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長壽,學乾隆——乾隆養生十常法,簡單易學
下面就來具體講述這簡單易學的「十常法」,朋友們可以一邊閱讀,一邊實踐。
齒常叩——牙好,身體就好
牙齒是食物進入體內轉化為養分的第一關,牙好,身體就好!它的作用是研磨食物,食物研磨得越充分,在胃裡轉換為食糜的時候就越少消耗能量、氣血。請大家牢記:節省使用氣血是健康長壽的前提。俗話說:細嚼慢咽,許多吃飯快的朋友如果胃不好,吃飯時堅持細嚼慢咽3個月,也許胃病就能不治而愈。有的專家提出一口飯要嚼36下,這是有道理的,您可能很驚訝,每口飯嚼36下,吃一頓飯得多長時間啊?!不過,親身實踐之後,您會發現,每口飯嚼36下的時間沒有想像的那麼長。
牙齒對於健康如此重要,生活中我們要保護牙齒,勿食過涼、過熱、過硬的食物,以免損傷牙齒,使其過早脫落。每日叩齒是堅牙固齒的好方法,大醫孫思邈說:「侵晨一盤粥,夜飯莫教足,撞動景陽鍾,扣齒三十六。」扣(叩)齒,由來已久,簡便易行,隨時隨地可做,實踐證明效果良好。
扣(叩)齒方法
口唇輕閉,有節奏地叩擊上、下齒,先叩兩側大牙36 次,再叩門牙36次,每日2~4 遍。力度適當,略聞聲響即可。
津常咽——「活」字即是千口水
著名醫家李中梓在《內經知要》中說,祖先造字以千口水為「活」字,我們可能覺得這樣拆字很無聊,但口水對於健康來說確實十分重要。
口水就是唾液,這看似尋常的口腔分泌物,古代養生家們均非常重視,賦予它「瓊漿玉泉」「金津玉液」「華地之水」等甘霖美名。中醫認為:「五臟化五液,心為汗,肺為涕,肝為淚,脾為涎,腎為唾,是為五液。」李時珍說:「唾精,乃人之精氣所化。」他在《本草綱目》中說:「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則精氣常留,顏容形槁,眼明耳靈。」相反,經常吐唾液,則損精神,顏枯形槁。
唾液的取法
舌尖輕抵上齶,保持「兒」音,舌根下會湧出唾液;或者口腔閉合做吮吸狀,口腔內也會有唾液湧出,湧出的唾液要緩緩地分若干口咽下。唾液還可以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態,如果津液很快產生,較稠,略甜,則說明身體健康;如果津液很難產生,略帶苦味,則說明體內津液不足,或者有火。
耳常彈——健耳養腎又養心
在中醫看來,五臟在頭部各有一個通道與天地相溝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肝在竅為目……心在竅為舌……脾在竅為口……肺在竅為鼻……腎在竅為耳。」通過這五竅的狀態可以了解臟腑的功能情況,比如口腔潰瘍,多與脾虛有關;眼睛乾澀、發紅與肝膽火旺有關;雙側耳鳴,則是腎虛的表現。同時,對外在孔竅的保養,也會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因此,彈、搓耳朵可以養腎。
學者們認為《黃帝內經》是一部論文集,有時前後意見不統一,在《金匱真言論》中就說:「心開竅於耳。」為什麼「心開竅於耳」呢?我們想像下面的場景,夏天農村的夜晚,萬籟俱寂,沒有雜訊的干擾,我們寧心靜氣,傳入耳鼓的是昆蟲的鳴叫、植物拔節的聲音,我們稱之為天籟之音。人用耳朵來感知自然,用心去體會,內心會有漣漪。「聽」這個字的繁體字寫作「聽」,從耳德,即耳有所得。怎麼有所得?當然是用耳接受宇宙的信息,用心來體會、感悟。梁啟超說過:「心明即是天理。」雖然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但心開竅於耳,說明古人知道諦聽宇宙大道,需要心的感悟。因此,一側耳鳴多為不良情緒持續「傷心」所致,調理司職相火的三焦經、膽經,可以立竿見影。日常生活工作中,堅持彈、搓耳朵,既養腎又養心。
彈耳朵的方法
雙手搓熱,以大魚際由後向前發力,有節奏地輕彈耳郭,這種方法可以隨時操作,次數不限。
搓耳朵的方法
搓摩耳朵除了可加強臟腑的功能外,還可預防聽力的減退及耳鳴。雙手拇指及食指彎曲後,由上至下搓耳,至耳朵紅熱為宜。搓耳時可冥想自己正在進行全身按摩,不知不覺中身體就會有溫熱的感覺。
鼻常揉——照顧腸道、呼吸道
