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進「兩化融合」,促進上海裝備製造業向高端發展_上海市熱處理協會-熱處理專家
來源: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0-5-12
自工信部批複同意上海作為「兩化融合」試驗區以來,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兩化融合」工作,將其列入2009年重點工作。市政府批轉發布推進兩化融合的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劃,決定集聚全市力量啟動實施「1010」工程,即聚焦鋼鐵、石化、裝備等10個重要行業,實施工業軟體振興、信息基礎設施提升等10項重點工程。9月22日,上海召開全市推進「兩化融合」工作會議,楊學山副部長親自出席並提出工作要求。 一、上海推進裝備製造業「兩化融合」具有一定的基礎和條件 從上海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基礎看,改革開放以來,採取引進先進技術、合資合作、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等手段,實現了裝備製造業的較快發展。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我們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裝備製造業實現了振興發展。從規模總量看,2008年全市裝備製造業(大口徑)完成工業總產值1.2萬億元,佔全市工業的近1/2,佔全國總規模的1/10左右,對全市先進位造業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從重點領域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汽車、高附加值船舶、港口機械等領域主要產品達到國際水平,保持全國領先;形成了上海電氣、上海汽車、振華重工、外高橋造船等一批優勢企業群體。在創新水平上,擁有裝備類國際級研發機構37家,其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3家;取得了100萬千瓦超超臨界火電機組、1.65萬噸油壓機、第一根國產80機和90機船用曲軸、第一艘LNG船等重大創新成果。在基地布局上,閔行老工業基地通過加強技術改造得到提升,新世紀規劃建設的臨港裝備基地初步形成發電及輸變電設備、物流裝備等五大產業集群,長興島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產,航空產業基地正加快布局建設,同時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專業化配套園區。 在上海裝備製造業發展進程中,信息化起到了有力的支撐和促進作用。目前,全市裝備製造業信息化應用水平整體高於工業行業平均水平,呈現出以下特點:裝備製造業信息化規劃被納入全市工業、信息化「十一五」規劃,作為重要內容得到有效推進落實;在汽車、船舶、軌道交通、成套設備等領域,湧現了一批信息化應用水平領先的示範企業,帶動效應初顯;裝備製造企業信息系統和軟體的應用涵蓋了生產經營各個環節,應用效應不斷提高;同時,培育發展了超級計算中心、軟體評測中心、企業信息化促進中心等信息化服務平台,為裝備製造業信息化提供共性技術研發、測試、應用等專業服務。 進一步推進「兩化融合」,對上海裝備製造業實現產業轉型、能級提升將發揮更加有力的支撐作用。一是提升全行業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通過推廣信息技術在裝備製造各環節、全周期的應用,實現高效生產,加強精細管理,提高產品質量,突破創新能力弱、國際競爭力不強等薄弱環節,在應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同時,實現整個產業的振興發展、提升發展。二是帶動工業生產流程各環節的信息化。裝備為整個工業生產提供了工具,尤其是一批專用裝備和關鍵設備提供了生產母機。通過發展嵌入式軟體、工業軟體和微電子裝備,提高關鍵部件、控制系統、成套裝備等重要裝備的信息化含量,將提升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帶動工業生產上下游環節的信息化發展。三是推動產業鏈做大做強。裝備製造業覆蓋面廣,相關聯的產業鏈較長,如汽車產業就是典型的集群產業鏈體系,涉及十多個製造業和服務業行業。通過率先推進裝備製造業「兩化融合」,將提高產業集群信息化水平,帶動相關產業提升發展。 二、加快推進裝備製造業「兩化融合」的總體考慮和做法 為落實國家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大部署,更好地服從服務國家戰略,上海正在結合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加強技術改造等工作,加快推進裝備製造業「兩化融合」,爭取在這一領域有所突破、形成示範。 總體考慮是:圍繞實現裝備製造業轉型升級,著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裝備製造企業生產、研發、管理、營銷等環節的深入應用,率先構築起技術自主化、設備成套化、製造集約化、服務網路化的新型產業體系,並為其他先進位造業發展提供基礎支撐和配套。努力做到「三個結合」: 一是與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相結合。上海根據實際,已出台落實國家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的8個產業實施方案。在涉及裝備製造的汽車、船舶、成套設備、電子信息等方案中,都把信息化作為提升發展產業的重要手段,如汽車產業方案把「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化的突破口;船舶產業方案提出建立數字化「現代造船模式」;成套設備產業方案提出推進重大技術裝備信息化;電子信息產業方案提出加強晶元設計生產與製造企業聯動,發展微電子裝備。在上述方案實施中,將全面落實「兩化融合」要求,重點支持一批體現「兩化」融合特徵的項目和工程,使「兩化融合」工作成為落實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 二是與推動先進位造業轉型升級相結合。