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戒法師《溈山警策文》講記——第29講

《溈山警策文》講記——第29講

凈戒法師 講授

頂禮本師釋迦牟尼佛!

頂禮文殊師利菩薩!

頂禮西天東土歷代祖師!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為度化如虛空般無邊無際的眾生得到究竟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請大家發起殊勝菩提心。

在菩提心的攝持之下,今天我們接著學習由達摩大師從西天傳持下來的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頓法。此次,我們學習的內容是禪宗中五家之一溈仰宗的溈山靈佑大圓禪師的一篇警策文。

整個《溈山警策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解釋文題,第二部分,是解釋正文。現在我們學習解釋正文,解釋正文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長行,長行我們已經講解完畢;現在學習第二個部分,偈頌,或者說重頌。重頌分為三科:第一科,列出標題;第二科,慈悲教誡;第三科,開示法要。

首先,我們來學習第一科:列出標題。

文中這樣說:「乃為銘曰。」

上面通過長行,從教誡和開示法要兩個方面,給我們做了慈悲的教誡、教誨和指示、引導。大師為了我們易於受持,易於記憶,所以再一次地用偈頌的方式,用」銘」的方式,過去的文,有詩、詞、賦、銘、碑文,等等,銘也是文章的體裁的一種。

「乃為銘曰」。」銘」就是刻在石頭或者金玉石上。目的是人們對一些最重要的內容銘記不忘,後來就引申為這個話語、文章極為重要,要銘刻在我們的心上,銘刻在我們的腦海中,所以「乃為銘曰」。作銘的必要性有兩個:一、再一次的總結和歸納,把廣說進行了概括、歸納、攝要,;二、就是易於受持。否則,上面廣說了,有些人聽著感覺挺好,但是聽完之後不知道主要說了些什麼,所以總結歸納;雖然上面也記住了一些意思,但是,文過於廣,不容易受持,所以再用簡略的頌詞,歸納。這就是「乃為銘曰」的兩大必要。那麼「銘」就是讓我們銘刻在心、時刻不忘。這是第一科。

第二科,丙二,慈悲教誡。慈悲教誡又分為三科。第一科,生死久遠;第二科,生死之因;第三科,虛度光陰、輪迴三有。分為這三科。

首先,我們看第一科,生死久遠。

文中這樣說:「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克。出此沒彼,升沉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

大師這樣說,其實這是對前面慈悲教誡,講無常迅速、講生死輪迴的一個歸納和總結。」幻身」,「身」是積聚的意思,它有兩層含義:一層含義就是我們的血肉之身;第二層含義是廣義的,我們五蘊的積聚體,色、受、想、行、識的五蘊積聚體,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我們的生命,這叫做「身」,那麼「身」加一個「幻」字,這叫做「幻身」,這一個」幻」字加了,就破掉我們的執著。

一般人認為我們的身體是實實在在的、非常堅固、常一實有的,對於我們血肉之身的四大組成,我們也認為有個整體的、一體的、實有的身體。對於五蘊的積聚體,我們也認為它是實有的,不知道四大假合、五蘊非有。所謂「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心本來是無生的、不存在的,只不過有一個幻境,然後我們的六塵緣影就成為自己的心,這樣身不實有,心不實有,這樣就破掉了我們對於五蘊身心,常一自在、自我的一種執著。

其實,身本來是如同幻術。什麼叫做幻呢?在古印度有幻術師,這也是一個法術,要拜師學藝、持咒修法。修法成功之後就對著一些石塊、木塊,念咒、修法,就能夠變幻出大象、駿馬、男女、宮殿、樓閣,等等,幻術一停止的時候,所有的幻相頓時消失,前面也沒有,後面也不存在,中間就虛妄地出現。為什麼叫做虛妄呢?因為在客觀事實中,根本不存在。就是在廣場上施法的時候,以前壓根不可能有象、馬、草原、宮殿樓閣等,正當施法的時候,它就出現了。前面沒有,後面沒有,中間也是不存在的,虛妄的,這叫「幻」。「幻身」,就說明我們這個身體也是像幻化師變幻出來的身體,前面沒有,後面沒有,現在正在顯現的時候,此身如夢如幻,現而無實,如水中月一般。所以《維摩詰經》中就講,此身不實,猶如幻術;此身不可撮摩,猶如聚沫。等等,叫做幻身,這樣就破除我們對身體實有的執著。

