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 / 醉罷君山 / 第31頁

鐵血時代——以霸業為主線的春秋戰國史(長篇連載)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7-20 08:06    (鐵血時代-104)    子玉果斷地下令左軍司令子西出擊,奔襲晉軍的右翼。  子西急著搶下頭功,命令楚國士兵全力進擊。但是晉軍右翼的上軍兵團只是佯裝退卻,當楚軍的左軍戰車以迅雷般的速度發起衝鋒時,上軍司令員狐毛下令全體戰士調轉車頭,做好戰鬥準備,迎擊楚軍。  先軫誘敵深入的計劃取得成功。此時晉軍右翼的上軍兵團偽裝撤退,位置在中軍兵團之後,而子西的楚軍在進攻時,必然要穿過晉中軍的右側,才能對上軍兵團實施攻擊,就在楚軍子西兵團穿過晉中軍的右側時,晉軍總司令先軫已經看出楚軍已經進入到晉軍的夾擊範圍,他果然地將軍中軍中最精銳的公族親軍投入戰鬥,對楚國左軍實施攔腰截殺。  子西本來認為晉軍右翼兵團尚未開戰就先溜,只要楚軍大舉進攻,必定是勢如破竹,晉軍根本無法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他遇到了多麼強勁的一個對手,無敵的楚國兵團在中原戰場第一次遇到了強有力的抵抗,而且晉軍在人數上的優勢很快就體現出來。  此時楚國的中軍兵團仍然按兵不動,子玉本來以為子西的進攻十拿九穩,因為他判斷晉軍已經沒有鬥志,然而令他意外的是,晉軍的撤退根本就是個圈套,致使進攻的子西兵團遭到晉軍中軍與上軍的夾擊,子玉一看大勢不好,趕緊命令楚軍中軍兵團前進。  然而戰場的形勢已經迅速向有利於晉軍一方演化了。  楚軍右翼的陳、蔡兩國的軍隊在胥臣的打擊下,落荒而逃,子玉兵團的右翼已經失去保護,如果子玉貿然突進,後路將很可能被胥臣的晉軍所截斷,那麼楚軍將面臨全軍覆沒的危險。  面對這種險情,子玉猶豫了一下,就要他遲疑的時間裡,子西的左軍在晉國上軍與中軍兩大生力軍的的夾擊之下,完全招架不住,很快被擊潰。  楚軍的左翼部隊和右翼部隊均已被晉軍擊潰,楚中央軍已經成孤軍之勢,如果不能馬上撤出戰鬥,勢必會被晉國的三路大軍合圍殲滅。子玉看到勝負已判,長嘆了一聲,無力再挽回敗局,下令中央軍全線撤退。楚軍畢竟是實力超強,中央軍在撤退過程中,秩序井然,絲毫沒有受到敗局的影響,因而並沒有受了很大的損失,由此也可以看出楚國軍隊的軍事素養之高。    如果單從戰鬥的結果來看,楚國只是遇到小挫折,因為楚軍最精銳的主力部隊基本上未受損失,除了陣亡人員之外,楚軍被俘虜了一千多人,被繳獲一百輛戰車,損失並不是特別慘重,這得益於楚軍總司令子玉的明智退兵,保全了楚軍的實力。  但是從戰略意義上說,楚國則是遭到其北進中原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失敗。這是一次對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的一次大戰,由於楚國的戰敗,使中原政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晉國以強有力的手腕,遏制住楚國在中原地區的擴張,同時也宣告了晉國作為中原霸主的時代的來臨。  憤怒的楚成王將這次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楚軍總司令子玉的一意孤行,他派人嚴厲譴責子玉:「你如果帶著殘兵敗將回到楚國,請問如何面對申、息兩地父老鄉親?」楚軍中陣亡與被俘的士兵,主要來自申、息兩地,故楚成王有此一問。子玉深知罪行深重,他想以自殺謝罪,但是子西等人對他說:「還是等待大王的命令吧。」楚軍撤退到連谷時,楚成王沒並有下達寬恕的命令,子玉這個人,為人剛強,榮譽感很強,很要面子,到這個時候,他知道無法取得楚成王的諒解,便以自殺的方式謝罪。  