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理財必看的十部電影,你看過幾部?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想要成功理財,就要先了解理財。以下是理財必看十部電影,如果沒有看過的話,趕緊去惡補吧!

《華爾街》系列

理財關鍵詞:內幕交易

《華爾街》系列是商戰電影中的經典,身為股票掮客之子的斯通用他一貫強有力的戲劇手法拍出了股市內幕交易的來龍去脈,同時藉蓋柯的行徑質疑現代人面對金錢誘惑和貪婪慾望而普遍出賣靈魂的道德問題。道格拉斯生動刻畫的華爾街大亨蓋柯的形象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圖騰,原生態貪婪的代名詞。

值得一提的是,兩部《華爾街》上映的時間節點都很巧妙。《華爾街》拍攝於上世紀80年代美國黃金時代,股價飆升速度遠超實體經濟增速,金融交易增速遠超世界 貿易增速。遊資泛濫,投機遍地,內幕交易橫行,貪婪的美國投資人很快付出了代價。《華爾街》上映前一個月,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爆發了史上最大崩盤事件。道瓊斯指數一天內重挫508.32點,跌幅達22.6%。美國股災席捲全球,許多百萬富翁一夜之間淪為貧民。

《華爾街2》則把矛頭直指2008年由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可被看成是金融危機慘況的生動演繹和邏輯解讀,電影間接隱喻了造成全球經濟混亂的高盛和雷曼兄弟的興衰爭鬥。在這輪危機中,由於大量創新金融衍生品過度包裝和過高的槓桿,使得全球經濟遭遇前所未有的重創,美國經濟和股市的復甦步伐也遠比1987年股災慢得多。直到5年後的今天,全球經濟還未完全走出當年的陰霾。

《百萬英鎊》

理財關鍵詞:馬太效應

馬克·吐溫或許沒想到,他創作的這個本意在鞭撻拜金主義的故事,無意中也揭示了企業經營和投資理財的經典法則:馬太效應。

所謂「馬太效應」,來自《新約·馬太福音》:「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走。」經濟學上,馬太效應常被用來解釋窮者愈窮、富者愈富的兩極分化現象。但從投資學看,「馬太效應」反映了資本的複利效應和規模效應,即財富資源會自動向資本更多、投資能力更強的企業和個人傾斜。《聖經》這段話的本意也是要把更多的財富給那些更能賺錢的人,而對缺乏賺錢意識或能力的人,要把他手裡的錢收回來,實現資本運作效率最大化。

影片中,亞當斯最初只是把這張百萬大鈔作為自己生活消費賒賬的信用保證,就像提供大量資產證明的高凈值客戶能獲得額度極高的信用卡一樣,但遲早要露餡。所以他開始用自己形成的聲望和信譽,先從經營陷入困境的朋友手中接手礦山招股生意賺到第一桶金,再憑藉自己的股票經營知識,引導股市走向,賺取真金白銀。通過「借力打力」,亞當斯成功實現了「財力證明—信用價值—真實財富」的資本運作。

《大腕》

理財關鍵詞:投資遠見 理財解碼

在拍攝了十多部賀歲喜劇後,至今在許多觀眾心中,《大腕》依然是馮小剛最經典最成功的一部賀歲喜劇。影片劇本結構精巧,演員表演精彩,全片從寫實開始,一步步滑入黑色喜劇乃至荒謬的深淵。但最精彩的看點是,當觀眾習慣了荒謬後,影片依情節推展順理成章進入精神病院的場面,此時表面上看那些精神病人的言論更加荒誕無稽,實際上卻句句都是充滿預言色彩的投資名言。將這一點睛橋段設置成戲中戲也可以看出馮小剛有意模糊電影與現實、想像與真實之間的界限。

「精神病人」們對互聯網產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和對中國房地產投資前景的看好,幾乎可看作投資聖經。回望《大腕》上映後的十多年裡,造就中國富人最多的兩大行業正是互聯網和房地產。「有流量就會有商業價值」,「流量大了就上市套現」等至理名言是整一代互聯網新貴發跡的源動力。

《決戰21點》

理財關鍵詞:量化投資

《決勝21點》改編自本·莫茲里奇創作的暢銷小說《攻陷拉斯維加斯》,而小說故事來源於一個真實事件。與小說相比,電影在傳統賭片基礎上加入了大量浪漫愛情喜劇元素,雖然吸引了更多年輕觀眾,但在故事賴以生存的數字和概率計算上卻每每一筆帶過,想要更深入了解21點玩法和MIT算牌原理的觀眾不妨再讀下原著小說,能收穫更多投資和概率學上的知識和技巧。

