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與心態
讀書是需要心態的。憂鬱時讀書,書永遠只有一頁,心裡無書,眼中也沒有書。煩躁時讀書,讀到的是一本翻不完的書;往往眼中有書,心中找不到書。興奮時讀書,書永遠只有結局,眼中似乎有書,心中似乎也有書;不過眼中的書是一個人看,心中的書是另外一個人看。也唯有平靜地讀書,才有了人書合一的互動。心裡有眼中的書,眼中有心裡的書。人們讀書是為了尋求一種心態,書被人讀卻是為了獲得生命的延續。
煩惱時讀書,書便如一把梳子,把你從頭到腳渾身梳理一次,在一種麻麻痒痒之中,心情就好起來,漸漸就進了忘憂之境,忘了面對的煩惱,進入書中編織的風景里去。所以,書可以助人遺忘眼前的不快和逆境,獲得撫慰(一種來自前人的慈愛的輕撫)。
人生需要常常梳理,人的心情更需在讀書的忘憂中得到一種超脫,否則,人的心情往往難得平和。人的煩惱總來自現實生活,而作為高於生活的書本,它是可以將人的靈魂提升到一定高度的。書可以將你的心境與現實用一道智慧抑或超常美麗的籬笆隔開,是一種緩衝,更是一種溫暖的安撫,撫平你心上的皺褶。
落寞時讀書,便如面對一位不期而遇的故人。書是故人,心情先是落寞,不久就沉醉忘形,豈不快哉?
失意時讀書,書便是一劑醫治心病的好葯。一個難免為得失揪心,難免失意時多而得意時少。凡夫俗子中,有誰能擺脫「得失」二字呢?何況人生天地間,如果不願做平庸之人,心中就佔了「得失」兩字。失意太多,就有了心絞痛,治心絞痛,只有兩味葯:一是忽然就得了意;二是全身心沉醉在書中。
在高興愉快時讀書,書便如春天的風,樽中的酒,箏中的雅曲。愉快是人生的美酒,養分很多,於身心大有補益。而在愉快中讀書,更有扶強固本之功。
大凡讀書的人,不論男女老幼,大概可分為兩種心態:一種為讀書而讀書,心無雜念、全身心投入,隨書中情節而悲喜,因書中人物而憂樂,真正享受讀書的樂趣;另一種浮游於書外,一手拿筆一手拿書,時刻留心好句子、好道理,以備日後自己寫作或研究所需,一本書讀下來收穫亦不可謂不豐。
依我看來,第一種心態的人讀書好像徜徉於清晨的林間小道,晨日和煦,林鳥啾啾,讀到精彩處猶如偶摘路邊一朵綴有露珠的小花,鼻前一嗅,身心大悅,真正融身於或芬芳或壯美的藝術殿堂;而第二種心態讀書的人更像一個勞作于田間地頭的老漢,滿眼的累累果實,恨不能一次全搬回家。辛辛苦苦地把一本書讀完,雖帶回的東西不少,卻也滿頭大汗、腰酸背疼。
常反思自己讀過的書最後究竟留下了什麼,如何寫新聞、如何擬標題、名言警句若干篇……諸如此類的書看了厚厚一摞,筆記記了一大本,但用來總覺生硬,竟不如隨手撿起本自己喜愛的書讀時偶爾感興趣的一句話、一個故事更能讓我信手拈來,看似隨意而又恰當契合。
功利地讀書或許收穫頗顯,入手也快,但終歸從出發點便將讀書的行為引入歧途,不是長久辦法。而用心純粹地讀,不計一詞一句的得失,而著眼於通篇的賞閱,漸漸地受其浸染、熏陶,才能於無意中使自己的思想逐漸豐實、筆法更加純熟。
自來的讀書郎們之所以讀書,分析著不外三種心態:第一種是「學」書的。「學」書的最大益處在於破疑和解惑。做學生的自然不得不「學」書——小「學」、中「學」而大「學」,算算十幾年寒窗,在人——家長老師是要看成績單的;在己——思想心智上的疑問實在太多,需要破和解,再說,文憑怎麼算也是只黃澄澄的討飯碗。做教授的不得不「學」書——雖說天下書章一大「學」,可也要看會「學」不會「學」,如北大王銘銘教授者流「學」得就有些「有辱斯文」了。至於他類的「學」書人自也有不得不「學」的苦衷在。古時「頭懸樑、錐刺骨」的蘇秦、「鑿壁偷光」的匡衡甚或「書非借不能讀也」的袁枚,想來也都是有些不足為外人道的隱私吧。
第二種是「哈」書的(「哈」的意思筆者也不太能解釋清楚,請參考哈日、哈韓可也)。流行小資的時候哈一哈《挪威的森林》,流行傳奇女人的時候哈一哈《傾城之戀》、《金鎖記》,需要「許我一個未來」的時候再哈一哈「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追求野蠻女友的時候哈一哈《菊花香》——總之是跟著「流感文化」的趨勢走,免得在人前人後、酒吧飯局中沒得談話本錢甚或錯握了本和自己超短裙、露臍背心不合宜的精裝《納蘭性德詞》就是了。自然古來「哈」書也有哈得雅緻的——象易安居士「賭書消得潑茶香」(李清照《金石錄後序》云: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的閨中旖旎就很為後人津津樂道。更有「哈」書哈得名垂青史的——象關帝爺就因為哈一部《春秋》(陳壽的《三國志》里關羽不過是個剛愎自用的一武之夫,後人在他手裡塞了本《春秋》,從此關老爺就文化了起來。)而「文武雙全」了上千年。
