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學習53】——大腦皮層及皮層下膠質母細胞瘤MRI分析
圖釋
圖1.左顳頂葉GB(NOS型): a)T1WI示腫瘤呈類圓形稍低信號灶(箭);b)T2WI示腫瘤呈稍高信號(箭),重度瘤周水腫;c)冠狀面T1WI增強掃描,示瘤體顯著強化,瘤內壞死的範圍較大,鄰近腦膜受侵犯、有輕度強化(箭),另見右額葉皮層下有一小圓形病灶(箭)。
圖2.左顳枕葉GB: a)T1WI示腫瘤呈不規則形稍低信號灶(箭);b)T2WI示腫瘤呈稍高信號,瘤周水腫輕(箭);c)T1WI增強掃描示腫瘤無明顯強化,鄰近腦膜受侵強化(箭)。
簡述
膠質母細胞瘤(GB)常位於大腦深部白質,可累及大腦皮層。關於GB的MRI表現,國內外已經有大量文獻報道。但主體位於皮層的GB相對少見,與其相關的影像學研究較少。對GB預後相關因素的研究近年來有了顯著的進展,已知除分子特徵外,大腦GB的多項MRI特徵與預後相關。有文獻報道,長生存期膠質母細胞瘤患者的瘤體均位於大腦皮層及皮層下,故大腦皮層及皮層下GB可能具有較多的提示預後較好的MRI特徵。膠質母細胞瘤根據發病情況可分為原發GB和繼發GB,前者指在發生時即為GB,後者由低級別星形細胞瘤、少突膠質細胞瘤和室管膜瘤轉變而來。原發GB較為常見,多發生於老年人,平均年齡55歲,臨床病史短,常少於3個月;繼發性GB常發生於小於45歲的年輕人,病史較長,平均4~5年,且發病年齡有滯後的趨勢。
影像表現
本組大部分大腦皮層及皮層下GB表現出典型的惡性腦腫瘤的特徵:瘤體信號不均,平掃T1WI上病灶內可見高信號出血灶(66%);瘤周水腫明顯(8例),增強後呈明顯不均勻環形或蜂房樣強化(13例);可侵及鄰近腦膜(6例),表現為腦膜增厚,呈明顯條形強化;可見衛星灶(1例),可浸潤大腦鐮並跨躍中線生長(1例),可見大腦鐮增厚並條形強化;1例GB為雙側半球多發病灶,對側子灶表現為小環形強化。但也有少部分GB的表現不典型,與低級別膠質瘤的特徵相似:4例(26%)增強後病灶無明顯強化,2例呈輕度強化,7例(47%)瘤周水腫程度輕,4例(26%)壞死範圍小。GB的常規MRI特徵與患者的生存期具有一定相關性。已經有多項研究表明,瘤周水腫程度輕、壞死範圍小的GB患者預後相對良好。本組大腦皮層及皮層下GB患者中輕度瘤周水腫出現率較高(47%),與文獻報道一致。
(
(原作者:王朝暉,韓雪,等;本網摘編)
推薦閱讀:
※小乳腺癌的影像診斷技術進展
※鵝眼:獨生子女政策37年37人影像
※漫漫長夜如何熬 光軌影像讓夜晚輝煌璀璨
※李克強影像【1】
※路透社《影像中國:今昔對比》:看看我們昨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