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琅琊榜」榜單 |《三國志》里被忽視的八卦
《琅琊榜》播出後,出現了三地爭搶琅琊山的新聞。江蘇方面說,南京的棲霞山,就是琅琊山。安徽的說法更有力些,在安徽的滁州一直有個琅琊山風景區,況且歐陽修的傳世名篇《醉翁亭記》的開篇就指明了琅琊山的位置:安徽滁州。為了更有說服力,他們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琅琊山風景區上的會峰閣改名為:琅琊閣。會峰閣的原址是會峰亭。會峰亭是明朝時期建的,後來在抗日戰爭時期燒毀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原址建的會峰閣。我覺得當地旅遊部門還是敢想敢幹的。
山東方面的媒體倒是說得不多,儘管拍攝電視劇的出品方之一是山東的影視公司。但山東網友眼睛裡,可不揉沙子,都言之鑿鑿地論證琅琊山就在山東。這也難怪,山東既有琅琊郡,也有琅琊縣。
其實小說里的琅琊山到底是哪兒,無所謂。《琅琊榜》本身只是一部文學作品,作品總要有個場景,就像主人公總要有個名字一樣。估計原著作者的心中也未必有琅琊地區的具體位置。
不過提及琅琊地區,不得不提三國時期的琅琊郡,位置在山東臨沂日照一帶。琅琊郡在秦朝就存在了,歷史上的琅琊地區還是很有名的,不僅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出了很多名人,比如王羲之、顏真卿等等等等。三國時期的琅琊郡名人也很多,可以用琅琊榜單的形式介紹給大家。
琅琊榜之名門望族榜單說到琅琊郡的名門望族,大家都比較熟悉,一個是諸葛家族。諸葛家族的發端是西漢諸葛豐,到了三國時期,諸葛家族可以算是呼風喚雨的家族,在魏蜀吳都有高官。但諸葛家族最厲害的不是權重位高,而是聯姻廣,這次就不展開細說了,以後有機會再聊。另一個是琅琊王氏,聞名於世的琅琊王氏祖先被公認是西漢的諫議大夫王吉和他的兒子。王氏家族到了東晉最為興盛。琅琊人王導擔任東晉的宰相,他的堂兄王敦任大將軍,掌握天下兵馬大權。琅琊王氏家族在二人之下,擔任中外要職者十多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東晉朝的建立,完全是在王導、王敦的全力幫助下完成的,王導被東晉皇帝號為仲父,王導稱得上是琅琊王氏家族中地位最為顯赫的。王導的書法也是一絕,特別擅長行草。按主流說法,大書法家王羲之就是王導的堂侄。看來書聖也不是無緣無故練就而成的。
有人做過統計,如果把各個朝代的官職,用品級統一換算下,琅琊王氏自漢至唐期間,擔任三品職位以上的人共有共九十多人。可見琅琊王氏的興旺。
從三國到西晉期間,琅琊王氏的成員,雖然沒有東晉時著名,但依然可圈可點。這時期最有名望的是王祥、王覽,這兩個人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兩個人歷經漢、魏、晉三朝,不但身居高位(王祥最後做到太保),更因為品德高尚,成了歷史典故。「二十四孝」之一的「卧冰求鯉」中的主人公就是王祥,王祥不忌恨後媽對他每日的毒打,為生病的後媽,赤身卧冰捉魚(這受虐忍受程度讓小人我嘆服)。而他的兄弟王覽,也是「二十四悌」之一的「王覽爭鴆」故事中的主人公,王覽擔心生母給繼兄王祥的飯菜里下毒,所以王覽每次都要先嘗一下哥哥的飯菜。從而被評為感動三國好少年,被選入後世課本。看了這兩個典故,一方面覺得古人情感的淳樸,另一方面覺得後媽在歷史上,也真夠搶鏡的。