肺開竅於鼻,鼻腔是肺與外界溝通的通道。五臟六腑唯一可以通過意識控制的器官就是肺,你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讓心慢點跳動、讓胃快點消化,但你能減緩呼吸的節奏,通過調息來入靜,在入靜的狀態下,五臟六腑將去除干擾,自然回到它本源的自主調節的工作狀態。儒家講「知之而後有定」;道家講「胎息」;佛家講「出息」。這三家都強調聞道要從呼吸入手,所以養護生命,可以從放慢呼吸開始,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把呼吸放緩,讓自己獲得更多的寧靜。
鼻子兩側是大腸經的止點和胃經的起點,大腸經終止於「迎香穴」,這個穴位在鼻翼外緣中點旁,當鼻唇溝中。鼻塞、不聞香臭可以點揉此穴,有暫時緩解的作用。大腸經在此相接於胃經,《靈樞·經脈》中說:「胃足陽明之脈,起於鼻之交頞中。」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刺激鼻旁對消化道也有益處。
揉鼻子的方法
用雙手食指指肚沿鼻翼由上至下揉搓至迎香穴,在迎香穴點揉3~5下,用力適中,以鼻翼發熱為宜。也可以用食指指肚上下往複輕輕推搓,以發熱為宜。
註:鼻塞嚴重、難受時,可以用食指指甲爪切鼻尖10~30 秒,鼻塞可立即緩解,但這個方法治標不治本,徹底解決還需要請中醫師當面辨證診治為宜。
睛常轉——轉眼緩解視疲勞
現代辦公,離不開電腦,持續盯住電腦屏幕,極易出現眼睛乾澀、紅腫等視疲勞現象。還記得小學、初中每天做的眼保健操嗎?曾經的我們,因為前一晚學習得太晚,利用這五分鐘趴在課桌上眯一會兒,即使做眼保健操也是照貓畫虎,糊弄了事。現在看來,眼保健操雖簡單,但如果認真做,通過對眼部周圍穴位的按摩,可以使眼內氣血通暢,消除睫狀肌的緊張或痙攣,緩解視疲勞,起到保護視力、防治近視的作用。
轉眼球的方法
正視前方,頭正直,目微閉,按圓形軌道轉眼球,速度要極慢,右、下、左、上,轉眼的要領在於只動眼,不動頭。順時針轉完25 次後,再逆時針左、下、右、上旋轉25 次。轉完之後,如果感到後頸發酸,可以按摩頸部的肌肉並點揉「風池穴」,酸痛感即會消失,而這時你會感覺眼部變得異常輕鬆。每天可以轉2~3 次,堅持就會有效。
面常搓——動手留住姣好容顏
面子工程是個大問題,對於一些女性朋友來說,美容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更有甚者,不滿足於手法「美容」而頻頻手術「整容」。留住姣好容顏,不僅需要動手,還包括合理的飲食習慣、高質量的睡眠、有節律的生活方式和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從整體上做一位優雅的女人。勤搓面可以促進臉部的血液循環,加速皮下細胞的新陳代謝,我們應該保持這個良好的習慣。
搓面的方法
雙手反覆快速搓熱,置於鼻子兩側,由下至上輕輕撫觸至額頭,再向下撫觸臉頰,手掌熱度下降後,再搓熱並重複上述動作。搓面的力度要輕柔,以面部微發熱、紅潤為度。
足常摩——人老先老腳
按照足部全息反射理論,足底分布有五臟、六腑等重要臟器的反射區,通過對足底反射區的探查刺激,可以了解、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因此,腳要常摩是有道理的。按照經絡理論,肝經、腎經、脾經的起點,膽經、膀胱經、胃經的止點,均在腳趾或足底,牽一髮而動全身,古話說:「人老先老腳。」人的年歲大了,腿腳還利落,說明身體好!如果走路時腿抬不起來,腳步蹣跚,代表臟腑功能下降,身體已經走向衰老了。通過保養腳部,既可以探查身體的隱患,又可以調理臟腑的功能。
擦「湧泉穴」
「湧泉穴」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 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每日泡腳後,以手掌外側的小魚際往複輕擦「湧泉穴」,每側5 分鐘,以產生溫熱感為宜。
捏揉跟腱
跟腱兩側循行著腎經和膀胱經,此二經在跟腱部位有幾個堵塞點,每日泡腳後,可由下至上捏至腿肚跟腱隱沒處,捏揉時間為5 分鐘/ 側,手法與清除心經「蝴蝶袖」類似,用拇、食指點住一處,捻揉3 下,再依次向上。初次捏揉要有心理準備,跟腱在下面(大鐘穴、崑崙穴)的起點處會很痛,上面較酸,堅持數日,酸痛感可消失,跟腱會變軟而有彈性。