「夢宅」,有些注釋說夢宅還是指幻身。也可以這樣理解,身體是我們心的一個住處,這裡我們按照文也可以理解:就是世界。因為身體住在屋宅裡面,前面是身心,後面是世界。「夢宅」比喻世界,意思是這個世界也是如夢如幻的,就像我們做夢的時候,由第六意識,獨頭意識,在我們的心前顯現了獨影境,,本來沒有色聲香味觸法,但是意識變幻出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就認為外在有色聲香味觸法,被我們所見了,用什麼呢?眼、耳、鼻、舌、身、意。其實,沒有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也沒有,那是什麼呢?唯有一心。

唯識也有究竟的和不究竟的。究竟的就是《華嚴經》中講到的,那個一心就比喻真正的清凈依他起,真正的不生不滅的圓成實。這些生滅的境滅了,心也滅了,與它觀待的滅了,這個時候,有不滅的真如心。

不了義的唯識,就是沒有實有的境,也沒有實有的心。在名言中因緣、緣起它是有的。這是有一個深淺的差別。

同樣,這個世界由我們眾生的阿賴耶識幻現的,幻現出相分的世界,它也是夢中的屋宅一樣不真實。所以身體如夢如幻,心也是如夢如幻。這是所有的佛祖給我們傳授的就是身心如幻。如果我們能夠知道身心如幻,對身心不執著、不分別,就會獲得解脫,就會獲得自在的。叫做「幻身夢宅」。

什麼叫「空中物色」呢?就是指眼翳、第二月等。這裡說夢身幻宅都是空中物色,也就是說身心世界就像眼翳一樣的。一個人的眼睛出了毛病,就能夠見到空中有種種的空花,一個人的眼睛有毛病的時候,就會看見有兩個月亮——重影,這叫做」空中物色」。

在這裡講到的身心世界就是空中的夢幻空花,這其實就是我們在文中最初講到的,所謂的:「夫業系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就是這個意思。所以這裡剛才講到的,不管是千經還是萬論,歷代祖師也好,佛佛相傳相授的,就是指我們的身心如夢如幻,不真實。既然不真實,我們還把它當成真實,這就是我們的錯誤,想法錯了。所以現在講如夢如幻,目的何在呢?糾正我們的妄想,平息我們的妄想,只要我們的妄想停止了、平息了,法法自然展現了它本來的面目。

這是講我們的身心如幻,不要去執著。雖然是如幻,但是我們一當真,一把它認為實有,它就幻因結幻果,無窮無盡。所以說「前際無窮。後際寧克。」我們這個身心世界,向前一直推、一直推可以推到無始,無窮就是向前沒有一個開端。向後寧克,「克」就是克定,相當於現在說你給我拍定、你給我敲定,就是後際怎麼能夠說克定它,決定它有一個邊際呢?前際無窮,後際無終,這就是輪迴。

為什麼呢?這就是我們在解釋,在禪宗或了義的性宗上它就說,這就是虛妄的因、虛妄的果,有虛妄的因就有虛妄的果。這中間如果你沒有一個正對治,虛妄的因除不掉,虛妄的果自然就幻現不休。打個比方,如果一個人做夢,夢境中所見是真是假?肯定是假的。如果他不從夢中醒過來,夢境會不會消失呢?不會消失的。同樣地,我們在看電視的時候,如果這個電源不切斷,電視上的這些虛幻的景象始終不會滅的。同樣,我們現在的妄心不止息,這個輪迴絕對一直向後延續的。對一個相信真理的人,如果他真正的學了,不用講太多,有因必定有果。而現在這個因你又沒有辦法讓它滅掉,所以輪迴決定是無始的。

我們現在眾生已經到了什麼樣的一種地步,就是對於三世因果和六道輪迴,實在都沒有辦法相信。所以就需要大量的再生人、瀕死經驗,以及靠像法稱論師的《釋量論》中大量的推理,才能夠證成的。其實,過去學禪宗的人,就這一句話就可以了,「幻身夢宅,空中物色」。這個幻化師的咒語不停止,幻化的景象不會滅掉。夢不醒過來,夢中的景象不會消失的。同樣,我們現在的虛妄分別,妄想、妄念不停。我們妄念能停嗎?停不了。所以身心世界,就會前前產生後後,後後產生一直往下去產。現在這一念又從前面一念,前面一念一直往過來走,這叫「前際無窮。後際寧克」。這是相當可怕的一件事情。

