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關係的缺失及其改進

一、家庭關係對個人的重要性關係,萬事萬物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繫,這種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聯繫我們稱之為關係。作為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最為重要的關係是家庭關係,我們從孕育在母親的懷裡就已經存在於家庭關係之中。家庭關係給與一個人的就是接受、養育、教育,最終獨立。正是因為有了良好的家庭關係支持,我們才能健康成長,成為有自主意識,自主能力,自主生活的個體。如果將生命視為一個旅程,家庭關係就是支持你完成這個旅程最為重要的支柱,從物質到精神,我們對家庭關係充滿了依賴,兒時母親香甜的乳汁和溫暖的目光,父親高大的身軀和堅實的臂膀,兄弟姐妹的嬉戲和打鬧,爺爺奶奶的親昵和嘮叨,無一不是家庭關係的構成和作用,無一不是家庭關係互動帶給我們的深刻體驗。長大以後的我們,帶著我們在原生家庭關係中感受到的經驗,走進我們的婚姻,與我們生命中的另一半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在這個新家庭中我們沒有辦法不繼承原生家庭關係帶給我們經驗,於是我們基於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理解和構建生活。當我們的孩子出生了,自然就生活在我們所構造的家庭關係之中。生命就這樣代代相傳,並以文化的方式將傳承的方式固化下來,這就是我們的法律、法規、風俗、習慣、也包括我們的家規、家法、家庭禁忌。可見家庭關係對於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二、家庭關係的實質家庭關係究其實質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模式,實質上表現為家庭文化的範式。看待一種文化有以下六個維度,一個家庭就是一個文化系統,也包括如下方面:集體取向或個人取向,指文化內成員的結合程度是鬆散或緊密;男性或女性化傾向;權利與不平等的處理方式;對不同文化耐受性;文化的動力取向。在不同家庭關係中生活的孩子,具有不同的內心心理結構,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可能具有完全不一樣的視覺,對同樣的事物具有不同的感受,實質上是他所生活的原生家庭給他不同的經驗,對於生活的角色有不同的腳本。三、什麼是家庭關係缺失家庭關係的缺失包括關係的缺失和角色的缺失。1、關係的缺失主要是指孩子與父母長期分離,孩子與父母之間失去緊密連接,孩子得不到來自家庭的關心和照顧,這裡面有幾種情況:隔代教養留守兒童離異家庭寄養孩子寄宿孩子這幾種情況雖然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有一點肯定是共同的,就是孩子缺失了家庭,缺失了家庭關係。一路走來,童年期的成長都是在為自己的身份和角色進行認識和塑造,也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完成自我同一性整合,——反映社會影響和自我建構的心理社會結構,也是內在自我之間以及自我與環境之間的平衡,是現實自我、真實自我和理想自我之間一致性關係的體現,是自我與社會文化環境相互作用的適應性反映。這一同一性結構通過認知和自我綜合來組織、建構統一整體自我,在遇到新的經歷和信息時不斷的同化與順應,從而構成了個體生活的參照框架和關於自己的理論。關係的缺失,最主要是孩子精神上失去了一個很好的接納認識自己的參照物,失去了心靈的依託,必須孤獨的去面對、認識和處理生活和成長中的問題。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一個人對家庭關係的需要程度是不一樣的,嬰兒前期最為重要的關係是母親,在嬰兒後期是父母雙親,在幼兒期是整個家庭關係,童年期就是老師、同學、鄰居,而到了青春期追主要的關係是孩子的朋友、夥伴,所歸屬的圈子。家庭庭關係缺失的兒童與人交流減少甚至受限,受到情感接納和關注也少,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學習機會更少,因而對人際關係相對比較緊張,敏感,性格偏內向、情緒穩定性較差。男孩子往往更傾向於孤僻、倔強、不關心他人、難以適應外部環境、缺少同情心、對人淡漠、喜歡冒險等;女孩子常有情緒不穩定、敏感、焦慮不安、易激動、抑鬱等。家庭關係的缺失使得孩子缺乏歸屬感,也失去了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實習機會,對於權力的分配、適應、服從和個人意志表到之間的關係沒有切身體驗,對成人後的人際關係適應帶來問題。除了情緒情感方面的問題,在成長過程中的任務也不一定能夠很好的完成,往往存在自信心差,對事物抱懷疑態度,內心羞愧、內疚,自卑。