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生說爬不爬都一樣?看看國際專家怎麼說(下)
「王榮輝老師,最近有醫生說寶寶的爬行可以用其他運動替代?真的可以嗎?如果這樣是不是寶寶不爬就不用管他了?」
最近不少媽媽在評論留言諮詢有關嬰兒爬行是否可替代的問題,就此問題我們看看嬰幼兒神經學家和運動醫學專家怎麼說。
運動最重要的意義其實不是燃燒了多少熱量、減少了多少脂肪,而是科學的運動模式。0-1歲是人體運動動作建立的關鍵時期,大部分基礎運動動作都是這個時期建立起來的。
紐諾育兒王榮輝小課堂
什麼是運動模式?
運動模式包括神經系統運動、骨骼系統運動、肌肉收縮等。
神經系統運動,通俗點說就是反射活動,包括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兩種,在此不一一展開。
更為常見的說法:身體運動(Physical Activitiy)也有人將其譯為體力活動,是指由骨骼肌收縮產生的、是能量消耗增加的身體動作[曹建民,《國家健身營養師專業培訓教程》, 2016年版,P.5,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中國職工教育和資源培訓協會指導編製。]。按照運動強度可分為小強度運動、中等強度運動和大強度運動。這些身體動作,包括了翻、爬、跑、跳等等。
核心肌肉群的運動是最重要的運動模式之一
雖然你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核心肌肉群,但是潘石屹、駱家輝都在做的平板支撐,大家一定不陌生。
為什麼全世界都在瘋狂的進行平板支撐練習?就是因為平板支撐鍛煉核心肌肉群的效果非常顯著,而嬰兒的爬行是人類生命早期非常重要的核心肌肉群鍛煉。
哪些肌肉是核心肌肉群?
核心肌肉就是支撐整個身體、靠近脊柱的深層肌肉層。他們產生內部壓力,以支持肌肉發現緊張性推力,或者幫助身體排出廢物(比如嘔吐、排便、放屁)[ 艾比蓋爾?埃爾斯沃斯(美),《三維圖解:協調性提升書》,2013年1月第1版,序言,東方出版社]。
現在明白爬行和嬰兒的生活技能發展的關係了吧。我們鍛煉核心的優點之一就是改善軀幹的穩定性,軀幹穩定性對於維持和改進日常生活中的身體姿勢非常重要,如軀幹缺乏穩定性就容易摔倒、失衡等,還會影響下半身的血液循。
爬行和行走的運動模式不一樣
那些說「行走等可以替代爬行」的,是否研究過爬行和行走的運動模式?它們的運動模式會一樣嗎?
運動動作模式有很多種,包括:翻、爬、跑、跳、躍等,每一種方式使用到的骨骼肌都是不完全一樣的。這些都會對寶寶將來的力量、耐力、柔韌性和身體平衡、協調性產生不同的影響。
當手膝爬行時,孩子的這些腹部肌肉、橫膈膜、背闊肌、臀大肌等核心肌肉群就開始起作用,當然這時大腦還不能很好地控制各部分肌肉,通過大量的爬行練習,能夠讓孩子有更好地身體意識。四肢在爬行過程中伸展、彎曲、移動都變得更加協調;而在行走過程中,更多的是依靠腿部的力量,較少涉及到手部的動作,手腳協調性也沒有得到鍛煉。
所以爬行和行走的運動模式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能輕易說行走可以替代爬行。
不同的爬行,不同的鍛煉
那匍匐爬、手膝爬、熊爬都是爬,它們的運動模式應該一樣吧?
匍匐爬行、手膝爬行、熊爬的使用到的肌肉群都是不一樣的部位,所以即使都是爬行,往往帶給孩子的是不同的體驗和練習。在這些爬行中的大腦對於身體和肌肉的控制能力也會日漸提升,進而達到四肢與大腦更協調。所以,從運動醫學和神經學的角度看,不能簡單的得出「其他運動可以替代爬行」的結論。
爬行與否的區別
最後,我們看看別的孩子在爬行,不爬的孩子在做什麼?
還能做什麼,大部分不是抱著就是躺著。也許你還會說:什麼呀?我們還給寶寶做被動操呢?還給寶寶翻身呢?
所有經歷過寶寶爬行階段的媽媽都知道,寶寶一旦會爬行根本就停不下來,只要有合適的場地一天爬個三四個小時根本就是小菜一碟。不爬的寶媽,你能給孩子一天做3-4個小時的被動操、翻三四個小時的身?如果你做到了,那真心佩服:你牛!
其實只要稍微留心觀察下,就會發現爬行的運動量,根本不是不爬行的寶寶能夠企及的。
「XX醫生說了:這個階段代替不了,還可以用下一個階段的行走替代!」關於這點,前面已經有權威運動醫學專家的觀點出來打臉了。
我們就不說大部分媽媽都明白的事實了:如果跳過爬行直接進入扶走或者行走階段,大部分寶寶的腿部肌肉、骨骼等都不如充足爬行的寶寶好,更不要說爬行直接促進的平衡力、空間感和軀幹穩定性了。
也許你心存僥倖,還等著行走來補償前面錯失的爬行。你可想過,人家那些爬行的寶寶到了行走階段就躺下來等你追趕了?人家因為基礎好、底子硬,快快久走穩開始跑啦!雖然我們不鼓勵孩子之間的比較,可是運動能力不如人就是不如人,你埋頭做鴕鳥也沒用。一上舞蹈課、游泳課就露餡了。
借用澳大利亞著名的嬰幼兒發展專家瑪格麗特·薩瑟在《smart start 》一書中是這樣給年輕父母建議:「家長無需過分強調寶寶在多大的時候學會走路,因為寶寶在俯卧階段和匍匐爬行、手膝爬行(至少五個月)、扶物行走階段(隨著他逐漸適應直立姿勢)所受的感官刺激比行走的早晚要重要得多。行走只是前面幾個階段練習累積的必然結果。」
育兒是件很私人的事情,醫生、早教專家、心理諮詢師、物理治療師等都只能給您提供更多的信息與建議。作為媽媽,我和王榮輝老師與紐諾育兒一起:倡導讓寶寶爬夠500個小時,希望更多寶寶能夠從爬行中得到鍛煉,更好地成長。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93%的專家認為夫妻中伴侶出軌,婚姻也能繼續下去!
※日本專家幼兒教育理念拾掇及反思
※專家解讀:《規定》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適用上的8個創新
※心腦血管病一發就致命!保健專家四秘招,不花錢能救命!
※教育專家箴言:孩子這5種行為必須警惕,縱容了將來難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