我們安立科判說:「生死久遠。」就是你往前面你去尋找,你走過的這種痛苦的經歷,那太漫長了。所以有些人開著車,走過一些險路,差一點掉進山崖,再回過頭來想,「痛定思痛,痛何如哉!」,觸目驚心的。所以我們再往回想我們這個生死,向前追溯的話,這樣的生死、這樣的痛苦、這樣的煩惱、這樣的不自在,無始以來,沒有一刻地停止,那真叫濁浪滔天、恐怖不堪。如果能夠把無始以來的經歷經驗都拍成電影電視,用快進的方式來看,我們不會相信,我們無法接受,甚至會當場昏厥過去、嚇死過去。再想一想,現在就這麼痛苦,這麼不自在,如果不扭轉、不斷掉這個因,往下流轉,就像有些人說:」我都不敢想明天會怎樣!」大師說的意思就是這樣呢。「前際無窮,後際寧克」。往前想,害怕得不得了,危機重重,苦難重重,這一路走過來,就是眼淚,就是血,就是苦,就是嚎啕聲。這一路往下走下去,還是如此,如果沒有往生極樂世界,沒有了生脫死,沒有明心見性,我們以後漫長的生命中,還是充滿了悲傷,充滿了痛苦,充滿了眼淚,充滿了血腥的。決定是這樣的。所以,祖師這樣一說,就讓我們生起:哦,生死長遠。在夢幻空花一般的,不真實的世界之中,我們受生死,太可憐了。

「出此沒彼」, 「出」,就是出生的意思,從這個地方出生了,「沒」,就是又到那個地方,又死掉了,出是生,沒是死、滅,也就是說升此死彼。

「升」就是升到人天、阿修羅。「沉」就是沉在地獄、餓鬼、畜生。「疲極」就是心裡實在是太疲憊了、太疲睏了、太疲乏了。我們有些人,人生坎坷,人生命運多舛,多災多難的時候,他都感覺非常非常的累了,說「我累了,實在太累了,我的心真的很累」。我們在漫長的生死流轉中,真的太累了。叫做「升沉疲極」。

我們在這個六道輪迴中,要什麼就上去,要什麼就下去。佛在經中說:「眾生沉在生死海中,頭出頭沒。」什麼意思呢?墮在三惡趣,就像在大海中,一個人淹得不行了,陷下去了,陷下去了之後,使勁地掙扎,然後頭出來透口氣,透口氣這比喻生在三善趣,然後又下去了。我們站在旁邊看這種情景,那是相當可悲的,相當可怕的。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我們現在的境地也就是這樣的,這叫做生死,升沉疲極,流轉不息。難道我們還不感覺疲倦嗎?這裡講到的「升沉疲極」就是生死輪迴太可怕了,太痛苦了,太辛苦了。讓我們觀想,這裡擴展開來就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苦、怨憎會苦等這些痛苦,以及三苦等。我們為什麼疲憊呢?就是背著痛苦的包袱。一直像《地藏經》中所說的,走在泥濘的道路上,又絕糧三日,又背著沉重的包袱。我們無始以來就在六道輪迴中,絡繹不絕地往前走。這就像我們前面也說過,當我們問父母的時候:「難道人這一生就是娶妻生子,就是這樣一生一生地過下去嗎?」他們都說:「還能怎麼樣呢?大家都是這樣的。」就祖祖輩輩都是這樣的,你能怎樣呢?真的,這樣一想,不出輪迴實在是可怕。

