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再談--頸動脈狹窄的外科治療,防治腦梗塞的金標準!
今天是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和大家再談談卒中的事情及引起卒中的常見原因之一--------頸動脈狹窄,及其外科治療(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和介入支架植入術),世界衛生組織已將其認定為防治腦梗塞的金標準方法!
寒冷的冬季即將來臨,這幾天氣溫驟降10℃以上,又到了腦血管疾病高發季節,新老病人陸續發病入院,繁忙如期而至。我省處於東北地區,這一現象尤為嚴重,所以腦卒中的防止不得不為重中之重。
頸動脈狹窄>70%的患者,年卒中率可高達13%。許多頸動脈狹窄的患者單純通過內科保守治療仍無法避免腦卒中的發生,主要是由於頸動脈分叉部粥樣斑塊形成引起的。
斑塊形成的高危因素有吸煙、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頸動脈狹窄最嚴重的後果是腦卒中,是由於頸動脈狹窄使腦血流減少到臨界狀態以下,或者斑塊碎片、血栓脫落隨血流漂流到腦部阻塞較大的腦動脈而致。
頸動脈是人體通向頭面部的主要動脈,正常時它供給腦組織85%的血液。高血壓、動脈硬化可直接侵害頸動脈,尤其是頸內動脈起始部,在這些部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這些斑塊可不斷增大使頸動脈管腔變小、狹窄,達一定程度會影響腦供血;還可出現鈣化、壞死、脫落、表面潰瘍,脫落的斑塊顆粒順血流可阻塞各級腦血管,潰瘍表面可有血栓形成,小的血凝塊脫落也會造成小卒中及卒中發作;斑塊內出血可能造成頸內動脈突然閉塞,其結果就會造成嚴重腦卒中或腦缺血。
現國家衛生計生委(原衛生部)已將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治療列入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重點攻關項目。
頸動脈狹窄藥物治療無效情況下,除了手術治療(CEA)外,還有頸動脈支架植入(CAS)。二者均有效,誰也代替不了誰。但作者更推崇手術治療,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是目前已得到肯定的成熟的預防方法。約翰霍普金斯醫院的顯微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在美國有最高的療效,死亡率僅0.8%。近期有報道認為手術遠期效果優於支架置入。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支架置入不好,好多頸動脈分叉過高、年老體弱又有心肺疾病的病人以及再狹窄病人,更適合支架置入。
上圖為: 支架介入 治療
上圖為:手術切除斑塊治療
頸動脈內膜斑塊 剝脫術, 目前被認為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
美國血管外科年會上,Mohammad H. Eslami 博士報道回顧了美國大約12400病人的出院記錄,病人的平均年齡為71歲。其中91%的病人接受了頸動脈內膜切除術,9%的病人接受了頸動脈支架置入。對那些有癥狀頸動脈狹窄的病人來說,比較其住院死亡率有顯著性差異(頸動脈內膜切除術1.3%,對比頸動脈支架置入為5.2%)。對無癥狀頸動脈狹窄的病人來說,住院死亡率無顯著性差異(頸動脈內膜切除術0.25%,頸動脈支架置入0.33%)。
從該大樣本研究更能看出,在預防腦梗而進行的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在我國有著極大的發展空間,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頸動脈內膜切除術也會像在發達國家一樣,成為手術室最常見的常規手術。
上圖為:術中 顯露 頸動脈
上圖為:轉流管 建立 ,保證腦部血液供應,防止腦缺血!
以下為我科切除下來的動脈內膜斑塊形狀各異(部分斑塊展示)
有些斑塊容易脫落順著血流入腦內,導致腦梗塞。手術可完全剔除乾淨!
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後部分患者,
他們的笑容與滿意是我們最大的滿足與榮耀!
開展頸動脈手術需要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神經功能科、麻醉科及手術室等多學科密切的協作,是一個醫院綜合實力的體現。除此之外,神經外三科還具備實施頸動脈支架術的能力,對於身體狀況差、不能耐受全麻的頸動脈狹窄的患者是最佳的治療方案。針對患者不同的情況選擇合適的手術方式,體現了神經外三科對待疾病的認真態度及精準治療的理念。
支架植入前
支架植入後對於部分不能耐受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的患者我們採用 介入 支架植入術,治療頸動脈狹窄。
現國家衛生計生委(原衛生部)已將頸動脈內膜斑塊剝脫術治療列入國家「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重點攻關項目。
遼寧省人民醫院(暨中國醫科大學人民醫院)神經外三科技術力量雄厚,是一個由多名醫學博士、碩士組成的優秀醫療團隊,擅長治療各種類型出血性及缺血性腦血管病,尤其是顱內動脈瘤,腦血管畸形,頸動脈內膜斑塊切除術,頸動脈狹窄支架植入術等;在顱內腫瘤,尤其是膠質瘤、腦膜瘤、聽神經瘤、垂體瘤及脊髓腫瘤方面具有豐富臨床經驗。在重型複雜顱腦外傷、腦積水、頸動脈狹窄動脈斑塊切除、偏頭痛的微創手術治療等方面,經驗豐富,療效滿意,歡迎來電諮詢。
推薦閱讀:
※2017西京會 | 張玉順:心源性卒中的常見原因與預防策略
※卒中後一定得防抑鬱
※世界預防中風日丨留心這些中風前兆,關鍵時刻可以救命!
※腦卒中肩痛
※【轉載】專家筆談:卒中的二級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