第三種是「怡」書的。「怡」書的人油然有一種悠然自得、旁若無人的氣韻在。「怡」一本書時,不論包裝的精劣,不論作者的資歷,不論所處的靜囂,不論時間的晨昏,只要書中的文字安撫自己的心靈,只是知道心在隨它跳蕩,默念著,感覺它在齒頰間引起的快感,逐步傳遞到心魂的深處,順其自然的讀下去,心境因了他而安穩。那種感覺正如村上春樹在讀《了不起的蓋茨比》時「信手翻開一頁,讀上一段,一次都沒讓我失望過,沒有一頁使人興味索然。何等妙不可言的傑作!」;如金聖嘆在批註《西廂記》時順手寫下的《不亦快哉》三十三則中「其一:讀《虯髯客傳》,不亦快哉!」。「不亦快哉」四字一語道盡「怡」書人心中的歡欣矣!
閱讀的成功皆源於心態,把握你的心態,就能開啟你心理能量的寶庫。環境不易改變,不如改變我們自己;性格不可以改變,但是心態卻可以調整,激發你的潛力,改變你的一生。因此,我們讀書,應該有十大良好的心態。
1、天光雲影共徘徊——純潔的心境。
即在閱讀之前把一切蕪雜的、混亂的、煩瑣的念頭全拭去,使心境如一塊水晶、一池春水;讀書時,將名利、得失、瑣事、煩惱等雜念統統排除,令心境清如一泓秋水。這樣閱讀,印象才會清晰,記憶才會深刻,理解力和吸收力才會更強。讀書,更需要有這種純潔的心境,唯有如此,才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經得住誘惑,才可以完成人生的升華,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博學之士,有用之人。當然人各有志,不能強求,但是無聊之時,手握一卷,於湖邊樹下,小讀片刻,也有趣的緊。疲勞之際,看看武俠,聊聊言情,得一刻輕鬆,也是人間美事。
2、腹有詩書氣自華——安靜的心緒。
讀書時,要心平氣和,循序漸進,切忌急躁、浮虛,急於求成,淺嘗輒止,一知半解。心緒安穩平靜,才能克服慌亂和煩躁。這種心境、這種閱讀心理要靠教師去創造。有了這種安靜的心緒,才能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閱讀時才會把全部精神傾注在閱讀對象上,加強感受器官和思維器官的活力,造成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讀書的價值不在於它的功利和實用色彩,而在於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增長見識,全面提高一個人的綜合素質,「腹有詩書氣自華」。在讀書這條道路上,決沒有「速成」的捷徑可走,很多東西需要我們靜下心來,長時間地去思考去領悟;要我們潛下心來,踏踏實實感悟一點東西。
3、學海無涯樂作舟——樂觀的心情。
樂觀的心情將讀書看作一種愉快的享受,一種高尚的娛樂,一種崇高的精神生活,而不是把閱讀當著消遣、解悶或僅當任務來完成,以致壓得喘不過氣來,甚至帶來失落和無盡的煩惱。作為教師,對環境、處境,應該有一種愜意的順向心理,而不應該有反感的逆心理,應該對生活充滿理想、充滿熱情和信心。每一本書都是一個小小的梯子,向上面爬著,走到更好的理想的境地,到那種生活的憧憬的路上來了。讀書是讀者與作者的心靈交融。不識外國字母,卻可與伊索、柏拉圖這樣的哲人交談,感受他們的智慧;沒經歷文藝復興,卻可與莎士比亞這樣的巨匠交談,感受他的文學魅力;未到過蘇聯,卻可與列寧、高爾基這樣的偉人交談,感受他們的思想威力。他們不向你索取什麼,卻給你無窮的樂趣、安慰和鼓勵。
4、咬定青山不放鬆——渴求的心態。
新世紀的人們應具有如饑似渴的求知慾望,咬定青山不放鬆,在生活中手不釋卷,寧靜致遠;在書海里泛舟遨遊,其樂融融;在閱讀時的整個過程中,要有一個念念不忘的目的,要有一種如饑似渴的求知慾,要有濃厚的興趣和愛不釋手的感情。教師在閱讀過程中,有了此三者,就能變壓力為動力,變苦惱為享受,便會產生一種廢寢忘食的積極性和棒打不回的意志力。古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要做到世事洞明,就必須下一番苦功,以渴求的心態去學習鑽研,從而獲得真諦。讀書要結合自己的工作特點和個人興趣,把某一方面的專業知識學深學透,「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樣才會產生更加強大的學習動力,工作起來才會更加得心應手。如果今天看到這個新潮就讀這個,明天感覺那個熱門又讀那個,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那麼我們就可能始終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而難以具備真知灼見。