有些人說,照這樣的話,法界、虛空界眾生太多了,現在佛法又這麼衰微,我們能出去嗎?大家都出不去,反正只能這樣,就一塊沉淪吧。別人沉淪是別人的事情,我們沒有辦法解救別人,但是我們自己得出去啊!所以這樣一想的話,真的要好好地發出離心,好好地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否則,生死太可怕了。如果我們能夠回憶起來輪迴的痛苦的話,真的心會碎掉了,心非常非常累了,一點勇氣都沒有。就像現在有些人,受的苦多了,生活有很大的困難的時候,他說:「我都沒有勇氣,我都不敢想明天會怎麼樣的。沒有勇氣活下去的。」同樣,我們觀修輪迴痛苦就是這樣,想一想前際的無始,想一想後際的無終,都是這樣生生死死,輪迴不息的。這樣我們真的不敢想,再在這樣的境地之中,怎麼活下去?怎麼辦?出去,擺脫它。擺脫的方法就是發出離心,修戒定慧。現在我們只有提起真實的真信切願,以及受持阿彌陀佛名號,乃至廣做眾善,迴向往生西方凈土,真的是這一條路。否則,真的是不敢想我們的未來。過去唱歌說「我的未來不是夢」,肯定不是夢的,那是真真實實地獄、餓鬼、旁生,真真實實人間的這些痛苦,不會像夢那麼輕鬆的,真的是這樣的。現在我們還是在人世間,當思維觀察這些之後,就能夠理解在《中觀四百論》中聖天菩薩說:聖者用他的智慧——了達輪迴苦諦的智慧和集諦的智慧,看天堂的眾生跟地獄一模一樣的。所以聖者站在解脫岸邊來看這些凡夫眾生,那是都替他們捏把汗,所以就自然而然地感覺太稀有了。為什麼這些凡夫眾生沉在生死大苦海中,受了這麼多的折磨痛苦,他還不出離呢,不願意出去,不害怕輪迴呢?所以自然就說了:「於此大苦海,畢竟無邊際」。「畢竟無邊際」,就是你不解脫,就永遠沒有個邊際,這叫做「後際寧克」,畢竟無邊際。「愚夫沉此中,云何不生畏」,這些六道的凡夫,沉溺在其中,為什麼不害怕?我實在就搞不清楚,他怎麼不怕呢?其實已經說清楚了,就是太愚痴了,麻木不仁。這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條黑蛇向他爬過去,他一點都不害怕,他還要抓一抓蛇。所以,我們不厭棄這個輪迴,不畏懼這個輪迴,不發心擺脫這個輪迴,真的,我們就太愚蠢了。升沉疲極。

「未免三輪,何時休息」。「免」就是超脫的意思,免除的意思,罷免的意思,如果我們沒有免除三界輪迴,那麼什麼時候才能夠休息呢?什麼時候才能夠停止呢?這裡說的意思就是,我們只有斷掉三界輪迴。怎麼斷呢?按照十二緣起: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就這樣循環往複,周而復始。所以操作這個輪迴的,讓我們輪轉不息的,不是外在的上帝、閻羅王,而是我們自己的十二緣起。你有了如是因,就會有如是果。所以我們沒有斷掉愛取的因,我們自然就會有和生的苦果。這樣何時休息?再這樣一看的話,世間人不修行的人,那就無始無終的,這就像一個非常暴力的老闆,他使用的一些奴僕一樣,別想休息,除非他死了。這就像秦始皇修長城一樣的,除非你死了,你就一直干,一直干,沒有休息的。

小時候在農村幹活,看著地這麼多,野草又這麼多,莊稼收完一茬又種一茬。記得當時干著干著,我就把鐵鍬往田裡一插,唉聲嘆氣地說:「這什麼時候幹得完啊」,這叫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過那個時候,我已經學一點點佛法了,我就感覺這是沒完沒了的一件事情,那個時候慢慢也萌生一點想出家的心,這也算還是有一點點善根,能夠想這些。其他人就認為,就這樣唄,鏟草,鏟掉了以後出來了,出來了以後再鏟唄,你還怎麼樣?你看,我這多有覺悟啊。這鏟不完的,咱們乾脆就不鏟了。我這出家了,我的那些鄉親們,他們現在還在鏟,到死的時候也鏟不完,沒辦法休息。這就是我們不學習佛法,不斷掉輪迴之因,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一直不可能有休息的。這就是這個世界的殘酷。

現在我們說,這個不公平,那個不公平。一方面,在這個世間,有它不公平的,但是其實什麼都是公平的。為什麼呢?因為如是因如是果,沒有不平的,這個世界,全部都是公平的。何時休息呢?祖師說的,佛陀說的,別說現在這樣的不公平,墮到地獄裡面那更加不公平了,你能怎麼樣呢?自作自受。所以,這樣一想起來的話,我們真的有點膽戰心驚。

