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金銀幣

金銀流通幣指用作流通手段的金銀幣。幾乎每一個國家,特別是文明古國,在其貨幣材料發展過程中都使用過金、銀。當時幣值用金、銀重量來確定,所以一些幣名實際上是重量名稱。金銀幣的定義  貴金屬硬幣主要指金銀幣(前蘇聯還有鉑、鈀幣,但為數很少)。金銀幣有4種類型:金銀流通幣、金銀紀念幣、金銀貿易幣、純金銀幣(或金銀錠幣)。   最早的硬幣大多是貴金屬幣。由於金銀質地均勻,易合易分,便於執行價值尺度;體小值大,攜帶方便,便於執行流通和支付手段;堅硬耐用,不易磨損,色澤可愛,適於保存,便於執行儲藏手段,所以"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145頁)。 金銀幣的類型金銀流通幣  如著名的古羅馬德納累斯(Denarius)幣是重65谷(1谷等於64.8毫克)即4.212克的銀幣。 由於金銀比價在1比15左右,所以金幣使用較少,大量的是銀幣。特別是西班牙、墨西哥、美

奧運金銀幣

國等地所產的銀幣遍及全球。早期的金銀幣大都採用錘製法生產,它們是法定流通幣。大體說來,金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逐步退出了流通,銀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逐步退出了流通,如美國流通銀幣摩根銀幣(Morgan Dollar),1921年後停止發行。但是有些國家直到現在還少量流通金銀幣。金銀紀念幣  金銀紀念幣指主要用作紀念手段的金銀幣。金銀紀念幣也有較長的歷史。金銀紀念幣與金銀流通幣的主要區別在於:前者是為了收藏,後者是為了流通。紀念幣限量發行,面值只具有象徵意義,設計及工藝比較講究,價格一般遠高於貴金屬本身的實際價格,如美國 1988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紀念銀幣,面值為1美元,發行量約150萬枚,幣面設計精美,製作細緻,全新未流通幣價格27.5美元,精製幣價格30美元。此類金銀幣在有的國家還細分為紀念幣(Commemorative Coins)和收藏幣(Numismatic Coins),後者如生肖幣、風光幣。金銀貿易幣  金銀貿易幣是指專門用作國際間貿易支付手段的金銀幣(又稱硬通貨)。主要用於1850-1940年帝國主義侵佔殖民地時期,如美國在1873-1885年發行的1美元貿易銀元。它起源於歐洲中世紀威尼斯商人。它可以有面值或重量,但比較強調它的實際貴金屬含量。退出貿易領域的金銀貿易幣根據其品相及年代,有不同的價格,有時相當懸殊。當然,在許多場合,金銀流通幣和純金銀幣,也可作為國際間貿易支付手段。純金銀幣  純金銀幣是指主要用作儲存手段的金銀幣。純金銀幣又名金銀錠(Bullion Issues),常易與金銀紀念幣混淆。簡單地說,純金銀幣(有時省略"純"字)是儲存手段,金銀紀念幣是收藏需要。中國金銀幣的史跡  在中國,金銀作為貨幣有著久遠的歷史,《管子》一書中談戰國的貨幣是「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布為下幣。」在《史記·平準書》中又記載著:「古者皮幣,諸侯以聘享。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白金即是白銀。所以春秋戰國時期,金銀已不僅表示著財富,而且已進入了貨幣領域。  中國金銀幣的貨幣性很早就體現了貯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的職能。在大量先秦文獻中,先秦使用黃金的記錄很多,主要用於貴族之間的朝貢、賞賜、饋贈、大額支付等。與銅鑄幣不同,中國古代金銀總體而言屬稱量貨幣,須稱重計值,而非計枚行使,故在各個時期往往並未被製作為統一形制、統一重量、統一成色的鑄幣。金銀幣稱重時使用天平、砝碼等,衡制單位先秦有的地區用「斤」,合16兩。有的地區用「鎰」,合20兩。秦統一全國後,法定專用「鎰」。漢改為「斤」。魏晉以後用「兩」為單位。  從古代金銀幣的使用看,秦統一時,法令明定黃金為上幣,銅錢為下幣,而「珠玉龜貝銀錫之屬為器飾寶藏,不為幣」。東漢開始,銀始見文獻有用於賞賜、賄賂之用,魏晉前後黃金使用一度減弱,唐宋時,金銀幣使用有了很大發展,民間也開始行用,特別是銀幣逐漸成為通貨,宋時銀已用以表示物價,流行於社會之上,直至明中葉銀幣正式成為法定貨幣,確立了銀兩制度,政府的田糧、稅收都折收銀兩,官俸和國庫開支用銀支付,實施了銀、錢平行流通的幣制。與白銀在流通領域的發展相對的,是自明中期之後黃金逐漸減少了在流通領域的使用。清朝延續了銀、錢並行的貨幣體制,清時期的銀幣其形態變得多樣化,並隨之產生了相關銀貨幣製造、流通、兌換、成色鑒定等多方面的問題。後來,隨著西方貨幣和金融制度進入中國,銀兩的使用受到銀鑄幣———銀元的大力衝擊,舊式的銀幣漸漸被近代貨幣銀元等所取代,至1933年當時的政府實施了「廢兩改元」的貨幣政策,終至結束了銀兩制度,舊式的銀幣才退出了貨幣流通領域。  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幣成為國家的法定貨幣,金銀等貴金屬體現於貨幣領域是從1979年發行第一套金銀紀念幣開始,至今已大大豐富了人民幣幣種,現已成為社會公眾喜愛的、用於藝術收藏和投資理財的貨幣品種,同時也成為中、外文化和工藝技術交流的重要載體。外國金銀幣歷史摘要古希臘金幣  最早的希臘古幣並非出現在今日希臘本土,而是出現在小亞細亞呂底亞王國,準確的時間很難確定,但一般認為出現於公元前671-前546年。幣材選用呂底亞王國首府莎迪斯(sardes)河中的自然金銀礦。組成3金1銀,俗稱琥珀金(elcetrum)。幣一面為呂底亞徽記牛首,獅首,另一面為

