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中產之謎:就「人數多少」眾說紛紜 對「正在崛起」沒有爭議

07:24:00 環球時報 分享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印度的中產階層人口有多少?如果你在搜索引擎輸入這個問題,得到的答案或許會令你更困惑:從6億到2.6億再到2400萬都有。然而,在這些迥異的答案中,你會找到同一個說法:印度的中產階層正在崛起。外界對於這一崛起的群體已持續關注了許多年,因為他們是這個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最近,這群人再次進入了國際視野。隨著特朗普或限制大部分由印度人獲得的H1-B技術移民簽證,許多人擔心,這條印度新興中產的重要進化之路被封堵後,他們該怎麼辦。不過在《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印度人看來,他們中產階層的焦慮並不會包含特朗普的移民政策。

佔印度總人口多少?50%?3%?

家住印度第一大城市孟買,職業鋼琴調音師,兼職導遊,年收入至少300萬盧比(10盧比約合1元人民幣),《環球時報》記者28歲的單身朋友潘迪就屬於印度中產階層。

從某種意義上講,在印度一切皆有傳承,中產階層也是如此。早在英國殖民時期,就出現了中產階層這一說法,它被用來描述在印度城市中心的新興群體,主要集中在由殖民者創建的加爾各答、孟買和金奈三個城市。傳統上認為,這批人是英殖民地時期的一小撮「買辦」。他們繼承了殖民時代不少的特權與財富,世代相傳,成為印度社會分層的「中上等」。不過這批人的總人數不到印度人口的1%,潘迪算是其中一員。

潘迪在孟買租房住,開著一輛渦輪增壓改裝過的「馬盧迪」(印度民族品牌)小車。他說:「這車是我身體的一部分,我老爹都從來沒碰過。」其實,潘迪的父親無需體驗兒子改裝小車的推背感,因為他有一輛寶馬,儘管那是一輛20年前的寶馬敞篷。經營樂器行的潘迪父親已經年過60,他希望把這個祖上的買賣傳承下去,好在他的三個兒女都對音樂感興趣。

像潘迪一家代代是中產的印度人極少,更多人如35歲的小學教師卡薇塔一樣,追求比父輩明顯改善的生活,成為新中產中的一員。卡薇塔住在印度中部城市那格浦爾,她丈夫在一家貿易公司當會計,兩人的月薪加起來約有9萬盧比。他們8歲的女兒羅思妮上英語學習班,兩人的每個工作日都很忙,但周日會出去吃午餐、看電影或購物。9萬盧比看起來並不多,但與卡薇塔的父母相比已有很大飛躍。她的父親是一名銀行職員,母親僅有小學學歷。羅思妮的夢想是考上一所著名醫學院,當一名醫生,卡薇塔已經在為女兒攢錢。

作為一個迅速發展的人口大國,印度中產階層迅猛壯大這一事實幾乎無人否認。然而對於目前這一階層規模有多大,無論是印度國內還是國際輿論,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說法。

孟買大學經濟學者的一項研究曾在去年引發外媒的廣泛關注。該研究稱,在2004年至2012年8年間,印度中產階層人口從3億增至6億,中產階層在這裡的定義是每人日均消費2至10美元。也就是說,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有半數居民屬中產階層,而該群體包括木匠、街頭小販、油漆匠等。

而根據美國皮尤中心的研究,人均日收入2美元以下為貧困群體,2至10美元為低收入群體,10至20美元為中產階層。按照皮尤的標準,全球約有13%的人口為中產階層。中國中產階層的比例從2001年的3%提升到2011年的18%。「儘管印度的貧困率已從2001年的35%降至2011年的20%,但在此期間能被視為中等收入的人口比例僅從1%增至3%」,皮尤報告稱。

加拿大《環球郵報》曾刊發駐新德里女記者阿姆麗特·迪隆撰寫的文章稱,「在印度,中產階層指的是任何一位非一貧如洗的人」。印度的中產階層不同於其他國家。首先,這個群體普遍對古典音樂、文學、歌劇或任何除寶萊塢之外的電影不感興趣。他們的愛好是購物和走親訪友。在印度富裕階層光顧的任何飛機場或火車上,幾乎看不到任何人手中有一本書。其次,他們對於參與公共事務討論的熱情不高,將話語權完全交給印度為數不多的學術和知識分子精英。第三,多年來,外國跨國公司在印銷售額往往低於預期,「這恰恰說明印度的中產階層規模被嚴重誇大」。

削弱種姓制度的利器?

中國南亞學會常務理事錢峰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關於中產階層,全世界沒有統一標準,印度也是。總體而言,印度貧困人口比較多,貧富差距較大。印度的一些研究機構會把中產階層細分為中上、中間偏上、中間、中間偏下、中下等。「如果按照最低檔次,2美元的標準說得過去。因為世界銀行的全球貧困新標準為『每日生活支出1.9美元』,2美元剛跨過這條線」。

據《環球時報》記者了解,在印度,各方較為一致的看法是,年收入為45萬盧比至75萬盧比之間的人就可以被認為是中產階層。該群體數量大約是2.6億。如果從家庭收入來看,超過500萬的印度家庭進入中產之列。

