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業,難倒多少父母?
娜寫年華寄語:
「作業通常都不單純是行為問題,作業的根源,往往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有這方面困擾的媽媽們可以注意了,孩子身上的問題根源可能在於自己呢!本文來自公眾號:楊傑媽媽圈。作者楊傑,是一位非常有「實戰」的經驗的媽媽。
我曾經遇到過很多不愛做作業的孩子,而且程度都比較嚴重,比如,有的孩子作業要做到深夜,期間伴隨著各種磨蹭和煩躁,家長看著就抓狂;還有的孩子乾脆為此說謊,明明5項作業,只說有2項,家長發現真相一次次地憤怒,為了弄清真實的作業量,幾乎變成了偵探;還有的孩子完全被畏難情緒所淹沒,無論如何都不肯做,有個父親告訴我,本來只有半小時的作業量,為此卻從早晨8點耗到晚上12點,這簡直是讓人絕望的節奏。
說實話,作業問題因為涉及到行為習慣,解決起來是非常有難度的。面對這樣的難題,怎樣化整為零一點點地解決呢?今天就說說我的一些體會吧。
定一個基本準則,錨定改變的方向
我發現,關於作業問題,往往在歸因上就出現了偏差,很多家長都誤以為作業是單純的行為問題,並且以為單純是孩子的問題,所以採取了條件反射式的方法:孩子慢了,我就催他快點;孩子粗心,我就讓他細心點;孩子不愛學習,我就給他講講學習的重要性。
這其實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用催促、講道理、批評的方式加重問題,甚至在製造新的問題。
如果搜索「孩子不愛做作業怎麼辦」,可以輕鬆搜索出上百萬個結果,可以說,我們從來都不缺少辦法,我們真正缺少的,是有針對性的辦法,畢竟每個家庭的情況都是不同的。
每當我面對孩子不做作業的情況,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不是給出建議,而是讓家長給我講故事。比如,我會讓家長描述一個晚上或者整個周末做作業的過程,透過這個過程,我要了解幾個重要的信息:孩子不做作業最嚴重的表現是什麼?父母用什麼方法應對?父母用了這樣的方法,孩子是什麼樣的反應。父母和孩子有怎樣的性格?親子關係的質量又是怎樣的?
在此基礎上,我會問家長很多細緻的問題,了解足夠多的信息,漸漸能找到身臨其境的感覺。我會調動全部感官,「進入」現場,分別體會家長和孩子的處境。
經歷了這個複雜的過程,最終我會確定一個看上去很簡單的原則。這個原則絕對不花哨,但一定要恰當、有針對性。
比如,我最近一個媽媽告訴我,孩子做作業特別煩躁,常常發牢騷,找理由開小差,而媽媽管她的時候,總是直來直去地催促她,媽媽自己也特別容易生氣,母女倆常常為作業的事情大喊大叫,媽媽還會忍不住打孩子。
這樣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我反覆追問了很多細節以後,制定的基本原則是:第一,目標是爭取完成作業,也就是說,在有些特殊情況下,暫時接納孩子完不成的情況發生;第二,寫30分鐘休息10分鐘,不能因為表現不好就剋扣休息時間;第三,如果休息時間到了,孩子卻不肯開始寫作業怎麼辦,因為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我們重點準備了應對策略;第四,媽媽控制情緒管住嘴,把重點放在監督上,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要講道理,也不要發脾氣。第五,對孩子有進步的地方及時肯定。
為什麼一定要有這樣宏觀的一個原則呢?因為在漫長的過程中,父母常常發生目標的偏移,最開始也想著促進孩子完成作業,但孩子一旦有情緒,態度不好,父母的情緒就跟孩子糾纏在一起,或者,孩子某一天有進步了,父母的期望立刻水漲船高,孩子達不到這樣的期望,父母就倍感失落。這樣的話,很多努力都半途而廢了。這個原則,始終在提醒我們不忘初心。
因此,如果想改變孩子的作業問題,首相要做的,不是盲目的行動,而是制定一個基本的準則。這個準則制定好了,就成功了一半。
父母先管好自己,再管孩子
您大概也看出來了,我制定的計劃並不單純是改變孩子,同時也在改變父母,甚至重點就是改變父母。這是我處理作業問題非常重要的一條原則。
我發現,作業通常都不單純是行為問題,作業的根源,往往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