腹常旋——以通為補
腹部包含了中焦、下焦兩個部分,脾、胃、肝、膽、腎、膀胱、大腸、小腸、女子的附件等眾多器官包含在其中。任脈、帶脈、沖脈、腎經、胃經、肝經、脾經等經絡在腹部經過。保持腹部的氣血運行正常,對人的健康至關重要。
另外,腹部聚集著11 個「募穴」,「募穴」共有12 個,位於胸腹部,是臟腑之氣結聚、募集之處的特定穴。與背部的背俞穴相似,刺激募穴一樣可以起到調節相應臟腑的作用,通過手法刺激腹部,可以幫助這11 個募穴時時處於最佳的工作狀態。
中醫講,「六腑以通為補」,當胃、大腸、小腸、膽、膀胱通暢的時候,該器官的功能最強,腹常旋的目的就是要促進六腑的順暢。
摩腹的方法
單掌繞臍摩腹,上至心窩,下到恥骨,力量越輕越好,掌與肌膚似觸非觸的效果最佳,緩慢旋轉,順、逆時針各摩36 圈(平補平瀉)。正常情況下,旋摩一會兒,腹部會微微有汗。初次摩腹後,可能會有腹瀉的情況,此為腸道垃圾排出的正常現象。
肢常伸——養筋骨,調元氣
上肢平舉拉伸
此法可舒緩肩背肌肉的緊張,促進上肢的經絡疏通。正坐位或站立,雙臂平舉與肩平,再將平舉的雙手立起來,堅持5 秒,放下手臂,重複以上動作,10 次為1組,每日做3~5 組。辦公室人員可以在工作間隙活動頸部肌群,預防頸椎疾患的發生,對於有頸部疾患的朋友亦可作為康復之用。
直腿抬高運動
直腿抬高是鍛煉股四頭肌的重要運動,常用於膝關節術後和因為下肢疾病導致股四頭肌(即大腿前方肌肉群)萎縮患者的恢復。
動作要領:將大腿、小腿都完全伸直,下肢抬高至足跟離開床面約25 厘米處(30 度),在這個姿勢上保持5 秒鐘,然後慢慢放下,如此為一個標準動作。每次鍛煉至少要做這樣的動作20~50 個,每天最少做4 組這樣的練習動作。
手指抓伸訓練
手指抓伸時,前臂微屈45 度,五指張開,手指屈曲並握拳,然後伸直,此為1 次。五指屈伸的頻率為90~120 次/ 分鐘,每日堅持,抓伸時間可根據練習的水平逐漸增加。手指抓伸是我在學習推拿時鍛煉手指力度的小方法,指尖有上肢六條經絡的起止點,通過快速抓伸練習,可以刺激這些穴位,促進局部的氣血運行,一舉多得。需要提醒的是,開始練習時,不要過勞,適可而止,每日堅持,抓伸的次數自會提高。
肛常提——盆腔內的自我按摩
提肛,古稱「撮穀道」,是傳統的養生之術。「穀道」即肛門,古人將肛門稱之為「五穀殘渣之泄道」,而「撮」就是做肛門收縮上提之法。
「撮穀道」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不受時間、地點、環境的限制,或蹲,或站,或坐,或躺皆可。具體方法是:緩緩吸氣的同時提肛,連同會陰一起上升(忍大便狀),停留10 秒鐘,呼氣時輕輕放鬆,反覆操作5 分鐘,以小腹部產生溫熱感為宜,每日3 次。
「撮穀道」好似給盆腔做按摩,這種養生方法在使盆腔肌肉得到鍛煉的同時,可以防治痔瘡、肛裂、脫肛、便秘等症。此外,堅持「撮穀道」對於男性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陽痿、早泄,女性的盆腔炎、月經不調、白帶異常、性冷淡等生殖系統疾患也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小編有話說:
結語:乾隆養生「十常法」的特點是方法都很簡單,只要按照動作要領多練習幾次,人人都可掌握。不過,從字面上看,每個方法都有一個「常」字,這告訴人們,堅持不懈是最重要的,而我們在忙碌的生活、工作中,常常忽略身體的存在,或以「太忙」為借口而忘記操作。可以將「十常法」的名稱、動作要領複印下來,貼在辦公桌上、放在家中客廳里,隨時提醒自己操作,慢慢地就會形成習慣。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醫藥趣談·第二話】癌細胞是如何躲過免疫攻擊的?
※褪去「殺氣」的鹿,為什麼成了象徵長壽、友好、美麗的瑞獸?
※老年人吃素有利長壽? 誤區!- 中國日報網
※怎樣才能長壽
※長壽的人一般都愛吃這幾種食物,快來對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