就像在一個茫茫無際的大海,我們滯留在一個恐怖的岸邊,外面有十萬的追兵在追殺我們,突然我們逃到了海邊,可是不容易才衝出來的,跑到這邊,如果過了大海,我們就安全了。後有追兵,前有大海,怎麼辦呢?只有一個小船,我們上還是不上?上的話,一看茫茫無際的大海,波浪滔天,看看後面,膽戰心驚,死路一條,看看前面,也是差不多九死一生,大海很深很廣的,風高浪急的,就自己一個人,就要跨過大海,很可怕的。那不上也得上啊。現在我們修行的處境就是這樣,佛法很衰微。你看我們擺脫了種種的煩惱,種種的邪見,種種邪魔外道的誘惑,我們信了佛法了,成為在家或者出家的佛弟子。得到了這個暇滿人生,又遇到了佛法,後面煩惱重重的,馬上死亡的大兵也帶著追殺過來,我們必須要過吶,雖然修行很難,很不容易,但是必須要了生死吶。再看一下我們的父老鄉親,很多還被煩惱,生死大敵困住,想都沒想到過出來,就在受折磨,在監獄裡面受折磨,何時休息呢?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觀察的時候,世間沒有一個眾生不可憐的,只要你沒出離輪迴,只要你還沒有解脫,真正的都是可憐的。「未免輪迴,何時休息」?

確實,學習這篇警策文,雖然沒有見過大師,似乎眼前浮現出一個老人,慈悲切切地,他的智慧眼看得清清楚楚,這個輪迴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克。出此沒彼,升沉疲極。」他用他的智慧眼看到我們就是這樣。如夢如幻的身體,如夢如幻的世界,像空花水月一般的,但是有無明妄因,「夫業系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無常老病,不與人期。」就是講這個意思。

他用他的智慧眼看到了我們的前生前世以及現在,再往後他看到你們不解脫,你們在你們的相續中沒有種下一個截斷生死煩惱的根本對治的話,你們一直會往下滑的。他的悲心實在無法忍受,慈悲切切地告訴我們:何時休息呢?孩子們。眾生啊,很可怕的,所以再不要懈怠了,再不要懶惰了。叫做「何時休息」。

這樣想了之後,大師都替我們捏把汗,我們站在大師的立場上來看我們自己,我們可能也是心驚肉跳,膽戰心寒,太可怕了。再看整個眾生界都是這樣,我們的老母有情都是這樣。所以作為大乘行人,我們應當發一個慈悲心,要讓眾生都要打破幻身,喚醒夢宅,讓空花結的空果,讓空花滅掉,空果滅掉,然後展現一道清虛的清凈法身、清凈真如。或者生起出離心之後,一心一意地以菩提心莊嚴萬善,來導歸極樂世界,讓普天下的所有的有緣眾生都能夠求生凈土,在阿彌陀佛的攝持之下,獲得三不退轉,能夠超越生死。必須要發這樣的心。

讓我們受苦的就是我們現在的妄念,愛、取、有。我們學了《百法》之後,道友們這兩天就用一點觀照自己的心,太可怕了。為什麼呢?可怕並不是說外在有什麼監獄啊,有什麼不平等的啊,有種種損害,主要我們內心,因為佛說了:煩惱造業,業感受生死的。我們不是貪,就是嗔,就是痴,就是傲慢,就是嫉妒,沒辦法遠離的。

