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星官與現代星座
古人們為了認識星星、研究天體,很早便人為地把星空分成若干區域,中國稱之為星官,西方喚之為星座。中國古代把天空分為三垣二十八宿,最早的完整文字記錄見諸於《史記?天官書》中。
三垣者,北天極附近的三個區域: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垣的分劃並不太嚴格明確,紫微垣大致包括小熊座、天龍座、鹿豹座、仙王座、仙后座、大熊座、牧夫座、獵犬座、御夫座等。太微垣則相當於以下幾個星座的區域:獅子座、后髮座、室女座、獵犬座、大熊座、小獅座等。天市垣則相對更近夏秋的銀河區域,即包括了蛇夫座、巨蛇座、盾牌座、天鷹座、武仙座、北冕座等等。
二十八宿分成四大星區,稱作四象,以動物命名之:
東方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等七宿。
北方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等七宿。
西方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等七宿。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等七宿。
二十八宿在我國民間流傳甚廣,漢代天文學家曾形容為:「蒼龍連蜷於左、白虎猛踞於右,朱雀奮飛於前,靈龜圈首於後」。實際上這描述了我國中原地區初春季節黃昏不久後的天象。
二十八宿中最大的為井宿,赤經跨度約有33度左右,而最小的觜宿和鬼宿,僅只2—4度。
我國的恆星命名系統大約形成於公元270年,三國時代吳國太史令陳卓編成了一本包含283個星官、共1464顆恆星的星表。其中很多都是以封建皇朝帝王將相的官名來命名的。
西方的星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大約三千年左右的巴比倫人。到公元二世紀時,古希臘的天文學家大體上已把北天區域的星座確定了下來,而南天區域的星座的確定則是在環球航行成功之後、十七世紀的事了。
1603年,根據德國天文學巴耶(J?Bayer)的建議,恆星命名按星座分區,即在每個星座內根據亮度順序,以希臘字母表示之。但是希臘字母僅只24個,星座中的恆星一般遠不止24顆,如大熊星座內肉眼可見的恆星有125顆之多。為了解決這個矛盾,英國的弗蘭斯提德(J?Flamsceed)於1712年發表了一個星表,其中的恆星都按星座中的赤經次序編號,因此,目前除星座中24顆亮星已有希臘字母表示之外,都以星表中的號數加上星座名命名的,如天鵝座61星、大熊座81星等等。顯然,這種數字與亮度順序是無關的。
為了統一星座的劃分,1928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經過研究討論,公布了全天88個星座的名稱及範圍,並且規定星座的界限一律以赤經線和赤緯線來劃分,星座的大小相差十分懸殊,如最大的長蛇座佔據的天區面積達1300平方度,而最小的南十字座卻只有68平方度(全天面積為41253平方度)。各個星座內所包含的肉眼可見星數也是有多有少,各不相等的。
二十八宿與西方星座的對應關係
東方蒼龍 北方玄武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角———室女 斗———人馬 奎———仙女、雙魚 井———雙子
亢———室女 牛———摩羯 婁———白羊 鬼———巨蟹
氐———天秤 女———寶瓶 胃———白羊 柳———長蛇
房———天蠍 虛———寶瓶、小馬 昴———金牛 星———長蛇
心———天蠍 危———飛馬、寶瓶 畢———金牛 張———長蛇
尾———天蠍 室———飛馬 觜———獵戶 翼———巨爵
箕———人馬 壁———仙女、飛馬 參———獵戶 軫———烏鴉
推薦閱讀:
※時光荏苒,蹉跎了誰的年華,追憶12星座破碎的理想...
※見風使舵 善於阿諛奉承的星座
※這五大星座用情最深,我真的沒想到!
※12星座男人容易沉溺於?
※星座男的愛情弱點!一眼看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