MIT小組之所以能在合法前提下大幅提高贏牌概率,是因為普通人玩21點只是憑個人主觀對風險收益概率的感覺作出判斷,而根據賭場設定的遊戲規則,玩家輸錢的概率必然大過贏錢的概率。而MIT小組則通過對大數法則和玩牌規則的有機結合,將贏牌概率數量化、精確化。在每一局牌的早期,先通過小額下注來摸清牌面上的牌點大小,從而推測牌池裡的牌點大小。假如牌局過半時,發現牌池裡小牌多,玩家玩下去輸錢概率大,則立刻止損離場;假如發現大牌多,莊家輸錢概率大,則開始下大注玩,結果最後賺到的錢總是比先前試水時輸掉的錢多。

在投資界,這種通過精確的程式化的量化投資方法,大幅提高投資獲利概率的做法也很常見。

《肖申克的救贖》

理財關鍵詞:分散風險

這部在IMDB(互聯網電影資料庫)上長期排名第一的經典勵志影片,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人生哲理和宗教隱喻。自由、希望、堅韌、樂觀、體制化……不同的人能從中提煉出不同內涵。

從理財角度看,本片最大的看點在於安迪在蒙冤受屈的絕望環境下,依然能理性制訂出逃計劃,十幾年如一日為萬不得已情況下的越獄計劃作準備。當他有機會以合法手段出獄時也決不放棄,可當首選的合法出獄希望徹底破滅後,早已準備就緒的越獄計劃便順理成章地執行了。這就像《小時代》里充斥的「PlanB」一樣,任何有遠見的投資者都會對資金進行合理規劃和分配,不會貿然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當市場走勢與自己的預期相反時,能夠及時拿出備選方案,以避免全軍覆影響正常生活。

所以我們必須像安迪一樣,提前做好風險規劃,分散投資,學會適應變化,即使面臨最黑暗的時刻,也要樂觀應對,永不放棄希望!

除了投資理念上的啟示,《肖》片中,銀行家的身份和理財師的技能為安迪在監獄裡贏得了生存的空間。依靠著對美國稅法的熟悉,安迪成功幫助一位獄警節省了大筆遺產繼承稅,以至於後來幾乎所有獄警都排隊來讓他報稅。可見,節稅是多麼專業的一項工作。在美國,只有擁有CPA資格的人才能提供這種專業服務。而在中國,隨著我國稅收結構越來越多地從間接稅(消費稅、增值稅等)向直接稅(所得稅、房產稅等)變化,將來個人面臨的稅收籌劃問題將越來越多,學習一些專業的稅收知識,合理運用稅收優惠條款,將會幫你省下不少白花花的銀子。

《最佳出價》

理財關鍵詞:拍場陷阱

這是義大利國寶級導演托納多雷(代表作《海上鋼琴師》、《天堂電影院》)首次執導的英語電影,成功繼承了希區柯克電影的懸疑手法,影片從頭到尾把拍場陷阱和情場陷阱巧妙融合在一起,情節絲絲入扣,引人入勝。

奧德曼對藝術品的興趣,最初源於幼年時因調皮被孤兒院的修女懲罰去調色和修補宗教畫作的經歷,在這一過程中,奧德曼鑒別畫作真偽和價值的能力得到不斷鍛煉,加上自己成年後刻苦努力和先天對藝術品敏銳的觀察力,最終成長為擁有極高鑒賞力的拍賣行老闆。憑藉自己老辣而獨到的眼光,奧德曼總能發現一些真實價值被嚴重低估的藝術品,或以自己在鑒定領域的權威性,將某個價值連城的真品原作說成是小有價值的後人仿製品,隨後和比利裡應外合,讓比利在拍賣時拍下價值低估作品,再以2~4倍的拍賣價轉賣給奧德曼,奧德曼將之出手後,往往可以獲得10倍以上的暴利。藝術品收藏和拍賣這一利益鏈頂層的上流人士的生活和獲利方式藉此一覽無餘。