我們這兩天學了這個法相,一方面也是開開玩笑。有些人就說他認為他自己很謙虛的,但是他遇到這種場景他說這樣一番話:「這個不是我傲慢,真的,我這個人挺謙虛的。但是你們實在是不行,所以我不得不傲慢」。還有就說:「我一定要降服你,因為你不懂得謙虛,我要讓你謙虛,所以我必須要破你的觀點,我要把你壓住」。他這什麼心態啊,傲慢的心態。我那天給一個居士講,他只聽了一堂課,我想中間他是理解錯了,他就跑掉了,自以為是。為什麼呢?我說他們過午不食走向了一個極端,修苦行走向了一個極端。我說佛法都是走中道的,你不要偏向於一端。為什麼呢?比如說,我過午不食,我就非常歧視、看不起、鄙視、輕視不過午的人;我吃素,我就特別看不起吃肉的;我能苦行,我就特別看不起不能苦行的,看不起。傲慢的體相是什麼呢?就是「恃己於他,高舉為性」,「恃己」就是自以為是,我是過午的,我是苦行的,我是吃素的。「高舉」,在他人面前抬高自己,這不是傲慢是什麼呢?你過午不食是降伏煩惱的,對治煩惱的,你可能是對治了一個貪慾,對食物的貪慾,這是一份功德。「我過午了,連吃飯的念頭都不會想」,這是個功德,但同時,你把貪慾壓下去的時候,你把傲慢又抬起來了。是不是這樣的?所以,我們有些人不學佛,他有另外一種煩惱的展現,學了佛以後,他有一些收穫,他有一些理解,他有一些覺受的時候,他的傲慢又抬高了。我們能夠看出來,學佛的在家居士看不起一般沒學佛的,悲心的憫念和傲慢的看不起是有相似的。溈山大師看到我們這些,也是在一個一個指出我們的過失,但是人家是安住在慈悲和無我空性智慧中說的。是不是?我們也在說別人的過失,我們有沒有那種無我的智慧?先說有沒有。是不是真正的慈悲?沒有的話,說一樣的話,造的兩種業。

所以,一個有慈悲的人,教誡徒弟和給別人指示、開示、呵斥,和一個沒有慈悲的、就是看別人過失的人,這個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在家居士就看不起這些世俗的人,而出家人又看不起在家居士。就認為:我出家,我就比你強,知道吧,為什麼呢?你出不了家呢,我出了家了的。我以前也是從這種心態中走過來的,認為我出家了,我就超越了所有居士。不一定。有些居士還是信心也很不錯的,善根也很不錯的,修持也很不錯的,我有沒有他那分呢?不一定有。加上從古至今都有出家人墮落的,在家人解脫的,沒有說所有的出家人都解脫了,在家人不行,或者所有的出家人都解脫得比在家人高的,沒有的。出家人很多解脫了,但是也有一些墮落的。在家人墮落的更多,但是也有些解脫的。那我們憑什麼就認為我一出家就比他強了呢?

加上出家人有很多喜歡教育在家人,教訓在家人,管理在家人,指正在家人,什麼心態?他認為:我不跟你講,誰跟你講,我不慈悲你,誰慈悲你呢?所以人的心念最快,也許前一念是慈悲,第二念也許有其他的了。

比如說,我教訓你。前一念我確實想這個居士規矩不懂、因果不懂,這樣太可怕了,前一剎那可能是慈悲。但也許我跟你說的時候,你不聽我的話,我的嗔恨就起來了,憤恨就起來了。我們就沒有辦法把持自己。這就是拔苗助長,好心反而成了壞事了。如果我們要細緻去分析的話,太多太多了。所以我們就發覺,我們凡夫人善根很薄弱,這個善根的法身在煩惱的重重羅剎的包圍下,冤家包圍之下,太難以升進了,處處都是危機。但是我們如果沒有善知識的指引之下,你又發覺不到,你認為你是進步了。

現在深深地明白,大師所說的:「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疏,人多懈怠。」確實佛法現在太生疏了。學了《百法》之後來對照自己,這兩天心裡也不是個滋味。就感覺自己的念頭實在是沒辦法。什麼叫做情不自禁,什麼叫做身不由己,就是自己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念頭。很多時候我們是想行好事,但是好事卻成了壞事了。你看念佛的好不好?參禪的好不好?學教的好不好?持咒的好不好?修寺廟的好不好?好,都是好事,因為都是佛法。但是,在中間一起了煩惱,一起了傲慢,一起了是非,一起了憤恨,都不好了。一起了世間八法的心,一起了求名求利的心,這就是我上次打的比方:再好的山珍海味,只要是放一滴尿,放一塊屎,徹底遭了。能不能吃呢?吃了也不死人,但是就太可惜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為什麼佛菩薩和高僧大德看到我們凡夫人太可憐了,念佛,人家也是一句佛號,他也是一句;甚至人家只念一句,他念了一百句、一千句、一萬句;人家持了一遍咒,他持了一百遍、一千遍、一萬遍;人家花了十塊錢,他花了一百、一千、一萬甚至上億。但是人家「舍一得萬報」,他舍一可能只能得到兩報。而得到這個兩報之後,還有麻煩。為什麼麻煩呢?比如說,他布施了,他升了天了,他轉了人了,當時是一種享受,這就像山珍海味裡面放了屎了,能不能吃?吃,可以,但是吃完之後,在人間天堂又會墮落的。

