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漢族前五大姓,第一是王姓,第三是李姓!

仔細看中國地圖,內蒙古地域狹長,很多人認為它是面積最大的省份,其實則不然,面積只排在第三,僅次於小於新疆、西藏。雖幅員遼闊,但這裡的人口卻排在全國的後十名,名副其實的地廣人稀。對於內蒙古,很多人的印象是成吉思汗,這裡是一個充滿少數民族風情的蒙古高原上。內蒙古漢族最新排名前八位依次是:王、張、李、劉、趙、楊、郭、孫。今天,我們就來說其中的前五位。

首先,王姓在全國姓氏人口中排在第二位,在內蒙古則佔了最高的比例。王姓一個源流出自周朝姬姓,一為周文王第十五字畢公高後裔因為王族之後,在春秋戰國時期,逐漸以王姓為姓氏;二是周靈王太子姬晉的後人從洛陽遷往現在山西的太原、山東琅琊地區,成為太原、琅琊王氏;三是山西王氏,周平王太孫姬赤出走避禍晉國,其子孫認為他們本來是王族之後而改姓為王。

再一個源流則是來自子姓,是被民間尊為文財神比乾的後裔,居住在汲郡的衛輝一帶,稱汲郡王氏;王姓還有一個源流來自姚姓或媯姓,這一脈屬於北海、陳留王氏;另外,歷史上,有賜姓和改姓王姓,有些是因為有戰功被賜姓王,有些是為避難避或避禍,改為王姓;在民族大融合過程中,則有許多少數民族簡稱王姓或改稱王姓。從中可以看出王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可以看出中華各民族在融合中發展。

其次,由皇帝直接傳下來的張姓,一般稱為河北張氏,其始祖揮因為發明製作弓弦,皇帝賜姓其後代為張姓。但在內蒙古,張姓人群除了有中原遷來之外,主要還是民族融合過程中的改姓,元明清時期,蒙古族部分部落或者被帝王賜改漢姓為氏或者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張姓在內蒙古姓氏中排在第二位,主要集中在東南地區。

李姓氏是中國第一大姓。內蒙古李氏多源於改姓、賜姓。拓跋部在公元11世紀前後創建西夏,「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包括今天的寧夏、陝西、甘肅、青海和內蒙古一帶。西夏拓跋部李氏本來屬於北魏拓跋氏後代,北魏在孝文帝漢化過程中,拓跋氏改漢姓,單姓為元,李唐時期,賜拓跋氏為李姓,趙宋時期又賜姓趙,但後來元昊稱帝,建立西夏,其後人一直稱李姓。

劉姓占內蒙古人口的7%左右。在中國歷史上,劉姓是大漢朝的國姓,劉邦和劉備,都是劉姓的代表名人。同時也是民族融合反映在姓氏上一個典型例子。蒙古族在元朝時期,多數漢化改為劉姓,當然在民族遷移融合過程中,從山東、山西往北遷移的劉姓中,就有一些到達內蒙古,他們帶去中原先進的生產力,與當地民族相互融合發展,促進了當地的發展。

其實,趙姓來源單純,主要出自姬姓,始祖為造父,封地在趙城,其後代便以封地為姓,成為趙姓;其另外一支進入晉國,三家分晉成趙國,活動區域包括內蒙古的河套地區,成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被秦滅亡後,趙國公族以國為姓。在中國歷史上,趙姓皇帝甚多,比如趙匡胤和趙構。北魏時期,甘肅天水的一支趙姓先遷居洛陽,後其後裔鎮守武川,便形成內蒙古趙姓的一支。

推薦閱讀:

早教李姓寶寶帶和字的名字大全
李姓溯源及取名技巧要點(木子李,水生木)
早教李姓寶寶帶彪字的名字大全
【史海鉤沉】李氏遠祖世系(二):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餘人,看看他們都是誰

TAG:內蒙古 | 漢族 | 蒙古 | 李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