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家建議年輕人:理財規劃要趁早

  25歲開始存錢 60歲享受成果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上漲了8.0%,漲幅比上年同期升高5.3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升高3.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A股似乎沒有止跌的跡象、基金凈值繼續縮水,就連一向穩健的銀行理財產品也開始出現零收益甚至虧損,而一度被冷落的國債再遭搶購。

  一邊是高企的CPI不斷侵蝕著手裡的資產,一邊是投資渠道越來越窄,不少都市年輕人又開始重新拾起「節儉」這個似乎已經被很多人遺忘的生活方式,既然開源無門,那就從節流上多下點工夫吧。節儉時下正成為一種頗受歡迎的理財觀念,並被越來越多的都市人所接受。理財專家表示,勤儉節約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過,今天的「節儉」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節衣縮食,而是在不降低自身生活品質的情況下合理安排消費支出,本質上屬於一種恰當的理財生活方式。

  理財專家分析,這一趨勢的背後,有其社會和經濟環境條件。比如,人們的風險承受力和經濟承受能力正接受著現實的考驗,也制約著實際消費水平。結婚生子、房屋居住、贍養老人、子女教育、養老防老、大病醫治等等,都需要強大的經濟後盾。從最近的家庭理財風格變化中可以看出,「勤儉節約」開始在具體方案中體現出來,比如,對房貸期限、還款方式的精打細算,對消費項目的減少及推遲,對保險、國債等保守型投資項目的青睞等等。這種「節約」風格提倡的是理性消費,並且區別於傳統意義上的節衣縮食,從而形成了一種新的理財生活方式。

  按自身風險承受能力

  合理配置資產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杭州分行財富管理部的滕媛媛是一個80後的理財師,她覺得所謂節儉就是開源節流。開源,就是增加工資收入和理財收入,節流,則是把日常開銷後的多餘資產進行規劃,讓點滴小錢成為資本運作的原始積累。

  個人理財要怎麼才能處理好省錢和賺錢的關係呢?廣發銀行杭州分行貴賓理財中心的國際金融理財師林永平說,想要打理好自己每月的財務收支,就先得養成記賬的好習慣,這樣做既能保證正常生活開銷,又節制一時衝動的購物行為,省下不必要的開銷。記賬變成習慣後,每月就會形成較為固定的結餘,為實現未來的理財目標如養老、子女教育金作準備。

  其次,根據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還要學會合理配置自己的資產。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負利率時代現金資產也不能全部存進銀行。林永平建議,一般可以留出每月平均支出額的三倍作為緊急備用金,用七天通知存款的方式存在銀行里,以備不時之需。其餘資產可按一定比例配置銀行理財產品、國債、債券基金等穩健型的投資產品,例如廣發薪加薪2號理財產品,主要是股權與債權相結合的信託計劃,一年的投資期限,年收益有6%-10%,風險也比較低。另一部分則可以投在股票型基金等風險和收益都較大的投資產品中。

  浙江工商大學金融學院的副院

  長樓迎軍表示,存錢並不一定是傳統觀念中的儲蓄,也可以通過買一些保險或基金定投等方式來實現強制的儲蓄,不過要記住投資的產品必須是可以質押的,才能保持資產的流動性。他還做了一個規避風險的資產配置結構:個人資產=一張信用卡(可透支)+貨幣市場基金(或一些結構性理財產品)+證券投資基金(定期定投)+人身保險+房產。

  總之,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合理配置資產,達到投資回報率超過通貨膨脹率的目標,實現資產保值增值才是真正的「省」。

  年輕人理財規劃應該早打算

  工行高新支行財富管理中心主任陳凌雲就提出了一個省錢的案例:如果現在有兩個理財方案:甲從25歲開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35歲,連本帶利近14萬元,然後直接以這14萬元為本金,同樣用6%的收益存25年,60歲後取出使用;乙從35歲開始每年存款10000元,一直存到60歲,同樣60歲後取出使用,如果假設年理財收益率都穩定為6%,最終甲乙二人退休後究竟誰會獲得更多的投資收益呢?

  甲僅僅只拿出了10萬的投資資金,而乙投資本金卻多達25萬,兩者相差有2倍之多,且投資收益都是6%,乍看之下似乎乙獲得的回報應該比甲多得多。然而,經過一番計算後可以發現,在年收益率為6%的情況下,甲到60歲時可以拿到的本息近60萬元,而乙最終拿到的本息卻只有58萬多元。

  陳凌雲把這個例子稱為「時間的複利」效應。從這個例子里可以看出,對於年輕人而言,越早開始儲蓄越好,時間提早就是節約成本。

  用貨幣基金替代活期存款

  不少人都會把手頭的流動資金存為活期或七天通知存款,理財專家建議,流動資金用來購買貨幣基金更為划算。目前活期的利息是0.72%。七天通知存款的利息是1.71%,貨幣基金當前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在3%左右,而三者的流動性都差不多。假設有1萬元流動資金,活期存一個月的利息收入是6元,七天通知存款利息收入是14.25元,貨幣基金收入則為25元。這樣算下來每個月的投資回報最多相差19元,一年下來則相差228元。

  貨幣基金具有一些鮮明的特點:按日計息,免利息稅,流動性強,贖回一般一到兩天內就可到賬。滕媛媛建議年輕人不妨在同一家銀行辦理一張可用來申購貨幣基金的借記卡和一張可透支的信用卡,然後把每月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用於定期儲蓄或購買理財產品或做基金定投,一部分用來購買貨幣基金以備應急之需。而日常所需消費全部使用信用卡透支。這樣做最大的好處是:當你把工資購買貨幣基金的那天起,您就可以得到相應的收益,同時日常消費並不會受到干擾的。而採用這種方式,就可以利用信用卡透支的免息期得到購買貨幣基金的收益。每月接到信用卡賬單後,可通過網上銀行預約贖回相應額度的基金還賬。這樣,通過透支——到期贖回——還款後再申購,進行無本投資。

  多用網上銀行少去櫃面

  由於網上銀行相對櫃面成本低很多,因此相對櫃面而言,通過網上銀行購買理財產品、基金或進行轉賬匯款等業務,銀行的收費會更便宜,一年下來也能省下不少的開支。以申購股票型基金為例,網上申購的手續費往往是櫃檯申購的4到8折。假設是4折,每申購1萬元基金就可以省下90元的費用。

  堅持做基金定投

  目前,有不少年輕人開始將基金定投作為自己理財的第一步,銀行理財師們也很贊同這種積少成多的理財方式,不過滕媛媛提醒年輕人,基金定投一定要堅持下去。據銀行的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在所有曾參與定投的投資者中,能堅持下去的只是「小眾」,不過正是這些「小眾」的收益非常豐厚。

  來自美國市場的研究也表明,1983-2003年期間美國股票方向基金20年的年平均收益率為10.3%。而國內的回溯測試顯示,從1990年12月29日至2006年12月29日,16年定投上證指數的年均收益率也達到了8.46%。所以,長期定投基金的風險很低,只是必須堅持。

來源:考試大-理財規劃師

推薦閱讀:

百榮金服:中國線上理財滲透率僅34.6%,數字化如何改變理財習慣?
錢生錢 小錢大錢一起賺:激發你的理財潛力
為什麼讀了這麼多書 還這麼窮?
談談自己的15張信用卡,也談談申卡順序
高級金融投資理財系列講座(第一講)

TAG:理財 | 建議 | 年輕人 | 規劃 | 年輕 | 專家 | 理財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