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談我對攝影的認識

一.數字技術的發展對攝影的影響。

本人不是攝影家,也不是藝術家,頂多是個攝影愛好者。本文涉及的內容是作者的經歷和經驗,沒做過系統的調查和查閱有關文獻,也沒閱讀攝影的理論著作。所談內容不全面,不系統,僅反映個人的經驗和觀點。

改革開放前,攝影或叫照相是少數人的職業,除記者、照相館、單位外一般人很少有照相機,即使有也是大多數是海鷗牌或鳳凰牌國產相機。在那個年代本人是畢業不久的青年人,每月56元的工資養家糊口的壓力很大,玩照相機是一件奢侈的事。本人比較幸運,有機會玩過照相機。在念大學時,姐夫機關清理庫存,處理了一些物品,其中有兩台舊相機。買下了,其中一台我玩了一陣子後還給他了。另外,畢業前一家照相館在學校給學生洗照片,為了經營,免費將相機給學生使用,條件是照完後到他那裡沖洗。這樣,用照相館的相機,為我班和其他班同學照了不少相片。畢業後照相機會就少了。那時有「重大事件」,比如某某同學調轉工作,某某班級畢業,某某同事出國學習等等,要照相都是到照相館去照或請照相館來照,那時公園裡也有不少流動照相的,交錢後在信封上寫上地址洗完寄給你。都是黑白照片。記得82年到昆明聽一個美籍華人的講座,期間還到石林遊玩,那麼好的風景竟沒留下一張照片。回大連途中,在桂林下車,由於是旅遊點可租相機。我們幾個開會的人合租了個相機,大家相互照了些照片,記得華中師大的一位老師給我放大了幾張寄到大連。在街上看到照相館沖洗過的膠捲掛在外面晾乾呈紅色,後別人告訴我那是彩色膠捲。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彩色膠捲。

83年到美國,先到的朋友幾乎人手一台相機,剛到匹茲堡,朋友帶我在大學所在地奧克蘭照了很多照片,不久當地華人組織大陸學者到俄亥俄州邊界的克里夫蘭遊樂城(Sea World)去玩,也照了不少相片。在國內見都沒見過彩照,剛出國沒幾天就照了不少。十月份組織到尼亞加拉大瀑布玩,朋友主動借給我相機。讓我去拍照。出國,國家給每人帶了半年的生活費。根據當月的花銷,計算了一下可能的結餘。決定買一個業餘級的高檔相機尼康FE價格300多美元,幾乎是普通相機的價格的一倍,加上廣角鏡、長鏡頭、閃光燈、三腳架以及各種附加鏡片總計500多美元。由於愛好攝影花這麼多錢也在所不惜。照相是我在美國最大的消費。85年回國,大連還不能洗彩照。我回國照的第一個膠捲還是託人在美國洗的。後來國內逐漸開始了彩照的業務。

大約1998年大女兒為一家公司搞展覽,有一台展會上用的數碼相機。女兒知道我喜愛照相,會後花了一千元買下。當時系裡還沒有數碼相機。為同事照了一些照片。那時還沒有沖洗數碼照片的地方,因此數碼相機並不普及。進入新世紀,由於台式計算機的普及和數碼照片沖洗問題的解決。數碼相機很快得到普及。十幾年來,各種卡片機,一般相機不斷更新換代,連手機都有照相功能,而且價格一降再降。每家都有一兩個相機。由於不用膠捲、不用沖洗,照完就可看到效果,不好就刪掉。因此數碼相機逐漸取代了傳統膠片相機。另一方面照相機軟體的進步,許多原來要人工調整的內容,都可自動實現。人人會用,都能拍出不錯的照片,這進一步普及了數碼相機。

二.怎樣評價照片的好壞。

現在,由於數碼技術快速發展。照相機的存貯卡越來越大動則幾個G,十幾個G,電腦硬碟也越來越大,幾十個G到幾百個G。因此,外出旅遊到處都在照相,人人都在照相。不少人回家後將這些照片放在電腦里或發在博客上。水平參差不等。而且照片的好壞看法不一。同一張照片有的說是藝術品,有的不以為然。本人的意見是對照片要從兩個層面上評價:

