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學 |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學,作為漢族儒學的一門學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顥其開端,南宋陸九淵則大啟其門徑,而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明代著名的思想家王守仁(號陽明)首度提出「心學」兩字,並提出心學的宗旨在於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自此之後,追隨者無數。

今天介紹王陽明先生的八句心學名言:

「所以為聖者,在純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雖凡人,而肯為學,使此心純乎天理,則亦可為聖人。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王陽明語)。

當然王陽明的心學還是具有深刻的哲學思想,大致由三個方面的理論所構成: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心即理:王陽明年少時候還是程朱理學的天下,那時主張格物窮理,認為理是通過格物求來的。但是王陽明曾經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也沒有格出什麼道理,反而大病了一場。後來王陽明在龍場,置身石棺之中,才終於悟到,萬事萬物都在自己心裡,所有的道理不必外求,世界的意義也是由你的內心賦予的,向自己內心求索就可以。

知行合一:「知行工夫,本不可離」,知道的理一定要與現實發生聯繫才有意義。知行不能分家,只知道不行動,其實還是不知道。

致良知:求得內心之理,然後去行動,去體悟,也就算是致良知了。

心靈光明磊落而嚴正崇高,世界就光明磊落而嚴正崇高;心靈若陰幽黑暗,生活就陰幽黑暗。我們的生活行為是在我們的心靈狀態主導之下的行為,而我們所享有的世界,就是我們行為的直接結果。

最後送上喬布斯的名言來揣摩理解自己的生活和心情:

人活著不要被教條所限,不要活在別人的觀念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要勇敢地追隨自己的心靈和直覺。——喬布斯

不忘初心 知行合一


推薦閱讀:

參透天機 知行合一
大神們都是如何做到知行合一的?
是否可以認為《紙牌屋》中的Francis Underwood是一個貫徹王陽明知行合一思想的人?
弘毅明德知行合一 培育現代士人精神
「知行合一」的由來

TAG:心學 | 知行合一 | 良知 | 王陽明 | 陽明心學 |