人間有智慧的完全以出離心攝持,所做的一切完全就是為了出離輪迴,或者再以《金剛經》中所說的:「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不執著的智慧來攝持,全部都是解脫的。人家合一個掌,被三輪體空的智慧攝持,這是莊嚴佛果的。人家一個老太太上樓梯上不動,他伸個手,拉一下,被菩提心和無我空性智慧攝持,這是莊嚴佛果的普賢妙行。而我們呢?不做也不行,解脫不了,甚至連人天快樂都得不到。做了,很好的一個東西讓自己加上,我說的屎和尿是什麼呢?我們骯髒的心,被煩惱攝持了。

再學這些根本煩惱和隨煩惱的時候,嗔恨和邪見是兩個最大的障礙。尤其嗔恨,它是純惡無善的,不管什麼樣的時間,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對象,什麼樣的問題,只要是起嗔恨,都是壞的,不管對誰。不像貪慾,你看男的貪女的,給女的做好事,只要是真心做好事,這還是個功德。女的貪男的也是這樣,母親貪兒女也是這樣,這都是貪。貪字好不好,不好,但是它裡面還能融得了善的,但是融是融,就是搞髒了,貪慾像屎尿一樣。嗔恨是根本融不得,它放進去就是毒,害人、炸彈、摧毀,是這樣的。這麼多的隨煩惱都會隨意地攝持我們。像有些人確實大力地行持好事,但是我慢很高。如果達到極點,那就轉魔王,轉阿修羅王的。

凡夫眾生實在是沒辦法,我們拿自己沒辦法。很多人也聽不到這樣的教授的,他就認為,佛說讓我們做吧,讓布施我就布施,讓修廟就修廟,讓放生就放生,讓誦經就誦經,讓持咒就持咒,這就是好的,他不知道觀照自心,真正的佛法中的善和惡用什麼來區分的。他就邊行善邊往裡面加不幹凈的東西。這叫做有漏的善法。真的,慢慢思維的時候,佛法中的一個字、一個詞,「有漏皆苦」就因為是這樣的。但是我們又有幾人理解它和思維它呢?

這樣往自心上,往內心去觀照的時候,哦,原來認為末法時代就是寺廟也少了,或者經書也少了,講經說法的人少了,高僧大德也少了,所以這個叫末法時代。一方面這是一個外相,但另一方面,就是溈山禪師說的「佛法生疏」,我們的心跟法貼不上,這是最近我非常有感觸、感慨的一點。即使我們天天聽聞,天天念佛,天天參禪,有些人蔘個幾年,念個幾年,學個幾年,突然就不信了,放棄了,生不生?徹底地陌生了。其實這幾年基本就沒有熟過。如果他跟佛法熟悉的話,佛法是什麼呢?法寶吶。這裡面出生無盡的安樂和無盡的財富的,而我們最後把它捨棄了,這說明從來沒有認識它。這樣就明白了,原來末法就是我們心中沒有佛法了,有的也是形象的佛法,影子的佛法,是這樣的。所以不怪天,不怪地,不怪人,不怪外在的,就是自己,煩惱太重了,習氣太重了。像我剛才說的,是不是這樣的呢?

這就是為什麼蓮池大師說:少年登座是法門的一個悲哀呢。就是怕你沒有道德。學了很多,講了很多,辯才再好一點,別人一恭敬,就把我慢抬起來了。我慢的一個法師,他能夠做佛事嗎?佛是無我的,無我慢的,他是有我慢的,所以講得再好,所謂天花亂墜、地涌金蓮的,從最根本上來講,他沒有講佛法。為什麼呢?我慢就是大魔吶,他所做的一切被我慢攝持了。

傲慢一般是有一定的資本的人容易有的,這樣的人往往把傲慢認為是一種成就,我為什麼傲慢呢?他不會說傲慢,也就是說我為什麼這樣想?有這種姿態呢?我有貨了。比如說,作為一個法師,背的書多,會講的多,看的多,理解的多,當然我會有這種姿態的。作為一個參禪的,他有境界,他話頭提得起來,當然他會很自負的,他認為這不叫傲慢,這叫功夫。人站得高了,自然就是,你們看著我難道不比你們強嗎。學密的也是,你看我們一些居士,我前段時間到一個地方,就聽到「你灌了多少個頂,我灌了多少個頂,我的頂比你的大」,就在那裡比。施主,你看我們現在開什麼水陸大法會的時候,大功德主都比「你出多少,我出多少,你的功德不如我」,就在那裡比。當家搞寺廟的也是,「我這個寺廟一年辦了幾次法會,有多少人」。等等等等。