從城濮之戰的前一年楚軍圍攻宋國算起,這場戰爭的波及面非常的廣,是不折不扣的國際大戰,大戰的兩個軸心國是晉國和楚國,在晉國一方,其同盟國包括齊國、秦國、宋國;而在楚國一方,其隨從國有魯國、曹國、衛國、陳國、蔡國、鄭國、許國。總計有十二個國家捲入這場戰事。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年過六旬、歷盡艱辛才登上晉國國君寶座的晉文公,終於在他風燭殘年之際,以一場偉大的勝利,迎來了他人生的巔峰時刻。    (下一節《鑄就霸業》)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7-21 08:23    (鐵血時代-105)    五、鑄就霸業    城濮之戰,使楚成王苦心經營數十年的北進中原戰略,受到了最嚴重的挫折!在中原親楚的諸國紛紛背叛,首先是宋國率先脫離楚陣營,然後是衛國與曹國被晉軍佔領後倒戈,城濮之戰後,鄭國又倒向晉國。  鄭文公在齊桓公時代,就開始倒向楚國陣營,這也是鄭國無力與齊國抗衡之下的一種無奈選擇,後來懾於齊桓公的實力,又倒向齊國陣營,齊桓公去世後,鄭國又搖擺到了楚國一邊。這個在鄭莊公時代雄視諸侯的中原國家,現在已經是日薄西山,採取騎牆政策,在大國爭霸的夾縫中盪鞦韆。  城濮之戰,楚軍失利,鄭文公心裡一驚,趕緊採取補救措施。  鄭國特使子人九(名字比較古怪)前往晉軍司令部,向晉文公提出媾和請求。對於鄭國,晉文公沒有好感,當年他落魄的時候,流亡到鄭國,鄭文公對他甚是冷漠,這是一個頗為不快的回憶。但是國家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利益的博弈。拉攏鄭國,就是打擊楚國,雄才大略的晉文公又怎麼會以個人的好惡來放棄國家的利益呢?  晉國下軍總司令欒枝率軍隊進入鄭國,與鄭文公簽訂和平草約,繼而在五月初九,即城濮之戰一個月後,晉文公與鄭文公正式簽訂兩國同盟條約。  在鄭國之後,魯國、陳國、蔡國等親楚的國家全都倒向了晉國。    中原一個新的格局形成了。  晉國以無可爭議的實力,取代齊國,成為中原諸侯同盟的盟主。  雄才偉略的楚成王被歷史開了個玩笑,他是那個時代真正的霸主之一,在他四十年的苦心經營之下,楚國北進中原的戰略獲得巨大的成功,鄭國、魯國、宋國都一度歸順於楚,只有齊國憑藉雄厚的積累負隅頑抗,但仍然喪城失地。楚成王的不幸,是遇到了正在崛起中的偉大的晉國,城濮之役的慘敗(不是軍事的慘敗,更重要是政治上的慘敗),使得楚成王被擠出了「春秋五霸」的行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楚成王的手下敗將宋襄公居然還能在「五霸」中佔據一個並不相稱的位置。  晉文公卻很幸運地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還在數年前,現在的晉文公,當時的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國時,楚成王以諸侯之禮對待他時,他還驚慌失措、誠惶誠恐。此時功成名就的晉文公,已非昔日的吳下阿蒙了。  勝利總是會使人的野心與慾望迅速地澎漲起來。晉文公在流亡時期,長了不少見識,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齊桓公的「霸業」,這使得長期奉行孤立主義的晉國,學到了這種新鮮的國際政治玩意兒。  晉文公開始複製齊桓公的「霸業」,這場對楚國發動的戰爭,晉文公當然更願意把之當作是華夏族對蠻族的一次「攘夷」聖戰,雖然楚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蠻族,可是誰在乎這個呢?    「尊王攘夷」,這是管仲提出的「霸業」的模式,如今,晉文公「攘夷」取得了巨大的勝利,接下來,要做做尊王的功夫了。  