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時語:美國的社會公平和大學招生
於時語專欄
4月初,我提到了亞裔在美國社會競爭所面臨的不利局面,也即在同樣成績分數下,他們比其他族群更難進入名牌大學。主因便是美國政府的所謂平權政策(Affirmative Action),專門照顧亞裔之外的少數民族。在大學招生方面,調查表明,這相當於在SAT考試成績上加分高達300分(以滿分2400計)。我前文提到一個黑人學生2250分,就獲得所有八所常春藤大學錄取,是個典型。
湊巧的是4月22日,美國最高法院以6比2的絕對多數,肯定了密歇根州2006年公決通過的法律:禁止大學在招生過程中,以種族膚色作為錄取因素。換言之,在招生過程中給「少數民族加分」屬於非法行為。雖然這隻適應於納稅人供養的州立大學,但是對繼續照顧黑人和拉美裔入學的私立常春藤名牌大學,也會產生相當的壓力。更重要的是,這一裁決會鼓勵其他仍然實行「少數民族加分」的各州群起仿效,加速這一政策的消亡。
這一前景會顯著改變美國社會競爭的布局,白人之外,普通亞裔華裔應該是最大的贏家。
這是因為進入常春藤,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絕大多數美國中產階級子弟,上的是學費相對低廉的州立大學。而排名前列的州立大學「旗艦」校園,便成為絕大多數高中畢業生的競爭重點。這類名牌旗艦校園,有加州伯克萊大學和洛杉磯分校、弗吉尼亞大學、羅格斯大學(新澤西州)、得州大學奧斯丁分校等等。能否進入這些旗艦大學,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未來的職業前途和社會經濟地位。
另外,州立大學也是醫學院和法學院教育的重要基地,畢業以後分別成為醫生和律師,是美國收入最高的兩種專門職業,也是大批本科生激烈競爭的下一期目標。
總之,州立大學旗艦校園和醫學院、法學院,都是名額有限、僧多粥少的大眾競爭目標。自然成為「少數民族加分」遭到最大反對的地方。因為任何一位靠「加分」入學的黑人或拉美裔,就意味擠掉了另一位成績更好的白人或者亞裔學生的位置,以及後者的未來前途。
連最高法院也承認:根據種族膚色來決定入學機會,明確違反了憲法第十四修正案「同等保護」條款。但是順應民權運動以來的「政治正確」傳統,在校園「多元化」(diversity)理由下允許有限運用。
隨著美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越來越多的主流白人無法忍受這樣機會不平的「逆向歧視」,而不斷發起訴訟,數次打倒最高法院,迫使最高法院表示,這種明顯違憲的做法只能作為「歷史糾錯」的暫時性措施。反對派於是改換做法,發起草根運動,通過公投立法來制止不公平的「加分」照顧。這次獲得高院同意,有重大歷史意義,也引起激烈的媒體和社會爭論。
在同等成績下,亞裔遭到更大的逆向歧視。例如調查數據表明,在同樣的醫學院入學考試(MCAT)分數下,黑人入學率是67%,白人12%,而亞裔不到8%。高院最新判例無疑是亞裔學生福音。
所有種族照顧政策,說到底都是「護短」。就像嬌慣子女一樣,反而最終害了受嬌慣者。美國黑人學者索維爾(Thomas Sowell)對現代世界各種種族照顧政策,包括馬來西亞的「土著」(Bumiputra)政策,做過專門研究,發覺大部分結果適得其反。
以美國「加分」照顧錄取為例。加州伯克萊大學原來照顧錄取的黑人學生中,竟有70%未能完成學業。就連麻省理工學院照顧錄取的黑人「尖子」,也有近四分之一半途而廢。可以看到這樣的「加分」錄取,是對寶貴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更不提剝奪了大批優秀亞裔子弟的社會機會了。
即便學校以分數膨脹等手段,「掩護」資質不夠的少數民族學生混到畢業,他們還是會面臨真正「色盲」的社會檢驗。醫生和律師的執照考試便是無法憑膚色「加分」的關頭,黑人畢業生無法通過這兩種執照考試的比率,因此遠高於其他族群,甚至出現黑人律師無法執業而流落街頭的事例。最諷刺的是,官司打到最高法院的加州大學醫學院照顧招生案,一名低分擠掉白人入學的「模範」黑人學生,畢業後因為醫術極差,出現死亡事故,而被吊銷了行醫執照。
預期美國亞裔將因高院判例,獲得更公平機會的同時,也必須注意到美國白人人口多數即將結束的時間窗戶。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推薦閱讀:
※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投個好胎能穿高定
※人間兩件公平事
※比窮更殘忍的,是你會越來越窮
※人生真的公平嗎?這遵守質量守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