為你看看其幅相曲線就知道了,永遠不會穿越(-1,j0))的左側。

(2)高階系統

高階系統Mr的確定常採用經驗公式: M_{r}≈frac{1}{sinγ}

高階系統的頻域、時域指標不存在解析關係,用兩個估算公式

σ%=0.16+0.4( frac{1}{sinγ} -1) (35°≤γ≤90°)

t_{s}=frac{K_{0}π}{w_{c}}

其中

K_{0}=2+1.5(frac{1}{sinγ}-1)+2.5(frac{1}{sinγ}-1)^2 (35°≤γ≤90°)

經驗公式估算時域指標偏保守,即實際性能比估算結果要好。


大家可以評論相關自動控制的問題,我也會耐心給你們解答的(#^.^#)

以上內容未經本人同意禁止轉載~~


晚點更新習題


推薦閱讀:

唉!特斯拉再再再出車禍!自動駕駛:這個鍋我不背
一點濕貨 -- EtherCAT設備定址方式(1)
數字雙胞胎
小型五金批量處理自動噴砂機
Selenium最佳實踐-第一個自動化測試程序

TAG:自動化 | 工程學 | 自動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