這聽起來似乎不符合邏輯。其實,我們不妨想一想,在我們眼裡,就那麼一點作業,孩子為什麼那麼排斥?仔細揣摩就會發現,孩子的一部分糟糕感覺,來自於作業本身,而更多的糟糕感覺,來自於跟作業有關聯的事情。比如,父母老師用不恰當的方式管教孩子,就會在孩子的記憶中留下痛苦的記憶。久而久之,孩子想起作業,就會想起老師的責備、父母的催促,這些感覺粘連在一起,而且在持續的不恰當的管教方式推動下,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嚴重。
所以像上文提到的11歲女孩,因為作業問題比較嚴重,有兩個地方是我重點強調的,第一個是暫時放寬對孩子的要求,在媽媽儘力監督的情況下,如果還完不成,就不勉強。假設遇到一個情況稍好的孩子,我就不會放寬條件,甚至會要求孩子必須完成作業;第二,重點要求媽媽的態度和情緒。假設媽媽管好自己的行為,其餘的什麼都不做,過一段時間,孩子的情況也會自然產生很大的改變。
在諮詢中我有個很深的體會,如果父母情緒失控大爆發一次,至少要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去修補。從這個角度來說,父母管住自己,已經在解決問題了。
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個準則是非常正確的。當媽媽的情緒不再爆發以後,孩子的暴躁脾氣也消失了,就算有爭執有衝突,雙方也不會歇斯底里地爭吵、推搡。這個改變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用耐心和肯定滋潤孩子的心靈
我常常跟家長半開玩笑地說,在諮詢中,我除了給出建議,還有參照和鎮定的作用。
如果你看到某一天的教育日誌,在瑣碎之餘,會覺得好壞參半,如果你看一周的教育日誌,就會看到高低起伏。身處這個過程,父母的心情也像是坐了過山車一般。
有時候,父母的方法是正確的,因為看不到希望,就以為自己在做無用功,結果就半途而廢了。這時候,我的諮詢經驗就無意間扮演了「定心丸」的角色。
所以,在諮詢中我會輔助家長預估改變需要多長時間,過程中會遇到哪些挑戰,還可能有哪些突發問題。
孩子在作業方面的改變,少則個把月,長的就需要幾個月,才能真正轉變過來。
當我們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就不容易為某個細節的得失所動搖,才能更有耐心地走完整個過程。
這裡必須說一句,細緻的肯定,是改變的神奇催化劑。在每天瑣碎的日誌裡面,我和家長一起,幾乎是扛著放大鏡在找孩子的進步,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哪怕小得幾乎微不足道,我們都會仔細討論,給孩子一個積極的反饋。
這種細微的積極反饋,最終涓流入海,在孩子身上浮現出來的進步越來越多。我現在依然清晰地記得,有個做作業極其困難的孩子,偶爾有一次七點半完成了作業,我和媽媽在興奮之餘,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辦法,說這個孩子破了家裡的吉尼斯記錄,還手繪了一張「證書」給他。這個孩子被感動得一塌糊塗,接下來幾天,他一直處於興奮當中,甚至睡覺之前,都要好好欣賞一下這張證書。
這種細微的肯定力量,最終成就了孩子的內在動力。我們用漫長的守護和推動,最終讓孩子的內在發動機開始工作,其實,這才是真正的意義所在。
當然,在我們扛著放大鏡找孩子進步的時候,其實,孩子的問題遍地都是,我們的態度就是接納,跟孩子的問題和平相處,堅決不對問題進行負面強化,要做到這一點,也需要極大的耐心。
總之,要改變孩子的作業問題,必須家長和孩子合力才行。對待孩子,我們接納、肯定,堅定地執行既定的原則,對待自己,我們同樣堅定地自律、降低期望,用足夠的耐心守望成長。
---------------------------------------------------------------
微信公眾號:教育分享(jiaoyufx2014)
關注教育新動態,分享實用育兒經驗,與家長和孩子們共同成長!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
好文分享
不管你在哪裡讀到有分享價值的好文章,請記得隨手發給我,投稿到384049680@qq.com或直接用微信發給我wendy_gtn(敲門暗號教育分享),你的參與會讓更多人受益!
推薦閱讀:
※學聯作業1
※經典丨吊裝作業安全培訓
※NO.105 PS練習作業之—— 變廢為寶 Photoshop簡單幾步調出風景照片強對比的黃綠色
※命理作業之丁卯一
※[男式毛衣] 《亮亮織吧》群作業——大手牽小手-藍巨人親子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