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蕁麻疹50例
慢性蕁麻疹是一種臨床較常見的皮膚黏膜過敏性疾病,其病因複雜,臨床療效較差,易反覆發作,遷延不愈。2005年6月-2006年11月,筆者採用中西醫結合療法治療慢性蕁麻疹50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所選80例均為本院皮膚科門診患者,參考《臨床皮膚病學》[1]及《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關於慢性蕁麻疹的診斷標準確診。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50例,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16~48歲,平均28.7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5年,平均1.67年。
論文百事通對照組30例,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齡14~46歲,平均30.6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6年,平均1.29年。2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癥狀體征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貝分(鹽酸西替利嗪片,山東魯南貝特醫藥有限公司),每次l0 mg,每日1次,每晚定時服用。 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中藥消風止癢湯。處方組成:防風10 g,生龍骨、生牡蠣、白鮮皮各30 g,牡丹皮15 g,蟬蛻、白朮各10 g,黃芪20 g,全蠍6 g,甘草6 g。每日1劑,加水適量,浸泡20 min,武火煮沸後,文火煎30 min,分早晚溫服。 療程予注意事項:2組均以4周為1個療程。療程結束後隨訪3個月統計療效,並觀察複發情況。治療期間忌食魚蝦、牛羊肉、辛辣等食品。
3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處理採用χ2檢驗。
4 結果
4.1 療效標準 參考《中藥新葯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中關於慢性蕁麻疹的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癒:無風團、紅斑發生,無瘙癢,隨訪3個月無複發;顯效:發作時風團發作減少70%,瘙癢明顯減輕,複發間隔時間明顯延長;有效:發作時風團發作減少30%以上,瘙癢癥狀減輕,複發間隔時間延長;無效: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善。以臨床痊癒、顯效計總有效率。
4.2 臨床療效
(見表1、表2)表1 2組慢性蕁麻疹患者臨床療效比較(略)表2 2組臨床痊癒、顯效患者複發率比較(略)
論文百事通4.3 安全性評估 對照組有9例患者有輕度口乾、嗜睡、乏力等不良反應,治療組僅有2例發生,均可耐受。
5 體會 慢性蕁麻疹是皮膚科常見病,目前尚缺乏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一個比較棘手的難題。鹽酸西替利嗪為新型H1受體拮抗劑,具有起效快(1 h),作用持久(24 h)和強效的特點,可以在慢性蕁麻疹急性發作時快速緩解癥狀,但我們應用該葯的體會是停葯後病情易於複發。 本病屬中醫學「癮疹」範疇,其病因總由稟性不耐,風邪外侵所致。治療以祛風止癢為大法,輔以清熱散寒、養血活血、健脾益氣等。祛風止癢湯方中防風、蟬蛻疏風祛風、解表止癢;黃芪、白朮健脾益氣、固表祛邪;白鮮皮、牡丹皮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生龍骨、生牡蠣鎮靜止癢;全蠍熄風止癢;甘草解毒和中。諸葯合用,扶正祛邪固表、祛風清熱消疹。 筆者臨證體會,全蠍具有驅風熄風、通絡散結之功效,具有走而不守、熄內外表裡之風的特性,且有引諸葯直達皮部及浮、孫絡脈的作用。因此,全蠍在慢性蕁麻疹,尤其是頑固性、遷延不愈者的治療中有良好療效。但對動物蛋白過敏的患者則應慎用。現代藥理研究證明,白鮮皮、防風、蟬蛻、生龍牡均具有抗組胺、抗過敏、消炎作用,且長期服用無明顯不良反應,能減少耐葯情況的發生;甘草具有糖皮質激素樣抗炎、抗變態反應作用[3];龍骨、牡蠣為高鈣物質,其水煎劑中含有Ca2+,而Ca2+有抗過敏止癢的作用;丹皮酚對Ⅰ、Ⅱ、Ⅳ型變態反應均有顯著抑制作用。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本病,既發揮了中醫辨證施治的優勢,又能速效、強效地抗炎、抗過敏,因此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且大大降低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及複發率。
推薦閱讀:
※我是如何一步步擺脫醫院,自己在絕望中治療蕁麻疹的。
※西醫學對膽鹼能性蕁麻疹的研究
※台敏樂:兒童蕁麻疹反覆父母必須謹記的七大注意事項
※慢性蕁麻疹治癒案
※蕁麻疹的類型你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