琅琊榜之文臣武將榜單
1忠君文臣趙昱。
琅琊郡人趙昱是個高潔廉正的人。老話說,想了解一個人的品行,可以看他結交什麼樣的朋友。趙昱的好朋友是王朗和張昭。王朗後來是曹魏的諫議大夫和御史大夫,直至司徒。張昭後來是輔佐東吳的重臣。歷史上的張昭以正義直言著稱,甚至發生過張昭為了堅持自己的諫言,寧可讓孫權站在自己家門外,也不出門迎接孫權的事情。趙昱的個性跟這哥倆兒類似,也是仗義執言的個性。
趙昱救過張昭的命。陶謙做徐州刺史的時候,推薦張昭這樣的才俊青年做茂才。張昭有自己的想法,沒有應招。陶謙認為張昭輕視自己,非常生氣,就把張昭抓了起來。幸虧趙昱已經到陶謙手下做事了,趙昱不能看著自己的好朋友身陷囹圄而不顧,他通過上下關係,使出渾身解數,終於營救出了張昭。
到了東漢末年,董卓強行遷都長安,漢朝上下大亂,各地諸侯紛紛跑馬圈地,中央集權出現了明顯的分散。當時趙昱在徐州作陶謙的副職,出於忠君愛國之心,他跟同事王朗一起勸陶謙說:「朝廷這麼亂,做臣子的應該行動起來。《春秋》里說,『求助諸侯不如為皇帝儘力做事』。現在天子不得已去了西京,咱們應該派遣個使者去接受皇上的命令。表明做臣子的歸附之心。」陶謙一聽就覺得這個可以有,立刻派趙昱拿著奏章和禮物到長安拜見天子。漢獻帝遷都後,被董卓監視居住,跟外界失聯,他心裡一直不踏實,不知道漢朝的大臣們是怎麼想的,還有多少人能聽命於自己。見到趙昱,知道陶謙還願意聽從自己的旨意,漢獻帝非常高興,立刻加封陶謙安東將軍,趙昱兼任廣陵太守,王朗兼任會稽太守。趙昱回到徐州後受到陶謙褒獎。不過後來因為趙昱實在正直,經常直言不諱,被陶謙排除在核心權力之外了。讓趙昱從副州級下放到郡級,去廣陵當太守了。在封建社會,領導教育百姓做人要正直,但最接受不了做人正直的下屬。後來,趙昱終究沒躲過劫難,在毫不設防的情況下,被同事笮融殺了。
2乘風破浪的武將徐盛
東吳名將徐盛也是琅琊郡人,年少時因為躲避戰亂,隨家人遷居到了蘇州。徐盛的戰功卓著,打仗勝多負少。他跟黃祖的兒子黃射在江上打過仗,用二百人勝了對方一千多人,黃射從此再也不敢跟徐盛過招了。後來關羽被殺,劉備為了奪回荊州,攻打東吳時,徐盛在西陵(今湖北宜昌夷陵地區),奪取了劉備很多營寨。當然,徐盛跟曹魏的交戰次數最多。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出兵濡須口(大約在安徽無為東南),徐盛等很多東吳將領跟隨孫權出兵應戰。有一次,從魏軍的水寨中衝出很多戰船,東吳諸將前往迎戰,沒想到江面突然颳起大風,而且還是南風,吳軍的戰船竟然被吹向了魏軍的岸邊,遇到這樣突發的極限天氣,諸將都拚命地往回划船,不敢出戰,只有徐盛一個人率領自己的部隊,索性上岸砍殺敵人,吳軍士兵人人懷著破釜沉舟的心態跟魏軍死拼,竟然迫使魏軍退敗而逃。風停後,徐盛率軍返回,孫權對他大加讚賞。