晉文公先是搞了一個轟轟烈烈的向周天子「獻俘」的儀式,這些倒霉的楚軍俘虜,被押著穿過京城的主要街道,從周天子的檢閱台前狼狽地走過。這次被拖去遊街的俘虜超過一千人,還包括城濮之戰的戰利品:楚國的一百輛戰車。  周天子與晉文公假惺惺地上演一出早已預排好的戲。周天子賞賜給晉文公一大堆東西,然後任命晉文公為「侯伯」,相當於諸侯聯席會議主席,這個名號,其實就是「霸主」的另一叫法,當年的齊桓公也是擁有這個名頭。然後周天子就對晉文公說:「阿叔啊,以後就靠你來安撫天下諸國,為周王室懲治叛亂了。」  晉文公就假裝不敢接受,推辭了三次,周天子也假裝堅決不肯,於是晉文公就接受了。這種推來推去的做法,這是中國人一直以來的智慧,中國人喜歡拐彎抹角,實在有其文化根源。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7-22 08:19    (鐵血時代-106)    有了「侯伯」這個諸侯盟主頭銜後,晉文公當年就風光了一把,先後召開了兩次國際會議,出席會議的有中原各國的領導人,後來秦國君主也趕到中原來湊熱鬧。  第一次會議是在五月二十六日召開的,地點是在鄭國的踐土,參加會議的有晉、魯、齊、宋、蔡、鄭、莒、衛八個國家。這是繼齊桓公「九合諸侯」之後的又一次重大國際會議,齊桓公開創的以諸侯會盟為主的霸業模式得以延續。  這次會議達一項盟約,又稱為「踐土之盟」,這份盟約是這樣的:「要共同輔佐王室,諸侯國之間不得互相侵略,若的違背盟約者,將遭神明誅殺,同時毀滅其軍隊,並且不能享有國祚,而且子孫後代都要遭受禍患,不論老幼,將一無倖免。」  這份盟約看上去象是一分惡毒的詛咒,  晉國的霸業,從一開始,便比以前的齊國更多了一分霸氣。  同時,這份盟約也對後齊恆公時代,中原混戰政局的一種約束,使中原從混亂走向有序,這大約也算是有積極意義的一面吧。    第二次會議是在同年冬季舉行的,地點是在晉國的溫地,與會的國家包括晉、魯、齊、宋、蔡、鄭、陳、莒、邾、秦十個國家,增加了邾國與秦國。秦國與會是一個標誌,這是秦國首次參加諸侯國大會,也意味這個偏遠國家也開始積極介入到國際事務當中。這次會議的精神,是決定對不順從的國家實施軍事打擊,以確立諸侯會盟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聯合國的角色。  晉文公以會議主席國的身份召來周天子周襄王,然後率各諸侯朝見周天子,後來孔子評論說:「以臣子的身份召喚天子,這種事不可以做為榜樣。」相較齊桓公,晉文公身上多了幾分傲慢與霸氣。  溫地會議還處理了一樁國際訴訟案,衛國大夫元恆起訴衛成公。  這件事的起因是這樣的:在晉軍進攻衛國時,衛國的國民將衛成公驅逐出國都,在城濮之戰後,曾經投靠楚國的衛成公逃到陳國避難,他不敢回國,而是派大夫元恆回國,輔佐自己的弟弟叔武暫時攝理國政,主要任務是要與晉國和解。叔武代表衛國政府前往參加晉國主持的踐土會盟,總算得到了晉國的諒解,晉文公也準備讓衛成公重返衛國,繼續擔任國君。不料在這個關頭,卻節外生枝。  有人暗地裡向衛成公打小報告,稱元恆打算擁立叔武為衛國國君。衛成公一聽,那還了得,他暴跳如雷,當即下令處死元恆的兒子元角(元角正追隨衛成公流亡陳國),當衛成公返回衛國時,他的手下射殺叔武,元恆狼狽地逃往晉國。  在溫地會議期間,元恆正式起訴衛成公。作為諸侯盟主的晉文公組織了一個臨時國際法庭會審此案。鍼莊子作為衛成公的代理人,寧武子與士榮兩人擔任辯護人,這是一次重要的國際審判,也是對晉文公作為國際霸主的領導力的一次考驗。衛成公先處死元角,繼而其部下射殺叔武,罪行昭昭,審判的結果是衛成公敗訴,這次有中國特色的國際大審判的結果是衛成公被逮捕,投入周王室的監獄,鍼莊子被處以死刑,士榮被處以刖刑,即砍斷雙腳,寧武子由於忠貞被無罪釋放,負責在監獄中照顧衛成公。贏得訴訟勝利的元恆返回衛國,擁立公子瑕為衛國君主。  春秋時代的諸侯會議與國際審判,見證了中國古代政治的成熟,從中我們可以依稀看到近現代國際政治的某些特色,諸如國際結盟、國際法庭等影子,這一方面見證了先秦時代的政治文明,一方面也彰顯當時中國人的非凡的組織能力。  