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危機」:中國製造

下一個「危機」:中國製造

《海峽時報》·大前研一

(麥金西日本公司董事長)

        上個月發生的兩件大事看似互不相干:一件是北京獲得2008年夏季奧運會的主辦權,另

      一件是新加坡、台灣和香港的股價與匯率一周的跌幅達到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大

      值。將這兩件事綜合起來看,很能說明亞洲未來的發展狀況,以及中國給世界其它國家帶來的巨

      大挑戰。

        決策者和實業家不久將給予中國比現在多得多的關注,但這並不是因為人權問題、政府的好

      戰思想或是中國市場的開放。中國製造業將以越來越充沛的活力迅猛發展,而世界其它國家對此

      還沒有做好準備。就中國本身而言,大量閑置的低工資和極具可塑性的工人是這個國家一個非常

      大的競爭優勢。不過還有另外3個因素促使中國經濟以不可阻擋之勢向前發展。

      

        首先是政治體系

        在過去幾年裡,由於一致通過的解除對經濟的控制這一政策,一些地區,如深圳、上海、大

      連、天津、瀋陽和蘇州等,發展速度已經大大超過「亞洲小虎」馬來西亞、台灣、泰國和韓國的

      發展速度。中國這些地區的企業所受的制約要遠遠小於日本、法國和瑞典等國企業所受的制約。

        中國實業家渴望學習,沒有沾染自滿情緒。我曾在幾家20世紀七八十年代就打入美國市場

      的日本公司擔任顧問。我清楚地記得,這些公司的經理在面對打入美國市場這一巨大挑戰時,說

      的是:「我門怎樣才能做到這一點?」如今,他們的後繼者試圖一一列舉自己沒有採取行動的原

      因,將遇到的麻煩歸咎於經濟狀況和政府。

        但是中國公司撿起了日本公司沒有做的一切。他們成立了不斷創新的、低成本的出口型企業

      、這些企業的產品包括服飾、維生素添加劑、食品(包括在日本很受歡迎的香菇和蔬菜)、手錶

      、家用電器、膠合板、鞋子,以及精密電子器件和機器零部件等。在珠江和長江三角洲,有5萬

      多家電子器件生產廠家,產品的精密程度使其遲早會進入日本和台灣本地的製造企業。簡而言之

      ,中國正在迅速取代其它亞洲國家和地區花費15年甚至更長時間建立的企業。

        最重要的一個幕後因素是,中國貨幣的穩定。這或者是出於歷史因素,或者是中國領導人遠

      見卓識的最佳例證。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之際,英國同意將380億美元的資金儲備留在

      香港,但條件是中國要承諾保持港幣匯率的穩定。根據約定,一港元大約相當於13美分,匯率

      相當高。中國不僅接受了這個條件,而且固定了人民幣對港市的匯率。它還禁止境外兌換人民幣

      ,這就限制了投機買賣港幣的情況發生。中國規定,不準通過製造貨幣的方式緩解經濟困境,這

      使它沒有出現困擾墨西哥、印度尼西亞、俄羅斯、巴西和阿根廷的市值波動問題。

        世界各國過去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國家。由於它剛剛崛起,因此影響力也剛剛被感受到。

      中國目前對亞洲其它國家所做的一切和日本20年前對西方所做的一切相同。韓國、泰國、馬來

      西亞的匯率和股價自去年以來一路猛跌。一些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新加坡和台灣在這種新的競

      爭環境下遭受的打擊比1997年金融危機的打擊還要大。

        中國以外的政治家和實業家應該怎樣看待這一切呢?我們必須讓自己擺脫自滿情緒。幾十年

      來,經濟學家和投資者一直在期待中國的覺醒,他們害怕中國龐大的人口,但又對其巨大的市場

      充滿渴望。最終,中國覺醒了,而且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們大多數人的預料。如果將香港的貿

      易額算入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那麼中國就是世界上第三大貿易國,落後於美國和德國,但超

      過了日本。美國和其它國家將被迫與中國開展貿易,因為顧客需要中國的廉價商品,製造商也需

      要廉價的零部件。

        其它國家還要面臨這樣的挑戰,即與在創新和其它方面佔有競爭優勢的中國進行較量。這並

      不輕鬆。當一家中國企業與外國企業直接展開競爭時,中國就已經贏了。

        短期來看,中國的崛起引發了第二次亞洲經濟危機,而且嚴重程度超過第一次。但與引發1

      997年經濟危機的貨幣投機者不同的是,中國不會走開。長期來看,一個公司能否在這個新世

      界里興旺發達,要看它能否吸收中國的優勢,增加自己的競爭力。

        中國、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競爭並不是三國間的爭鬥,而是在本國市場上的一番較量,勝者將

      是最能吸收中國的競爭優勢,從而打敗本國競爭對手的那些公司。我們這些人要剋制自己對中國

      的敵意,因為事實是,我們作為消費者來說,目前的情況再好不過了。中國產品的質量和價格都

      將超過其它國家,世界各國的人很快將更信賴中國產品。

        當我們最終在北京遇到對手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那是我們自己。

(完)


推薦閱讀:

孩子的社會認知(心理社會危機)
淺析自我認同及自我認同危機芻議
不讓悲劇輪迴,且看改革起飛—論中國不會重蹈東南亞式金融危機覆轍
人類的世界對於狗狗來說,處處都充滿了危機。
俄羅斯在敘危機中要再次涼中國

TAG:中國 | 中國製造 | 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