公元224年,魏文帝曹丕為了完成父親未完成的霸業,制訂了打過長江去,解放全魏國的宏偉目標。率領大軍南征,準備渡過長江,奪取東吳。魏軍來勢洶洶,讓東吳上下十分畏懼,當時時間緊迫,難以招募更多的兵馬迎敵。徐盛想出了一個防禦的辦法,在建業城(南京地區)的外圍築圍牆,建柵欄,圍牆內建假城樓,底下用浮船托起,建起來又快又方便。東吳諸將認為這樣做根本沒用,徐盛沒理會大家的說法,堅持這樣干,其他人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就只能這樣了。等曹丕趕到,望見遠處江邊綿延數百里的圍牆,氣勢宏偉壯觀的高樓水城頗為意外。正在猶豫之際,江水突然開始猛漲,對曹軍水戰攻擊不利,曹丕只好領兵撤回。這次空城計讓東吳眾將對徐盛景仰之情,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琅琊榜之後宮榜單琅玡郡不但男子多豪傑,女子也有一些響噹噹的人物。我給大家介紹兩位。
1孫權的王夫人
孫權有兩個王夫人,其中一個是琅琊人,史書上沒有記錄她的名字。在所有的夫人當中,孫權最喜歡步夫人,其次就是這位琅琊王夫人。在王夫人之前,孫權有三位夫人,除了步夫人生了兩個女兒之外,都沒生養兒子。王夫人不但漂亮,肚子還爭氣,生了個兒子,男孩兒大排行第三(老大孫登,老二孫慮都是孫權與無名分的婢女生的)叫孫和。孫權對孫和挺認可,後來太子孫登早亡,就立孫和為太子。並打算找個合適的機會立王夫人為皇后。這個想法,讓步夫人的大女兒孫魯班知道了。孫魯班對王夫人有刻板偏見,一直看不上王夫人。她擔心孫和繼位,對自己不利,而且,孫魯班嗜權如命,她希望太子是自己人。
孫權最喜歡步夫人,愛屋及烏,他非常寵愛女兒孫魯班,魯班持寵而驕,經常在自己的爹滴面前詆毀孫和母子。立儲君是國家大事,孫權一開始沒有太理會女兒的話,認為她是小孩子心性,但時間長了,聽到的多了,自然就受了影響。而且隨著孫權的歲數越來越大,疑心也越來越重了。有一次,孫權生病卧床不起,魯班也不顧有病在身的父親生氣傷身,又開始言之鑿鑿地講述孫和母子這兩天的表現。說王夫人聽說父親您生病的消息以後,面露喜色,彷彿有什麼好事要降臨似的。詆毀完王夫人,又詆毀弟弟孫和,說孫和打著為孫權祈福祭祀的旗號,外出活動,實際根本不是去祈福,而是到自己的老丈人家密謀去了(孫和丈人的家確實在祭祀的宗廟附近)。這下可給孫權氣壞了,大大地申斥了王夫人,王夫人因此憂鬱而亡。而孫和最終也被廢了。
好在王夫人的孫子,孫和的兒子孫皓,最終登上大寶,追封奶奶王夫人為大懿皇后,父親孫和為文皇帝。也算是為琅琊王夫人平冤昭雪了。
2倡優出身的逆襲皇后卞夫人
曹丕的生母卞夫人,也是琅琊郡人。卞夫人出身是倡優之家,靠唱歌跳舞賣藝為生,藝人自然要到處漂泊,她二十歲的時候,在譙縣(今安徽亳州地區)表演。曹操此時也在譙縣,正是二十五歲。作為官後代的曹操,仕途本來會很順利,二十歲的時候就在中央擔任北部尉(首都北區的治安負責人),雖然官階不算高,卻握有實權。不過由於曹操堅持秉公執法,得罪了宦官勢力,被明升暗降趕出中央做了縣令,後來又因為受到堂妹夫宋奇案子的(宋奇家也得罪了宦官)牽連,被免去所有官職。仕途突然中斷的曹操多少有些頹,回到家鄉譙縣賦閑。世人皆知,曹操打小就好飛鷹走狗,遊盪無度。所以看個文藝演出叫個堂會,也是很自然的事。然後遇到了卞氏並娶回了家。卞氏是個旺夫的女人,根據時間可以推算出,曹操娶卞氏的這一年,跟曹操被朝廷再次起用,當議郎是同一年。議郎雖然是個閑職,沒有實權,但最起碼是個可以參政議政,進入中央視野的「預備役」。
娶卞夫人之前,曹操的原配是丁夫人,丁夫人沒有孩子,拿曹昂當親兒子養,曹昂是曹操跟丁夫人的陪嫁侍女劉氏所生(劉氏早亡)。在大戶人家做夫人,沒有兒子是件悲催的事,等於沒有了靠山。本來丁夫人指著曹昂養老,哪知在跟隨曹操征張繡的宛城之戰中,曹昂戰死。丁夫人悲痛無節,自絕於曹操,離家出走獨自生活去了。