上海把加強技術改造、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作為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推動製造業向高端發展的重要舉措。在技術改造方面,將連續三年每年投資超過500億元,支持「兩化融合」等5類重點項目。目前在明確啟動實施的國家和本市重點技改項目中,裝備產業的「兩化融合」項目佔了相當比例。在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首批啟動的209個項目,包括「汽車電子嵌入式軟體」、「城市軌道交通綜合監控系統」等一批裝備領域「兩化融合」項目。我們將優先支持列進「兩化融合」的項目,優先考慮加強相關項目的儲備,使「兩化融合」成為推動上海先進位造業轉型升級,實現內涵發展的重要手段。 三是與培養發展體現「兩化融合」的新興產業相結合。大力發展相關聯的生產性服務業、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推動裝備製造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如利用信息化手段推進裝備製造企業拓展海外工程承包業務,形成工程設計、安裝維修、再製造等增值服務,提升總集成總承包服務能級,促進企業從產品製造向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變。面向航空航天、汽車、船舶、軌道交通、電站設備等行業的應用需求,鼓勵開發和應用工業軟體、嵌入式軟體以及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同時,圍繞智能電網建設需求,引導發展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通信設備製造等支撐性產業,系統集成、能源服務等衍生服務業,以及系統軟體、用戶端軟體服務業。 在具體推進中,將做到「三個聚焦」: 一是聚焦重點產業。著力推進成套設備、船舶、航空、汽車等四個行業中裝備業的「兩化融合」。成套設備產業,在核電、火電、特高壓輸變電、軌道交通裝備、自動控制系統等領域,研發推廣協同設計製造、製造工藝管理、數字化製造等技術,攻克一批具有『三高』(高可靠性、高性能、高實用性)、『四化』(數字化、智能化、網路化、集成化)特點的控制系統。汽車產業,推進智能化協同設計生產、動力總成控制系統(ECU)研發、汽車動力系統技術平台建設等,支撐自主品牌汽車以及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生產;發展車載電子和車身電子,提升汽車電子系統集成能力。船舶產業,發展建造數字化和管理信息化,提升浮式生產儲油船、自升式鑽井平台、半潛式鑽井平台等研製能力,突破船用通訊、導航、控制電子設備等船舶電子。航空產業,建立大型客機全球協同研製平台、關鍵零部件數字化設計製造一體化應用體系、數字化飛機客戶服務體系,打造民機數字化製造產業基地。 二是聚焦基地園區。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的建設推進,依託產業集聚優勢,在裝備製造業企業集中的重點基地園區,實施「兩化融合」示範園區引導工程。如在臨港裝備產業基地,積極打造數字化裝備產業製造基地,現已啟動制定總體規劃,並選擇了上海電氣臨港重型裝備公司等有基礎的企業,支持企業打造「數字工廠(企業)」。同時,將聚焦長興島船舶及海洋工程基地、中國商飛製造基地、閔行裝備產業基地、嘉定國家汽車城等,提升基地信息基礎設施配套功能,推動建立信息服務平台、產品檢測等公共技術平台,支持基地內骨幹企業進行信息化改造提升。 三是聚焦重點項目。以重點項目為抓手,爭取形成典型示範效應。上海已確定首批啟動10多項「兩化融合」重點項目,覆蓋了包括裝備在內的各個領域。其中,從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角度,將重點支持上海電氣建設臨港重裝基地數字化工廠;從落實國家戰略的角度,支持中國商飛建設「大型客機全球協同研製平台」,支持推進特高壓輸變電、新能源接入等電力電子、智能變電站、智能電錶等7個重點領域的研發產業化,發展智能電網;從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的角度,支持上汽集團建設「汽車供應鏈協同設計平台」等。我們將進一步梳理裝備製造企業的需求,做到建設一批、深化一批、儲備一批,形成裝備業「兩化融合」項目庫。 三、以裝備製造業為重點突破口,深化推進「兩化融合」 目前,上海按照工信部的總體部署,已基本明確今後幾年推進「兩化融合」的規劃布局,下一步關鍵是根據規劃布局,抓住裝備製造業等重點和突破口,分行業、分領域抓緊落實,爭取「兩化融合」工作取得初步成效,為裝備製造業等支柱產業的進一步振興發展提供支撐。主要加強四方面工作: 1、加大工作推進力度。對已啟動的「兩化融合」重點項目、專項工程等,在資金、政策、人力等方面加強配套,確保落實。結合本區域「十二五」規劃編製工作,深化「兩化融合」專項規劃,爭取把促進「兩化融合」納入全市總體發展規劃。 2、跟蹤實施重點項目。跟蹤推進已啟動的一批重點項目,及時總結和推廣典型經驗,建立項目管理、績效評估等長效機制。同時,繼續面向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和領域,啟動實施中小企業信息化、節能控制與綜合利用、公共服務平台支撐等專項工程。 3、增強社會參與合力。在政府加大投入、加強引導的同時,進一步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和高校、科研機構的積極性,探索以市場化、社會化方式推進「兩化融合」。重點依託已授牌的四個研究中心和中國商飛、上海電氣等10個重點實驗室,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提高產學研協同水平。 4、加強相關基礎工作。發布「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評估指標體系,組織重點企業和部分中小企業試點評估,在此基礎上加強統計體系研究。開展面向全社會的「兩化融合」宣傳活動,積極宣傳「兩化融合」理念;面向產業工人、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等開展分層面的「兩化融合」培訓,形成培訓體系。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