錢峰在採訪中表示,他個人比較傾向於用受過良好教育作為劃分標準。「在印度受過教育不一定有錢,但沒受過教育的基本上是窮人。若按照這個標準,再結合我在當地的實際感受,我認為實際人數在1億至2億。」

無論規模有多大,印度中產在諸多研究和媒體看來正迅速崛起。 2008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預測,未來20年內印度的中產階層將從5000萬人激增至5.83億人。歐睿信息公司的數據顯示,1990年至2015年,印度可支配收入1萬美元以上的家庭數量從250萬激增至5000萬。

印度Livemint網站認為,到2025年,印度「富裕」的中產階層將與全球的中產階層非常相似。現在印度的中產階層雖然在壯大,但尚未成為佔比最大的消費群體。到2025年,這些「富裕」消費者就將坐上頭把交椅,佔印度總消費的比例將從2015年的26%增至40%。

增多中產人口是印度歷屆政府的施政目標之一。除了通過鼓勵私營經濟「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印度官方也通過教育手段推動新興中產階層的發展。目前印度最知名的公立學校,比如印度理工學院、尼赫魯大學等都有相應程度的招生政策傾斜,目的是讓後進地區及少數族裔青年能獲得通過升學來實現人生轉軌的契機。在政府公務員招錄體系中也有類似政策一直在執行。

有聲音認為,促進中產階層發展有助於解決印度社會階層固化的問題。在大部分印度社會及政治進程的學術分析中,普遍將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置於核心位置。種姓制度與中產階層存在怎樣的關聯?錢峰表示,雖然高種姓人群受教育的機會相對大一些,但種姓階層與按收入劃分的階層並不完全吻合。「比如,在印度街頭乞討的有不少人來自高種姓,因為他們隨著社會分工而喪失了獲取經濟收入的優勢,同時又不屑於干體力活。而一些低種姓的人通過勞動,就不需要去乞討」。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孫士海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也表示,中產階層與種姓階層是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雖然從經濟收入、社會地位看,大多數低種姓者處於底層,但也有部分低種姓者隨著印度的開放而獲得自由,有了受教育甚至獲得進入IT行業的機會」。

中產階層的壯大是否將削弱並最終消除印度社會基於種姓、部落和其他身份的森嚴等級制度?牛津大學出版社官網博客刊文稱,許多分析人士傾向於持肯定態度。他們認為,中產階層的興起是印度社會關係和印度普羅大眾心理傾向發生徹底改變的跡象之一。這些人一旦被動員起來,就將具有蕩滌「貪腐」精英和不稱職官僚的能力,將這個國家變成一個高效的現代國家。不過該文章同時稱,印度的中產階層經常被指責自私自利、對窮人和邊緣群體無動於衷。

印度中產的焦慮

在中國流行過一陣「中產階層焦慮」之說,印度中產階層是否也有類似現象?孫士海認為,「印度中產階層受其本國傳統文化、宗教的影響,整體民族性格更傾向於慢節奏生活,對物質看得相對較淡,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焦慮」。

錢峰則認為,印度的中產階層焦慮存在,尤其在教育問題上,「印度人與中國人一樣,有『望子成龍』的想法,印度名牌大學入學率很低,競爭壓力非常大」。印度的擇校、補習班、應試教育等現象非常突出。

而據《環球時報》駐印度記者觀察,這裡的中產階層生活壓力也比較大。在醫療、養老等領域,印度私營服務機構面對的重點對象正是中產階層,這筆花費在他們總收入里占不小比例。在住房方面,迫於大城市買房太貴,租房成為印度新興中產階層普遍的生活方式。比如《環球時報》記者認識的德里大學老師阿西,他們一家五口在新德里租房住,房租是每月3萬多盧比。

在諸多外媒看來,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上月底簽下名為「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行政令,印度中產階層或將增加一個新「焦慮」。特朗普指示國務院等部門對美國H1-B技術移民簽證計劃提出修改,外界普遍分析說,若收緊該簽證政策,對於每年獲得發放的80%H1-B簽證的印度人來說是個「噩耗」。在印度,去名校學IT,獲得貸款去美國進修,得到H1-B簽證留在美國工作進而得到綠卡,被認為是以IT人才為代表的印度新興中產階層的典型進化之路。不過《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印度學者認為,美國收緊移民政策對印度及其中產階層的影響不大。

印度理工學院是印度培養IT人才的最重要基地,該學院新德里分部經濟學教授賈延·托馬斯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粗略計算下,印度理工學院每年大約有一半以上的畢業生會流向美國,尤其是矽谷。該校畢業生留在美國工作的幾率相較於其他印度院校是最高的。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學生已經不把留美當做唯一選擇,他的許多學生十分看好印度的機會,特別是在發展迅速的網路金融及創新企業方面。他說:「印度中產階層的主力人群來自私營企業,隨著印度整體營商環境的改善,有更多年輕人希望在國內找到事業發展的平台。」【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周良臣 環球時報記者 范凌志 丁雨晴】


推薦閱讀:

什麼叫天數?什麼叫地數?什麼叫人數? --如夢道人
香港「佔中」者內訌升級 示威人數減少
萊坊報告:未來十年北京高凈值人數全球排名第三
港媒:中國大陸赴越南的遊客人數激增超過6成
日軍傷亡僅60人?平型關大捷日軍傷亡人數

TAG:印度 | 爭議 | 沒有 | 崛起 | 人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