卞夫人厲害,來到曹家給曹操生了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個孩子。從曹家的角度,卞夫人立了奇功。卞夫人不但婀娜動人,能生兒子,而且遇事沉穩老練有主張。這跟她從小在江湖上行走有關。
曹操娶了卞氏以後,帶著她到東漢的政治中心洛陽生活。後來董卓當政,拉攏曹操,但曹操看出董卓一定不會忠於漢朝,曹操不願意同流合污,又擔心董卓殘暴兇狠,會殺了自己,就以最快的速度,單人獨騎化妝出城,並更名改姓,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曹操的不辭而別讓家裡人亂作一團,更要命的是,曹操的上司袁術給家裡人帶來了曹操已死的噩耗(我覺得沒準兒還是曹操自己傳出去的信,好讓董卓死心)。這下曹操身邊的人,可麻了爪了,這些人都是當初跟隨曹操從家鄉來到京師洛陽的,聽到這個消息,大家都慌慌張張商量著要回老家去,一副樹倒猢猻散的樣子。這時候,卞氏站出來跟大家分析說:「大家先不要亂。曹君他到底是死是活,並沒有確切的消息。如果今天大家都跑回去了,明天他回來了,咱們還有什麼臉再見他?退一萬步說,萬一就是真的出了大事,咱們可以一同擔當,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眾人佩服她,就聽從她的安排。大家邊等消息,邊安排離開洛陽,終於安全脫險回到了曹操身邊。
卞夫人出身貧寒,了解百姓的艱辛,心地善良為人寬厚,做事顧念著別人。她生活節儉,吃苦耐勞。按說身為王妃,本來可以用金銀器物,吃盡珍饈美味,但卞夫人卻以國用匱乏為由,不用貴重物品,只用黑漆木製傢具,只吃很簡單的菜飯。卞夫人年輕的時候,經常隨曹操行軍打仗,見到士兵隊伍中年長白髮者,就會想起自己的父母,她往往會停下車子,對老兵噓寒問暖,並賜給布匹絹帛。曹操的一些嬪妾死的早,留下的孩子需要有人照顧。因為卞夫人寬厚仁德,曹操就安排卞夫人撫養教育這些孩子。這是件很難得的事,如果卞夫人嫉妒狹隘,是做不了這些事的。
卞夫人是從底層走過來的人,卻沒有窮人乍富小人得志的浮躁,她為人低調誠懇。
有一次,曹操得到幾副玉質的耳墜,讓卞夫人自己先挑一副。卞夫人為自己挑了一副中等成色的耳墜。曹操很奇怪,問她為什麼這樣選。卞夫人說:「為自己挑上等的,是貪心;為自己挑副下等的,是虛偽。所以我就拿了副中等的。」
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將曹丕立為世子,曹丕身邊的一些隨從紛紛跑到卞夫人那裡表示熱烈的祝賀說:「將軍被立為世子,天下都為之高興,王后您應當為此大大地慶祝一番。」卞夫人回應說:「魏王因為曹丕已長大成人,才立他作為世子,承嗣王位。這說明我在教育方面沒有太大的過錯,已經是件非常萬幸的事情了,有什麼值得大肆張揚的呢?」
曹操非常認可這麼通情達理成熟穩重的卞夫人,終於在二十四年(219年),封琅琊郡人卞夫人為王后。
推薦閱讀:
※諸葛亮明知北伐不能成功,為什麼一直堅持北伐?
※【志侃三國】 驕兵必敗
※三國演義-37
※2018春-鐵馬畫三國--人物薈集篇
※以「空城計」為例的項目管理執行方法論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