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反思甲午戰爭

百二十年一嘆息,

此間多少歡別離。

驟雨颱風卷海來,

猶是忠魂定國計。

1894年7月25日凌晨,日本在朝鮮豐島偷襲北洋艦隊,這場影響百年、憾心動魄足以改變兩個民族命運的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傾盡三江五湖水,難洗當年滿面羞。當年的那些人、那些事我們無從全盤知曉,但透過這段血淚寫就的歷史,我們或能從中看到一些東西以醒頭腦、以資今人。

世間大問題,無非力量和力量的掌控。恩格斯說,有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就能夠「把現代社會關係的全部領域看得明白而且一覽無遺,就像一個觀察者站在最高的山巔觀察下面的山景那樣」。前段時間,各路專家暢談對甲午的殤思,讀之不能不讓人扼腕悲嘆,痛心疾首,腳下的土地是如此地多難多波折、滿清是如此地守土不愛土。

數興亡看九州,透過馬克思主義的「望遠鏡」和「顯微鏡」,實話實說,真話真說,新話新說,我們不妨對甲午戰爭再反思,講些應然的話。

大胸懷——清朝到底因何而敗?

孔子有言,知恥近乎勇。甲午戰爭的失敗,絕不是「清朝迷心逐物,腐敗無能」或「一將無能,拖累千軍」這樣簡單的理由能準確把握的。

有必要提到的是,明治維新也並非像我們想的那樣輕鬆加愉快,在亡國滅種的危險上,同處近代化浪潮的日本遠甚於我。1868年,明治政府在倒幕派策動的宮廷政變中誕生,他們面臨的是這樣的日本:經濟上百廢待興,國家財政「一金無儲」;內政上政權未穩,農民起義和舊士族暴亂連續不斷,政府要花大量精力在撲滅這些星星之火上;外交上掠奪日盛、外權盡失,新政權為獲列強認可,甚至在原有條約上又追加了許多新條款。內亂加外患,日本舉國上下人心惶惶,嚴酷的國際國內形勢逼迫明治政府,不能以最快速度自強,跨越實現近代化,日本就是死路一條。而短短近30年的明治維新,究竟有何魔力,讓已然不能再差的日本華麗轉身,大敗清王朝?

推薦閱讀:

華服日,我們為什麼要穿漢服?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TVB
嗑藥女孩變身女超人給我們的啟示——超體(LUCY)超級影評
讓我們摸著石頭,繼續糞涌前進

TAG:戰爭 | 甲午戰爭 | 反思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