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娛樂遭遇政治會怎樣?
這幾天,網上熱鬧得很。王林大師和其弟子鄒勇上演的「無間道」讓眾多網民意猶未盡;賈玲演繹的「花木蘭」也是網論不休;這邊塵埃未落,那邊又起波瀾!「道士們」又發起了討伐陳凱歌的網戰。一時間網路硝煙瀰漫!在我看來,王林大師是用其雕蟲小技在娛樂大眾,當娛樂遭遇政治,王林悲劇了;賈玲也是用其演技在娛樂大眾,當演技娛樂遭遇協會,賈玲道歉了;陳凱歌用其電影在娛樂大眾,當電影調侃了道士們,道教界又不幹了;要求道歉!
可是,陳凱歌會道歉嗎?
都說喜歡與國際接軌,當娛樂遭遇政治,我們就來看看國際上是怎樣來做的吧!
近年來,許多電影人積極拍攝政治題材的影片,試圖從電影的角度,詮釋變幻莫測的世界政壇。2012年,好萊塢推出三部政治電影,分別是《林肯》、《逃離德黑蘭》和《刺殺本·拉登》。雖然這三部鴻篇巨製均得到了業內人士不同程度的認可,但它們在政界的反響可是不盡相同,可謂是「一家歡喜兩家愁」。
《林肯》(Lincoln): 兩位總統成狂熱粉絲
在第7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揭曉前,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執導的史詩電影《林肯》最被看好,該片包攬了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在內的7項提名,可惜最後《林肯》只拿到了劇情類最佳男主角獎。不過,相信斯皮爾伯格並不會為此感到失落,雖然戰績不佳,但他指導的這部電影卻成功俘獲了兩位美國總統的「芳心」。《林肯》講述的是在美國內戰即將結束前,時任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如何費盡心機、用盡各種方法迫使眾議院通過全面廢除奴隸制的《憲法第13修正案》。
2012年11月16日,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據美國媒體爆料,總統奧巴馬是該片的狂熱粉絲,早在電影正式上映前一天,他就邀請該片的主要演員和幕後工作人員在白宮一同觀影。11月15日晚,剛剛從紐約市探訪過颶風「桑迪」受災民眾的奧巴馬回到白宮,同導演斯皮爾伯格、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和編劇托尼·庫什納等人一起欣賞《林肯》。兩個半小時的電影結束後,奧巴馬還與斯皮爾伯格熱烈探討了他對於林肯本人和這部電影的看法。
除了獲得現任總統奧巴馬的青睞之外,《林肯》還得到美國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的支持。在第70屆金球獎頒獎典禮現場,柯林頓作為特邀嘉賓登場,上台推介這部佳作。
當晚,擅長演講的柯林頓不忘抓住機會來調侃美國政壇。他開玩笑稱,影片中時任總統林肯為了推動《憲法第13修正案》在國會獲得通過,從而在法理上永久廢除奴隸制在美國的存在,他不得不做出許多妥協和讓步,「林肯贏了,但與此同時他也被迫做了許多令人討厭的交易,這是美國政壇的常態,不過我可不知道內幕」。
《逃離德黑蘭》(Argo):惹伊朗拍片「回擊」
在1月13日舉行的第70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頒獎典禮上,美國電影《逃離德黑蘭》一舉獲得劇情類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風光無限。但是,這部以美國人的視角拍攝的影片卻遭到了伊朗當局的批評。
《逃離德黑蘭》由美國著名導演和演員本·阿弗萊克執導和主演,取材於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事件,講述了美國一名中情局特工如何憑藉一部虛構的電影營救被困於加拿大駐伊朗使館的6名美國外交人員的故事。
當地媒體報道稱,伊朗當局認為這部影片歪曲了歷史、醜化了伊朗人民,因此伊朗文藝主管部門準備籌資拍攝一部名為《總參謀部》的同題材電影,講述伊朗革命者將20名人質移交給美國政府的故事,預計會在今年開機。
「美國電影試圖把伊朗人民描述成一群病態恐怖的人。電影中,伊朗人表現得極度脆弱、不理性、瘋狂和殘忍,而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工則表現出一股愛國主義英雄氣概,」可能會參與拍攝這部電影的伊朗導演薩爾瑪尼安說,「我們的電影會完全基於目擊者的描述,是對沒有歷史依據的電影《逃離德黑蘭》的恰當回應。」
《獵殺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被批情節錯漏百出
1月10日,由凱瑟琳·畢格羅執導的影片《獵殺本·拉登》獲得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5項奧斯卡獎提名,主演傑西卡·查斯坦則憑藉在片中的出色表現還贏得第70屆金球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角獎。然而,美國當局卻對此片頗有微詞,認為其情節漏洞百出。
《獵殺本·拉登》以中情局女探員瑪婭不懈追查拉登匿身處為主線,展現了9·11事件後,中情局在長達10年的反恐情報戰中的愛恨糾結,最終美國海豹突擊隊根據瑪婭的情報,對拉登在巴基斯坦的藏身所展開「最後一擊」,以射殺拉登而告終,而此時瑪婭卻不知何去何從了。
導演和編劇稱,該片基於大量事實和深入調研,其真實度堪比紀錄片。與其他奧斯卡提名影片不同的是,《獵殺本·拉登》除了引來鋪天蓋地的影評外,還遭遇中情局官員和美國國會的側目。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已著手調查,是否有中情局探員與製片商就該片進行了不正當合作。
中情局代局長邁克爾·莫雷爾在去年12月21日不同尋常地致信該局工作人員,稱《獵殺本·拉登》與事實出入極大。他強調,儘管中情局在此片拍攝過程中曾對製作方提供協助,卻無法控制影片的最終製作。他對電影中關於中情局對拘禁者嚴刑拷打的描寫予以否認,並說這部電影在追捕本·拉登的事實和情節上對觀眾多有誤導。莫雷爾最後說:「記住,這部電影不是紀錄片。」
在此之前,美國國會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幾名重量級成員聯名致信製片方索尼影業娛樂公司負責人林頓,以「片場有社會和道德責任」為由,要求修改《獵殺本·拉登》中的內容。他們在信中指責該片有關中央情報局利用酷刑得知本·拉登下落的描述「失實」,看了這部電影的觀眾會以為電影內容是真實的,而「在反恐作戰中使用酷刑會嚴重損害美國的價值觀和立場」,「因此有可能以令人困擾和誤導的方式,影響有關美國的輿論」。
此後,或許是迫於來自美國當局的巨大壓力,《獵殺本·拉登》在全美大規模公映的檔期由去年12月中旬推遲至今年1月。
不用再引經據典了!
儘管,當娛樂遭遇政治就如胳膊扳不過大腿一樣的尷尬,可我還是要借用米國中情局代局長邁克爾·莫雷爾說的一句話來表達一下自己的觀點:「記住,這部電影不是紀錄片。」
不知道中國的「道教界」會不會用「國情」這兩個字來反駁我呢?
不想爭論,我還是去自娛自樂吧!
推薦閱讀:
※雙語:如果動物沒有毛 世界將會怎樣
※算婚姻八字不合的婚姻會怎樣
※張靚穎:不被父母祝福的婚姻會怎樣?
※ 不拜金就會死,那你會怎樣?
※家長脾氣不好,孩子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