《當幸福來敲門》

理財關鍵詞:永不放棄

和《決戰21點》一樣,本片也取材自真實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美國著名黑人投資專家和百萬富翁、加德納理財公司CEO——克里斯·加德納,本片即根據他的同名自傳改編。威爾·史密斯也憑藉對貧寒落魄卻矢志不渝的主人公的精彩演繹得到了2006年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這是一個典型的黑人屌絲實現美國夢的勵志故事。沒背景、沒學歷、瀕臨破產、老婆離家、帶著幼子領救濟……日子過成這樣,還能成功逆襲的能有幾人?然而這個世界就是如此神奇,只要你有天賦,夠努力,並且把你的天賦和努力用在正確的方向上,再加上那麼點小運氣,再背運的倒霉蛋也會有鹹魚翻身的一天!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影片講述的是股票經紀人的故事,但導演的著墨點卻不在加德納是如何在股票投資上獲得成功的,而在於加德納面臨人生困境時如何依然保持一顆樂觀向上、永不放棄的心。所以從理財角度看,這部電影帶給我們更多的不是具體投資技巧的掌控,而是投資心態的歷練:即使面對再令你感到窒息的人生境遇,再令人感到絕望的投資環境,只要你永不放棄,終將迎來那位名叫「幸福」的訪客!

《商海通牒》

理財關鍵詞:道德風險

影片片名「MarginCall」是金融術語,指操盤手收到要求追繳保證金的通知。講述金融投資類的影片往往生澀乏味,但本片卻異常流暢出色,扣人心弦。

和《華爾街2》一樣,本片也把矛頭直指造成金融危機的華爾街投行。但前者更多的從風暴外圍窺測,而本片則從投行內部直擊這些華爾街寵兒極度的自私和貪婪。其所作所為正應了法王路易十五那句臭名昭著的名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為了吸引觀眾,導演弱化了影片的金融專業程度,沒有對MBS、CDO、CDS這些複雜的金融衍生品進行過多的理論解釋和分析,而是將故事重點放在人性上,無論是保住自己既得利益還是退守基本底線,處於抉擇時刻的人類本性總顯得如此焦灼與脆弱。從這個角度看,《商海通牒》比《華爾街》更令觀眾感到觸目驚心。

作為非專業的投資者,本片是極好的風險提示教材。它告訴你:不要輕信那些看似高端、自信的投資專家,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他們可能會不惜悄悄送你「下地獄」!

《中國合伙人》

理財關鍵詞:創業機遇

繼《泰囧》和《致青春》後,《中國合伙人》再接再厲,續寫今年國產電影票房奇蹟。本片以新東方的創業故事為主線,以俞敏洪和徐小平、王強三個人在新東方的共同奮鬥、兄弟情誼為藍本。在講述他們創業故事的過程中,也帶出了中國30多年來的滄桑變化。

從創業角度看,本片給出了不少值得借鑒的經驗和教訓。包括創業者必須具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在各方面條件都還欠缺的艱難環境下,靈活機動,想方設法為達成創業目標前行。當然,本片也給創業者提出警告:千萬別和最好的朋友合夥創業。假如創業失敗,這段經歷將加固你們的友誼;假如創業成功,企業做大,各種觀念分歧和利益衝突就會隨之到來,分錢散夥,友情難續可能是最無奈的結果。另外,從夢想家族型企業管理的「土鱉」成東青最後向接受過西方現代企業文化熏陶、以職業經理人管理和上市為終極目標的「海歸」孟曉駿認輸來看,也預示著中國式家族企業想做大做強就必須作出改變。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

理財關鍵詞:量入為出

與上面9部影片相比,本片可以說是對觀眾的專業要求最低,也是最能吸引女性觀眾的一部電影,甚至可以說,這就是為女性觀眾度身定做的電影。

本片根據英國暢銷書作家索菲·金塞拉的「購物狂」系列改編而成,麗貝卡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無數女性讀者從麗貝卡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總是在為自己的衝動消費吃盡苦頭後才學會變乖,然而沒過多久又故態復萌,再次抑制不住購物慾,反反覆復受教訓後,看著滿屋子用不著的商品和一輩子也穿不完的衣服和鞋帽,再看看銀行賬戶里始終徘徊在4位數甚至3位數的餘額,只能一聲嘆息。

假如你也是這樣一類人,那就真該認真看看這部電影,並面壁思過三天三夜。若不能下定決心,痛改前非,擺脫「月光族」、「卡奴」、「剁手族」這些長期套在你頭上的緊箍咒,你通往財務自由的大門將永遠不會打開。


推薦閱讀:

聊聊中國老百姓理財投資的十大要害
P2P新人指南:我有100萬,該如何投資?
驚險,我居然跑了1800公里
【投資理財】財富管理中必須認知的「五維世界」
武松算什麼?西門慶才是食物鏈頂端的男人

TAG:電影 | 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