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發展中國家應該這樣選產業

一個發展中國家,在成長為發達國家的道路上,要制定怎樣的產業政策,發展哪些產業,才能夠擺脫中等收入陷阱?

近日在復旦大學經濟學院舉辦的產業政策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表示,發展中國家應該針對既有的潛在比較優勢產業來制訂產業政策。

所謂潛在比較優勢,林毅夫解釋說,是指從要素生產成本來看產業在國際上是有競爭力的,但因為軟硬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導致總費用太高,使得這個產業目前在國際上還沒有競爭力。

而在這個過程中,林毅夫表示,政府可以利用產業政策因勢利導,戰略性的使用政府有限的資源,改善軟硬基礎設施,把交易費用降低下來,來支持對經濟的發展起到最大貢獻的產業。

發展中國家在向高收入國家發展過程中,往往面臨中等收入陷阱,而且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還是一個相當高概率的事件。林毅夫介紹說,2008年只有13個國家成為高收入的經濟體,其餘的88個國家則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而要擺脫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國家的增長速度必須要高於發達國家。

以人均GDP來衡量,林毅夫表示,目前發達國家的最低門檻,大約是達到美國人均GDP的25%;而中等收入國家的最低門檻,則是人均GDP達到美國的6%~7%。

也因此,假定一個人均GDP是美國1/10的中等收入國家,要達到美國人均GDP的25%,躋身發達國家門檻,同時假定美國每年的人均GDP增長2%,那麼,這個中等收入國家的人均GDP以3%的速度增長的話,大概需要100年。

而要加速追趕,縮短躋身發達國家的周期,對於發展中國家而言,就需要利用後發優勢,按照自己的要素稟賦的結構來選擇符合比較優勢的產業跟技術,這樣才可以獲得最大的經濟力,投資的回報率也最高。

同時,還要幫助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變成競爭優勢產業,對於失掉比較優勢的產業,則幫助其轉型、轉產或退出。

按照中等收入國家的產業和國際產業技術前沿的差距,林毅夫將產業分為5種類型——追趕型產業、國際領先型產業、退出型產業、新技術引發的彎道超車型產業、國防安全戰略型產業。

其中,追趕型產業政策要想獲得成功,就要選取符合該國潛在比較優勢的行業,但是,政府如何選出符合該國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

根據歷史經驗,林毅夫說,要以與該國要素稟賦結構類似、快速發展、人均收入稍高的國家的產業為學習樣板。所謂的人均收入稍高,是指人均收入水平大約高1倍的國家。

比如,20世紀70年代,模里西斯以香港地區的紡織和服裝業為樣板,其人均收入大概是香港的50%左右;20世紀80年代,愛爾蘭以美國的信息、電子、化工、醫藥產業為樣板,其人均收入大概是美國的45%。

「追趕型產業政策的失敗,通常是因為試圖以人均收入5倍或者更高的國家的產業為學習樣本。」林毅夫說。

而要找到這些追趕產業,第一步是找到那些高速增長、要素稟賦結構類似,人均收入比本國高100%左右的國家,或者20年前人均收入處於同一水平的國家。在這些國家中,選出在過去20年中增長迅速、可貿易、表現良好的產業的產品,或者是來自於收入水平相當的國家的進口產品;

第二步,則是要看本國是不是已經有私人企業在這些行業中,並找出限制其提高競爭力的因素和新企業進入的門檻,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第三步,對於那些沒有本國企業或出口企業很少的產業,可以從第一步選取的國家中尋求外商投資,或者啟動新企業孵化項目;

第四步,除了第一步選取的行業之外,政府還需要注意私人企業的自主發現,並為在新行業里成功的私人創新企業擴大規模和新進入提供支持;

第五步,在那些基礎設施差、商業環境惡劣的國家,可設立警戒區或工業園區,打破企業進入的壁壘,吸引外商投資,福利產業集群;

第六步,政府或可以補償上述先行企業,比如限定時期內的稅收優待政策、提供直接貸款用於投資、提供外匯交易的機會等。

對於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都擁有的國際領先型產業,林毅夫表示,發展中國家如果要繼續保持領先,則需要和發達國家一樣進行自主研發,政府也要支持相關的基礎科學研究來幫助企業進行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

對於失去了比較優勢的產業,林毅夫表示,應該針對這些企業進行分類,一部分有能力的企業轉向微笑曲線的兩端,進行附加價值比較高的品牌、研發、渠道管理等;那些勞動密集加工的部分企業,就幫助其將生產環節轉移到其他收入和工資水平比較低的國家和地區;或者幫助生產工人轉移到其他行業再就業。

對於彎道超車型產業,林毅夫表示,這類產業的產品研發周期很短,以人力資本的投入為主,這類新興產業給像中國這樣擁有巨大科研力量和國內市場的國家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彎道超車的機會。對這種產業,政府應該創造條件鼓勵此類產業,比如提供孵化基地、風險基金、知識產權保護。「這個類型的產業,也是適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

對於國防安全型的戰略產業,可以由財政通過預算撥款或者政府直接採購來給予補貼。

林毅夫表示,每個中等收入國家,都有可能在政府產業政策的因勢利導下,幫助民企發展,利用後發優勢,發展具有潛在比較優勢的產業,使其成為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從而實現經濟收斂,成為高收入國家。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很多產業政策都是失敗的。

林毅夫解釋說,絕大部分的產業政策都失敗了,因為它們都違背了比較優勢的原則。發展中國家不能在不具備發達國家發展產業的比較優勢如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的情況下,去發展和發達國家一樣的產業。

「如果一個發展中國家,能夠根據這個框架制訂產業政策的話,應該可以比發達國家發展得更快,可以用30年左右的時間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從一個中等收入國家變成高收入。」林毅夫說。

本文來源:第一財經


推薦閱讀:

一不小心,春天打翻成這樣…太美了
楊瀾這樣說男人,非常經典!
炸糕的製作方法 這樣製作好吃不粘牙
七宗罪--這樣的大姑姐要不要再相處下去
選個帶衛生間的主卧,竟然還有這樣的麻煩

TAG:中國 | 國家 | 收入 | 發展中國家 | 發展 | 林毅夫 | 產業 | 中等收入陷阱 | 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