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大致分為五個階段:發展階段年齡分期任務重要關係第一階段:0—1歲,嬰兒前期:信任與不信任母親第二階段2—3歲,嬰兒後期:自主與羞愧父母親第三階段3—6歲,幼兒期:主動與內疚整個的家庭及其關係第四階段6—12歲,童年期:勤奮與自卑老師、同學、鄰居第五階段12—21歲,青春期:對身份與角色的困惑朋友、夥伴、圈子說到底,家庭關係缺失的孩子往往注重情感連接,只要是被接受、被認可,就可能對人產生好感,所以也正是這種情感期待往往使他們誤入歧途。2、角色的缺失母親角色缺失:母親對人孩子來說就是無條件接受自己的人,正是在與母親互動中形成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是溫暖的,是安全的,是可信賴的。由此成長為一個信任自己,信任他人的人父親角色缺失:父親是力量、權威、規則,父親是責任、奮鬥、付出,理想的家庭裡面不能只有母親,應該還有父親,就像世界不能只有太陽,必須還要有月亮。有句廣告詞:「小時候,父親是山」,是的,如果說母親更像滋潤萬物的水,父親就更像立定腳跟,堅定有力的山。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品格培養、智力發展、社會心理以及堅強、自立、勇敢等品格的確立上,這是母親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副會長、家庭教育專家孫雲曉教授認為:「對於孩子來說,這個世界關於人只有兩本書:男人和女人。再好的母親都不能替代父親的作用,就像再好的父親都不能替代母親的作用一樣。」孩子從5歲到小學三年級,願意聽母親的比例高於父親很多,在三年級時達到了高峰。三年級以後,母親教育的影響力急劇下降。到了初中二年級,願意聽父親的比例已經超過母親。如果畫出坐標圖來,母親教育是一個拋物線,父親教育則是緩緩上升的斜線。這個現象告訴我們:母親們需要在孩子上小學以後不斷調整教育孩子的內容和方法,不能把「養育」的優勢過多地帶到教育行為中來,過分的「無微不至」是漸漸長大的孩子所反感的。而父親則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對孩子的主要影響力,儘早拿出較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關注、教育孩子。3、孩子角色缺失既然稱之為家庭關係,孩子當然是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現實中,在我們的家庭關係里往往忽略了孩子,越是覺得愛孩子的父母越是如此。通常理由是認為孩子小,對事情搞不清楚,父母習慣代為做主。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知子莫如母,莫如父,孩子的想法就是自己的想法。這樣做的後果實際上是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當然包括必要的錯誤和挫折的權利,長此以往,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真實需要,缺少對事物的真實情感表達,對事物缺乏自己的判斷,遇事很難自己做出選擇並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四、家庭關係缺失的改進首先必須認識到親子關係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我們對孩子的責任不僅僅在物質方面,更主要是在心理。儘可能的親手養育和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要委託他人。如果是因為確實困難需要把孩子託付他人,也必須做到人不在一起,心在一起,現代的通信工具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其次,注意關係中不同角色,每個角色有他的角色要求,不要混淆角色,喪失自己的立場、觀點和行為,更不要拋開角色要求,做一些與自己角色嚴重相悖的事情。如果相關的關係中出現一些問題,注意不要將問題轉到另外的關係中。第三、不同角色之間具有一定的邊界,有意或無意的混淆邊界,跨越邊界會都會導致關係的混亂。第四、如果家庭中的角色缺失,可以嘗試一些替代、補償,但是這種替代關係是逐漸建立,並且是被當事人認可的,不能勉強他人接受因自己的意願所強加的關係。家庭是一個系統,角色缺失會帶來家庭關係的困難。反之家庭關係的問題也就是提醒我們家庭角色出現了缺失。好的家庭關係就是一個和諧系統中的良性互動,這種良性互動是以相互接受為前提,以相互尊重、理解為前提。好的系統帶來的好的關係不僅讓我們快樂,還能讓系統中的成員感受自身和他人的價值,對生活充滿希望,對生命的過程充滿尊重和呵護。
推薦閱讀:

美英特殊關係的形成條件及對兩國的影響
三玄四典的學脈關係
看財星與人的關係論
【模型 5.0】幸福模型:良好關係是怎麼形成的?
在親密關係里看見並療愈自己,是一種修行

TAG:家庭關係 | 家庭 | 關係 | 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