作者:醉罷君山 提交日期:2009-07-23 08:47    (鐵血時代-107)    至此,晉文公已無可爭議地成為當年的時代人物,繼齊桓公之後,成為各諸侯國馬首是瞻的國際領袖了。  當然,諸侯盟主並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實力擔任,武力是稱霸的基礎。  晉文公深知此道,在兩次國際會議之後,晉國開始大力擴張軍事力量,在原先上軍、中軍、下軍三個方面軍的基礎上,將武裝力量擴大了一倍,另外組建了三個方面軍,由於當時的國際慣例,只有周天子才可以擁有「六軍」,所以晉國把新組建的三個軍叫作「三行」:上行、中行、下行。  雖然在名稱上做了些手腳,晉國仍然擺脫不了在軍事編製上僭越的嫌疑,不久後,又將「三行」改編為兩個軍:新上軍和新下軍。這樣,晉國的作戰部隊總共達到五個軍,其軍隊的數量在諸侯國中名列第一,這樣,晉國一步步地走上了軍國主義的道路,這是一個軍政合一的國家,軍隊中的統帥同時也是政權核心人物,這種軍政合一制度也為晉國的內亂紛爭留下了隱患,這個後面再說。  晉國設立五個軍,表面上說是為了抵禦狄人的入侵,其實這不過是個幌子,晉文公把打擊目標對準了鄭國。    晉文公算是個有氣量的人,並不十分記仇,然而中國人有句話說:「士可殺不可辱」,所以想殺自己的人,可以寬恕他,而曾經羞辱過自己的,卻非報仇不可,這就是愛面子的文化傳統使然。對於曾經羞辱過自己的那些國家和國君,晉文公卻是一心想著報復。  晉文公在落難時,曾經流亡到鄭國,但是在鄭國卻受到了冷遇,特別是鄭國的官員叔瞻,還曾向鄭文公提議,將這些流亡人士斬盡殺絕,以絕後患。如今,晉文公已經垂垂老矣,然而功業正赫,又登上霸主之位,此時不報復,更待何時?  然而晉文公決意出兵鄭國,又不完全是出於個人恩怨。  鄭國南與楚國相接,地處十分敏感之位置,是楚國北進中原的一塊重要跳板,因此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這也使得鄭國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中,先是處於齊、楚兩國的包夾之中,在齊桓公死後,又處在晉、楚的緩衝帶,這使得在日後漫長的晉楚爭霸中,鄭國一直是一個重災區。  在城濮之戰時,鄭國是站在楚國一方的,出兵幫助楚國協防,直到楚軍在城濮戰敗後,鄭文公很是害怕晉國的報復,就派人到晉軍司令部要求和談,並與晉文公訂立了和約,後來又參加了由晉文公主持的兩次國際會議。即便鄭國人小心翼翼,但是鄭國在諸侯國之中,早就是個著名的騎牆派的形象,這也是晉文公決意出兵的一個理由。    公元前630年的九月,秋高氣爽的季節,晉、秦聯軍開始對鄭國展開夾擊。  秦國為什麼要趟這渾水呢?秦國是一個比較貧瘠的國家,之前秦國很少捲入到中原的事務中,秦穆公開始,秦國的胃口變大了些,特別在晉國兩度易君(晉惠公和晉文公)過程中,秦國都扮演了個重要的角色,秦穆公也開始了解中原霸業之國際新秩序,憑藉自己的鐵血兵團,秦國也想在中原撈到些好處。  鄭國如何抵擋得住晉、秦兩大軍事強國猛攻呢?鄭文公一看沒招了,心想:「晉文公此來,無非是要報舊仇,而當時提議要殺死晉文公的人,是叔瞻,如果將叔瞻的人頭獻給晉文公,或許可以跟晉國進行和談了。」於是這位對鄭文公忠心耿耿的大臣,腦袋被砍下來,作為鄭文公借來作為與晉文公談判的籌碼。    

本文由<貼庫網>脫水整理,地址:http://www.tieku.org/201363/31.html


推薦閱讀:

時代的需要
哥白尼如果生活在同時代的中國,提出日心說,下場會怎樣?
邵宇:特朗普之後 全球化進入中國時代?
芳華:個人和時代
偶像養成元年開啟:告別巨星時代 草根養成漸成趨勢

TAG:時代 | 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