一是從技術層面看,在上個世紀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技術的高低決定照片的成敗,同一個場景有人可照出很好的作品,有人動不了手。記得我看過介紹攝影家吳印鹹的一篇文章說到,吳和一群攝影記者到一個工廠車間採訪,廠房昏暗,這群記者都動不了手去拍照,這時吳印咸啪啪拍了不少照片,沖洗出來後張張都很好,拍出了車間的氣氛。為什麼一般記者不能照而攝影家吳印咸卻能拍出好作品呢。這就是技術問題。也就是使膠片正確曝光問題。這要知道光的強度,一是憑經驗,一是靠測光表。大約80年前後,美國財富雜誌到我校採訪,一大早看到一群教員打太極拳,為了拍照,他們用測光表在人群中側來測去。花了不少時間照了幾張照片,後來在財富雜誌看到那張照片,註解說中美合辦的管理班學員在晨練。其實我們不是學員。現在這個問題已經不是問題,照相機里已經裝置了測光表,照相時自動完成。正確曝光,可用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調整來解決,光線較暗時,可用大的光圈和較長的曝光時間,光圈到底要多大,速度是多少。這需要經驗。攝影家吳印鹹的經驗比一般攝影記者豐富得多。解決曝光的另一出路是提高膠捲的感光度ISO。八十年代宣傳高感光度膠捲時,說在一隻蠟燭的光亮下可拍出清晰的照片。本人買過1000度的膠捲,也試照了一些,儘管在光線較暗的情況下可拍出了清晰的照片,問題是照片的顆粒很大。解決光線問題還有一招,就是使用閃光燈。閃光燈只能解決近距離照明問題。

數碼相機都有一個ISO調節鈕,可對感光度進行調節,而且相機內的軟體能對雜訊進行自動處理,結果不像膠片相機的照片那麼粗糙。下面照片是在斯特格爾摩沉船博物館拍攝的,館內光線非常暗,我將ISO設為4000,光圈設為4.0,速度由相機自動定為1/6秒,,照的時候聽到快門頓了一下才關閉,看開來手沒動。按快門時保持手不動很重要。

現在不少相機除了P(progrem)檔,即自動檔,還曾設了一些拍人物,拍風景,拍夜景,夜間人物的輔助檔。實際上對應這些輔助檔,光圈和快門速度都作了相應的設定以及ISO也做了調整,這些調整在轉換輔助檔時由程序自動完成。使用P檔時再加上輔助檔的應用一般會照出很不錯的照片。相機為保證整張照片的感光,給出的設定對特殊要求往往不能滿足。用普通品膠片相機和數碼相機都同樣的感受,在表現較暗的景色時,往往暗處被加亮了,失去要表現的氣氛。如下面的照片使用自動擋拍的,也很清晰,各處曝光均勻,整張照片看起來很平淡,氣氛沒了。經過Picasa處理將陰影調黑後,效果截然不同。

再如,要表現黎明時分的氣氛就不能曝光過度,需適當調節,下圖是在聖-彼得堡拍的街道,本人比較滿意。

一個朋友告訴我,說他的相機很好,很多功能還不會用,在工作時我就把它當傻瓜用,效果還挺好。為提高照片的質量,我建議在買了新機器後還是應該好好讀說明書。我的一些知識就是從說明書學到的。比如,為得到正確曝光,光圈和速度可互相補償,光圈小些時間就要相應加長。這要根據場景和自己的想法確定。比如有人照街道夜景,在馬路上拉出長長的紅色和白色曲線使畫面更生動,這就要光圈小些,時間長些。在拍燃火時,長時間有時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照片是84年CMU春季嘉年華上照的,吃過晚飯朋友告訴我到CMU拍燃火去,我帶了三腳架拍了幾張照片。下面照片可叫著「椰子樹」,是長時間記錄了燃火爆發的過程。另外,照運動照片時,可速度優先,當速度設定後,光圈由相機自動設定。拍速度特快的運動事物可在相機隨著運動事物運動的過程中按下快門,得到被照事物清晰而背景帶運動的氣氛。這些都是常規技術,要多實踐才能拍出好的作品。 現在照相技術由於IT技術的發展,對於拍照一般相片應沒有問題了,但並不是說不用專研技術了。技術的高低還是反映在你的照片中。

技術上評價是看是否恰當曝光,不是正確曝光,為了營造某種氛圍,有意讓他曝光過度或曝光不足。看他景深,是否該清晰出都清晰。 小光圈景深大,大光圈景深小,比如照風景,應使光圈小些,按全景三分之二處對焦。比如照一朵花,光圈大些,花瓣都照得清楚花的周邊模糊,照人物也是一樣,突出要表現的事物。關於技術層面,就說這些。後面就藝術層面談談我的見解,具體內容待續。
推薦閱讀:

Daisuke Takakura超現實主義獨角戲攝影
2017.02.15 今日日曆
20世紀初的俄國彩色攝影先驅
關於相機、顯示器中Adobe RGB、sRGB、Prophoto
一身古裝,惹得詩人幾分情濃

TAG:攝影 | 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