5、舉一反三善思考——暢通的心路。
讀書釋疑,要求思路暢通,注意從多角度、多方位進行立體反向思維,切忌鑽牛角尖,進死胡同。心路暢通,才能及時博採「他山之石」,由表及裡去粗取精,及時更新了知識結構;才能迅速了解了當代最新成果,儘快地站在教改的「最近發展區」,就能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地「跳一跳、摘桃子」;才能既立足現實,又高瞻遠矚;既規行矩步,又瑰意琦行;才能閃念頻頻,聯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才能善於彙集分析各類圖書信息,建立反饋和情報流通渠道,打破學科的「壁壘」,把「觸鬚」伸進其他學科之中,建立起學科教學之間的「互聯網」,從其他學科中吸取營養;才能善於思索,「爬羅剔塊」、「刮垢磨光」,從而選擇出真實準確、新穎實用的有價值的智慧,指導教學的各個環節的工作。
6、不屈不撓不服輸——好勝的心理。
爭強好勝長期以來被人們視為一種不屈不撓的鬥志和一種積極向上的奮鬥精神。看書求知,要爭強好勝,永不滿足書中已有的結論,勇於探索、開拓、創新。我們正處在一個變革的時代,現實的生活確實需要好勝的心理:要麼勝利,要麼成為野獸的午餐。普通人的閱讀心理往往是沿著好奇心理→乏味心理→無所謂心理或者是沿著好奇心理→好勝心理→自滿心理或者自卑心理→無所謂心理的順序變化的,所以,雖然讀了很多書,但心裡卻如一潭死水。讀書後有了好勝的心理,你的情緒一直處於亢備狀態,其心理大都是沿著好奇心理→好勝心理→探索心理→快慰心理的過程循環往複,在快慰、愉悅中接受、消化知識。我們和優秀的人一起生活學習,對自己既是一種壓力,又是一種機遇。壓力使我們深知強中自有強中手,不敢懈怠,總是盡最大的努力做得最好。機遇讓我們得以認識自己的不足,學會從別人身上學到自己不曾有的東西。虛心地將別人的優點全吸收過來,「擇其善者而從之」。追求卓越,永無止境。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
7、學研結合得益彰——攻關的心力。
學習中遇到問題,要敢於碰硬,知難而進,不要在難題面前繞道走,不達目的誓不休。讀書莫怕難,攻城莫畏堅;科學有險阻,苦戰能過關。閱讀只是一種手段,目的在於利用各種知識進行攻關,進行研究和創新。有了攻關的心力,就可以由淺入深,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由點到面,由實踐到理論地整合推進,迎接跨越挑戰。就能夠充分挖掘資源,力求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有情趣,有重點、有特色,每一個層面的設計要突出、要周到,每一個環節設計的都要流暢自然,層次分明。就可以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由一題到一法,由方法到理念,有了攻關的心力,就可以對閱讀而獲取的知識應閃念頻頻,聯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裡,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科學地運用的同時,創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信息,如把自己的心得撰寫成論文,拿到報刊雜誌上發表,帶到會議上交流等等,從而新穎的研究成果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取得更廣泛的社會效益。或把研究策略導入日常工作,聯合攻關,以研導學,學研相長,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同步前進,實現由「工匠」到「行家」的轉變。
8、百尺竿頭進一步——積極的心志。