中國探月首飛成功金銀幣

壓印印記,琥珀金標註重(stater)約14克,相當於士兵一個月的餉金。此前,所有貴金屬塊幣(bullion)均通過秤量使用。呂底亞王國克羅伊斯(croesus)採用標準總量和成色的塊金為幣,從而大大的便利了商業交易活動。  此類標準幣很快在小亞細亞從西向東部波斯推廣,並橫跨愛琴海到希臘本土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區。  公元前6世紀末波斯仿此幣製造了大利克(daric)金幣和西克利(siglos)銀幣。1大利克=20西克利。幣面為波斯弓箭手形象。與此同時,裏海沿岸及土耳其沿岸也相繼出現了類似的銀幣。  希臘本土及愛琴海各島嶼上則演變為各種城幫徽記的希臘城邦幣。公元前525年雅典出現了著名的4德拉克銀幣,正面是雅典女神,背面為其護鳥貓頭鷹圖案。由於希臘北方馬其頓(macedonia)及色雷斯(thrace)地區蘊藏豐富銀礦,所制古希臘幣大量流傳到地中海周邊地區,促進了商業貿易活動。日本貨幣小常識  金座:江戶時期金幣鑄造所。有後藤四郎家世襲的大判金座與後藤庄三郎家世襲的小判金座。後藤庄三郎得德川家康信任,始創江戶金座。同時期在京都、佐渡亦設有金座。關原之戰後不久,江戶小判金座成為主要金幣鑄造所,受勘定奉行直接管轄。內設「御金改役」、「金座」(造幣所)、「吹所」三個部門,包攬除大判外的所有金幣的鑄造、監查。1869年廢止。其舊址即今東京日本銀行總行所在地。  銀座:江戶時期銀幣鑄造所。最初由德川家康於1601年(慶長六年)設於伏見(今京都郊外),至1608年遷至京都。1606年在駿府另設銀座,於1612年遷至江戶,在幕府的保護下享有銀幣生產特權,並向幕府繳納「運上」金。由大黑常是家世襲歷代長官。為進行海外貿易,又曾於平戶設銀座,1614年遷至長崎。1772年(安永元年)幕府禁止設立新錢座後,與金座同時開始鑄造銅錢。1869 年廢止。其舊址作為地名沿用至今。  錢座:也叫鑄錢座。江戶時期掌管銅錢製造、發行的機構。但不同於金座、銀座,而屬於非常設機構。1636年(寬永十三年)幕府任命銀座年寄秋田宗古在江戶芝及近江坂本開設錢座,鑄「寬永通寶」。1736年(元文元年)又在大坂、長崎增設錢座。其後由於混雜和非法行為,幕府於安永年間(1772—1780年)陸續廢止除金座後藤庄三郎所轄之外的一切錢莊。1835年(天保六年)鑄造「天保通寶」。各錢座均受金座、銀座師傅統轄,而不任命專門官吏。
推薦閱讀:

關於緣分的句子 人際間的緣分
西方關於「有限政府」的理論
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關於DeepMind團隊AlphaGo的更多信息
關於田園的詩句、名句(一)
盤點那些關於愛的承諾的句子

TAG:金銀幣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