這是我們修了這麼多年,無論是講法也好、持咒也好、誦經也好、管理寺廟、弘法利生,沒有認為是傲慢,就認為是取得的成就,所以自然領獎台就會高一點。

要麼就是貪慾,我為什麼要誦這麼多經,念這麼多佛呢?貪心。當然,我們現在還達不到對法也沒有執著,就是我貪。我們往生極樂世界,這是大乘佛法,我念那麼多佛,我要到極樂世界,我是不是為了眾生我到極樂世界去深造,然後自己深造好了有能力回來了,是不是呢?也不一定是。

在當今,很多人都說發菩提心。確實,我上次也說過一些話,我們把本來至高無上的法師、和尚等這些稱呼,送給了一般的人,所以法師不值錢,所以和尚不值錢。同樣,大乘的核心、萬善的總匯——菩提心,我們現在只要到寺廟發發心、到慈善團體發發心,這就叫發菩提心。如果有這麼多人發菩提心,這個佛法太不可思議了,等於說滿世界的菩薩。別說大菩薩,就是相似菩薩、凡夫菩薩、異生菩薩,這都不得了的。

過去古人修九年的《入行論》才發起一個真正的菩提心的。我們現在隨隨便便我就發起一個菩提心了。所以現在我聽到一些,也不能跟他們認真。這就是他們說的是菩提心,其實跟經論中說的菩提心根本不是一回事。最後這個菩提心不值錢,甚至很多不如法的居士說「我是發菩提心的,我們都是發了菩提心的」,社會人一看這行為「哦,發菩提心原來就這德性」,就開始毀謗菩提心了,菩提心也會越來越貶值了。你看現在,大圓滿呀,最高的這些法都拿出來,拿出來一個就被貶值,拿出來一個就被貶值,法就末掉了。所以,我們是有菩提心嗎?

如果你沒有菩提心,你有沒有真正的出離心?我要想出三界,真正地出三界,有沒有呢?如果你有出三界的心,你又是一般的一個居士或者一般的一個出家人,你又沒有肩負著弘法利生的使命。今天聽到凡是跟我師父講的不一樣的,通殺,通通排斥,凡是跟我修的法門不一樣的,通通排斥,就我的法門最好最好最好最好。這也是一個貪慾吶。居士互相比,你念了多少,我念了多少,互相爭強好勝。確實這樣看來,這個世間眾生真的越來越差勁,這就叫做末法時代。

我們有沒有擺脫傲慢?有沒有擺脫嫉妒?有沒有擺脫貪慾呢?沒有的話,你做的再多,這就像剛才說的做了一大桌子的山珍海味,但是加了屎,加了尿。有些就是嗔恨,加了毒,徹底地摧毀了。所以這樣想的時候,眾生輪轉三有,何時休息呢?所以我們有血性的,對眾生有一點點愛心的,慈悲心的、惻隱心的人,應當發慈悲心,把這些道理告訴有緣的眾生。

像我這樣的發心小的,我現在學了這些教授,我也感覺舉力維艱,自己非常的薄弱,所以只有一心一意地、全心全意地發願往生極樂世界。這個是說過很多次的,決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那是沒有什麼商量的。這是我學了十六年的經教,基本的佛教,我通達那肯定是妄語,別人說(我)通達肯定是一種諂誑的語言,過譽、過分的一種讚歎。別說通達,一個小的教言都沒有通達,《溈山警策文》我到底通達沒有?還是沒有通達的,別說其他的法了。但是我學了還是能對所有的佛法都有信心,我學了之後,找到了自己的道路是什麼,就是只有往生極樂世界。

好,今天講到這裡。

整理:中國佛教禪宗網

推薦閱讀:

智諭法師《首楞嚴經拾遺》卷第一
廣行法師
凈空法師:做人從孝親尊師做起
定弘法師:怎樣才能修心和精進?
常空法師開示《僧伽吒經》臨終切要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