也許你在讀書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可是我們應該看到克服這些困難後的一片藍天。積極的人像太陽,走到哪裡哪裡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當某種陰暗現象、某種困難出現在你面前時,如果你去關注這種陰暗、這種困難,那你就會因此而消沉,但如果你更加關注著這種陰暗的改變、這種困難的排除,你就會感覺到自己的心中充滿陽光,充滿力量。作為教師,只要想讀書,什麼時候都不會晚。有這麼一個小故事:一個人從一個生性懶惰、辦事拖沓的財主手裡買了一塊地,等到辦完一切手續後,已經是四五月份了。鄰居告訴他,現在已經錯過了春天,除了種些蔬菜之外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這個人經過思考,種了一些生長期較長的穀類種籽,終於獲得了大豐收。因此,只要你有播種的心理準備和耕耘的積極心態,不管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你都能夠收穫希望。積極的心態不但會使自己充滿奮鬥的陽光,也會給你身邊的人帶來陽光。積極主動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社會、學校只能給你提供道具,而舞台需要自己搭建。演出需要自己排練,能演出什麼樣的精彩節目,有什麼樣的收視率,決定權在你自己。成功人士與失敗之間的差別是:成功人士始終用最積極的思考、最樂觀的精神和最輝煌的經驗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敗者則剛好相反,他們的人生是受過去的種種失敗與疑慮所引導支配的。
9、虛懷若谷不自滿——敞開的心扉。
虛懷若谷,虛心好學,永不自滿,孜孜以求,誨人不倦,這也是奠定人生成功的基石。江海不拒細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擇土壤,方能成其大。只有虛心地敞開的心扉,才能有進步,有成就。人無完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缺陷,自己相對較弱的地方。在讀書的現實生活中,唯有虛心的人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凡事都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應處事虛心請教別人,只有低著頭的麥桿麥穗才是好麥穗。一個人缺少謙虛就是缺少知識,因此,我們更應該做一個謙虛的人,學十當一,常思己過。也許你在某個學科已經滿腹經綸,也許你已經具備了豐富的教學技能,也許你已經成為教學骨幹、教學能手、教壇新星,但是對於新的學生,對於新的課程,對於新的課堂,你仍然沒有任何特別。你需要用空杯的心態去重新整理自己的智慧,去吸收現在的、別人的、正確的、優秀的東西。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發展思路和管理方法,只要是正確的、合理的,我們就必須去領悟,去感受,把自己融入到整體工作之中,融入到團隊之中。否則,你就永遠是局外人。虛心地敞開自己的心扉,譜寫開拓的旋律,才能扣醒一個個充滿希望的、更加美好的明天!
10、理想風帆心中揚——明確的心志。
明確的心志就是說讀書要有理想。讀書有了明確的心志,才有專一的心力。在讀書時,才會精神集中,心情平和,充分調動神經中樞,激發大腦功能,活躍思維,悟有所得。讀書要有追求、有目標,最忌朝秦暮楚,見異思遷,好高騖遠。讀書沒有明確的心志,就好比一隻沒有翅膀的飛鳥,一台沒有馬達的機器,一盞沒有鎢絲的燈泡。有這樣一則故事,三位砌磚工人在工作,有人問他們在做什麼,他們的回答各不相同,一個說是「砌磚」,一個說是「賺工資」,而第三個卻自豪地說:「我正在創造世界上最富有特色的房子。」正是這位工匠有了這一遠大的理想,後來才成為有名的建築大師,而另兩位則一生默默無聞。這個故事給我們的教益很清楚:人活著要有遠大的理想。閱讀人生的真正歡樂是致力於一個自己認為是偉大的目標。理想是舵,信心是帆,勤奮是槳,成功是岸。有彎曲才有雄壯,有起伏才有波瀾。把理想化作舵,把信心化作帆,把勤奮化作槳,把成功化作岸。握緊你手中的舵,張開帆,滑動槳,總有一天能駛到岸邊。但在知識的大海上,遇到狂風暴雨是不可避免的,你只要與狂風暴雨做鬥爭,總有一天你會駛到岸邊,而岸的那一頭,是一個全新的世界,象徵著成功,象徵著喜悅…… 加油吧!揚起理想的風帆,成功屬於你和我!
推薦閱讀:
※李開復:如何每年讀書一百本
※汪涵:讀書才是一個人最強的後盾
※讀書札記 | 黃泉碧落 為君傾城
※【品讀】讀書者像一個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